目录

专利摘要

一种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室温至60℃及搅拌下以并流方式同时将硅源和碱性铝源加入到容器中进行混合,控制pH值为13~14,然后将酸性铝源加入其中,并控制浆液体系的pH值在8.0~10.5,然后将所得浆液在40~80℃温度下动态恒温处理,过滤后将所得固体沉淀物重新加水打浆,并在室温至60℃温度下与稀酸溶液接触处理并回收产物;其中,硅源与铝源的重量比例为1:(0.25~1)。
该方法在保证形成有效的硅铝键合结构的同时,通过稀酸接触处理过程进一步达到了清理孔道的作用,使催化材料的孔道通畅性更好,大分子可接近性更好。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1710382491.4
申请日
2017-05-26
公开日
2021-04-06
公开号
CN108940351B
主分类号
/C/C01/ 化学;冶金
标准类别
无机化学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有效专利

发明人

郑金玉 王成强 罗一斌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专利摘要

一种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室温至60℃及搅拌下以并流方式同时将硅源和碱性铝源加入到容器中进行混合,控制pH值为13~14,然后将酸性铝源加入其中,并控制浆液体系的pH值在8.0~10.5,然后将所得浆液在40~80℃温度下动态恒温处理,过滤后将所得固体沉淀物重新加水打浆,并在室温至60℃温度下与稀酸溶液接触处理并回收产物;其中,硅源与铝源的重量比例为1:(0.25~1)。
该方法在保证形成有效的硅铝键合结构的同时,通过稀酸接触处理过程进一步达到了清理孔道的作用,使催化材料的孔道通畅性更好,大分子可接近性更好。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