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城市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尤其是高达30层及以上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然而,火灾是人类社会中比较常见的灾难,近些年来,人们对城市高层建筑的火灾有一定预防措施,但高层建筑失火造成火灾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当火灾发生时,由于楼层的高度太高,高层住户可能出现电梯无法乘坐等危险情况,加上楼梯逃跑太慢且易受燃烧毒性气体、烟尘等侵扰,大多时候高层住户大多只能原地等待救援。
3.传统的高层建筑逃生设备有以下几种:一类是高层建筑自救缓降装置,即将缓降绳一端固定在建筑上,另一端上与人固定,以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作为阻力,进行速降逃生。这类逃生设备风险较大,且适用人群有限,同时使用的人数较少,也容易在着火的楼层墙壁上出现意外火灾伤害;另一类是逃生布袋,其可能会出现阻塞的情况,难以应对高层建筑的逃生,而且使用时仍然会遭到火苗的熏烤,造成意外伤害;另外还有利用无人机对高层建筑内居民进行救援的,其效率低,且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逃生效率高,解决了弱势群体高层建筑逃生问题,有效避免了高层建筑逃生过程中的次生伤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设置在高层建筑室外,包括主腔体,所述主腔体上设有进水管、安全门和出水管;所述主腔体为内部中空的环形结构,垂直设置在高层建筑外,这样,充满水的主腔体可以形成高层建筑居民的逃生水路;所述进水管设置在主腔体外壁上与主腔体内部连通;所述安全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安全门分别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每层楼处;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主腔体底部。
6.进一步地,所述主腔体上还设有连通管,所述主腔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腔体依次上下布置,上下布置的所述主腔体通过出水管与连通管相连,这样,下方主腔体可以充分利用上方主腔体的水,节约救援时间。
7.进一步地,所述主腔体内设有防坠网,所述防坠网设置在上下两个安全门之间,用于防止高层建筑居民意外坠落。
8.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水管分别与高层建筑各层水管连通,这样,需要时可以最大程度增大进水量,尽快向主腔体内注水。
9.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上设有用于远程控制水管开关的水阀,这样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进水管、出水管、连通管的开关。
10.作为优选项,所述安全门与主腔体滑动连接,所述安全门在关闭时与主腔体完全贴合,从而防止水从安全门与主腔体缝隙中渗漏。
11.作为优选项,所述主腔体分为多层,多层所述主腔体呈塔式布置,这样,底层主腔体可以容纳的人数多于高层主腔体容纳的人数。
12.作为优选项,所述主腔体内还设有滑竿,所述滑竿垂直设置在主腔体内,用于帮扶主腔体内的居民,避免溺水。
13.作为优选项,所述主腔体上还设有加强圈,所述加强圈设置在主腔体的外壁上,用于增大主腔体的承受力。
14.作为优选项,所述安全门上设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设置在主腔体内,用于监测水位到达合适位置时再解锁安全门。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具有通配性,逃生效率高,解决了弱势群体高层建筑逃生问题,有效避免了高层建筑逃生过程中的次生伤害。多层主腔体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高层建筑中,不受楼体高度的限制。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主腔体1上设有进水管2、安全门3、出水管4、连通管5、防坠网 6、水阀7、滑竿8、加强圈9。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4.如图1~5所示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设置在高层建筑室外,包括主腔体1,所述主腔体1上设有进水管2、安全门3和出水管4;所述主腔体1为内部中空的环形结构,垂直设置在高层建筑外,这样,充满水的主腔体 1可以形成高层建筑居民的逃生水路;所述进水管2设置在主腔体1外壁上与主腔体1内部连通;所述安全门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安全门3分别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每层楼处;所述出水管4设置在主腔体1底部。所述主腔体1上还设有连通管5,所述主腔体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腔体1依次上下布置,上下布置的所述主腔体1通过出水管4与连通管5相连,这样,下方主腔体1可以充分利用上方主腔体1的水,节约救援时间。所述主腔体1内设有防坠网6,所述防坠网6设置在上下两个安全门3之间,用于防止高层建筑居民意外坠落。所述进水管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水管2分别与高层建筑各层水管连通,这样,需要时可以最大程度增大进水量,尽快向主腔体1内注水。所述进水管2、出水管4上设有用于远程控制水管开关的水阀7,这样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进水管2、出水管4、连通管5的开关。所述安全门3与主腔体1滑动连接,所述安全门3在关闭时与主腔体1
完全贴合,从而防止水从安全门3与主腔体1 缝隙中渗漏。所述主腔体1分为多层,多层所述主腔体1呈塔式布置,这样,底层主腔体1可以容纳的人数多于高层主腔体1容纳的人数。所述主腔体1 内还设有滑竿8,所述滑竿8垂直设置在主腔体1内,用于帮扶主腔体1内的居民,避免溺水。所述主腔体1上还设有加强圈9,所述加强圈9设置在主腔体1的外壁上,用于增大主腔体1的承受力。所述安全门3上设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设置在主腔体1内,用于监测水位到达合适位置时再解锁安全门3。
25.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考虑到水压的影响,主腔体1搭建在高层建筑受力较为强的结构中,或者阳台等良好疏散点。
26.主腔体1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为五层,上下连接的两个主腔体1顶层与底层位于高层建筑上的同一楼层。第一至四层的安全门3设置在同侧,第五层的安全门3设置在其他安全门3对侧。
27.进水管2设置在主腔体1各层的顶部,各层的进水管2与所在楼层的家庭水管连接,进水管2上可以设置单向增压阀,在发生火灾时,单向增压阀可以控制进水管2的水流方向和增加主腔体1的注水速度。
28.安全门3为了安全性的考虑,设有两道保险锁,一道是位于主腔体1外部的锁,受居民外部控制,另一道位于主腔体1内,其可以但不限于为型号 sld

3sa

10

a5的电极式液位开关,其受水位监测装置控制,当水位降至所在楼层高度时,位于主腔体1内的保险锁自动打开,当两道保险锁同时打开,居民才可进入主腔体1的内部,从水路疏散逃生。在平日无火灾时,安全门3 和防坠网6充当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居民坠入主腔体1中。
29.防坠网6可以但不限于是浮力较大的网状结构,通过垂直向上的挂钩挂在主腔体1上,当主腔体1内充水时防坠网6上浮,自动脱离挂钩,不仅可以充当水中的漂浮物支撑身体,还可以有效打开安全通路,避免阻塞。
30.水阀7可以但不限于是一种管道增压泵,型号为100sg40

18,用以加快水流的流速。
31.滑竿8用来帮助不善游泳的居民在水中控制身体,也可以通过滑竿8直接逃生。滑竿8还可以让居民的逃生恐慌情绪有所改善。
32.当水注满主腔体1时,第五层主腔体1底部的水压阀7打开,将水流入下一个主腔体1。
33.随着水位降至每一层楼层时,所在楼层居民进入,平均每户可以带走2 个人,当水位降至第五层主腔体1时,水流均进入下一个主腔体1中,居民可以走出第五层主腔体1的安全门3,此时,居民可能已经疏散到安全楼层。如果还需继续疏散,则可以进入下一个主腔体1中,进行再一次同样程序的疏散逃生,最终逃生至安全区域。
34.其还可以二次注水使用,疏散效率得到的提高。多个主腔体1首尾相连,可用于高层的居民住宅和办公大楼的火灾逃生救援。相对于缓降绳等逃生设备,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不易受墙体火苗的伤害;相对于逃生布袋、疏散管道等逃生设备,本实用新型不易堵塞,救援的可持续性以及稳定性得到保障。同时,本实用新型受火灾干扰影响小,当发生较大火灾时只需启动注水系统待水位达到所在楼层时,打开安全门3,将提前备好的救生圈、救生衣等工具泡入水中,利用救生圈等装置在水里的浮力停留在水中,随水位的下降而进行的逃生疏散,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员伤亡。
35.实施例1:
36.每五层楼设置一个主腔体1,主腔体1为直径逐渐扩大的多层竖直圆筒,顶层的主腔体1半径为25
c
m,第二至五层的主腔体1半径为依次增大5cm,每层主腔体1之间设有防坠网6,主腔体1内部垂直设有滑竿8,各层的进水管2与各层住户的自来水总水管连通,主腔体1底部设有出水管4,每层主腔体1设有安全门3。第二至五层主腔体1外壁设有装有用于增大主腔体1承受力的加强圈9。出水管4的直径为10cm,出水管4连接至下一个主腔体1的连通管5,连通管5设置在第二层主腔体1顶部。
37.实施例2:
38.每五层楼设置一个主腔体1,主腔体1为直径相同竖直圆筒,各层的主腔体1均半径为25cm,每层主腔体1之间设有防坠网6,主腔体1内部垂直设有滑竿8,各层的进水管2与各层住户的自来水总水管连通,主腔体1底部设有出水管4,每层主腔体1设有安全门3。第二至五层主腔体1外壁设有装有用于增大主腔体1承受力的加强圈9。出水管4的直径为10cm,出水管4连接至下一个主腔体1的连通管5,连通管5设置在第二层主腔体1顶部。
39.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