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无人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杆塔是支承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和架空地线并使它们之间以及与大地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杆形或塔形构筑物。世界各国线路杆塔采用钢结构、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对木和钢筋混凝土的杆形结构称为杆,塔形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烟囱形结构称为塔。不带拉线的杆塔称为自立式杆塔,带拉线的杆塔称为拉线杆塔。由于中国缺少木材资源,不用木杆,而是应用离心原理制作的钢筋混凝土杆以及钢筋混凝土烟囱形跨越塔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成就。
3.目前电力领域在对杆塔进行巡检时,一般依赖巡检人员攀爬至杆塔上进行巡检,巡检十分不便,同时较为危险,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便于执行杆塔巡检任务的工具,以便于巡检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圆形,其外侧沿圆周方向等距离设置有四个提升装置,其底部设有底板和安装板,底板和安装板分别通过支撑腿和连接杆与壳体固定连接,其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池、控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提升装置由桨叶、传动组件和电机构成,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桨叶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无线通讯模块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池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顶部,其输出轴伸入壳体内;所述传动组件由竖杆和横杆构成;竖杆顶端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桨叶,竖杆通过固定套和连接杆能够转动的竖直固定在外壳外侧;横杆通过固定套和l形杆能够转动的水平固定在壳体外侧,横杆的一端通过一对相互啮合锥齿轮与竖杆传动连接,其另一端伸入壳体内,且通过一对相互啮合锥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壳体外侧沿圆周方向在提升装置外侧等距离设置有四个防护装置。
9.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与提升装置一一对应,由支撑杆和防护板构成;支撑杆为u形杆,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10.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为弧形板,且弧形板的开口朝向壳体的圆心,其顶部高于桨叶。
11.优选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
12.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且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能够安装摄像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控制无人机飞行,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远程控制或将摄像头等拍摄的视频数据传输至巡检人员的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从而方便对巡检人员对杆塔进行巡检,巡检方便快捷,无需人工攀登,极大地降低了巡检人员的巡检危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防护板,通过防护板进一步对桨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4中,1—壳体,2—底板,3—安装板,4—电池,5—控制器,6—无线通讯模块,7—桨叶,8—电机,9—竖杆,10—横杆,11—支撑杆,12—防护板,1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为圆形壳体1,壳体1外侧沿圆周方向等距离设置有四个提升装置。
22.所述提升装置由桨叶7、传动组件和电机8构成,电机8通过传动组件与桨叶7传动连接。传动组件由竖杆9和横杆10构成;竖杆9顶端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桨叶7,竖杆9外侧套设有固定套,固定套内壁通过轴承与竖杆9转动连接,固定套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外侧。电机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壳体1顶部,电机8的输出轴伸入壳体1内且固定连接有锥齿轮。横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且与电机8输出轴上固定连接的锥齿轮相啮合,横杆10外侧套设有固定套,固定套内壁通过轴承与横杆10转动连接,固定套外侧固定连接有l型杆的一端,l型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外侧,横杆10的一端伸出壳体1且固定连接有锥齿轮,壳体1上开设有用于横杆10穿过的通孔。竖杆9底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横杆10伸出壳体1一端上连接的锥齿轮与竖杆9底端固定连接的锥齿轮相啮合。
23.所述壳体1底部通过支撑腿固定安装有底板2,壳体1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13,且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13能够安装摄像头。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池4、控制器5和无线通讯模块6。电机8和无线通讯模块6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5电连接,控制器5通过导线与电池4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6可采用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
2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该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进行保护。所述壳体1外侧沿圆周方向在提升装置外侧等距离设置有四个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与提升装置一一对应,由支撑杆11和防护板12构成;支撑杆11为u形杆,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底部,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2。所述防护板12优选采用弧形板,且弧形板的
开口朝向壳体1的圆心,其顶部高于桨叶7。
25.该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的工作原理:
26.当需要使用时,首先利用螺栓穿过安装板3上的安装孔13,从而方便巡检人员将摄像头等固定安装在安装板3底部。然后利用控制器5远程控制电机8转动,电机8转动进而带动横杆10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竖杆9转动,使得竖杆9顶端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安装的若干个桨叶7转动,无人机即可高空飞行。当无人机发生碰撞时,防护板12能够对桨叶7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无人机在飞行的同时,由于设置了无线通讯模块6,巡检人员能够通过无线通讯模块6远程控制控制器5,向无人传输飞行路线指令。此外,通过无线通讯模块6,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数据也可传输至巡检人员的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从而方便巡检人员对杆塔进行巡检,巡检方便快捷,无需人工攀登,极大地降低了巡检人员的巡检危险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形,其外侧沿圆周方向等距离设置有四个提升装置,其底部设有底板和安装板,底板和安装板分别通过支撑腿和连接杆与壳体固定连接,其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池、控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提升装置由桨叶、传动组件和电机构成,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桨叶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无线通讯模块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池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顶部,其输出轴伸入壳体内;所述传动组件由竖杆和横杆构成;竖杆顶端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桨叶,竖杆通过固定套和连接杆能够转动的竖直固定在外壳外侧;横杆通过固定套和l形杆能够转动的水平固定在壳体外侧,横杆的一端通过一对相互啮合锥齿轮与竖杆传动连接,其另一端伸入壳体内,且通过一对相互啮合锥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侧沿圆周方向在提升装置外侧等距离设置有四个防护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与提升装置一一对应,由支撑杆和防护板构成;支撑杆为u形杆,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为弧形板,且弧形板的开口朝向壳体的圆心,其顶部高于桨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且通过安装孔能够安装摄像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执行杆塔巡检的新型无人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圆形,其外侧沿圆周方向等距离设置有四个提升装置,其底部设有底板和安装板,底板和安装板分别通过支撑腿和连接杆与壳体固定连接,其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池、控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提升装置由桨叶、传动组件和电机构成,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桨叶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无线通讯模块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池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控制无人机飞行,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远程控制或将摄像头等拍摄的视频数据传输至巡检人员的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从而方便对巡检人员对杆塔进行巡检,巡检方便快捷,无需人工攀登,极大地降低了巡检人员的巡检危险性。员的巡检危险性。员的巡检危险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保瑜 陈庆宁 李欣江 吴圆波 沈凤 钱晓明 周自更 许德斌 赵毅林 张辉 李俊楠 蔡澍雨 方明 徐家勇 卜威 葛兴科 陈海东 刘一舟 黄晶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2021.03.24
技术公布日: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