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优化配置的组合拖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优化配置的组合拖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配置的组合拖缆。


背景技术:

2.拖缆为拖曳他船或浮体及被他船所拖曳所用的绳索,船舶在港内靠离码头,掉头时或为了确保操纵安全,常用拖轮协助大船操作;另外,当大船失去动力时,可利用拖船进行吊拖和绑拖。
3.现有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国内组合拖缆的配置并不统一,各部分的组成及其尺寸、强度均存在一定的隐患和不合理性,降低组合拖缆使用的可靠行,对工作的效率、安全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现有琵琶头不具备保护措施,琵琶头在长时间使用后磨损较严重,容易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配置的组合拖缆,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优化配置的组合拖缆,包括引缆,所述引缆的一端设置有琵琶头,所述引缆的另一侧设置有钢缆,所述钢缆与引缆之间设置有带提油轮,所述钢缆的另一侧设置有工作缆,所述工作缆与钢缆之间通过卸扣连接,所述工作缆的另一端设置有拖轮。
6.优选的,所述引缆设置为五十米长且引缆的直径设置为三十二毫米。
7.优选的,所述钢缆设置为十五米长且钢缆的直径设置为四十四毫米。
8.优选的,所述工作缆设置为二百二十米长且工作缆的直径设置为一百一十二毫米。
9.优选的,所述琵琶头的前端表面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侧一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中设置有加强板。
10.优选的,所述加强板设置为碳钢结构且保护套可在琵琶头的表面进行滑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缆,通过将引缆设置为五十米,可以保证拉上提油轮绞车直接绞缆,又避免过长造成绞缆时间的延长,提高效率,又避免强度过高造成浪费,钢缆设置为十五米比传统的二十五米钢缆缩短了十米,减轻了30%-40%重量,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减少了引缆的磨损。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套,通过在琵琶头表面设置保护套,琵琶头经过带提油轮固定进行拖曳工作时,保护套卡槽中的加强板与连接件摩擦,可对琵琶头进行有效保护,防止琵琶头长期摩擦造成断裂,提高设备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图;
17.图中:1、引缆;2、琵琶头;3、钢缆;4、卸扣;5、工作缆;6、拖轮;7、带提油轮;8、保护套;9、加强板;1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优化配置的组合拖缆,包括引缆1,引缆1的一端设置有琵琶头2,引缆1的另一侧设置有钢缆3,钢缆3与引缆1之间设置有带提油轮7,钢缆3的另一侧设置有工作缆5,工作缆5与钢缆3之间通过卸扣4连接,工作缆5的另一端设置有拖轮6。
21.具体的,引缆1设置为五十米长且引缆1的直径设置为三十二毫米。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引缆1设置为五十米,可以保证拉上提油轮绞车直接绞缆,又避免过长造成绞缆时间的延长,提高效率,又避免强度过高造成浪费。
23.具体的,钢缆3设置为十五米长且钢缆3的直径设置为四十四毫米。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缆3设置为十五米比传统的二十五米钢缆3缩短了十米,减轻了30%-40%重量,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减少了引缆1的磨损,一旦钢缆3发生断裂,减少十米的长度将有效减小遗留在提油轮船尾部分的钢缆3对提油轮螺旋桨的影响,为系泊船长采取应急措施赢得更多的时间。
25.具体的,工作缆5设置为二百二十米长且工作缆5的直径设置为一百一十二毫米。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百二十米的长度设置相比现有提油组合拖缆中一百五米的工作缆5更能有效减少工作缆5的瞬间张力。
27.本实施例使用时,将引缆1穿过需要拖曳物体上的挂钩,并通过带提油轮7对引缆1一端的琵琶头2进行固定,再将工作缆5通过卸扣4与钢缆3进行连接,从而进行拖曳工作,通过将引缆1设置为五十米,可以保证拉上提油轮绞车直接绞缆,又避免过长造成绞缆时间的延长,提高效率,又避免强度过高造成浪费,钢缆3设置为十五米比传统的二十五米钢缆3缩短了十米,减轻了30%-40%重量,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减少了引缆1的磨损,一旦钢缆3发生断裂,减少十米的长度将有效减小遗留在提油轮船尾部分的钢缆3对提油轮螺旋桨的影响,为系泊船长采取应急措施赢得更多的时间;
28.实施例2
2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琵琶头2的前端表面设置有保护套8,保护套8的内侧一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卡槽10,卡槽10中设置有加强板9。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琵琶头2经过带提油轮7固定进行拖曳工作时,保护套8卡
槽10中的加强板9与连接件摩擦,可对琵琶头2进行有效保护,防止琵琶头2长期摩擦造成断裂,提高设备安全性。
31.具体的,加强板9设置为碳钢结构且保护套8可在琵琶头2的表面进行滑动。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保护套8可进行位置调整,方便对琵琶头2进行固定,同时加强板9设置为碳钢结构更加耐磨。
33.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在琵琶头2表面设置保护套8,琵琶头2经过带提油轮7固定进行拖曳工作时,保护套8卡槽10中的加强板9与连接件摩擦,可对琵琶头2进行有效保护,防止琵琶头2长期摩擦造成断裂,提高设备安全性。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装置安装在合适位置,将引缆1穿过需要拖曳物体上的挂钩,并通过带提油轮7对引缆1一端的琵琶头2进行固定,再将工作缆5通过卸扣4与钢缆3进行连接,从而进行拖曳工作,通过将引缆1设置为五十米,可以保证拉上提油轮绞车直接绞缆,又避免过长造成绞缆时间的延长,提高效率,又避免强度过高造成浪费,钢缆3设置为十五米比传统的二十五米钢缆3缩短了十米,减轻了30%-40%重量,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减少了引缆1的磨损,一旦钢缆3发生断裂,减少十米的长度将有效减小遗留在提油轮船尾部分的钢缆3对提油轮螺旋桨的影响,为系泊船长采取应急措施赢得更多的时间,通过在琵琶头2表面设置保护套8,琵琶头2经过带提油轮7固定进行拖曳工作时,保护套8卡槽10中的加强板9与连接件摩擦,可对琵琶头2进行有效保护,防止琵琶头2长期摩擦造成断裂,提高设备安全性。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