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具体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安全带是防止坠落发生而对人体进行保护的个体防护装备,适用于高空作业的各种工作环境和场所,一般分为围杆作业安全带、悬挂作业安全带以及攀登安全带。围杆作业安全带适用于电力、电信、园林以及市政等工种的工人作业时佩戴。悬挂作业安全带适用于建筑、造船、安装等行业、款式上有单腰带式和双腰带式。攀登式安全带被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锅炉以及各种高塔作业,预防攀登过程中发生坠落。目前常用的安全带多采用股线合织而成,质量较重,舒适性较差,并且目前常用的安全带在使用的过程中,无缓冲性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3.关于目前常用的安全带多采用股线合织而成,质量较重,舒适性较差,并且目前常用的安全带在使用的过程中,无缓冲性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 2122941061 u公开了一种带有缓冲效果的电工安全带,所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安全绳和第二安全绳之间设置缓冲盒,并在缓冲盒内设置线型弹簧和限位弹簧使高空作业过程中意外坠落时受到的冲击力减小,并对人体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人体受到冲击力的伤害。但是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在在第一安全绳和第二安全绳之间设置缓冲盒,由此降低了工作人员穿着的舒适度,不便于长时间佩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常用的安全带多采用股线合织而成,质量较重,舒适性较差,并且目前常用的安全带在使用的过程中,无缓冲性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高空作业安全带包括第一安全带、第二安全带、横向安全带与主安全带,所述主安全带上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与第二长度调节器,所述主安全带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自动防坠落制动器与第二连接件,所述主安全带上缝纫设置有第一安全带与第二安全带,所述第一安全带与第二安全带之间缝纫设置有横向安全带。
6.优选的,所述主安全带中间部位上侧缝纫设置有两组固定连接带,所述左右两侧的固定连接带的安装环上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安全带与第二安全带,所述第一安全带与第二安全带上侧均设置有第一长度调节器,所述第一长度调节器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详细的叙述。
7.优选的,所述第一安全带与第二安全带顶部端面的连接环上侧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详细的叙述。
8.优选的,所述横向安全带的中间部位缝纫连接固定连接编织带,所述固定连接编
织带上左右两侧缝纫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侧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顶部端面固定设置有安全绳,所述安全绳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锁扣,所述安全绳采用弹性绳,可对坠落时制动时进行缓冲。
9.优选的,所述自动防坠落制动器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详细的叙述,所述自动防坠落制动器上侧开设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固定焊接设置有螺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侧固定设置有螺母,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连接件移动至自动防坠落制动器的一侧,将螺杆穿过安装孔,此时将主安全带环绕于工作人员的腰身上侧,然后将主安全带另一侧第二连接件的螺母套设于螺杆上侧,此时拧紧螺母即可实现主安全带的闭合。
10.优选的,所述主安全带、第一安全带、第二安全带与横向安全带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外侧通过粘结体粘结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外侧设置有柔软编织层,所述耐磨层与柔软编织层之间的空腔内部填充多组弹性球体。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所述主安全带、第一安全带、第二安全带与横向安全带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外侧通过粘结体粘结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外侧设置有柔软编织层,由此使整个高空作业安全带具有高强度的同时,降低整体重量,所述柔软编织层增强整体的舒适性,所述耐磨层与柔软编织层之间的空腔内部填充多组弹性球体并且安全绳采用弹性绳,由此可对坠落时制动时进行缓冲,由此增强缓冲能力。
13.2、所述主安全带上缝纫设置有第一安全带与第二安全带,所述第一安全带与第二安全带之间缝纫设置有横向安全带,所述横向安全带与第一安全带、第二安全带的配合使用,增强了安全性能,所述横向安全带的设置便于增强对其背部与腰部的保护,并且所述横向安全带的中间部位缝纫连接固定连接编织带,所述固定连接编织带上左右两侧缝纫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侧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顶部端面固定设置有安全绳,由此即使安全带在出现意外的情况,发生脱落时,所述安全绳的设置也可将其牢牢的固定于外界的安全杆上侧,增强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安装孔;2、自动防坠落制动器;3、固定连接带;4、第一安全带;5、第一长度调节器;6、锁扣;7、横向安全带;8、第二安全带;9、主安全带;10、第一连接件;11、第二长度调节器;12、第二连接件;13、安全绳;14、连接环;15、固定连接编织带;16、螺杆;17、螺母;18、加强层;19、柔软编织层;20、弹性球体;21、粘结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一种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高空作业安全带包括第一安全带4、第二安全带8、横向安全带7与主安全带9,所述主安全带9上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长度调节器12,所述主安全带9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自动防坠落制动器2与第二连接件12,所述主安全带9上缝纫设置有第一安全带4与第二安全带8,所述第一安全带4与第二安全带8之间缝纫设置有横向安全带7。
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全带9中间部位上侧缝纫设置有两组固定连接带3,所述左右两侧的固定连接带3的安装环上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安全带4与第二安全带8,所述第一安全带4与第二安全带8上侧均设置有第一长度调节器5,所述第一长度调节器5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详细的叙述。
2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带4与第二安全带8顶部端面的连接环上侧设置有锁扣6,所述锁扣6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详细的叙述。
2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安全带7的中间部位缝纫连接固定连接编织带15,所述固定连接编织带15上左右两侧缝纫连接环14,所述连接环14上侧设置有锁扣6,所述锁扣6顶部端面固定设置有安全绳13,所述安全绳13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锁扣6,所述安全绳13采用弹性绳,可对坠落时制动时进行缓冲。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防坠落制动器2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详细的叙述,所述自动防坠落制动器2上侧开设安装孔1,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上侧固定焊接设置有螺杆16,所述第二连接件12上侧固定设置有螺母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连接件10移动至自动防坠落制动器2的一侧,将螺杆16穿过安装孔1,此时将主安全带环绕于工作人员的腰身上侧,然后将主安全带另一侧第二连接件的螺母套设于螺杆16上侧,此时拧紧螺母17即可实现主安全带的闭合。
2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能力强的高空作业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全带9、第一安全带4、第二安全带8与横向安全带7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加强层18,所述加强层18外侧通过粘结体21粘结设置有耐磨层22,所述耐磨层22外侧设置有柔软编织层19,所述耐磨层22与柔软编织层19之间的空腔内部填充多组弹性球体20。
2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所述主安全带9、第一安全带4、第二安全带8与横向安全带7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加强层18,所述加强层18外侧通过粘结体21粘结设置有耐磨层22,所述耐磨层22外侧设置有柔软编织层19,由此使整个高空作业安全带具有高强度的同时,降低整体重量,所述柔软编织层增强整体的舒适性,所述耐磨层22与柔软编织层19之间的空腔内部填充多组弹性球体20并且安全绳13采用弹性绳,由此可对坠落时制动时进行缓冲,由此增强缓冲能力。
27.所述主安全带9上缝纫设置有第一安全带4与第二安全带8,所述第一安全带4与第二安全带8之间缝纫设置有横向安全带7,所述横向安全带7与第一安全带4、第二安全带8的配合使用,增强了安全性能,所述横向安全带的设置便于增强对其背部与腰部的保护,并且所述横向安全带7的中间部位缝纫连接固定连接编织带15,所述固定连接编织带15上左右
两侧缝纫连接环14,所述连接环14上侧设置有锁扣6,所述锁扣6顶部端面固定设置有安全绳13,由此即使安全带在出现意外的情况,发生脱落时,所述安全绳的设置也可将其牢牢的固定于外界的安全杆上侧,增强安全性能。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