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自动伞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自动伞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伞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伞架。


背景技术:

2.伞具是用来在晴天遮挡阳光。雨天用来遮挡雨水,能够提供阴凉环境或者遮挡雨、雪、阳光等的生活用具,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有延展性的布料和其他的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在实用时以手将之托起,支撑雨伞的一条条的骨架,以前的骨架大多为木质、竹制伞骨,后来逐渐出现了铁骨、钢骨、铝合金骨(又称纤维骨)、电着骨以及树脂骨,而行驶大多用收缩骨(缩骨伞),携带轻巧方便,现有技术中通过在伞骨上设置弹簧连接件来实现伞骨的折叠收缩,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弹簧连接件的设置方式,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弹簧磨损生锈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伞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伞架弹簧使用过程中磨损生锈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伞架,包括中棒、上巢、活动巢、伞柄、若干第一伞骨和若干第二伞骨,所述上巢和所述伞柄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棒的两端,所述活动巢套设于所述中棒上,所述第一伞骨的凹槽中转动设置有伞支骨,各所述第一伞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巢枢接,所述第一伞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伞骨的一端转动连接,各所述伞支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巢枢接,所述伞支骨上临近所述第一伞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伞骨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伞支骨的连接处还挂设有一弹簧,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伞骨与所述第二伞骨的连接处,使自动伞架打开和关闭时所述弹簧均藏于所述第一伞骨的凹槽中。
5.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弹簧倒钩、连杆和连接部,所述弹簧倒钩与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伞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倒钩和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簧倒钩弯折180
°
与所述连杆紧贴,且所述弹簧倒钩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转动安装于所述伞支骨上。
6.优选地,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位临近所述弹簧倒钩设置,且所述第一倾斜段自临近所述弹簧倒钩的端部朝所述弹簧倒钩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段临近所述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二倾斜段自临近所述连杆的端部超所述弹簧倒钩一侧倾斜设置。
7.优选地,所述第二伞骨包括中骨和尾骨,所述中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伞骨和所述尾骨转动连接,且所述中骨上位于所述第一伞骨一侧的末端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尾骨与所述中骨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杆,所述第一牵引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伞骨和所述尾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骨和所述尾
骨转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中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伞面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骨上。
9.优选地,所述尾骨包括骨套、支杆和伞珠固定件,所述骨套的一端与所述中骨转动连接,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杆和所述第二牵引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杆套设于所述骨套中,且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伞珠固定件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牵引杆和所述第二牵引杆转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伞珠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头、第二固定头、第一侧翼、第二侧翼和两个限位块,所述第一固定头与所述骨套卡接,所述第二固定头与所述支杆卡接,且所述第一固定头上设置有供所述支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头的底部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头的底部两侧和两个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均设置有弹性折弯部,所述第一侧翼和所述第二侧翼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头的底部两侧的弹性折弯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头的底部两侧的弹性折弯部连接,且两个所述限位块一端的弹性折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翼和所述第二侧翼的侧面连接。
12.优选地,所述上巢中设置有自动开关机构,所述自动开关机构与所述活动巢之间绳索滑轮连接。
13.优选地,中棒上开设有锁孔,所述伞柄上设置有用于卡扣所述锁孔的按钮。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伞架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5.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伞架由中棒、上巢、活动巢、伞柄、若干第一伞骨和若干第二伞骨组装而成,先将活动巢套设在中棒上,再将上巢和伞柄分别固定安装在中棒的两端,而第一伞骨通过在凹槽出活动安装一个伞支骨,该第一伞骨设置有多根,多根第一伞骨的一端与上巢枢接,伞支骨的另一端与活动巢枢接从而实现通过活动超的上下移动带动这伞支骨牵扯着第一伞骨绕其与上巢的连接点上下转动,第二伞骨的一端与第一伞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同时在伞支骨上面设置一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伞支骨和第二伞骨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且连接杆与第二伞骨的连接点位于第二伞骨与第一伞骨的连接端,连接杆和第一伞支骨之间设置一个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杆连接,而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伞骨的凹槽内,且临近第二伞骨的连接点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弹簧在是自动伞架打开和关闭的状态下自动隐藏在凹槽中,同时配合连接杆的遮挡更好的起到防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伞架的效果图。
18.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伞架的伞骨连接位置局部视图。
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2.10—中棒
ꢀꢀꢀꢀꢀꢀꢀꢀꢀꢀꢀꢀꢀ
20—上巢
ꢀꢀꢀꢀꢀꢀꢀꢀꢀꢀꢀꢀꢀꢀ
30—活动巢
23.31—伞支骨
ꢀꢀꢀꢀꢀꢀꢀꢀꢀꢀꢀ
40—伞柄
ꢀꢀꢀꢀꢀꢀꢀꢀꢀꢀꢀꢀꢀꢀ
41—按钮
24.50—第一伞骨
ꢀꢀꢀꢀꢀꢀꢀꢀꢀ
51—连接杆
ꢀꢀꢀꢀꢀꢀꢀꢀꢀꢀꢀꢀ
52—弹簧
25.60—第二伞骨
ꢀꢀꢀꢀꢀꢀꢀꢀꢀ
61—中骨
ꢀꢀꢀꢀꢀꢀꢀꢀꢀꢀꢀꢀꢀꢀ
62—尾骨
26.611—固定件
ꢀꢀꢀꢀꢀꢀꢀꢀꢀꢀ
612—第一牵引杆
ꢀꢀꢀꢀꢀꢀꢀ
613—第二牵引杆
27.621—骨套
ꢀꢀꢀꢀꢀꢀꢀꢀꢀꢀꢀꢀ
622—支杆
ꢀꢀꢀꢀꢀꢀꢀꢀꢀꢀꢀꢀꢀ
623—伞珠固定件
28.6231—第一固定头
ꢀꢀꢀꢀꢀ
6232—第二固定头
ꢀꢀꢀꢀꢀꢀ
6233—第一侧翼
29.6234—第二侧翼
ꢀꢀꢀꢀꢀꢀꢀ
623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1~4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自动伞架,包括中棒10、上巢20、活动巢30、伞柄40、若干第一伞骨50和若干第二伞骨60,所述上巢20和所述伞柄40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棒10的两端,上巢20顶部设置有内壁带有螺纹的装配孔,用于装配伞帽,在上巢20与伞帽之间设置一领花,用于减少伞帽与上巢20之间的缝隙,放置雨水很容易的从缝隙件间流入透过伞布顺着中棒10流下使伞架被雨水打湿生锈损坏,所述活动巢30套设于所述中棒10上,使活动巢30在中棒10上沿着中棒10上下移动,所述第一伞骨 50的凹槽中转动设置有伞支骨31,伞支骨31支撑着第一伞骨50,支持雨伞撑开状态,各所述第一伞骨5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巢20枢接,第一伞骨50的一端与上巢20枢接,使各个第一伞骨50围绕上巢20放射打开,撑开伞面,所述第一伞骨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伞骨60的一端转动
连接,第二伞骨60与第一伞骨5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扩大雨伞伞面的面积,各所述伞支骨3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巢30枢接,伞支骨31另一端与活动巢30枢,使伞支骨31围绕活动巢30放射打开,配合第一伞骨50的移动路径。
35.所述伞支骨31上临近所述第一伞骨50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连接杆51,所述连接杆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伞骨60的端部转动连接,两端分别与第一伞骨 50和第二伞骨60转动连接的连接杆51支撑第一伞骨50和第二伞骨60之间的运动关系,所述连接杆51与所述伞支骨31的连接处还挂设有一弹簧52,且所述弹簧5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伞骨50与所述第二伞骨60的连接处,通过弹簧52使第一伞骨50和第二伞骨60之间的转动具有可恢复性,使自动伞架打开和关闭时所述弹簧52均藏于所述第一伞骨50的凹槽中,将弹簧52在雨伞打开和关闭的状态下始终隐藏在第一伞骨50的凹槽中,减少弹簧52在伞具的使用过程中更好的受到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36.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伞架由中棒10、上巢20、活动巢30、伞柄40、若干第一伞骨50和若干第二伞骨60组装而成,先将活动巢30套设在中棒10上,再将上巢20和伞柄40分别固定安装在中棒10的两端,而第一伞骨50通过在凹槽出活动安装一个伞支骨31,该第一伞骨50设置有多根,多根第一伞骨50 的一端与上巢20枢接,伞支骨31的另一端与活动巢30枢接从而实现通过活动超的上下移动带动这伞支骨31牵扯着第一伞骨50绕其与上巢20的连接点上下转动,第二伞骨60的一端与第一伞骨5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同时在伞支骨31 上面设置一个连接杆51,连接杆51的两端分别与伞支骨31和第二伞骨6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且连接杆51与第二伞骨60的连接点位于第二伞骨60与第一伞骨50的连接端,连接杆51和第一伞支骨31之间设置一个弹簧52。弹簧52的一端与连接杆51连接,而弹簧52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伞骨50的凹槽内,且临近第二伞骨60的连接点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弹簧52在是自动伞架打开和关闭的状态下自动隐藏在凹槽中,同时配合连接杆51的遮挡更好的起到防护的作用。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杆51包括弹簧倒钩、连杆和连接部,所述弹簧倒钩与所述弹簧52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伞骨60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倒钩和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簧倒钩弯折180
°
与所述连杆紧贴,且所述弹簧倒钩与所述连接杆51之间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转动安装于所述伞支骨31上,将连接杆 51的弹簧倒钩朝向第一伞骨50的凹槽侧弯折180
°
使弹簧52的安装位置位于连接杆51和第一伞骨50之间,同时另一端的连接部与第二伞骨60之间转动连接,使弹簧52在伞具打开和关闭的状态下隐藏在第一伞骨50的凹槽中同时被连接杆51的连杆定位,避免弹簧52隐藏不充分,部分位置位于第一伞骨50的凹槽之外。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位临近所述弹簧倒钩设置,且所述第一倾斜段自临近所述弹簧倒钩的端部朝所述弹簧倒钩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段临近所述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二倾斜段自临近所述连杆的端部超所述弹簧倒钩一侧倾斜设置,第一倾斜段将连杆的位置朝第一伞骨50的凹槽方向移动,而第二倾斜段使连接部能够更接近第二伞骨60,从而保证在伞具打开和关闭的状态下连杆的位置能够位于第一伞骨50的凹槽中,进一步的保证了弹簧52能够完全的位于第一伞骨50的凹槽中,有效的实现对弹簧52的防护。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伞骨60包括中骨61和
尾骨62,中骨61和尾骨62的双节设置,是伞具的打开更有层次感,同时方便使伞具关闭状态下能够确保边缘的朝向远端,不会使伞面上的雨水滴落到使用者身上,尾骨62的末端连接伞面的边缘,在伞具打开状态下将伞面完全的撑开,所述中骨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伞骨50和所述尾骨62转动连接,中骨6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伞骨50和尾骨62之间转动连接,通过中骨61将尾骨62与第一伞骨50配合后的长度延长,从而扩大伞面的大小,且所述中骨61 上位于所述第一伞骨50一侧的末端与所述连接杆51转动连接,连接杆51拉动这中骨61转动,所述尾骨62与所述中骨61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牵引杆612和第二牵引杆613,所述第一牵引杆6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伞骨50和所述尾骨6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杆6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骨61和所述尾骨62 转动连接,中骨61带动这尾骨62转动,通过连接杆51、第一牵引杆612和第二牵引杆613的各自连接相互配合起来,实现第一伞骨50、中骨61和尾骨62 互相之间转动完成伞具的打开和关闭的状态。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中骨6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伞面的固定件611,所述固定件611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骨61上,固定件611面向上方的表面相对设置有两个交错相向弯曲的限位柱,通过两个限位柱的设置用于供伞面下的引线进行捆绑固定,确保伞面与伞架之间的整体性,使伞具在强风暴雨天气中也能够安全的使用,更加的牢固。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尾骨62包括骨套621、支杆622和伞珠固定件623,所述骨套621的一端与所述中骨61转动连接,所述支杆6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杆612和所述第二牵引杆613转动连接,所述支杆622套设于所述骨套621中,且所述支杆622的另一端与所述伞珠固定件623连接,固套的一端与中骨61转动连接,而支杆622的一端与第一牵引杆 612之间转动连接,再将支杆622套设在骨套621中,通过拉扯支杆622在骨套 621中的移动,而支杆622的另一端有安装有伞珠固定件623,无法抽出,使骨套621围绕中骨61的一端转动,实现伞架的自动打开关闭,同时通过伞珠固定件623与伞面外围边缘之间的固定连接将伞面撑开。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杆6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牵引杆612和所述第二牵引杆613 转动连接,连接件一端与支杆622的端部固定连接,而另一端设置一贯通凹槽,第一牵引杆612和第二牵引杆613的一端均转动安装在该贯通凹槽中,方便第一牵引杆612和第二牵引杆613的安装,使支杆622更细,从而使伞具的整体的重量更轻。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伞珠固定件623包括第一固定头6231、第二固定头6232、第一侧翼6233、第二侧翼6234和两个限位块6235,且第一固定头6231、第二固定头6232、第一侧翼6233、第二侧翼6234和两个限位块6235均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一固定头6231与所述骨套 621卡接,所述第二固定头6232与所述支杆622卡接,第一固定头6231和第二固定头6232分别与骨套621和支杆622之间的卡接,方便拆卸,且所述第一固定头6231上设置有供所述支杆622穿过的通孔,是第一固定头6231和支杆622 能够在一个平面上,确保伞具的打开关闭后的平整性.
44.所述第一固定头6231的底部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头6232的底部两侧和两个所述限位块6235的一端均设置有弹性折弯部,所述第一侧翼6233和所述第二侧翼6234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头6232的底部两侧的弹性折弯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623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
一固定头6231的底部两侧的弹性折弯部连接,且两个所述限位块6235一端的弹性折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翼6233和所述第二侧翼6234的侧面连接,在第一固定头6231、第二固定头6232、第一侧翼6233、第二侧翼6234和两个限位块6235之间通过设置弹性折弯部来实现连接,确保第一固定头6231、第二固定头6232、第一侧翼6233、第二侧翼6234 和两个限位块6235之间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转动关系,通过两个限位块6235将第一侧翼6233和第二侧翼6234撑开和闭合,能够使三面的边缘各角打开收拢,实现伞面的完全打开。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上巢20中设置有自动开关机构,所述自动开关机构与所述活动巢30之间绳索滑轮连接,通过上巢20 中设置的自动开关机构与活动巢30之间的绳索滑轮连接带动这活动巢30上下移动,实现伞具的自动打开和闭合,使伞具的使用更加的方便,释放使用者的另一只手。
4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中棒10上开设有锁孔,所述伞柄40上设置有用于卡扣所述锁孔的按钮41,通过锁孔被按钮41底部设置的固定扣卡扣,防止伞具在闭合状态下失误打开,同时按钮41与自动开关机构之间连接,通过按动按钮41解锁固定扣与锁孔之间的卡扣锁死状态,在自动开关机构的运作下拉动活动巢30在中棒10上向上巢20方向移动,推动着枢接在互动超上的各个伞支骨31转动。
47.各个伞支骨31将第一伞骨50撑开,而第一伞骨50将中骨61撑开,中骨 61又将尾骨62撑开,中骨61又拉动尾骨62上设置的支杆622使伞珠固定件 623上的第一侧翼6233和第二侧翼6234打开,从而将伞面完全的撑开,而连接杆51将弹簧52拉伸隐藏在第一伞骨50的凹槽中,通过再次按动按钮41自动开关机构使活动巢30远离上巢20移动,弹簧52恢复拉动着连接杆51转动,连接杆51带动着中骨61收拢,中骨61又再次带动着尾骨62收拢,实现伞具的闭合,伞面底部与中骨61上的固定件611之间的固定连接,使伞面在第一伞骨50、中骨61和尾骨62的收拢中自动折叠,而伞珠固定件623的收拢使伞面的边缘自动折叠。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