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3-0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上层建筑。


背景技术:

2.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层建筑布置在船舶艉部,作为艉楼;但采用艉楼布置方式后,上层建筑紧靠船舶的两个振源——螺旋桨和主机,会受到较大的激振力,使上层建筑产生振动响应,影响上层建筑内人员的居住舒适性和上建设备的使用寿命。
3.此外,目前的上层建筑在吊装前,其最下层甲板舱的舱室(设备舱)为底部大开口结构,使得最下层甲板舱内无法放置设备,只能将上层建筑吊装完成后,在吊装最下层甲板舱内的设备,无法实现上层建筑和上层建筑设备的一次性吊装,影响吊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上层建筑,其在原本的最下层舱室下方增设隔离空舱,一方面可以有效衰减主机、螺旋桨等动力机构运转时传递给隔离空舱上方各舱室的激振力,以降低隔离空舱上方各舱室承受的振动响应,提高上层建筑内人员的舒适性和上层建筑内设备的寿命,另一方面,增加了驾驶舱的高度,扩大驾驶人员的视野。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上层建筑,设置在主甲板的艉部,所述上层建筑包括罗经甲板、位于罗经甲板下方的驾驶甲板、位于驾驶甲板下方的多层上建甲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罗经甲板与驾驶甲板之间的第一围壁、设置在所述驾驶甲板与最上层上建甲板之间的第二围壁、设置在相邻两层上建甲板之间的第三围壁、设置在最下层上建甲板与主甲板之间的第四围壁;所述最下层上建甲板、主甲板和第四围壁共同围合形成一隔离空舱;本发明通过在上层建筑内设置隔离空舱,一方面可以有效衰减主机、螺旋桨等动力机构运转时传递给隔离空舱上方各舱室的激振力,以降低隔离空舱上方各舱室承受的振动响应,提高上层建筑内人员的舒适性和上层建筑内设备的寿命;另一方面,增加了驾驶舱的高度,扩大驾驶人员的视野;同时,隔离空舱的舱顶可作为设备舱的舱底,使得设备舱在吊装前就成为一可放置上层建筑设备的封闭空间,实现上层建筑与上层建筑设备的一次性吊装,有效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6.优选地,所述隔离空舱内设有横隔板和纵隔板,提高隔离空舱的强度,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屈曲失效。
7.优选地,所述隔离空舱内的横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减轻孔,所述隔离空舱内的纵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减轻孔,以减轻隔离空舱的重量,进而减少整个上层建筑的重量。
8.优选地,所述隔离空舱内的横隔板上设有第一垂直扶强材,所述隔离空舱内的纵隔板上设有第二垂直扶强材,所述第一垂直扶强材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减轻孔之间,所述第二垂直扶强材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减轻孔之间,以保证横隔板和纵隔板的强度,进而避免隔离空舱发生变形。
9.优选地,所述最下层上建甲板的底面交叉设置有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隔离空舱内的横隔板上设有供横向加强筋穿过的第一贯穿孔,所述隔离空舱内的纵隔板上设有供纵向加强筋穿过的第二贯穿孔,以保证最下层上建甲板(即隔离空舱舱顶)的强度。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贯穿孔与第一减轻孔之间的垂向距离不小于200mm;所述第二贯穿孔与第二减轻孔之间的垂向距离不小于200mm,以避免减轻孔和贯穿孔剪切变形。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减轻孔的开孔高度不超过隔离空舱高度的1/2;所述第二减轻孔的开孔高度不超过隔离空舱高度的1/2,以满足船级社规范。
12.优选地,所述隔离空舱的高度为1个肋骨间距~1.5个肋骨间距,以满足衰减振动响应要求的同时,避免船舶重心过高影响船舶稳性。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围壁、第二围壁、第三围壁内均设有舱壁,所述第一围壁、第二围壁、第三围壁、第四围壁和舱壁上均设有第三垂直扶强材,以保证整个上层建筑的强度。
14.优选地,所述多层上建甲板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a甲板、b甲板、c甲板、d甲板和e甲板。
15.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船舶上层建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通过在上层建筑内设置隔离空舱,一方面可以有效衰减主机、螺旋桨等动力机构运转时传递给隔离空舱上方各舱室的激振力,以降低隔离空舱上方各舱室承受的振动响应,提高上层建筑内人员的舒适性和上层建筑内设备的寿命;另一方面,增加了驾驶舱的高度,扩大驾驶人员的视野;同时,隔离空舱的舱顶可作为设备舱的舱底,使得设备舱在吊装前就成为一可放置上层建筑设备的封闭空间,实现上层建筑与上层建筑设备的一次性吊装,有效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中上层建筑设置在主甲板上的侧视图。
18.图2为上层建筑的横剖面图。
19.图3为上层建筑的纵剖面图。
20.图4为隔离空舱舱顶的仰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船体1,主甲板11,上层建筑2,罗经甲板21,驾驶甲板22,e甲板23,d甲板24,c甲板25,b甲板26,a甲板27,横向加强筋271,纵向加强筋272,隔离空舱3,横隔板31,第一减轻孔311,第一垂直扶强材312,第一贯穿孔313,纵隔板32,第二减轻孔321,第二垂直扶强材322,第二贯穿孔323,第三垂直扶强材4。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4.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
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25.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船舶上层建筑,设置在船体1的主甲板11上,并位于主甲板11的艉部;该上层建筑2包括罗经甲板21、位于罗经甲板21下方的驾驶甲板22、位于驾驶甲板22下方的多层上建甲板以及设置在罗经甲板21与驾驶甲板22之间的第一围壁、设置在驾驶甲板22与最上层上建甲板之间的第二围壁、设置在相邻两层上建甲板之间的第三围壁、设置在最下层上建甲板与主甲板11之间的第四围壁;罗经甲板21、驾驶甲板22和第一围壁围合形成的封闭空间为驾驶舱;最下层上建甲板、与最下层上建甲板相邻的次下层上建甲板、第三围壁围合形成封闭的设备舱;所述最下层上建甲板、主甲板11和第四围壁共同围合形成一隔离空舱3。
26.由于隔离空舱3位于最下层上建甲板和主甲板11之间,其不仅增加了驾驶甲板22的高度,使得驾驶舱高度增加,从而扩大驾驶人员的视野,减少视野盲区;而且,有效缓解位于最下层上建甲板上方各舱室的振动响应,提高上层建筑2内人员的舒适性和上层建筑2内设备的寿命;此外,隔离空舱3的舱顶与最下层上建甲板、与最下层上建甲板相邻的次下层上建甲板、第三围壁围合形成封闭的设备舱,便于将上层建筑设备安装提前至上层建筑建造阶段,避免在上层建筑吊装完成后在安装上层建筑设备,从而减少船坞占用,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27.可以理解的是,隔离空舱3的高度为1个肋骨间距~1.5个肋骨间距,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1.5个肋骨间距。
28.如图1至图3所示,多层上建甲板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a甲板27、b甲板26、c甲板25、d甲板24和e甲板23。
29.可以理解的是,多层上建甲板的层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此不作限定。
30.如图2和图3所示,隔离空舱3内设有横隔板31和纵隔板32,以避免隔离空舱3变形,提高上层建筑2的强度。
31.为了减轻整船重量,如图2和图3所示,在隔离空舱3内的横隔板31上设置多个第一减轻孔311,在隔离空舱3内的纵隔板32上设置多个第二减轻孔321。
32.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满足船级社规范,第一减轻孔311的开孔高度不超过隔离空舱3高度的1/2;第二减轻孔321的开孔高度不超过隔离空舱3高度的1/2。
33.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横隔板31和纵隔板32的强度,如图2和图3所示,在隔离空舱3内的横隔板31上设置第一垂直扶强材312,在隔离空舱3内的纵隔板32上设置第二垂直扶强材322;第一垂直扶强材31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减轻孔311之间,第二垂直扶强材322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减轻孔321之间。
34.如图2至图4所示,最下层上建甲板的底面交叉设置有横向加强筋271和纵向加强筋272,以增加最下层上建甲板的强度;隔离空舱3内的横隔板31上设有供横向加强筋271穿过的第一贯穿孔313,隔离空舱3内的纵隔板32上设有供纵向加强筋272穿过的第二贯穿孔323。
35.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横隔板31和纵隔板32在开孔处剪切变形,第一贯穿孔313与第一减轻孔311之间的垂向距离不小于200mm;第二贯穿孔323与第二减轻孔321之间的垂
向距离不小于200mm;本实施例优选将第一管穿孔313与第一减轻孔311之间的垂向距离设置为400mm,优选将第二贯穿孔323与第二减轻孔321之间的垂向距离设置为400mm,以满足结构强度和建造便利性。
36.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围壁、第二围壁、第三围壁内均设有舱壁,第一围壁、第二围壁、第三围壁、第四围壁和舱壁上均设有第三垂直扶强材4,以保证上层建筑的强度。
37.综上所述,本发明将隔离空舱3设置在最下层上建甲板和主甲板11之间,不仅增加了驾驶甲板22的高度,使得驾驶舱高度增加,从而扩大驾驶人员的视野,减少视野盲区;而且,有效缓解位于最下层上建甲板上方各舱室的振动响应,提高上层建筑2内人员的舒适性和上层建筑2内设备的寿命;此外,隔离空舱3的舱顶与最下层上建甲板、与最下层上建甲板相邻的次下层上建甲板、第三围壁围合形成封闭的设备舱,便于将上层建筑设备安装提前至上层建筑建造阶段,避免在上层建筑吊装完成后在安装上层建筑设备,从而减少船坞占用,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38.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并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3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