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坐底船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坐底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底船。


背景技术:

2.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建设,而部分建设位置水位较深甚至极浅(平均水深3m以下)。对于浅水机位来说,由于传统的风电安装平台吃水较深,所以难以趁潮进入浅水机位处进行施工作业。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浅吃水驳船配履带吊进行浅水机位风机吊装作业,浅吃水驳船趁潮进入机位处,通过坐底的方式实现风机安装要求的“静对静”吊装作业。
3.目前,船体内部通常包括中部压载舱以及设置在中部压载舱两侧的侧部压载舱,并且中部压载舱的体积大于侧部压载舱的体积。船体中通常设置有压排载管路,压排载管路的一端设置在船底,与海水连通,压排载管路的另一端与压载泵连接,压载泵设置在船体的各个压载舱中,压载舱用于盛装压载水。通过控制压载泵可以实现向船体内打压载水实现船体的下潜,以及向船体外排出压载水来实现船体的起浮。
4.并且,在向船体内打压载水时,足够的超压载水量能够使船体抵抗波浪海流对于船舶的水平向作用力,从而将船体“摁”在海床上,防止船体侧向滑移。但是,仅仅依靠压载泵实现向船体内打排压载水,工作效率较低,严重影响施工效率以及坐底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船体打排压载水效率较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坐底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底船,该坐底船包括:船体,内部包括中部压载舱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部压载舱两侧的侧部压载舱;所述中部压载舱的体积大于所述侧部压载舱的体积;自压排载系统,包括自压排载管路和第一排海口,所述第一排海口设置在所述船舷上,所述第一排海口的一端与所述船体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自压排载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自压排载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中部压载舱连通。
7.可选地,所述自压排载系统还包括:阀门系统,设置在所述自压排载管路上。
8.可选地,所述阀门系统设置在所述自压排载管路靠近所述中部压载舱的一端。
9.可选地,所述阀门系统包括检修阀和操作阀,所述检修阀和所述操作阀依次设置在所述自压排载管路上。
10.可选地,所述自压排载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管路和弯折管,所述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排海口连通,所述弯折管与所述中部压载舱连通。
11.可选地,所述弯折管靠近所述水平管路的一端高于所述弯折管靠近所述中部压载舱的一端。
12.可选地,所述弯折管与所述中部压载舱的底部连通。
13.可选地,所述水平管路在靠近所述第一排海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海口向外伸
出。
14.可选地,所述自压排载管路靠近所述第一排海口的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
15.可选地,该坐底船还包括:
16.压排载系统,包括压排载管路和分别设置于两侧船舷的两个第二排海口,所述压排载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排海口连通;压载泵,通过压排载支路分别与所述压排载管路连接。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底船,该坐底船包括:船体,内部包括中部压载舱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部压载舱两侧的侧部压载舱;所述中部压载舱的体积大于所述侧部压载舱的体积;自压排载系统,包括自压排载管路和第一排海口,所述第一排海口设置在所述船舷上,所述第一排海口的一端与所述船体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自压排载管路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自压排载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中部压载舱连通。
19.如此设置,当坐底船需要下沉的时候,中部压载舱和侧部压载舱以最大的压载效率向内部打压载水,同时开启自压排载系统,使得中部压载舱和船体外部的海水贯通,水压一致。当船体内的压载水不断增加,使得船体下沉时,由于船体外部水压大于船体内部水压,即船体外部水压大于中部压载舱的内部水压,海水会通过自压排载管路流入中部压载舱内,从而能够极大地提升压载效率。同样地,在坐底船需要起浮的时候,也打开自压排载系统,在中部压载舱和侧部压载舱以最大的排水效率排出压载水的同时,坐底船会上浮,此时由于中部压载舱的内部水压大于外部水压变化,使得中部压载舱内的压载水自动通过自压排载系统流出第一排海口,也加快了船体排载的效率。将第一排海口设置在船舷上,可以防止压排载管路因坐底施工而被堵塞。
20.并且,在坐底作业过程中,船舶的压载水量需要保持相对恒定。在涨潮和落潮的过程中,由于自压排载系统可以使中部压载舱内的压载水和外部海水保持联通,使得压载水会随着海水潮位的升高和降低自动流入和流出,减少人为操控,同时增加坐底船坐底作业时压排载系统的可靠性,还能够减小压载泵的负荷,节能环保。
2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弯折管与所述中部压载舱的底部连通,可以在向外排出压载水时,防止中部压载舱中有较多的积水。
22.3.由于现有技术中,压排载管路的排水口通常设置在船底,当船体坐底时,如果船底触泥,很容易将排水口堵塞,严重影响船体的正常工作,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压排载系统,包括压排载管路和分别设置于两侧船舷的两个第二排海口,所述压排载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排海口连通;压载泵,通过压排载支路分别与所述压排载管路连接”的技术方案,可以防止压排载管路因坐底施工而被堵塞。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工人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坐底船的内部俯视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坐底船的侧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船体;11、中部压载舱;12、侧部压载舱;2、自压排载管路;3、第一排海口;4、压排载管路;5、第二排海口;6、操作阀;7、检修阀。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工人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工人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2.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建设,而部分建设位置水位较深甚至极浅(平均水深3m以下)。对于浅水机位来说,由于传统的风电安装平台吃水较深,所以难以趁潮进入浅水机位处进行施工作业。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浅吃水驳船配履带吊进行浅水机位风机吊装作业,浅吃水驳船趁潮进入机位处,通过坐底的方式实现风机安装要求的“静对静”吊装作业。
33.目前,船体内部通常包括中部压载舱以及设置在中部压载舱两侧的侧部压载舱,并且中部压载舱的体积大于侧部压载舱的体积。船体中通常设置有压排载管路,压排载管路的一端设置在船底,与海水连通,压排载管路的另一端与压载泵连接,压载泵设置在船体的各个压载舱中,压载舱用于盛装压载水。通过控制压载泵可以实现向船体内打压载水实现船体的下潜,以及向船体外排出压载水来实现船体的起浮。
34.并且,在向船体内打压载水时,足够的超压载水量能够使船体抵抗波浪海流对于船舶的水平向作用力,从而将船体“摁”在海床上,防止船体侧向滑移。但是,仅仅依靠压载泵实现向船体内打排压载水,工作效率较低,严重影响施工效率以及坐底的安全性。
3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船体打排压载水效率较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坐底船。
36.实施例1
3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底船,该坐底船包括船体1以及
设置在船体1上的自压排载系统。
38.船体1内部设置有中部压载舱11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部压载舱11两侧的侧部压载舱12,所述中部压载舱11的体积大于所述侧部压载舱12的体积。自压排载系统包括自压排载管路2和第一排海口3,所述第一排海口3设置在所述船舷上,所述第一排海口3的一端与所述船体1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自压排载管路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自压排载管路2的第二端与所述中部压载舱11连通。
39.如此设置,当坐底船需要下沉的时候,中部压载舱11和侧部压载舱12以最大的压载效率向内部打压载水,同时开启自压排载系统,使得中部压载舱11和船体1外部的海水贯通,水压一致。当船体1内的压载水不断增加,使得船体1下沉时,由于船体1外部水压大于船体1内部水压,即船体1外部水压大于中部压载舱11的内部水压,海水会通过自压排载管路2流入中部压载舱11内,从而能够极大地提升压载效率。同样地,在坐底船需要起浮的时候,也打开自压排载系统,在中部压载舱11和侧部压载舱12以最大的排水效率排出压载水的同时,坐底船会上浮,此时由于中部压载舱11的内部水压大于外部水压变化,使得中部压载舱11内的压载水自动通过自压排载系统流出第一排海口3,也加快了船体1排载的效率。将第一排海口3设置在船舷上,可以防止压排载管路4因坐底施工而被堵塞。
40.并且,在坐底作业过程中,船舶的压载水量需要保持相对恒定。在涨潮和落潮的过程中,由于自压排载系统可以使中部压载舱11内的压载水和外部海水保持联通,使得压载水会随着海水潮位的升高和降低自动流入和流出,减少人为操控,同时增加坐底船坐底作业时压排载系统的可靠性,还能够减小压载泵的负荷,节能环保。
41.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压排载系统还包括阀门系统,阀门系统设置在所述自压排载管路2上。所述阀门系统设置在所述自压排载管路2靠近所述中部压载舱11的一端。具体地,所述阀门系统包括检修阀7和操作阀6,所述检修阀7和所述操作阀6依次设置在所述自压排载管路2上。
42.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阀门系统的类型进行改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并不加以限制,能够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43.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压排载管路2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管路和弯折管,所述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排海口3连通,所述弯折管与所述中部压载舱11连通。并且,所述弯折管靠近所述水平管路的一端高于所述弯折管靠近所述中部压载舱11的一端。具体地,可以将所述弯折管与所述中部压载舱11的底部连通。所述水平管路在靠近所述第一排海口3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海口3向外伸出。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弯折管与所述中部压载舱11的底部连通,可以在向外排出压载水时,防止中部压载舱11中有较多的积水,从而减少海水对中部压载舱11内部的侵蚀。
45.可选地,所述自压排载管路2靠近所述第一排海口3的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如此设置,可以对进入中部压载舱11的海水进行过滤,防止海水中的各种杂质进入中部压载舱11中。
46.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坐底船还包括压排载系统和压载泵,压排载系统包括压排载管路4和分别设置于两侧船舷的两个第二排海口5,所述压排载管路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排海口5连通。压载泵通过压排载支路分别与所述压排载管路4
连接。也可以同时在第二排海口5设置过滤装置,进而可以避免海水中的各种杂质进入中部压载舱11和侧部压载舱12中。
47.由于现有技术中压排载管路4的排水口通常设置在船底,当船体1坐底时,如果船底触泥,很容易将排水口堵塞,严重影响船体1的正常工作,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压排载系统,包括压排载管路4和分别设置于两侧船舷的两个第二排海口5,所述压排载管路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排海口5连通;压载泵,通过压排载支路分别与所述压排载管路4连接”的技术方案,可以防止压排载管路4因坐底施工而被堵塞。
4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工人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