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主式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主式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主式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3.传统充电桩的电源线较长,经常在地上拖拽,导致线缆磨损严重,极大的降低了充电线的使用寿命,而且一些户外自助式充电桩的充电枪易受到雨淋的情况,使用极不安全。
4.因此,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主式充电桩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主式充电桩,以解决传统充电桩的电源线较长,经常在地上拖拽,导致线缆磨损严重,极大的降低了充电线的使用寿命,而且一些户外自助式充电桩的充电枪易受到雨淋的情况,使用极不安全的问题。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主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体,所述的充电桩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凸台,且在凸台的上方安装有控制器和刷卡器;所述的充电桩外壳体下方靠右位置开设有空腔体,该空腔体的右上方设置有急停开关,且在空腔体的左侧设有警报器;所述的充电桩外壳体的右侧壁上开设有穿线槽,且在穿线槽内设有充电线;所述的充电线一端延伸至充电桩外壳体内,另外一端设有充电枪;
6.所述的空腔体的右侧开设有便于充电线穿过的通槽;所述的空腔体内部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便于充电枪放置的充电枪放置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腔体内部设置有发光板;所述的发光板的外部环绕有led灯带,该led灯带与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充电桩外壳体的后方嵌装有散热扇。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充电线进入充电桩外壳体后从活动轮的底部绕过,并与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活动轮通过t型轴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的滑槽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弹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散热扇和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设置在固定板的上方;所述的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分别与刷卡器和警报器电性连接;所述的充电桩智能控
制模块与市电连接,并且在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与市电连接的电路上串接有急停开关。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时候,将充电枪取出,并向外拉伸充电线,此时的充电线迫使活动轮沿着滑槽压缩弹簧并向上移动,使得收缩在充电桩外壳体内的充电线被取出,以满足长距离充电时的需求;
14.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将ic卡贴在刷卡器上,刷卡器对ic卡信息进行读取,随后开始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15.3.本实用新型中,在充电的时候,led灯带发出红色亮光,并通过发光板进行全面展示,随着电量的不断增加,直至充满电时,由红色变为绿色,以提醒使用者电量已满,如果长时间没有断电,警报器发出警示声再次提醒使用者,能够防止过充的情况;
16.4.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完毕后,将充电枪取下后,充电线失去了拉伸力,弹簧根据其自身的弹力将活动轮向下顶动,活动轮便向下压动充电线,可将充电桩外壳体外部的充电线收缩至充电桩外壳体内,防止充电线在地上拖拽,极大的提高了充电线的使用寿命,随后将剩余的一段充电线绕过通槽,并将充电枪插放在充电枪放置槽内,能够防止充电枪受雨水的影响。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右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22.图中:
23.1-充电桩外壳体,2-控制器,3-刷卡器,4-警报器,5-空腔体,6-发光板,7-通槽,8-充电线,9-充电枪,10-急停开关,11-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12-散热扇,13-活动轮,14-滑槽,15-弹簧,16-固定板,17-充电枪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5.实施例:
26.如附图1-5所示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自主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体1,所述的充电桩外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凸台,且在凸台的上方安装有控制器2和刷卡器3;所述的充电桩外壳体1下方靠右位置开设有空腔体5,该空腔体5的右上方设置有急停开关10,且在空腔体5的左侧设有警报器4;所述的充电桩外壳体1的右侧壁上开设有穿线槽,且在穿线槽内设有充电线8;所述的充电线8一端延伸至充电桩外壳体1内,另外一端设有充电枪9;
28.所述的空腔体5的右侧开设有便于充电线8穿过的通槽7;所述的空腔体5内部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便于充电枪9放置的充电枪放置槽17;将充电枪9插放在充电枪放置槽17内,能够防止充电枪9受雨水的影响。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腔体5内部设置有发光板6;所述的发光板6的外部环绕有led灯带,该led灯带与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11电性连接;所述的充电桩外壳体1的后方嵌装有散热扇12;在充电的时候,led灯带发出红色亮光,并通过发光板6进行全面展示,随着电量的不断增加,直至充满电时,由红色变为绿色,以提醒使用者电量已满,如果长时间没有断电,警报器4发出警示声再次提醒使用者,能够防止过充的情况。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线8进入充电桩外壳体1后从活动轮13的底部绕过,并与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11电性连接,使用的时候,将充电枪9取出,并向外拉伸充电线8,此时的充电线8迫使活动轮13沿着滑槽14压缩弹簧15并向上移动,使得收缩在充电桩外壳体1内的充电线8被取出,以满足长距离充电时的需求。
3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动轮13通过t型轴滑动连接在滑槽14内;所述的滑槽14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6;所述的固定板16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弹簧15,充电完毕后,将充电枪9取下后,充电线8失去了拉伸力,弹簧15根据其自身的弹力将活动轮13向下顶动,活动轮13便向下压动充电线8,可将充电桩外壳体1外部的充电线8收缩至充电桩外壳体1内,防止充电线8在地上拖拽,极大的提高了充电线8的使用寿命。
3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器2通过导线分别与散热扇12和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11电性连接;所述的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11设置在固定板16的上方;所述的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11分别与刷卡器3和警报器4电性连接;所述的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11与市电连接,并且在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11与市电连接的电路上串接有急停开关10,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
33.工作原理
34.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将充电枪9取出,并向外拉伸充电线8,此时的充电线8迫使活动轮13沿着滑槽14压缩弹簧15并向上移动,使得收缩在充电桩外壳体1内的充电线8被取出,以满足长距离充电时的需求;使用者将ic卡贴在刷卡器3上,刷卡器3对ic卡信息进行读取,随后开始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35.在充电的时候,led灯带发出红色亮光,并通过发光板6进行全面展示,随着电量的不断增加,直至充满电时,由红色变为绿色,以提醒使用者电量已满,如果长时间没有断电,警报器4发出警示声再次提醒使用者,能够防止过充的情况;
36.充电完毕后,将充电枪9取下后,充电线8失去了拉伸力,弹簧15根据其自身的弹力将活动轮13向下顶动,活动轮13便向下压动充电线8,可将充电桩外壳体1外部的充电线8收缩至充电桩外壳体1内,防止充电线8在地上拖拽,极大的提高了充电线8的使用寿命,随后将剩余的一段充电线8绕过通槽7,并将充电枪9插放在充电枪放置槽17内,能够防止充电枪9受雨水的影响。
37.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