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高速列车车厢隔振降噪高阻尼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速列车车厢隔振降噪高阻尼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速列车车厢隔振降噪高阻尼。


背景技术:

2.阻尼材料是将固体机械振动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的材料,主要用于振动和噪声控制,材料的阻尼性能可根据它耗散振动能的能力来衡量,评价阻尼大小的标准是阻尼系数;
3.列车是指按规定的编挂条件、重量和长度将铁路车辆编成的车列,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噪音,从而对车厢内的工作人员及乘客产生噪音污染,此外,噪声所造成的污染和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而对阻尼板的减振、降噪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高速列车车厢隔振降噪高阻尼。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车厢隔振降噪高阻尼。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高速列车车厢隔振降噪高阻尼,包括上置板和下置板,所述上置板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l形固定板,相邻两个所述l形固定板之间均设有矩形连接板,所述矩形连接板与所述上置板滑动连接,所述下置板顶部的四个拐角处滑动连接有l形连接板,所述下置板的顶部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之间均设有矩形固定板,所述上置板的底部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隔音板,所述下置板的顶部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隔音板,所述矩形固定板顶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吸附磁块,所述矩形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吸附磁块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顶部内壁设有与所述吸附磁块吸附配合的金属块。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置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矩形连接板滑动连接的矩形移动槽,所述矩形移动槽的顶部内壁与所述矩形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定位杆,所述矩形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的柱形槽。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置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l形连接板滑动连接的l形移动槽,所述l形移动槽的底部内壁与所述l形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置板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隔音板滑动连接的第一收纳槽,所述下置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隔音板滑动连接的第二收纳槽。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置板和所述下置板对应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隔音板和所述第二隔音板之间对应位置均嵌设有吸音棉。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l形固定板与所述矩形连接板之间的缝隙中设有橡胶垫片,所述矩形固定板与所述l形连接板之间的缝隙中也设有橡胶垫片。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对滑动连接的矩形连接板和l形连接
板进行固定,借助弹簧自身的特性使得受力后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实现隔振效果,此外,通过第一隔音板、第二隔音板以及隔音棉的配合使用,便于对噪音进行削弱,从而减少噪音对车厢环境的污染。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吸附磁块和金属块的吸附配合,便于增加矩形连接板与矩形固定板之间的紧密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置板和l形连接板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置板和矩形连接板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图5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24.上置板1;l形固定板11;矩形连接板12;第一隔音板13;第一收纳槽14;矩形移动槽15;第一弹簧151;滑槽16;金属块161;
25.下置板2;l形连接板21;矩形固定板22;吸附磁块221;第二隔音板23;第二收纳槽24;l形移动槽25;第二弹簧251;
26.定位杆3;
27.柱形槽4;
28.吸音棉5。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2.一种高速列车车厢隔振降噪高阻尼,包括上置板1和下置板2,上置板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l形固定板11,相邻两个l形固定板11之间均设有矩形连接板12,矩形连接板12与上置板1滑动连接,下置板2顶部的四个拐角处滑动连接有l形连接板21,下置板2的顶部且位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21之间均设有矩形固定板22,上置板1的底部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隔音板13,下置板2的顶部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隔音板23,矩形固定板22
顶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吸附磁块221,矩形连接板12上开设有与吸附磁块221滑动连接的滑槽16,滑槽16的顶部内壁设有与吸附磁块221吸附配合的金属块161。
33.需要补充的是,上置板1和下置板2的尺寸相同,l形固定板11的长度、l形连接板21矩形连接板12和矩形固定板22的高度均相同,第一隔音板13的顶部穿过上置板1的底部外壁并与上置板1内部相通,第二隔音板23的底部穿过下置板2的顶部内壁并与其内部相通,进一步的,上置板1和下置板对应侧不相接触时,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板23分别位于上置板1和下置板内部,使得上置板1和下置板自身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从而便于对噪音进行削弱。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上置板1的内部开设有与矩形连接板12滑动连接的矩形移动槽15,矩形移动槽15的顶部内壁与矩形连接板1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51,第一弹簧151正常状态时,矩形连接板12远离第一弹簧151的一端与矩形固定板22的顶部相接触,第一弹簧151收缩时,矩形连接板12远离第一弹簧151的一端与上置板1的底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3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一弹簧15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定位杆3,矩形连接板12的内部开设有与定位杆3滑动连接的柱形槽4,通过增设定位杆3,避免第一弹簧151在形变过程中产生侧面偏移时对第一弹簧151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3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下置板2的内部开设有与l形连接板21滑动连接的l形移动槽25,l形移动槽25的底部内壁与l形连接板2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51,第二弹簧251正常状态时,l形连接板21远离第二弹簧251的一端与l形固定板11的底部相接触,第二弹簧251收缩时,l形连接板21远离第二弹簧251的一端与下置板2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37.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弹簧251的中心位置处也设有定位杆3,且定位杆3活动插接在l形连接板21的内部,避免第二弹簧251在形变过程中产生侧面偏移,第一弹簧151和第二弹簧251均采用减震弹簧。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上置板1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隔音板23滑动连接的第一收纳槽14,下置板2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隔音板13滑动连接的第二收纳槽24,以便上置板1或下置板2受到冲击力时,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板23可分别收纳至第二收纳槽24和第一收纳槽14的内部。
3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上置板1和下置板2对应侧且位于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板23之间对应位置均嵌设有吸音棉5,通过增设吸音棉5便于增强降噪效果,除此之外,吸音棉5采用塑胶鸡蛋棉,使得吸音棉5的表面具有呈波浪形状的凸面,从而增加吸音棉5与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延缓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移动的速度。
4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l形固定板11与矩形连接板12之间的缝隙中设有橡胶垫片,矩形固定板22与l形连接板21之间的缝隙中也设有橡胶垫片,便于提高l形固定板11和矩形连接板12以及矩形固定板22和l形连接板21之间的密封性。
41.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列车车厢隔振降噪高阻尼在使用时,上置板1在受到撞击时,上置板1带动l形固定板11和矩形连接板12等部件进行同步下移,而后使得l形连接板21受到l形固定板11的推力向下移动,使得l形连接板21在l形移动槽25内部移动并对第二弹簧251产生挤压,此外,第二弹簧251受力后产生形变,第二弹簧251中心位置处的定位杆3在l形连接板21内部所开设的柱形槽4内部进行移动,与此同时,矩形连接板12下移时受到矩形固定板22的抵力,而后使得矩形连接板12在矩形移动槽15内部上移并对第一弹簧151产生挤压,
第一弹簧151形变的同时,第一弹簧151中心位置处所设有的定位杆3收纳至矩形连接板12的内部,此时,第一隔音板13的底部进入第二收纳槽24的内部,第二隔音板23的顶部进入第一收纳槽14的内部,第一隔音板13和第二隔音板23在移动的同时与吸音棉5外壁进行摩擦,进而产生阻力,缓冲结束后,第一弹簧151和第二弹簧251的反弹力推动l形连接板21和矩形连接板12朝相反向移动,从而实现复位。
4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