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高层住宅用防漏水消防栓箱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层住宅用防漏水消防栓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住宅用防漏水消防栓箱。


背景技术:

2.消火栓箱是指用于存放消火栓的箱子,是起火的时候用来灭火的,要配水带,水枪等,安装方式有明装式、暗装式、半暗装式。消防栓箱内部通常放置有水阀,因灭火需要,通常消防栓箱内水阀的出水量不小于5l/s,因而消防栓箱内部水阀出水压力较大,而高层住宅消防要求每层均要设置消防栓箱以满足救火要求。
3.现有的高层住宅消防栓箱因管理不当,经常被人为拧开或者水阀自身质量原因,造成自来水泄漏,因为高层一般会配备电梯,这样泄漏的水体会进入电梯井造成电梯内部进水,影响电梯和其他电气设备正常使用,严重会引发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住宅用防漏水消防栓箱,通过脚踏机构驱动窗罩旋转,能够防止部分无法对消防设备掌控的人群对消防栓箱和水阀进行开启,从源头杜绝非正常操作造成消防栓箱漏水,保证高层住宅电梯和其他电气设备正常使用;通过设置条形插接孔、阻流板和弧形板的组合结构,并与通过脚踏机构驱动窗罩旋转结构相结构,能够防止消防书栓箱内部水阀自身情况漏水;通过设置配重块牵引连接轴座的结构,实现窗框的自动闭合,与条形插接孔、阻流板和弧形板的组合结构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防栓箱的密封性。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高层住宅用防漏水消防栓箱,包括窗罩和箱壳,所述箱壳为正面设有开口的长方体壳体结构,所述箱壳的底部冲压有集水罩,所述集水罩的底部连接有与箱壳内部连通的出水管,所述箱壳的长边内壁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延伸至集水罩下部的方管,所述方管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至集水罩下部的脚踏机构,所述箱壳的长边内壁位于方管的上部两侧固定有两个三号导轮,所述箱壳的两个短边内壁位于三号导轮的上部位置处均固定有二号轴杆,所述箱壳的两个短边内壁位于二号轴杆的下部均转动连接有一号导轮,所述箱壳的一外侧壁下部开设有圆孔;
7.所述箱壳的开口顶面位置处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窗罩,所述窗罩包括通过铰链与箱壳转动连接的窗框,所述窗框的内部嵌入固定有玻璃面板,所述窗框的内表面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有两个一号轴杆;
8.所述一号轴杆与对应位置的二号轴杆之间转动连接有撑杆机构,所述撑杆机构包括一号条杆和二号条杆,所述一号条杆与二号条杆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座,所述一号条杆背离连接轴座的端部与对应位置的一号轴杆转动连接,所述二号条杆背离连接轴座的端部与对应位置的二号轴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座固定连接有二号牵引绳的一端,所述二号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经过一号导轮的下侧、三号导轮的内壁与脚踏机构固定连接,通过
脚踏机构牵引二号牵引绳进行定位调控。
9.进一步在于:所述箱壳的开口处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插接孔,所述窗框的内表面两侧对应条形插接孔所在位置处均固定有阻流板,通过设置条形插接孔和阻流板,能够防止箱壳内水体从窗框边缘溢出。
10.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阻流板的底部之间固定有与窗框连接的弧形板,通过连接弧形板将喷溅在玻璃面板引导至集水罩内部。
11.进一步在于:所述箱壳的两个短边内壁位于三号导轮的上部位置处均固定有两个二号导轮,所述连接轴座固定连接有一号牵引绳的一端,所述一号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经过处于同一侧的两个二号导轮上部并与配重块固定连接,通过配重块连接一号牵引绳带动一号条杆与二号条杆折叠,从而实现窗框与箱壳的闭合。
12.进一步在于:所述脚踏机构包括与方管滑动连接的一号杆,所述一号杆的上部固定有二号杆,所述二号杆的上部固定有用于与二号牵引绳连接的连接环,所述二号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脚板,通过设置可转动的脚板方便开启窗框时,操作人员能移动至窗框一侧,从而方便对窗框进行开启。
13.进一步在于:所述一号杆的水平截面与方管内部截面相同,所述一号杆的截面轮廓大于二号杆的截面轮廓,且一号杆的顶面开设有自两侧向中心凹陷的斜面,通过设置自两侧向中心凹陷的斜面,能够对一号杆进行卡接,从而对窗框展开的角度进行控制。
14.进一步在于:所述脚板的顶面固定有连接条,通过设置连接条能够对脚板进行限制。
15.进一步在于:所述圆孔的内部嵌入固定有波纹套,所述波纹套为圆锥台壳体结构,通过设置波纹套能够防止水体从圆孔溢出,而设置成圆锥台壳体结构,能够进一步将水体导入至箱壳内部。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7.1、通过在箱壳内壁固定方管,并在方管内部滑动连接有脚踏机构,将箱壳的开口顶面位置处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窗罩的窗框,将窗框的内表面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有两个一号轴杆,通过一号轴杆与二号轴杆转动连接有撑杆机构,将撑杆机构的一号条杆与二号条杆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座,然后分别将一号条杆和二号条杆分别与对应的一号轴杆和二号轴杆转动连接,将连接轴座与依次经过一号导轮的下侧、二号导轮的内壁并与脚踏机构固定连接的二号牵引绳固定连接,相比于传统的侧开门式窗罩结构,该种结构通过脚踏机构驱动窗罩旋转,能够防止部分无法对消防设备掌控的人群对消防栓箱和水阀进行开启,从源头杜绝非正常操作造成消防栓箱漏水,保证高层住宅电梯和其他电气设备正常使用;
18.2、将箱壳的开口处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插接孔,窗框的内表面两侧对应条形插接孔所在位置处均固定有阻流板,然后将两个阻流板的底部之间固定有与窗框连接的弧形板,通过设置条形插接孔、阻流板和弧形板的组合结构,并与通过脚踏机构驱动窗罩旋转结构相结构,能够防止消防书栓箱内部水阀自身情况漏水;
19.3、将箱壳的两个短边内壁位于三号导轮的上部位置处均固定有两个二号导轮,并将连接轴座固定连接有一号牵引绳的一端,然后将一号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经过处于同一侧的两个二号导轮上部并与配重块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配重块牵引连接轴座的结构,实现
窗框的自动闭合,与条形插接孔、阻流板和弧形板的组合结构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防栓箱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消防栓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中消防栓箱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中消防栓箱的展开状态截面图;
24.图4是本发明中窗罩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中箱壳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中脚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中波纹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00、窗罩;110、弧形板;120、玻璃面板;130、窗框;140、一号轴杆;150、阻流板;200、箱壳;210、集水罩;220、出水管;230、圆孔;240、一号导轮;250、二号轴杆;260、条形插接孔;270、二号导轮;280、方管;290、三号导轮;300、波纹套;400、脚踏机构;410、连接条;420、脚板;430、一号杆;440、二号杆;450、连接环;500、撑杆机构;510、一号条杆;520、二号条杆;530、连接轴座;600、一号牵引绳;700、二号牵引绳;800、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高层住宅用防漏水消防栓箱,包括窗罩100和箱壳200,箱壳200为正面设有开口的长方体壳体结构,箱壳200的底部冲压有集水罩210,集水罩210的底部连接有与箱壳200内部连通的出水管220,箱壳200的长边内壁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延伸至集水罩210下部的方管280,方管280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至集水罩210下部的脚踏机构400,箱壳200的长边内壁位于方管280的上部两侧固定有两个三号导轮290,箱壳200的两个短边内壁位于三号导轮290的上部位置处均固定有二号轴杆250,箱壳200的两个短边内壁位于二号轴杆250的下部均转动连接有一号导轮240,箱壳200的一外侧壁下部开设有圆孔230;
31.箱壳200的开口顶面位置处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窗罩100,窗罩100包括通过铰链与箱壳200转动连接的窗框130,窗框130的内部嵌入固定有玻璃面板120,窗框130的内表面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有两个一号轴杆140;
32.一号轴杆140与对应位置的二号轴杆250之间转动连接有撑杆机构500,撑杆机构500包括一号条杆510和二号条杆520,一号条杆510与二号条杆520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座530,一号条杆510背离连接轴座530的端部与对应位置的一号轴杆140转动连接,二号条杆520背离连接轴座530的端部与对应位置的二号轴杆250转动连接,连接轴座530固定连接有二号牵引绳700的一端,二号牵引绳700的另一端依次经过一号导轮240的下侧、三号导轮
290的内壁与脚踏机构400固定连接,通过脚踏机构400牵引二号牵引绳700进行定位调控。
33.箱壳200的开口处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插接孔260,窗框130的内表面两侧对应条形插接孔260所在位置处均固定有阻流板150,通过设置条形插接孔260和阻流板150,能够防止箱壳200内水体从窗框130边缘溢出,两个阻流板150的底部之间固定有与窗框130连接的弧形板110,通过连接弧形板110将喷溅在玻璃面板120引导至集水罩210内部。
34.箱壳200的两个短边内壁位于三号导轮290的上部位置处均固定有两个二号导轮270,连接轴座530固定连接有一号牵引绳600的一端,一号牵引绳600的另一端依次经过处于同一侧的两个二号导轮270上部并与配重块800固定连接,通过配重块800连接一号牵引绳600带动一号条杆510与二号条杆520折叠,从而实现窗框130与箱壳200的闭合。
35.脚踏机构400包括与方管280滑动连接的一号杆430,一号杆430的上部固定有二号杆440,二号杆440的上部固定有用于与二号牵引绳700连接的连接环450,二号杆44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脚板420,通过设置可转动的脚板420方便开启窗框130时,操作人员能移动至窗框130一侧,从而方便对窗框130进行开启,一号杆430的水平截面与方管280内部截面相同,一号杆430的截面轮廓大于二号杆440的截面轮廓,且一号杆430的顶面开设有自两侧向中心凹陷的斜面,通过设置自两侧向中心凹陷的斜面,能够对一号杆430进行卡接,从而对窗框130展开的角度进行控制,脚板420的顶面固定有连接条410,通过设置连接条410能够对脚板进行限制。
36.圆孔230的内部嵌入固定有波纹套300,波纹套300为圆锥台壳体结构,通过设置波纹套300能够防止水体从圆孔230溢出,而设置成圆锥台壳体结构,能够进一步将水体导入至箱壳200内部。
37.通过在箱壳200内壁固定方管280,并在方管280内部滑动连接有脚踏机构400,将箱壳200的开口顶面位置处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窗罩100的窗框130,将窗框130的内表面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有两个一号轴杆140,通过一号轴杆140与二号轴杆250转动连接有撑杆机构500,将撑杆机构500的一号条杆510与二号条杆520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座530,然后分别将一号条杆510和二号条杆520分别与对应的一号轴杆140和二号轴杆250转动连接,将连接轴座530与依次经过一号导轮240的下侧、二号导轮270的内壁并与脚踏机构400固定连接的二号牵引绳700固定连接,相比于传统的侧开门式窗罩100结构,该种结构通过脚踏机构400驱动窗罩100旋转,能够防止部分无法对消防设备掌控的人群对消防栓箱和水阀进行开启,从源头杜绝非正常操作造成消防栓箱漏水,保证高层住宅电梯和其他电气设备正常使用;
38.将箱壳200的开口处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插接孔260,窗框130的内表面两侧对应条形插接孔260所在位置处均固定有阻流板150,然后将两个阻流板150的底部之间固定有与窗框130连接的弧形板110,通过设置条形插接孔260、阻流板150和弧形板110的组合结构,并与通过脚踏机构400驱动窗罩100旋转结构相结构,能够防止消防书栓箱内部水阀自身情况漏水;
39.将箱壳200的两个短边内壁位于三号导轮290的上部位置处均固定有两个二号导轮270,并将连接轴座530固定连接有一号牵引绳600的一端,然后将一号牵引绳600的另一端依次经过处于同一侧的两个二号导轮270上部并与配重块80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配重块800牵引连接轴座530的结构,实现窗框130的自动闭合,与条形插接孔260、阻流板150和弧
形板110的组合结构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防栓箱的密封性。
40.工作原理:安装时,先将箱壳200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指定的墙体的表面,将出水管220通过水管与落水管进行连接,然后将消防管道通过圆孔230进入到箱壳200内部,并将位于消防管道位于箱壳200内端部连接水阀,然后将一号牵引绳600和二号牵引绳700端部与连接轴座530连接,将二号牵引绳700依次经过一号导轮240下部和二号导轮270内部与脚踏机构400的连接环450连接,接着将一号牵引绳600依次经过两个二号导轮270与配重块800进行连接,这样在配重块800的重力作用下,通过一号牵引绳600拽动一号条杆510和二号条杆520向上弯折,从而带动窗框130与箱壳200贴靠;
41.当用户需要将窗框130打开时,通过脚踩踏脚板420驱动脚踏机构400拽动二号牵引绳700向下移动,二号牵引绳700拽动一号条杆510和二号条杆520向下绷直,从而将窗框130撑展开,接着操作人员通过将脚踏机构400向一侧倾斜,使得一号杆430与集水罩210底部卡接,从而完成对窗框130的固定,接着用户可对箱壳200内的消防器械进行操作;
42.当箱壳200内部漏水时,水体滋溅箱壳200内部,通过阻流板150限制水体从窗框130边缘渗漏,并通过弧形板110引导至集水罩210内部,最后通过出水管220向落水管输送。
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4.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