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码头登船梯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码头登船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登船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码头登船梯。


背景技术:

2.在港口集装箱码头的运输行业中,船舶需要通过码头靠泊方能进行集装箱的装卸作业。船舶上的货物集装箱装卸均需要人们登船进行辅助设备作业,由于船与码头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人们在作业时,需要借助工具才登船,传统的登船方式有攀爬式,挂网保护式和小爬梯。
3.上述方案存在缺陷:登船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涨潮和落潮,使船体护栏与码头的防护坎存在不同的高度差,人们为了方便登船,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小爬梯,给人们在登船的过程中带来不便性,且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头登船梯,本实用新型具有便捷、安全和稳定可靠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码头登船梯,包括主梯和副梯,所述主梯包括两条主梯杆和多条第一踏板,多条所述第一踏板安装在两条所述主梯杆之间,所述副梯包括两条第一副梯杆、两条第二副梯杆和多条第二踏板,多条所述第二踏板安装在两条第所述第一副梯杆和两条所述第二副梯杆之间,所述第一副梯杆的直径小于所述主梯杆的直径,所述第一副梯杆位于所述主梯杆内部,所述第一副梯杆通过第一伸缩气缸与所述主梯杆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一端与所述主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副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副梯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副梯杆的直径,所述第二副梯杆位于所述第一副梯杆的内部,所述第二副梯杆通过第二伸缩气缸与所述第一副梯杆相连,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副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副梯杆固定连接,所述主梯的端部铰接有第一固定卡座,所述副梯的端部铰接有第二固定卡座,两条所述主梯杆均设有可折叠的护栏。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均为直角型结构,所述第一踏板的直角开口朝上安装在两条所述主梯杆之间、所述第二踏板的直角开口朝上安装在两条所述第一副梯杆之间和两条所述第二副梯杆之间。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卡座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卡座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网钩,所述第二固定卡座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卡座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网钩。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钩和第二网钩挂有保护网。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栏通过插销构件与所述主梯杆可折叠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卡座和第二固定卡座均设有多个螺孔,多个所述螺孔均穿插有与所述螺孔相适配的紧固螺栓。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钩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网钩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一网钩在所述第一固定卡座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网钩在所述第二固定卡座的高度相同。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栏的表面设有防滑层。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卡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卡座均为一体式结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梯杆、所述第一副梯杆、所述第二副梯杆、所述第一踏板、第二踏板、所述第一固定卡座、所述第二固定卡座、所述第一网钩和第二网钩均为不锈钢材料件。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第一固定卡座、第二固定卡座,使登船梯可以固定在码头和船体之间,增强了登船梯的稳定性;通过主梯与第一固定卡座铰接、副梯与第二固定卡座的铰接和通过伸缩气缸,能够适应船体护栏与码头的防护坎存在不同的高度差,适用范围较广,提高了人们运输过程中的便捷性;通过可折叠的护栏,不仅保证人们在运输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而且便于登梯船的存放。
17.2、通过直角结构的踏板,增加了防滑作用,通过护栏的防滑层,增强了手与护栏的摩擦力,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在挂钩和保护网的相互作用下,进一步保障了人们在运输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避免了滑倒跌落风险。
18.3、通过插销构件,能够使护栏固定在主梯,且实现了护栏的可折叠功能,方便搬运和存放登船梯,提高了登梯船的便捷性。
19.4、第一固定卡座和第二固定卡座均为一体式结构,增强了第一固定卡座和第二固定卡座的牢固性,主梯、副梯、踏板、第一固定卡座、第二固定卡座和网钩均为不锈钢材料件,不锈钢材料件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增强登船梯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23.图中:1、主梯;2、副梯;3、第一伸缩气缸;4、第二伸缩气缸;5、第一固定卡座;6、第二固定卡座;7、护栏;8、第一网钩;9、第二网钩;10、螺孔;11、主梯杆;12、第一踏板;21、第一副梯杆;22、第二副梯杆;23、第二踏板;71、第一插销;72、第二插销;73、第三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5.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相对于附图视角而定,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够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2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码头登船梯,包括主梯1和副梯2,主梯1的端部铰接有第一固定卡座5,将第一固定卡座5安装在码头的防护坎,主梯1与第一固定卡座5铰接,使主梯1与第一固定卡座5可以相互转动,副梯2的端部铰接有第二固定卡座6,将第二固定卡座6安装在船体护栏,副梯2与第二固定卡座6铰接,使副梯2与第二固定卡座6可以相互转动,主梯
1包括两条主梯杆11和多条第一踏板12,多条第一踏板12安装在两条主梯杆11之间,副梯2包括两条第一副梯杆21、两条第二副梯杆22和多条第二踏板23,多条第二踏板23安装在两条第一副梯杆21和两条第二副梯杆22之间,人们通过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23,可以平稳地从码头运输货物至船上,或从船上运输货物至码头,第一副梯杆21的直径小于主梯杆11的直径,主梯杆11内为空心结构,主梯杆11的内部空间能够容纳第一副梯杆21,第一副梯杆21位于主梯杆11内部,使第一副梯杆21可以主梯杆11的内部活动,第一副梯杆21通过第一伸缩气缸3与主梯杆11相连接,第一伸缩气缸3的一端与主梯杆11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气缸3的另一端与第一副梯杆21固定连接,保证了第一副梯杆21不会从主梯杆11内部脱落,第一伸缩气缸3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自由地伸缩,且带动第一副梯2,使第一副梯2在主梯杆11内部活动,第二副梯杆22的直径小于第一副梯杆21的直径,第一副梯杆21内为空心结构,第一副梯杆21的内部空间能够容纳第二副梯杆22,第二副梯杆22位于第一副梯杆21的内部,第二副梯杆22通过第二伸缩气缸4与第一副梯杆21相杆连,第二伸缩气缸4的一端与第一副梯杆21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气缸4的另一端与第二副梯杆22固定连接,保证了第二副梯杆22不会从第一副梯杆21内部脱落,第二伸缩气缸4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自由地伸缩,带动第二副梯杆22,使第二副梯杆22在第一副梯杆21内部活动,从而实现登船梯的可伸缩功能,当船体与码头出现高低差的时候,调整登船梯所需的长度,同时登船梯可铰接转动补偿落差,使得登船梯的适用范围较广,提高了人们运输过程中的便捷性,两条主梯杆11均设有可折叠的护栏7,在人们运输的过程中,将护栏7固定在主梯1,从而保证了人们的人身安全,在人们运输结束后,将护栏7折叠,便于人们搬运和存放登船梯。
2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23均为直角型结构,第一踏板12的直角开口朝上安装在两条主梯杆11之间、第二踏板23的直角开口朝上安装在两条第一副梯杆21之间和两条第二副梯杆22之间,从而增加了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23防滑作用,减小了人们在运输过程中滑倒的风险。
2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卡座5靠近第二固定卡座6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网钩8,第二固定卡座6靠近第一固定卡座5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网钩9,在第一网钩8和第二网钩9上可以放置救生圈、救生梯和保护网,在第一网钩8和第二网钩9上可放置的物体优选保护网,在第一网钩8和第二网钩9挂保护网,进一步保障了人们的人身安全,避免了滑倒跌落风险。
2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护栏7通过插销构件与主梯杆11可折叠连接,插销构件包括第一插销71、第二插销72和第三插销73,第三插销73有区别于第一插销71和第二插销72,第三插销73用于将护栏7固定在主梯杆11,当打开第三插销73,护栏7可以绕第一插销71和第二插销72转动,护栏7可沿着主梯杆11的方向下折叠直至与主梯杆11平行。
3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卡座5和第二固定卡座6均设有多个螺孔10,多个螺孔10均穿插有与螺孔10相适配的紧固螺栓(图中未视出),拧紧第一固定卡座5上的紧固螺栓,使第一固定卡座5固定在码头的防护坎,拧紧第二固定卡座6上的紧固螺栓,使第二固定卡座6固定在船体护栏,从而使登船梯能够稳固地固定在码头和船体之间。
3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保护网的一端分别挂在两个第一网钩8上,第二网钩9的数量为两个,保护网的另一端分别挂在两个第二网钩9上,在两个第一网钩8和两个第二网钩9的共同作用下,保护网能够稳固地挂在登船梯上,第一网钩8在第一固定卡座5的高度与第
二网钩9在第二固定卡座6的高度相同,使保护网两端保持水平,从而更好地避免人们在运输过程中滑到跌落的风险。
3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护栏7的表面设有防滑层,具体地,护栏7的表面为凹凸结构,能够增强手与护栏7的摩擦力,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防止人们在运输过程中,因手掌出汗过多,不能较好握住护栏7而摔倒的现象。
3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卡座5和第二固定卡座6均为一体式结构,避免了第一固定卡座5中和第二固定卡座6存在较多的连接口,保证了第一固定卡座5和第二固定卡座6的牢固性。
3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梯杆11、第一副梯杆21、第二副梯杆22、第一踏板12、第二踏板23、第一固定卡座5、第二固定卡座6、第一网钩8和第二网钩9均为不锈钢材料件,不锈钢材料件不仅具有较好的硬度,而且就有较好的防腐蚀能力,登船梯用于户外作业,长期暴露在户外,必然会遭受日晒雨淋,通过不锈钢材料件,能够有效地减缓登船梯的锈化,从而增强登船梯的耐用性。
35.本实用新型实施原理:将第一固定卡座5安装在码头的防护坎,拧紧第一固定卡座5上的紧固螺栓,使第一固定卡座5固定在码头的防护坎,根据船体与码头的高低差,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伸缩气缸3带动第一副梯杆21,第二伸缩气缸4带动第二副梯杆22,从而调整登船梯所需的长度,同时登船梯可铰接转动补偿落差,使得登船梯的适用范围较广,提高了人们运输过程中的便捷性,将第二固定卡座6安装在船体护栏,拧紧第二固定卡座6上的紧固螺栓,使第二固定卡座6固定在船体护栏,将保护网的一端分别挂在两个第一网钩8上,将保护网的另一端分别挂在两个第二网钩9上,避免了滑倒跌落风险,人们在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三插销73将护栏7固定在主梯杆11,因为第一踏板12的直角开口朝上安装在两条主梯杆11之间和第二踏板23的直角开口朝上安装在第一副梯杆21和第二副梯杆22之间,从而增加了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23的防滑作用,保证了人们的人身安全,在人们运输结束后,打开第三插销73,护栏7绕第一插销71和第二插销72转动,护栏7沿着主梯杆11的方向下折叠直至与主梯杆11平行,从而将护栏7折叠,便于人们搬运和存放登船梯。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