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小食盒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小食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容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小食盒。


背景技术:

2.现有市面上的小食盒一般功能单一,只用于盛装固体小食,例如鸡米花、炸鸡块、薯条等。在希望同时饮用饮料并且食用小食的场合,例如走路或者看电影时,由于在喝饮料时无法腾出手来取用小食,因此很不方便。
3.为此,现有技术提出将小食盒与饮料杯组合在一起以便能够单手保持小食盒和饮料杯的技术方案。
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770899u公开了一种能够与杯体组合使用的多功能盖式容器,该盖式容器包括杯盖,该杯盖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和用于连接上盖体和下盖体的环形凸槽,在上盖体和下盖体的外周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槽。在该杯盖与杯体组合使用时,杯体的顶部边缘与杯盖的环形凸槽配合连接,杯盖的下盖体容纳在杯体内,吸管可以通过所述通槽插入杯体内。显然,由于杯盖的下盖体容纳在杯体内,因此杯体盛装饮料的量减小。该杯盖仅适用于特定尺寸的饮料杯,无法与多种尺寸的饮料杯配合使用。
5.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410731u公开了一种可盛装液态饮料及固体食物的快速拆装容器。该容器包括用于盛装固态食物的呈碗状的第一容器和用于盛装液态饮料的呈杯子状的第二容器。该第一容器上下两端皆为开口,下端开口处环设有多个凸条。在使用时,第二容器可由上往下活动套置于第一容器的下端开口,第一容器的凸条贴靠于第二容器的外壁上。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的贴合处设有连接结构以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固定在一起,该连接结构可为胶带连接或魔术贴连接或卡位连接中的一种。但是,无论哪种连接方式,使用起来都不太方便,降低了出餐速度。另外,虽然没有明确公开,但是由于第一容器下端是开口的,可以推测盛装在第一容器中的固体食物是直接放置在第二容器的密封膜或者盖子上的,这带来卫生隐患,并且可能只能盛装较轻或较少的固体食物以避免压坏第二容器的密封膜或者盖子。
6.因此,存在对小食盒进行改进的需求,以便获得使用方便、卫生环保、适用范围广、强度高、便于运输和存储等的小食盒。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
8.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食盒,该小食盒包括周壁和连接到周壁的下端的第一底壁,其特征在于,第一底壁相对于周壁的下端边缘向上偏移一定距离,第一底壁通过其上表面支承小食并通过其下表面坐靠在饮料杯的顶部边缘上,第一底壁包括用于插入吸管的吸管口,该小食盒由单张纸质片材模切而成。优选地,第一底壁距周壁的下端边缘至少5毫米的距离。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该小食盒还包括连接到周壁的下端的第二底壁,
第二底壁平行于第一底壁设置在第一底壁下方并距第一底壁一定距离,第二底壁包括用于与饮料杯的上周壁配合的开口。优选地,第二底壁距第一底壁至少5毫米的距离。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吸管口包括圆形孔,第一底壁在该圆形孔的周边设置有与该圆形孔连通的至少一个切缝。
11.优选地,吸管口设置于第一底壁的中心。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一底壁呈六边形形状,周壁围绕第一底壁向上向外延伸。
13.优选地,周壁包括与第一底壁的六边形形状相对应的六个侧壁,每个侧壁的上边缘均呈向上凸的弧形形状,或者其中两个相对侧壁的上边缘呈向下凹的弧形形状并且另外四个侧壁的上边缘呈向上凸的弧形形状。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一底壁的边缘设置有连接凸耳,连接凸耳用于插接到形成于周壁上的连接孔中。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小食盒包括用于覆盖在周壁的顶部的顶盖。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小食盒使用方便、卫生环保、适用范围广、便于运输和存储、造型炫酷,能够方便地坐靠在饮料杯上,允许在饮用饮料的同时食用小食。
附图说明
17.下面参照附图经由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18.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小食盒的从顶部观察的立体图,该小食盒坐靠在饮料杯的顶部边缘上并通过吸管与饮料杯保持在一起。
19.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小食盒的从底部观察的立体图。
20.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小食盒的处于运输状态的平面图。
21.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小食盒的展开图。
22.图5以透视方式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小食盒的从顶部观察的立体图,该小食盒处于顶盖打开状态。
23.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小食盒的处于运输状态的平面图。
24.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小食盒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小食盒。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
2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实施例中的相同的构件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27.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小食盒100。
28.图1和图2分别从顶部和底部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小食盒100。该
小食盒100包括周壁1、第一底壁2和第二底壁3。第一底壁2和第二底壁3均连接到周壁1的下端,第一底壁2相对于周壁1的下端边缘向上偏移一定距离,第二底壁3平行于第一底壁2设置在第一底壁2下方并距第一底壁2一定距离,第二底壁3包括用于与饮料杯200的上周壁配合的开口31,由此在第一底壁2和第二底壁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饮料杯200的上部的腔室4。
29.第一底壁2通过其上表面支承小食并通过其下表面坐靠在饮料杯200的顶部边缘上。第一底壁2包括用于插入吸管300的吸管口20。在使用时,通过将吸管300经由吸管口20插入到饮料杯200内,可以容易地将小食盒100与饮料杯200保持在一起,从而允许单手保持小食盒100与饮料杯200两者,享受一边饮用饮料一边食用小食的便利。
30.此外,开口31与饮料杯200的上周壁的配合允许进一步将小食盒100与饮料杯200更牢靠地保持在一起,能够降低小食盒100从饮料杯200上滑落的风险。
31.优选地,第二底壁3距第一底壁2至少5毫米的距离。较大的距离使得饮料杯200相对于小食盒100的倾斜程度减小,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小食盒100从饮料杯200上滑落的风险。
32.如图1和图2所示,吸管口20包括圆形孔21,以允许插入吸管300。在该圆形孔21的周边设置有与该圆形孔21连通的至少一个切缝22,以允许插入更大尺寸的吸管。通过这种设计,吸管口20允许插入不同尺寸的吸管。应该理解,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切缝22的数量和长度。
33.优选地,吸管口20设置于第一底壁2的中心。这允许更牢靠地将小食盒100与饮料杯200保持在一起。
34.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小食盒100的展开图。小食盒100可以由单张纸质片材模切而成。一方面,纸质材料相对于常用的塑料材料更加环保,符合国家限塑政策。另一方面,纸质片材允许折叠成较小的平面产品,从而在运输和存储不占用太多空间,便于运输和存储。图3示出处于运输状态下的小食盒100,小食盒100的片材折叠成较小的平面产品,以便于运输和存储。
35.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底壁2和第二底壁3呈六边形形状,周壁1围绕第一底壁2和第二底壁3向上向外延伸。周壁1包括与第一底壁2和第二底壁3的六边形形状相对应的六个侧壁,其中两个相对侧壁11、12的上边缘呈向下凹的弧形形状并且另外四个侧壁13、14、15、16的上边缘呈向上凸的弧形形状。该造型别致美观,给消费者带来愉悦的消费体验。
36.但是,显然第一底壁2和第二底壁3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四边形、五边形、圆形等。类似地,周壁1的上边缘也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平直的或波浪状的。
37.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底壁2的边缘设置有连接凸耳23,连接凸耳23用于插接到形成于周壁1上的连接孔17中。图中示出两个连接凸耳23和相应地两个连接孔17。但是,显然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个连接凸耳23和连接孔17。连接孔17呈草帽状,以允许连接凸耳23容易地插接到连接孔17中。应该理解,连接孔17也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
38.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底壁3包括连接凸舌32,连接凸舌32用于插接到形成于周壁1上的连接狭缝18中。
39.如图4所示,周壁1的一个自由端部设置有连接部19。在将纸质片材折叠并连接为成盒时,首先按照折叠线进行折叠,然后将连接凸耳23插接到连接孔17中并将连接凸舌32插接到连接狭缝18中,最后将连接部19固定到(例如通过胶接、魔术贴连接等)周壁1的另一
个自由端部。该组装过程可以通过机器完成,制造效率高。
40.下面参照图5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小食盒100。在下面的描述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不再详细描述。
41.图5以透视方式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小食盒100。如图5所示,小食盒100包括周壁1和连接到周壁1的下端的第一底壁2。第一底壁2相对于周壁1的下端边缘向上偏移一定距离。由此,在第一底壁2下方形成用于容纳饮料杯200的上部的腔室4。
42.第一底壁2通过其上表面支承小食并通过其下表面坐靠在饮料杯200(图5中未示出)的顶部边缘上。第一底壁2包括用于插入吸管300(图5中未示出)的吸管口20。
43.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小食盒100不包括第二底壁3。在使用时,通过经由吸管口20插入到饮料杯200内的吸管300将小食盒100与饮料杯200保持在一起。
44.优选地,第一底壁2距周壁1的下端边缘至少5毫米的距离。较大的距离使得饮料杯200相对于小食盒100的倾斜程度减小,从而能够降低小食盒100从饮料杯200上滑落的风险。
45.如图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小食盒100包括用于覆盖在周壁1的顶部的顶盖5。顶盖5可以包括设置在其边缘上的卡接凸耳51,卡接凸耳51用于卡接到设置在周壁1的相应上边缘上的卡接缺口111内。在不食用小食时,通过将顶盖5卡接到周壁1上,可以避免污染小食盒100内的小食和/或防止小食盒100内的小食撒落。
46.图5示出顶盖5与周壁1是一体的。但是,应该理解,顶盖5与周壁1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部分,并且也可以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不设置顶盖5。另外,类似地,在第一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顶盖。
47.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小食盒100的展开图。小食盒100可以由单张纸质片材模切而成。图6示出处于运输状态下的小食盒100,小食盒100的片材折叠成较小的平面产品。如上面针对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纸质材料更加环保,并且纸质片材允许折叠成较小的平面产品,便于运输和存储。
48.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底壁2呈六边形形状,周壁1围绕第一底壁2向上向外延伸。周壁1包括与第一底壁2的六边形形状相对应的六个侧壁,每个侧壁的上边缘均呈向上凸的弧形形状。其中,在周壁1的与设置有顶盖5的侧壁相对的侧壁的上边缘上设置有所述卡接缺口111。该造型别致美观,给消费者带来愉悦的消费体验。
49.显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底壁2和周壁1的上边缘也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
50.如图7所示,除了针对第一实施例描述的连接凸耳23、连接孔17、连接部19外,第二实施例的小食盒100的片材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底壁2与周壁1之间的第一固定片25以及设置在第一底壁2的与固定片25相对的边缘上的第二固定片24。在将片材折叠并连接为成盒时,通过将第一固定片25和第二固定片24向上折叠而使之贴靠在周壁1的相应侧壁上并将它们固定到(例如通过胶接、魔术贴连接等)周壁1上,可以有助于固定第一底壁2并形成位于第一底壁2下方的腔室4。
51.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吸管口20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52.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需将装好小食的小食盒100插好吸管300并然后坐靠饮料杯200上,就可以提供给消费者,使用方便,出餐速度快。并且,该小食盒100提供了一种允许边走边吃的包装,卫生环保,造型炫酷,强度较高,并且方便运输和存储,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饮料杯。
53.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