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飞机上附件机匣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


背景技术:

2.飞机上设计有飞机附件机匣、发动机附件机匣,分别为飞机附件、发动机附件提供安装接口,当前的飞机附件机匣、发动机附件机匣存在以下缺陷:
3.1)飞机附件机匣、发动机附件机匣单独设计,分别为飞机附件、发动机附件提供安装接口,其间通过柔性轴连接,进行传动,极易发生磨损,且多会较大的质量、体积,与当前飞机减重的趋势不符,以及加剧了机上空间资源的紧张性;
4.2)飞机附件机匣、发动机附件机匣多采用分半式壳体,分半式壳体间通过数量较大的螺栓连接,拆装复杂,且难以保证连接部位的密封性;
5.3)在飞机附件机匣、发动机附件机匣安装接口中安装附件的齿轮、轴承等零组件需要以润滑油进行润滑、冷却,为此,设计有滑油箱、滑油泵,通过管道为各个附件的齿轮、轴承提供滑油,滑油箱、滑油泵及其相关管道多是在飞机附件机匣、发动机附件机匣外部布置,占用机上空间较大,易受磕碰损坏,且需要大量的连接部件,不便于维护。
6.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技术。
7.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技术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包括:
11.附件机匣壳体,其上具有多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多条供油通道、连通腔、供油口、回油口、滑油箱嵌入槽;其中,连通腔与各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回油口连通;每条供油通道的一端延伸至供油口或者与供油口间通过管路连通,另一端延伸对应朝向一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
12.嵌入式滑油箱,嵌入至滑油箱嵌入槽,与回油口间通过管路连通;
13.滑油泵,连接在附件机匣壳体上,其进口与嵌入式滑油箱间通过管路连接,其出口与供油口间通过管路连接。
14.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中,附件机匣壳体为整体式铸造结构。
15.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中,多个飞机
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中至少包括液压泵安装接口、电机安装接口、燃油泵安装接口、转接齿轮箱安装接口、起动机安装接口。
16.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中,还包括:
17.滑油滤,在滑油泵上安装。
18.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中,滑油泵具有两个进口、对应于两个进口的出口;其中,
19.滑油泵的一个进口与嵌入式滑油箱间通过管路连通,与该进口对应的出口与供油口间通过管路连通;
20.滑油泵的另一个进口与回油口间通过管路连通,与该进口对应的出口与嵌入式滑油箱间通过管路连通。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顺航向的视图;
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逆航向的视图;
23.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24.图4是图3的b

b向剖视图;
25.其中:
[0026]1‑
附件机匣壳体;2

嵌入式滑油箱;3

滑油泵;4

液压泵安装接口;5

电机安装接口;6

燃油泵安装接口;7

转接齿轮箱安装接口;8

起动机安装接口。
[0027]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此外,附图用于示例性说明,其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限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0029]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
物件。
[0030]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一种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包括:
[0033]
附件机匣壳体1,其上具有多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多条供油通道、连通腔、供油口、回油口、滑油箱嵌入槽;其中,连通腔与各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回油口连通;每条供油通道的一端延伸至供油口或者与供油口间通过管路连通,另一端延伸对应朝向一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
[0034]
嵌入式滑油箱2,嵌入至滑油箱嵌入槽,与回油口间通过管路连通;
[0035]
滑油泵3,连接在附件机匣壳体1上,其进口与嵌入式滑油箱2间通过管路连接,其出口与供油口间通过管路连接。
[0036]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附件机匣壳体1上的各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中可安装相应的飞机附件或发动机附件,安装的在附件机匣壳体1上各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中的飞机附件、发动机附件的齿轮间可在连通腔内直接啮合,而不必通过柔性轴进行连接,不易被损坏,其对飞机附件机匣、发动机附件机匣进行了集成,在整体上降低了体积、质量。
[0037]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可在嵌入式滑油箱2内存储润滑油,嵌入式滑油箱2内的润滑油可由连接在附件机匣壳体1上的滑油泵3通过管路输送至供油孔,其后经各条供油通道流向各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对相应飞机附件或发动机附件的齿轮、轴承等零组件进行润滑、冷却,最后在连通腔内积聚,通过回油孔径管路回流至嵌入式滑油箱2。
[0038]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嵌入式滑油箱2嵌入在附件机匣壳体1上开设的滑油箱嵌入槽内,即内置于附件机匣壳体1,与附件机匣壳体1结合紧凑,利于节省机上空间,不易被磕碰损坏,且便于自附件机匣壳体1上进行拆装,维护方便。
[0039]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可设计由滑油泵3通过管路输送至供油孔的润滑油,主要是经成型在附件机匣壳体1上的各条供油通道,辅助以管路,向各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方向流动,对相应飞机附件或发动机附件的齿轮、轴承等零组件进行润滑、冷却,可节省机上空间,且不再需要过多的连接部件进行连接。
[004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中,附件机匣壳体1为整体式铸造结构,为一个整体结构,不再需要较大数量的螺栓进行连接,且能够保证密封性能。
[004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中,多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安装接口中至少包括液压泵安装接口4、电机安装接口5、燃油泵安装接口6、转接齿
轮箱安装接口7、起动机安装接口8。
[004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中,还包括:
[0043]
滑油滤,在滑油泵3上安装。
[0044]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中,滑油泵3具有两个进口、对应于两个进口的出口;其中,
[0045]
滑油泵3的一个进口与嵌入式滑油箱2间通过管路连通,与该进口对应的出口与供油口间通过管路连通;
[0046]
滑油泵3的另一个进口与回油口间通过管路连通,与该进口对应的出口与嵌入式滑油箱2间通过管路连通。
[0047]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飞机上集成式附件机匣结构,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设计滑油泵3具有两个进口、对应于两个进口的出口,其中,一个进口及其相应的出口用以向各个飞机及发动机附件进行供油,另一个进口及其相应的出口用以向嵌入式滑油箱2进行回油,对供油及回油功能进行了集成,使结构紧凑,以节约机上空间,以及减轻结构的质量。
[0048]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9]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