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空调箱结构、空调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空调箱结构、空调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箱结构、空调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车用空调箱体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其中分体式包含进风总成、蒸发器总成以及暖风机总成(又称鼓风箱总成)。鼓风箱总成一般含有电加热ptc、离心风机、风门运动机构。其中现有风门运动机构结构复杂、不利于生产提效且占用空间大,且风阻较大,导致空调效果不佳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风阻的空调箱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箱结构,能有效降低风阻。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箱结构,包括:
6.蜗壳,蜗壳具有蜗舌;
7.和风叶结构,风叶结构设置于蜗壳内;风叶结构的直径为d,蜗舌的半径为r;蜗舌与风叶结构之间的间隙为l;其中,r=(0.05~0.075)d;和/或,l=(0.9~0.12)d。
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空调箱结构还包括冷暖风门组件和加热风道;冷暖风门组件具有打开加热风道的打开位置和关闭加热风道的关闭位置。
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加热风道内设置有加热结构;空调箱结构还包括导流结构;当冷暖风门组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导流结构能够引导气体流向加热结构。
1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冷暖风门组件包括转轴和风门板;风门板与转轴连接;导流结构设置于风门板上,导流结构用于引导气体向远离转轴的方向流动。
1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导流结构设置于风门板朝向加热风道的板面上,导流结构的导流方向为第一方向,转轴与风门板远离转轴的一侧边缘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
1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夹角α为4~12
°

1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空调箱结构还包括主风道和后风道;当冷暖风门组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冷暖风门组件隔开主风道和后风道,气体能够从主风道进入加热风道,再进入后风道;当冷暖风门组件位于关闭位置时,主风道和后风道连通,加热风道关闭,气体能够从主风道进入后风道。
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空调箱结构还包括密封结构;当冷暖风门组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密封结构密封设置于后风道与冷暖风门组件之间;当冷暖风门组件位于关闭位置时,密封结构密封设置于加热风道与冷暖风门组件之间。
1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设置于风门板的第一板面上,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风门板的第二板面上。
1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空调箱结构还包括模式风门,模式风门具有风量分配口;风量分配口处设置有加强筋。
17.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箱结构,空调箱结构为上述的空调箱结构。
18.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空调器,空调器为上述的空调器。
19.本技术提供的空调箱结构,本技术通过箱体结构调整,优化风叶结构与蜗舌间距、蜗舌半径,能够降低风阻、噪音,提升风量。本技术能有效降低风阻。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式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表示为:
27.1、外壳;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第三出风口;14、主风道;15、加热风道;16、后风道;17、蜗壳;18、进风口;2、风叶结构;3、冷暖风门组件;31、风门板;321、第一密封结构;322、第二密封结构;33、导流结构;34、转轴;4、加热结构;5、模式风门;51、风门进口;52、风量分配口;5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8.结合参见图1-6所示,一种空调箱结构,包括:蜗壳17和风叶结构2,蜗壳17具有蜗舌;风叶结构2设置于蜗壳17内;风叶结构2的直径为d,蜗舌的半径为r;蜗舌与风叶结构2之间的间隙为l;其中,r=0.05~0.075d;和/或,l=0.9~0.12d。本技术通过箱体结构调整,优化风叶结构2与蜗舌17间距、蜗舌半径,能够降低风阻、噪音,提升风量。本技术空调箱结构,其中包括进风口18、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以及第三出风口13,三个出风口通过风管等连接件和车辆乘客舱不同的位置进行连接,如:前挡风玻璃位置、足部位置、内饰中控台位置。r、l需在以下范围里面为优选方案:r=(0.05~0.075)d;l=(0.9~0.12)d,通过创造性研究和大量的试验数据以及仿真对比得出上述数据,可以有效减少风阻、降低噪音。
2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空调箱结构还包括冷暖风门组件3和加热风道15;冷暖风门组件3具有打开加热风道15的打开位置和关闭加热风道15的关闭位置。
3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加热风道15内设置有加热结构4;空调箱结构还包括导流结构33;当冷暖风门组件3位于打开位置时,导流结构33能够引导气体流向加热结构4。本技术空调箱结构其中包含:外壳1、风叶、冷暖风门组件3、加热结构4比如电加热ptc(或暖风水箱)、模式风门5;其中外壳1包含主风道14、加热风道15即电加热ptc风道、后风道16、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以及第三出风口13。
3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冷暖风门组件3包括转轴34和风门板31;风门板31与转轴34连接;导流结构33设置于风门板31上,导流结构33用于引导气体向远离转轴34的方
向流动。
3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导流结构33设置于风门板31朝向加热风道15的板面上,导流结构33的导流方向为第一方向,转轴34与风门板31远离转轴34的一侧边缘的连线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
3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夹角α为4~12
°
。风门板31上有导流结构33,由风门远端开始,延伸到转轴34附近,且呈一定角度,大约在4~12
°
,可以在制热情况下,让经过电加热ptc的风更加均匀顺畅。
3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空调箱结构还包括主风道14和后风道16;当冷暖风门组件3位于打开位置时,冷暖风门组件3隔开主风道14和后风道16,气体能够从主风道14进入加热风道15,再进入后风道16;当冷暖风门组件3位于关闭位置时,主风道14和后风道16连通,加热风道15关闭,气体能够从主风道14进入后风道16。
3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空调箱结构还包括密封结构;当冷暖风门组件3位于打开位置时,密封结构密封设置于后风道16与冷暖风门组件3之间;当冷暖风门组件3位于关闭位置时,密封结构密封设置于加热风道15与冷暖风门组件3之间。
3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结构321和第二密封结构322,第一密封结构321设置于风门板31的第一板面上,第二密封结构322设置于风门板31的第二板面上。冷暖风门组件3包含风门板31、第一密封结构321和第二密封结构322。其中风门板31以其转轴34为中心进行转动,然后通过风门板31上的第一密封结构321、第二密封结构322与壳体对应的位置进行压缩密封。密封结构可以为海绵、橡胶等可压缩材质,安装在风门的表面处。
3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空调箱结构还包括模式风门5,模式风门5具有风量分配口52;风量分配口52处设置有加强筋53。本技术叶风通过进风口18将风吸进去外壳1内部,然后通过主风道14往后送风,风门板31上的导流结构33,将风导流至电加热ptc处,较为均匀的通过电加热ptc处,无此结构的话,风会直达转轴34,与ptc底部处形成漩涡增大阻力。空气经过ptc加热后进入了电加热ptc风道,然后进入到后风道16。通过模式风门5的风门进口51,然后模式风门5的转动,控制风量分配口52即出口与壳体中的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以及第三出风口13连接,从而将后风道16的风分配到所需的出风口。
38.另外,在非制冷情况下冷暖风门组件3会顺时针转动到另一侧,将电加热ptc风道堵住,让风直接从主风道14通向后风道16,然后从模式风门5分配到所需要的出口。
39.因此本技术通过控制风叶与蜗舌的间隙、蜗舌的直径以及冷暖风门的优化,让风道更加顺畅,风阻更低,噪音更低。采用一体式的模式风门5,结构简单紧凑,又可以实现风量分配的功能。
4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箱结构,空调箱结构为上述的空调箱结构。
4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空调器,空调器为上述的空调器。
4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4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
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