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救援艇船尾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救援艇船尾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救援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援艇船尾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救助艇是指用于救助遇险人员及集结救生艇、筏,且有良好操纵性的机动小艇。为了更安全地、更快捷地救助遇险人员和集结海上救生艇筏,船舶必须按规定配备救助艇,救助艇按结构形式分类可分为开敞式救生艇、部分封闭式救生艇以及全封闭式救生艇。救生艇上一般备有一定量的救援设备、淡水、食物和生活用品等。
3.目前的救援艇的救援方式是靠近救援地点后停泊,由船员下水将救援物资分批次的运向目的地,尤其是救援地混乱或较为危险导致救援艇不便靠近时,更是主要依靠船员运送救援物资,不仅效率慢,而且对船员的体力也有较大的考验,同时无疑增加运输过程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援艇船尾救援装置。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援艇船尾救援装置,包括:操作台、储线箱、救援设备装载平台、登载梯及衔接装置,所述救援设备装载平台及所述登载梯设置在所述操作台的两侧,所述储线箱设置在所述操作台的前方;所述操作台上设置运转转盘,所述运转转盘上套设有运输救援扁带,所述运输救援扁带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矩形镂空槽,所述储线箱的顶部并列设置两个用于承载所述运输救援扁带的转向机构;所述衔接装置包括:支撑杆、基座以及用于承载所述运输救援扁带的转带辊,所述转带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撑杆轴连接,所述基座的背面设置挂装爪。
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挂装爪包括:紧定装置、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互成一定角度,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均设置有所述紧定装置。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紧定装置包括: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两侧的抱箍,所述抱箍与所述横梁铰接,所述抱箍的端部铰接有紧定板,所述紧定板上开设螺栓孔。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两个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的两个滚轮,所述运输救援扁带被夹持在所述两个滚轮之间。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设备装载平台上设置若干救援箱,所述救援箱上设置与所述运输救援扁带上开设的矩形镂空槽适配的挂钩。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救援扁带的侧边以及所述矩形镂空槽的槽壁上设置钢丝线。
11.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运转转盘驱动运输救援扁带在救援地与救援艇之间进行循环运转,循环运转的运输救援扁带不仅可以实时的将救援设备装载平台上的救援箱携带至救援地,而且可以同时携带救援地的物品或人员返回,无需由船员往返携带,节省救援人员的体力,且运输方式简单、可靠、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结构布置合理,便于人员操作,且操作方式简单,符合及时救援的要求。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救援艇船尾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运输救援扁带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
17.如图1至4所示,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救援艇船尾救援装置,安装在救援艇的船尾,适用于开敞式救生艇,包括:操作台1、储线箱2、救援设备装载平台3、登载梯4、衔接装置5、救援箱6、运转转盘7、运输救援扁带8、转向机构9。
18.救援设备装载平台3及登载梯4设置在操作台1的两侧。操作台1主要为船员提供操作空间,比如操控运转转盘7、装载救援箱6、卸载返回的物品等。救援设备装载平台3上设置若干救援箱6,具体的,可以在救援设备装载平台3上开设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槽道,将救援箱6放置在倾斜槽道内,需要向救援地投放救援物资时,船员将救援箱6依次取下挂在运输救援扁带8即可,救援箱6内可以配置生活物资、救生圈、救生绳等救援物资。登载梯4的作用是便于船员下水,也便于被救人员登船。
19.储线箱2设置在操作台1的前方,操作台1的前方是指靠向水面的一侧,储线箱2用于放置未投入使用的运输救援扁带8。操作台1上设置运转转盘7,运转转盘7由电机驱动进行旋转,也可设置手柄由人工驱动。当救援艇到达救援地附近后,先由船员携带衔接装置5以及运输救援扁带8的一端游向救援地,利用衔接装置5将运输救援扁带8连接在救援地的器械或设备上。运输救援扁带8的另一端套设在运转转盘7上,当运转转盘7旋转时,即可带动运输救援扁带8在救援艇与救援地之间进行循环运转,运输物资或者为人员移动提供移动助力,比如船员及被救人员可以将救生扣挂在运输救援扁带8上,由运输救援扁带8进行拖动。
20.运输救援扁带8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矩形镂空槽801,矩形镂空槽801的作用是便于将各个物品挂在运输救援扁带8上。救援箱6上设置与运输救援扁带8上开设的矩形镂空槽适配的挂钩,船员坐在操作台1时可以实时的拿起救援箱6将其挂在运输救援扁带8上,由运输救援扁带8携带拖拽至救援地。运输救援扁带8的侧边以及矩形镂空槽的槽壁上设置钢丝线802,使得运输救援扁带8更加强韧,不易被损坏。
21.储线箱2的顶部并列设置两个用于承载运输救援扁带8的转向机构9,转向机构9的作用是将运输救援扁带8转向,不仅便于运输救援扁带8垂直的向水下延伸,便于水下救援,而且起到支撑作用,便于运输救援扁带8移动。
22.转向机构9包括:两个侧板901以及设置在两个侧板901之间的两个滚轮902,运输救援扁带8被夹持在两个滚轮902之间,结构稳定,便于运输救援扁带8移动,且不易移位。
23.衔接装置5包括:支撑杆501、基座502、转带辊503、挂装爪。
24.挂装爪包括:紧定装置、第一连接杆504及第二连接杆505。
25.紧定装置包括:横梁506、抱箍507、紧定板508。
26.转带辊503设置在支撑杆501上,可在支撑杆501上旋转,用于承载运输救援扁带8,提供移动支撑。基座502与支撑杆501轴连接,即支撑杆501可在基座502上旋转,使得转带辊503具有较高的旋转自由度,避免影响运输救援扁带8的移动。基座502的背面设置挂装爪,衔接装置5通过挂装爪连接在救援地内的设备、装置或器械上。
27.第一连接杆504与第二连接杆505互成一定角度,且第一连接杆504与第二连接杆505的端部均设置有紧定装置,固定的更加稳定,不易脱落。抱箍507设置在横梁506两侧,抱箍507与横梁506铰接,抱箍507的端部铰接有紧定板508,紧定板508上开设螺栓孔,两个紧定板508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衔接装置5连接方式简单、稳定且易操作,还不易脱落。
28.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