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高速风电双体运维船登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速风电双体运维船登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运维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速风电双体运维船登靠装置。


背景技术:

2.海上风电运维船是用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的专用船舶。该船舶在波浪中应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在航行中具有很好的舒适性,能够低速精准地靠泊到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防止对基础造成较大冲击,并能够与基础持续接触,能够安全便利地将人员和设备运送到风力发电机组,运维船在进行登靠时需要使用到专用的登靠装置。
3.现有的登靠装置稳定性较差,与地面的连接不够牢固,容易出现晃动,功能性差,无法自动的对引桥进行搭建,使用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绳索与装置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绳索容易从装置上脱落,导致运维船的登靠工作出现意外的问题,需要稳定性强,与地面的连接牢固,不易出现晃动,功能性强,能够对太阳能进行利用,节能环保,可以自动的对引桥进行搭建,使用时耗费时间和精力少,绳索与装置之间的连接牢固,绳索不会轻易地从装置上脱落,运维船的登靠工作不会出现意外的新型登靠装置。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速风电双体运维船登靠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同类产品稳定性较差,与地面的连接不够牢固,容易出现晃动,功能性差,无法自动的对引桥进行搭建,使用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绳索与装置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绳索容易从装置上脱落,导致运维船的登靠工作出现意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速风电双体运维船登靠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速风电双体运维船登靠装置,包括底座、外壳和电源,所述底座的下方固定有预埋件,且预埋件的内部固定有固定螺栓,所述外壳的前端安装有登靠机构,且外壳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电源的下方固定有砂浆防水层,且电源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的上方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上方安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方固定有缠线辊,且缠线辊的外部安置有绳索,所述缠线辊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右侧连接有夹板,所述缠线辊的上方设置有顶板,且顶板的上方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滑道,且滑道的内部安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方连接有支杆,且支杆的左侧安置有止动螺丝,所述支杆的上方连接有转动球,且转动球的上方安装有铝合金外框,所述铝合金外框的内部固定有太阳能板。
7.优选的,所述预埋件呈倒钩状结构,且预埋件通过固定螺栓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并且预埋件之间关于底座的竖直中心线相对称。
8.优选的,所述登靠机构包括第一引桥、第一转轴、第一摆动气缸、第二转轴、第二引桥和第二摆动气缸,且第一引桥的内部安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侧连接有第一
摆动气缸,所述第一引桥的前端安置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引桥,所述第二转轴的左侧连接有第二摆动气缸。
9.优选的,所述第二引桥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摆动气缸之间的配合与第一引桥构成折叠结构,且第一引桥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一摆动气缸之间的配合与外壳构成转动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缠线辊通过连接轴与外壳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限位板的直径大于缠线辊的直径,并且限位板之间关于缠线辊的水平中心线相对称。
11.优选的,所述夹板通过复位弹簧与定位槽之间构成弹性按压结构,且定位槽与缠线辊之间为冲压成型,并且绳索通过夹板和定位槽之间的配合与缠线辊卡合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杆通过滑块与滑道之间的配合与固定杆构成滑动升降结构,且止动螺丝与支杆之间相垂直。
13.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外框与太阳能板之间呈包覆状结构,且铝合金外框通过转动球与支杆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支杆之间关于铝合金外框的竖直中心线相对称。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埋件的设置,预埋件起到定位的作用,预埋件可以使装置的后续安装更加便利,同时可以稳定装置的底部结构,提升了底座的稳定性,防止了装置发生抖动的情况,同时预埋件将装置牢牢地固定在地面,防止了装置被偷的情况;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铝合金外框和太阳能板的设置,铝合金外框对内部的太阳能板提供保护,防止了外部介质将太阳能板划伤的情况,变相的提升了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存储在电源中,电源对装置提供电力,使装置能够对自然界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节能环保,通过对铝合金外框底端同行或同列的两个支杆进行调节,使转动球发生转动,从而带动铝合金外框进行角度上的调节,使太阳能板能够根据装置所在地的时间和气候进行角度上的调节,使太阳能板能够在时刻都保持最佳的采光角度;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登靠机构的设置,第一摆动气缸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转轴的转动能够对第一引桥进行角度上的调节,从而使第一引桥能够自动的转开,第一引桥转开后通过第二摆动气缸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使第二引桥能够扩展开,通过展开的第一引桥和第二引桥能够对运维船进行登靠,第一摆动气缸和第二摆动气缸使装置的使用更加自动化,节省了装置使用时所耗费的人力;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缠线辊、定位槽和夹板的设置,缠线辊对绳索进行收卷,限位板使绳索不会从缠线辊上滑落,通过缠线辊的转动能够对绳索的收放进行调节,便于使用者对绳索放出长度进行调节,夹板通过复位弹簧的弹力能够将绳索的一端夹在定位槽中,提升了绳索与缠线辊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使绳索不会从缠线辊上脱落,在需要对绳索进行更换时,对夹板施加适量的作用力即可将其按下,从而使绳索能够正常的从缠线辊上取下。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实施例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一的外壳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一的缠线辊背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一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

底座;2

预埋件;3

固定螺栓;4

外壳;5

登靠机构;501

第一引桥;502

第一转轴;503

第一摆动气缸;504

第二转轴;505

第二引桥;506

第二摆动气缸;6

电源;7

砂浆防水层;8

连接轴;9

限位板;10

缠线辊;11

绳索;12

定位槽;13

复位弹簧;14

夹板;15

顶板;16

固定杆;17

滑道;18

滑块;19

支杆;20

止动螺丝;21

转动球;22

铝合金外框;23

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高速风电双体运维船登靠装置,包括底座1、外壳4和电源6,底座1的下方固定有预埋件2,且预埋件2的内部固定有固定螺栓3,外壳4的前端安装有登靠机构5,且外壳4位于底座1的上方,电源6的下方固定有砂浆防水层7,且电源6位于外壳4的内部,外壳4的上方连接有连接轴8,且连接轴8的上方安置有限位板9,限位板9的上方固定有缠线辊10,且缠线辊10的外部安置有绳索11,缠线辊10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12,且定位槽12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右侧连接有夹板14,缠线辊10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5,且顶板15的上方固定有固定杆16,固定杆16的内部设置有滑道17,且滑道17的内部安置有滑块18,滑块18的上方连接有支杆19,且支杆19的左侧安置有止动螺丝20,支杆19的上方连接有转动球21,且转动球21的上方安装有铝合金外框22,铝合金外框22的内部固定有太阳能板23。
28.预埋件2呈倒钩状结构,且预埋件2通过固定螺栓3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并且预埋件2之间关于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相对称,预埋件2起到定位的作用,预埋件2可以使装置的后续安装更加便利,同时可以稳定装置的底部结构,提升了底座1的稳定性,防止了装置发生抖动的情况,同时预埋件2将装置牢牢地固定在地面,防止了装置被偷的情况。
29.支杆19通过滑块18与滑道17之间的配合与固定杆16构成滑动升降结构,且止动螺丝20与支杆19之间相垂直,通过滑块18在滑道17中的移动能够对支杆19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铝合金外框22能够根据情况进行高度上的调节,止动螺丝20对支杆19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支杆19在装置工作时不会出现位置上的偏移。
30.铝合金外框22与太阳能板23之间呈包覆状结构,且铝合金外框22通过转动球21与支杆19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支杆19之间关于铝合金外框22的竖直中心线相对称,铝合金外框22对内部的太阳能板23提供保护,防止了外部介质将太阳能板23划伤的情况,变相的提升了太阳能板23的使用寿命,太阳能板23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存储在电源6中,电源6对装置提供电力,使装置能够对自然界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节能环保,通过对
铝合金外框22底端同行或同列的两个支杆19进行调节,使转动球21发生转动,从而带动铝合金外框22进行角度上的调节,使太阳能板23能够根据装置所在地的时间和气候进行角度上的调节,使太阳能板23能够在时刻都保持最佳的采光角度。
31.实施例二
32.请参阅图1

4所示,作为实施例一的补充实施方式,登靠机构5包括第一引桥501、第一转轴502、第一摆动气缸503、第二转轴504、第二引桥505和第二摆动气缸506,且第一引桥501的内部安置有第一转轴502,第一转轴502的左侧连接有第一摆动气缸503,第一引桥501的前端安置有第二转轴504,且第二转轴504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引桥505,第二转轴504的左侧连接有第二摆动气缸506。
33.第二引桥505通过第二转轴504和第二摆动气缸506之间的配合与第一引桥501构成折叠结构,且第一引桥501通过第一转轴502和第一摆动气缸503之间的配合与外壳4构成转动结构,第一摆动气缸503带动第一转轴502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转轴502的转动能够对第一引桥501进行角度上的调节,从而使第一引桥501能够自动的转开,第一引桥501转开后通过第二摆动气缸506带动第二转轴504进行转动,使第二引桥505能够扩展开,通过展开的第一引桥501和第二引桥505能够对运维船进行登靠,第一摆动气缸503和第二摆动气缸506使装置的使用更加自动化,节省了装置使用时所耗费的人力。
34.缠线辊10通过连接轴8与外壳4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限位板9的直径大于缠线辊10的直径,并且限位板9之间关于缠线辊10的水平中心线相对称,缠线辊10对绳索11进行收卷,限位板9使绳索11不会从缠线辊10上滑落,通过缠线辊10的转动能够对绳索11的收放进行调节,便于使用者对绳索11放出长度进行调节。
35.夹板14通过复位弹簧13与定位槽12之间构成弹性按压结构,且定位槽12与缠线辊10之间为冲压成型,并且绳索11通过夹板14和定位槽12之间的配合与缠线辊10卡合连接,夹板14通过复位弹簧13的弹力能够将绳索11的一端夹在定位槽12中,提升了绳索11与缠线辊1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使绳索11不会从缠线辊10上脱落,在需要对绳索11进行更换时,对夹板14施加适量的作用力即可将其按下,从而使绳索11能够正常的从缠线辊10上取下。
36.工作原理,首先,将装置的预埋件2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再通过预埋件2将装置组接到合适的位置,预埋件2起到定位的作用,预埋件2可以使装置的后续安装更加便利,同时可以稳定装置的底部结构,提升了底座1的稳定性,防止了装置发生抖动的情况,同时预埋件2将装置牢牢地固定在地面,防止了装置被偷的情况,铝合金外框22对内部的太阳能板23提供保护,防止了外部介质将太阳能板23划伤的情况,变相的提升了太阳能板23的使用寿命,太阳能板23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存储在电源6中,电源6对装置提供电力,使装置能够对自然界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节能环保,砂浆防水层7防止了湿气深入外壳4中对电源6造成影响的情况,通过滑块18在滑道17中的移动能够对支杆19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对铝合金外框22底端同行或同列的两个支杆19进行调节,使转动球21发生转动,从而带动铝合金外框22进行角度上的调节,使太阳能板23能够根据装置所在地的时间和气候进行角度上的调节,使太阳能板23能够在时刻都保持最佳的采光角度。
37.第一摆动气缸503带动第一转轴502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转轴502的转动能够对第一引桥501进行角度上的调节,从而使第一引桥501能够自动的转开,第一引桥501转开后通过第二摆动气缸506带动第二转轴504进行转动,使第二引桥505能够扩展开,通过展开的第
一引桥501和第二引桥505能够对运维船进行登靠,第一摆动气缸503和第二摆动气缸506使装置的使用更加自动化,节省了装置使用时所耗费的人力,在将第一引桥501和第二引桥505展开并搭建在运维船上后,将绳索11的一端绑在运维船上合适的位置,绳索11的另一端固定在缠线辊10上,然后通过缠线辊10对绳索11进行收卷,从而将运维船拉向岸边,限位板9使绳索11不会从缠线辊10上滑落,通过缠线辊10的转动能够对绳索11的收放进行调节,便于使用者对绳索11放出长度进行调节,夹板14通过复位弹簧13的弹力能够将绳索11的一端夹在定位槽12中,提升了绳索11与缠线辊1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使绳索11不会从缠线辊10上脱落,在需要对绳索11进行更换时,对夹板14施加适量的作用力即可将其按下,从而使绳索11能够正常的从缠线辊10上取下。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