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具备喷出墨水的打印头、具有支承介质的台板面的台板单元、按压由台板面支承的介质的星形轮的打印机。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35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7.然而,在上述打印机中,例如,在利用星形轮按压作为介质的标签用纸等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在标签用纸上残留有星形轮的突起的痕迹,或者在星形轮的突起前端部附着有标签用纸的粘接剂,若在该粘接剂附着有墨水,则墨水会转印到标签用纸的其他部位,从而导致图像品质降低。
8.解决问题的手段
9.一种打印装置,具备:打印头,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水而形成图像;台板,具备支承所述记录介质的支承面;以及记录介质按压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打印头的下游的位置,并且位于与所述支承面对置的位置,在与所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上保持多个星形轮,所述星形轮能够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接近所述支承面的一侧按压,在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支承面与所述记录介质按压部之间时,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所述支承面起算的高度的最大值小于2.2mm的情况下,每个所述星形轮按压所述记录介质的载荷为4.5gf以下。其中,所述最大值是指,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所述支承面起算的高度的、假定没有所述记录介质按压部的情况下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从所述支承面起算的高度的最大值。
10.上述打印装置还可以具有:升降部,能够使所述记录介质按压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面升降;指定部,指定:在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支承面与所述记录介质按压部之间时,在假定没有所述记录介质按压部的情况下,所述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所述支承面起算的高度的容许值;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部,以使:在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支承面与所述记录介质按压部之间时,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所述支承面起算的高度为所述容许值以下的情况下,每个所述星形轮按压所述记录介质的力成为4.5gf以下,其中,所述容许值是指,所述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支承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所述支承面起算的高度的、假定没有所述记录介质按压部的情况下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从所述支承面起算的高度的容许值。
附图说明
11.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12.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13.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14.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星形轮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15.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星形轮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16.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续用纸的输送状态的示意图。
17.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星形轮单元的结构的主视图。
18.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19.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20.符号说明
21.10,10a:打印装置、12:操作面板、21:输送路径、22:打印部、25:喷墨头、26:滑架、50:台板、50a:支承面、51:吸引台板、53:非吸引面、60:星形轮单元、60a:框架、60b:开口、61:星形轮、61a:突起、62:轴部、63l:内部框架、63r:内部框架、64:弹簧轴、64a:轴心、65:引导壁、65a:上方输送路径、66:限制部、66a:限制面、100:卷纸、600:星形轮单元、700:升降部、701:滚珠丝杠轴、711:滚珠螺母、712:电机、713:旋转编码器、800:控制部、801:cpu、802:存储器、803:控制电路、804:接口、s:连续用纸。
具体实施方式
22.1.第一实施方式
23.首先,对打印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24.图1为示出打印装置10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打印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25.打印装置10是在长条的衬纸上以恒定间隔粘贴标签而成的标签用纸等连续用纸s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机,也称为标签打印机。连续用纸s是记录介质的一例。打印装置10经由usb电缆或lan等,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信息处理终端连接,并基于从信息处理终端发送的打印数据而进行打印。usb是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lan是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
26.如图1所示,打印装置10具有构成该打印装置10的框体的壳体11。在壳体11的+y方向的前表面的+x方向侧设置有具有操作按钮等的操作面板12。在壳体11的前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排出打印后的连续用纸s的狭缝状的排纸口13。在排纸口13的沿着x轴的两侧,设置有覆盖安装部的安装部罩14,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墨盒。安装部罩14在更换墨盒时开闭。
27.在壳体11的+z方向的上表面设置有罩15。通过将该罩15移动到打开位置并打开,设置在连续用纸s的输送路径21上的引导单元30露出。本实施方式的罩15能够以未图示的铰链为中心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28.如图2所示,打印装置10具备:收纳部20,收纳将连续用纸s卷成卷状的卷纸100;输送路径21,从收纳部20朝向壳体11的排纸口13;以及打印部22,在输送路径21上的预定位置对连续用纸s进行打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续用纸s对使用卷纸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将沿着从收纳部20朝向排纸口13的输送路径21输送连续用纸s的方向设为输送方向,
将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沿着x轴的方向)进行说明。
29.需要说明的是,连续用纸s不限于标签用纸,而是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连续用纸。例如,也可以使用沿着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穿孔进行折叠而成的用纸、也就是所谓的折叠纸。
30.收纳部20配置在壳体11中的罩15的下方。卷纸100通过卷纸旋转轴23能旋转地支承于收纳部20的侧壁部。
31.引导单元30配置在收纳部20的+y方向上。引导单元30发挥功能以引导连续用纸s。引导单元30具备引导台31,所述引导台31能够支承从收纳部20拉出的连续用纸s的下表面。引导台31具备上表面板31a,所述上表面板31a沿宽度方向延伸且越向前方越向下方倾斜。引导连续用纸s的侧壁状的固定引导件32和可动引导件33支承于引导台31。固定引导件32固定于上表面板31a的-x方向侧。可动引导件33被支承为能够在上表面板31a的宽度方向上滑动,被支承为能够接近、离开固定引导件32。
32.固定引导件32以及可动引导件33在连续用纸s的输送方向上延伸。固定引导件32和可动引导件33引导连续用纸s的侧端的位置。连续用纸s以固定引导件32侧为基准位置进行输送。
33.在打印装置10中,在根据连续用纸s的纸宽来调整引导件32、33的位置时,在使固定引导件32接触连续用纸s的侧端的状态下,调整可动引导件33的位置。因此,连续用纸s中与固定引导件32抵接的侧端与连续用纸s的纸宽无关,而在宽度方向上始终对齐在相同的位置输送。
34.图3是示出打印装置10的内部构造的局部立体图。
35.打印装置10具备:平板状的底部框架24d、和在底部框架24d的沿着x轴方向的两侧端部竖立设置的侧壁状的侧框架24l、24r。底部框架24d和侧框架24l、24r被壳体11覆盖。
36.在侧框架24l、24r上支承有送纸辊40。送纸辊40设置在引导单元3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送纸辊40具备驱动辊41和与驱动辊41对置的从动辊42。
37.驱动辊41具备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部41a、和设置于轴部41a且直径比轴部41a大的辊部41b。驱动辊41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侧框架24l、24r。辊部41b在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于轴部41a。
38.在驱动辊41的上方配置有从动辊42。从动辊42具备辊主体42a。辊主体42a针对驱动辊41的每个辊部41b而设置,与辊部41b对置配置。辊主体42a支承于沿y轴延伸的臂43。辊主体42a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能旋转地支承在臂43的+y方向端部。臂43在-y方向的端部以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能转动地支承于侧框架24l、24r。臂43通过未图示的施力构件施力,以使辊主体42a按压于驱动辊41的方式施力。驱动辊41和从动辊42夹持并输送连续用纸s。
39.输送电机46支承在+x方向侧的侧框架24l上。输送电机46经由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构件而向驱动辊41传递动力。输送电机46构成为能够正向和反向驱动,使驱动辊41正向或反向旋转。当输送电机46驱动时,驱动辊41驱动。另外,按压在驱动辊41的从动辊42随着驱动辊41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40.如图2所示,在送纸辊4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打印部22。打印部22具备向连续用纸s喷出墨水的喷墨头25(相当于打印头)。喷墨头25搭载于滑架26。滑架26支承为能够沿着
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滑架轴27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另外,滑架26支承为能够沿着设置在壳体11内的引导框架28移动。滑架26通过沿着滑架轴27及引导框架28移动,从而使喷墨头25在主扫描方向(沿着x轴的方向)上移动。
41.喷墨头25具备例如与cymk四种颜色的墨水对应的多个喷嘴列。喷墨头25从未图示的墨盒接受墨水的供给,从设置于各喷嘴列的喷嘴喷出墨水而在连续用纸s上形成点,从而形成图像。
42.如图3所示,在打印装置10的主体的+x方向以及-x方向上设置有墨盒安装部29l、29r。如图2所示的加压泵单元70经由未图示的管与安装在墨盒安装部29l、29r上的墨盒连接。通过加压泵单元70驱动而对墨盒加压,墨水通过未图示的墨水流路供给到喷墨头25。
43.在此,打印装置10使用的墨水的色数不限定于四种颜色,例如,也可以是用在cmyk的四种颜色中加入特色墨水而得的多色墨水进行打印的结构。另外,打印装置10也可以是进行单色打印或基于两种颜色墨水的打印的结构。
44.在输送路径21中,在与喷墨头25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台板50。台板50具有支承连续用纸s的平坦的支承面50a。台板50在与喷墨头25对置的位置具备吸引台板51。吸引台板51在能够通过喷墨头25形成点的范围内延伸。吸引台板51具备多个吸引孔,该吸引孔与吸引风扇52连通。由吸引风扇52吸引载置在支承面50a的与吸引台板51对应的支承面50a上的连续用纸s。打印装置10通过在使吸引台板51工作的状态下,即,在吸引了连续用纸s的状态下输送连续用纸s,从而能够以连续用纸s不从吸引台板51浮起的方式进行输送。由此,适当地维持连续用纸s与喷墨头25之间的距离。
45.支承面50a中,吸引台板5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成为未形成吸引孔的非吸引面53。因此,在非吸引面53的上方配置有用于抑制连续用纸s的浮起的星形轮单元60(相当于记录介质按压部)。
46.即,星形轮单元60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喷墨头25下游的位置,并且位于与支承面50a的非吸引面53对置的位置。
47.如图3和图4所示,星形轮单元60具备多个星形轮61。星形轮61在外周缘以恒定的角度节距形成有突起61a(参照图5)。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星形轮61。以能够在与非吸引面53垂直的方向上朝接近非吸引面53的一侧按压连续用纸s的方式构成星形轮61。由于在相对于被输送的连续用纸s从动旋转的同时,通过星形轮61的突起61a部分而与连续用纸s接触,因此对连续用纸s的接触面积小,从而能够在降低记录于连续用纸s上的图像的品质的劣化的同时,对连续用纸s进行输送。
48.在星形轮单元60的+x方向端部以及-x方向端部分别设置有向宽度方向突出的轴部62。另外,设置有划分各侧框架24l、24r和各墨盒安装部29l、29r的内部框架63r、63l,星形轮单元60的各轴部62支承在各内部框架63r、63l上。
49.如图5所示,星形轮61能旋转地支承在星形轮单元60的框架60a上。
50.具体地,星形轮61以作为旋转轴的弹簧轴64(轴心64a)为中心旋转。弹簧轴64由压缩弹簧构成。弹簧轴64支承于设置在框架60a上的开口60b。由此,例如,当星形轮61按压连续用纸s的情况下,弹簧轴64在沿+z方向以凸起形状变形的状态下向下按压连续用纸s。
51.在此,在图5的例子中,构成为使2个星形轮61以相互固定的状态支承于弹簧轴64,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以弹簧轴64支承一个星形轮61,还可以构成为以弹簧轴64支承3
个以上的星形轮61。弹簧轴64具有恒定的弹簧常数。
52.需要说明的是,将在后面叙述对于每个星形轮61用于按压连续用纸s的载荷的规定。
53.如图2所示,在吸引台板5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能安装用于切割连续用纸s的未图示的切割单元。切割单元可以是在连续用纸s的宽度方向上进行部分切割而保留连续用纸s的切割单元,或者可以是完全切断连续用纸s的切割单元。打印装置10能够利用切割单元将由喷墨头25打印后的连续用纸s切割为预定长度,并从排纸口13排出连续用纸s。
54.从收纳部20朝向排纸口13输送连续用纸s的输送路径21沿着引导单元30、送纸辊40、吸引台板51、排纸口13而形成在壳体11内。
55.在引导单元3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上方设置有引导壁65。引导壁65沿宽度方向延伸并支承于侧框架24l、24r。引导壁65从上方向下方延伸,越靠下方越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弯曲。引导壁65的下端部在输送方向下游侧与引导单元30的上表面板31a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沿着引导壁65向引导单元30输送连续用纸s,能够由送纸辊40输送沿着引导壁65的连续用纸s。形成沿着引导壁65从上方延伸的上方输送路径65a。
56.光传感器71配置在引导壁65和引导单元30之间。光传感器71的位置位于上方输送路径65a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21。
57.光传感器71是检测连续用纸s上的标签的传感器,是所谓的标签检测。光传感器71由发出检测光的发光部71a和接受检测光的受光部71b构成。发光部71a配置在引导壁65上,与发光部71a对置地配置的受光部71b在引导单元30上。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引导壁65配置受光部71b,在引导单元30配置发光部71a。光传感器71输出与由受光部71b接受的光量对应的检测值。打印装置10基于光传感器71的检测值,判定光传感器71的位置处有无标签用纸。
58.接下来,说明每个星形轮61用于按压连续用纸s的载荷的规定。
59.如上所述,为了抑制在非吸引面53上的连续用纸s的浮起而配置有星形轮单元60。
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输送的连续用纸s因被卷绕重叠成卷状而会产生卷曲倾向。具体地,从卷纸100展开的连续用纸s向上方凸状地弯曲。
61.需要说明的是,在台板50中,在由吸引台板51吸引连续用纸s的状态下输送连续用纸s,从而校正连续用纸s的卷曲倾向,并防止连续用纸s从支承面50a浮起。
62.另一方面,吸引台板5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成为非吸引面53。因此,在非吸引面53,产生因连续用纸s的卷曲倾向而引起的从支承面50a(非吸引面53)的浮起。如果在发生浮起的状态下进行连续用纸s的输送,则在输送路径21内变得容易发生卡纸。因此,在非吸引面53的上方配置有星形轮61,利用星形轮61按压连续用纸s,由此能够抑制连续用纸s的浮起。
63.然而,根据星形轮61对标签用纸(连续用纸s)的按压状态,例如,当星形轮61对标签用纸的按压载荷变大时,星形轮61的突起61a的痕迹残留在标签用纸上,或者标签用纸的粘合剂或墨水附着在星形轮61的突起61a的前端,从而转印到标签用纸的其他位置,可能产生图像品质下降的问题。
6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中,规定星形轮61对连续用纸s的按压载荷。
65.具体地,如图6的实线所示,在连续用纸s通过支承面50a(非吸引面53)与星形轮单元60之间时,在连续用纸s的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的最大
值hs小于2.2mm的情况下,每个星形轮61按压连续用纸s的载荷被规定为4.5gf以下。其中,这里所说的最大值是指,连续用纸s的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的、在假定不存在星形轮单元60的情况下的连续用纸s的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的最大值。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中,在连续用纸s通过支承面50a(非吸引面53)与星形轮单元60之间时,在连续用纸s的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的最大值hs大于2.2mm的情况下,每个星形轮61按压连续用纸s的载荷大于4.5gf。
66.而且,如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通过以由星形轮单元60产生的规定以下的载荷按压连续用纸s,从而抑制在非吸引面53上的连续用纸s的浮起。
67.如图7所示,在星形轮单元60的+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分别设置有限制星形轮单元60的高度的板状的限制部66。具体地,限制部66具有比星形轮单元60的框架60a的-z方向端部突出的部分。在限制部66的-z方向端部设置有限制面66a。限制面66a是平坦的。而且,通过限制面66a与支承面50a(非吸引面53)抵接,来规定支承面50a(非吸引面53)与星形轮单元60的星形轮61的轴心64a之间的高度h1。高度h1是相对于星形轮61处于无负载状态的情况下的尺寸。通过规定该高度h1,能够满足每个星形轮61按压连续用纸s的规定载荷(4.5gf以下)。
6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星形轮61无负载的状态下,星形轮61的-z方向端部与非吸引面53的间隙(吸引台板51与星形轮61之间的间隙)设定为0.6mm左右。因此,例如,在被输送的连续用纸s的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的最大值hs小于0.6mm的情况下,即,在星形轮61与连续用纸s未接触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每个星形轮61按压连续用纸s的载荷为0gf的情况。
69.2.实施例
70.下面,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71.2-1.实施例1至实施例4以及比较例1至比较例4
72.使用打印装置10,用星形轮单元60(星形轮61)按压被打印输送的标签用纸。
73.每个星形轮61在标签用纸上所施加的载荷如表1所示。
74.打印输送的标签用纸是卷绕重叠在直径φ为3英寸的芯管上的标签用纸。
75.2-2.评价内容
76.进行以下的画质评价及痕迹评价。
77.2-3.画质评价
78.在标签用纸上进行黑色的整面打印,评价有无由异物(粘接剂或墨水)向星形轮61的突起61a前端附着而引起的图像的缺损(空白)。通过目视来判断有无图像缺损。
79.2-3-1.评价基准
80.a:无缺损
81.b:有少量的缺损
82.c:有大量的缺损
83.2-4.痕迹评价
84.测量在输送标签用纸后形成于标签用纸的表面的星形轮61的突起61a的痕迹的大小。
85.2-4-1.评价基准
86.a:一个痕迹的大小小于3000μm287.b:一个痕迹的大小为3000μm2以上
88.结果如表1所示。
89.表1
[0090] 载荷(gf)画质评价痕迹评价实施例12.0aa实施例22.5aa实施例34.0aa实施例44.5aa比较例15.0bb比较例26.0bb比较例38.0bb比较例49.0cb
[0091]
如表1所示,在每个星形轮61对标签用纸施加的载荷为4.5gf以下(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情况下,在画质评价以及痕迹评价中为优异的结果。另一方面,可知在每个星形轮61对标签用纸施加的载荷超过4.5gf的情况下(比较例1至比较例4),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相比,在所有的评价中均较差。
[009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使用卷绕在芯管上时具有卷曲倾向的连续用纸s作为连续用纸s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整每个星形轮61按压连续用纸s的载荷,从而例如当连续用纸s是标签用纸的情况下,能抑制粘合剂和墨水附着到星形轮61的突起61a的前端,并且可以抑制由于星形轮61的突起61a而产生的痕迹附着到连续用纸s,从而可以提高图像品质。
[0093]
3.第二实施方式
[0094]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具体地,将说明打印装置10a的结构和控制方法。更详细地,说明星形轮单元600的升降机构和控制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星形轮单元600的升降控制机构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0095]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a的结构的示意图,特别是示出星形轮单元600周边的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打印装置10a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具体地,图9是示出星形轮单元600的升降控制的结构的框图。
[0096]
如图8所示,打印装置10a具备升降部700,所述升降部700能够使星形轮单元600相对于支承面50a(非吸引面53)进行升降。
[0097]
升降部700具备:在沿着z轴的方向上竖立设置的滚珠丝杠轴701、与滚珠丝杠轴701卡合的滚珠螺母711、以及将滚珠螺母711向移动方向引导的引导部(未图示)等。在滚珠丝杠轴701上连接有电机712。作为电机712,能够采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线性电机等各种电机。通过电机712的驱动,滚珠螺母711能够在沿着z轴的方向上升降移动。
[0098]
星形轮单元600的轴部62固定在滚珠螺母711上。由此,能够使星形轮单元600升降移动。
[0099]
另外,升降部700具备检测电机712或滚珠丝杠轴701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的旋转
编码器713。由此,能够检测星形轮单元600的移动量(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检测支承面50a(非吸引面53)与星形轮61的轴心64a之间的高度ht。
[0100]
需要说明的是,星形轮单元600的升降机构也可以不采用所述结构,而采用使用凸轮或螺线管的结构。
[0101]
另外,打印装置10a具备指定部,所述指定部在连续用纸s通过支承面50a与星形轮单元600之间时,指定连续用纸s的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的容许值。其中,这里所说的容许值是指,连续用纸s的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的、在假定不存在星形轮单元600的情况下连续用纸s的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的容许值。
[0102]
在打印装置10a,能使用多种类型的连续用纸s。这里,有时根据各连续用纸s,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不同。例如,对于卷绕重叠在直径φ为3英寸的芯管上的连续用纸s与卷绕重叠在直径φ为6英寸的芯管上的连续用纸s,由于各连续用纸s的卷曲倾向的形态不同,所以连续用纸s的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卷绕重叠在直径φ为3英寸的芯管上的连续用纸s的卷曲倾向更强烈,连续用纸s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变得更高。
[0103]
因此,指定部指定对于各连续用纸s的容许值。指定部例如可以是通过操作面板12指定高度的容许值的结构,也可以是基于来自操作面板12、信息处理终端的与连续用纸s相关的输入信息,在控制部800中指定高度的容许值的结构。
[0104]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考虑卷曲倾向,也可以考虑芯管的直径尺寸、连续用纸s的材质、厚度等参数而指定对于连续用纸s的容许值。
[0105]
如图9所示,控制部800具有:cpu801、存储器802、控制电路803以及i/f(接口)804。cpu801是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802是确保存储cpu801的程序的区域或作业区域等的存储装置,具有ram、eeprom等存储元件。当从信息处理终端等的外部经由i/f804获取打印数据等时,cpu801控制各驱动部(电机712)等。
[0106]
存储器802存储有表数据,在所述表数据中,对于各连续用纸s的容许值与每个星形轮61按压连续用纸s的载荷为4.5gf以下的高度位置相对应。
[0107]
控制部800在连续用纸s通过支承面50a(非吸引面53)与星形轮单元600之间时,在判断为连续用纸s的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的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为容许值以下的情况下,以使每个星形轮61按压连续用纸s的载荷成为4.5gf以下的方式,使电机712驱动,对升降部700进行控制以移动到规定的位置。
[0108]
需要说明的是,当控制器800判定连续用纸s的与支承面50a垂直的方向上从支承面50a起算的高度大于容许值的情况下,控制器800停止该连续用纸s的输送驱动。
[0109]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根据与支承面50a的基于连续用纸s的卷曲倾向的高度相对应的容许值而使星形轮单元60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以适当的载荷按压连续用纸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