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深度螺旋T形槽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包括机械密封的动环、静环,动环或静环端面的一侧为高压侧即上游侧,另一侧为低压侧即下游侧,动环端面上设有变深度螺旋T形槽,变深度螺旋T形槽之间设密封堰,变深度螺旋T形槽与周向环槽相通,周向环槽与下游侧之间设密封坝。
变深度螺旋T形槽个数为8~24间的偶数个;整个变深度螺旋T形槽径向宽度占整个密封端面径向宽度不超过三分之一。
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流体动压效应,改善了机械密封的工作效能;保证机械密封在静态时的密封性能;固体颗粒等可被及时排出密封端面,减小端面间的摩擦,改善温度分布,避免了密封环因受热不均导致的变形甚至机械密封端面开裂的问题。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1910634707.0
申请日
2019-07-15
公开日
2019-11-05
公开号
CN110410504A
主分类号
/F/F16/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标准类别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审查中-实审

发明人

王岩 谭春森 申同圣 寇桂岳

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请人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深度螺旋T形槽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包括机械密封的动环、静环,动环或静环端面的一侧为高压侧即上游侧,另一侧为低压侧即下游侧,动环端面上设有变深度螺旋T形槽,变深度螺旋T形槽之间设密封堰,变深度螺旋T形槽与周向环槽相通,周向环槽与下游侧之间设密封坝。
变深度螺旋T形槽个数为8~24间的偶数个;整个变深度螺旋T形槽径向宽度占整个密封端面径向宽度不超过三分之一。
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流体动压效应,改善了机械密封的工作效能;保证机械密封在静态时的密封性能;固体颗粒等可被及时排出密封端面,减小端面间的摩擦,改善温度分布,避免了密封环因受热不均导致的变形甚至机械密封端面开裂的问题。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