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冷藏车车厢及冷藏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冷藏车车厢及冷藏车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冷藏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冷藏车车厢及冷藏车。


背景技术:

2.冷藏车在冻品运输中有着广泛应用,通常用来运输需要冷冻或保鲜的货物。冷藏车的保温车厢通常通过粘接在厢体钣金上的保温结构进行保温,减小冷藏车的保温车厢内部和外界的热交换,由于保温结构会产生老化,同时保温车厢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意外损坏,对于现有技术中保温结构与厢体钣金粘接的连接方式而言,不便于操作人员对保温结构或厢体钣金进行拆卸和更换,维修耗时长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藏车车厢及冷藏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冷藏车车厢,包括保温厢体,所述保温厢体包括厢体钣金以及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包括隔热层和覆盖在所述隔热层上的蒙皮层,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蒙皮层与所述厢体钣金之间,所述厢体钣金与所述隔热层可拆卸地连接。
5.可选地,所述厢体钣金上形成有安装孔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孔两侧的螺栓孔,所述隔热层上设置卡脚,所述卡脚包括底座和形成在所述底座上的一对卡接部,所述一对卡接部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弹性地张开,以止挡在所述厢体钣金远离所述保温结构的一侧上,所述卡接部上形成有固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螺栓孔并将所述保温结构紧固在所述厢体钣金上。
6.可选地,所述隔热层和所述蒙皮层一体成型。
7.可选地,所述冷藏车车厢还包括前隔板,所述保温厢体包括靠近冷藏车驾驶室的前保温板,所述前隔板与所述前保温板连接并设置为位于所述前保温板和所述冷藏车驾驶室之间,所述前保温板上形成有用于供连接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管道穿过的通孔,所述前保温板与所述前隔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管道的容纳空间。
8.可选地,所述前保温板靠近所述前隔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前隔板靠近所述前保温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将所述管道夹持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9.可选地,所述保温厢体还包括地板保温板,所述地板保温板靠近所述保温厢体内部的一侧形成有流水槽,所述地板保温板上形成有与所述流水槽连通的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用于将所述流水槽内的水流排到所述保温厢体外。
10.可选地,所述流水槽靠近所述地板保温板的边缘设置。
11.可选地,所述保温厢体还包括后背门保温板和用于将所述后背门保温板锁止在关闭状态的锁止机构,所述后背门保温板靠近所述保温厢体内部的一侧形成有紧急窗口,所
述紧急窗口与所述锁止机构连通,以使用户能够通过所述紧急窗口操纵所述锁止机构。
12.可选地,所述保温厢体还包括用于遮盖所述紧急窗口的窗口门,所述窗口门通过锁止件可解锁地锁止于所述后背门保温板。
13.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冷藏车,包括上述的冷藏车车厢。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位于蒙皮层与厢体钣金之间,厢体钣金、隔热层和蒙皮层构成“三明治”结构,从而减小保温厢体内部和外界之间的热量交换,保证冷藏车车厢的保温厢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由于隔热层直接与厢体钣金连接,能够简化保温结构,降低制造成本。由于保温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厢体钣金,在保温结构因为外力损坏或者老化等原因而需要更换时,操作人员能够将保温结构从厢体钣金上直接拆卸下来,对保温结构进行更换而保留原有的厢体钣金,保温结构的更换过程简单方便,能够降低冷藏车车厢的维修耗时和维修成本。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冷藏车车厢的保温厢体的截面图;
18.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冷藏车车厢的立体图;
19.图3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20.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冷藏车车厢的保温厢体和前隔板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蒸发器和管路;
21.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冷藏车车厢的保温厢体和前隔板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蒸发器和管路;
22.图6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冷藏车车厢的地板保温板的立体图;
23.图7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冷藏车车厢的后背门保温板的立体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保温厢体;10-保温结构;101-隔热层;102-蒙皮层;11-前保温板;111-通孔;12-厢体钣金;14-卡脚;141-底座;142-卡接部;15-紧固件;16-地板保温板;161-流水槽;162-漏水孔;17-后背门保温板;171-紧急窗口;172-窗口门;18-顶盖保温板;19-侧围保温板;2-前隔板;3-蒸发器;4-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7.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顶、底”是指冷藏车在使用状态下的顶、底,“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28.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冷藏车车厢,该冷藏车车厢包括保温厢体1,
保温厢体1可以包括厢体钣金12以及保温结构10,保温结构10包括隔热层101和覆盖在所述隔热层上的蒙皮层102,隔热层101位于蒙皮层102与厢体钣金12之间,厢体钣金12与隔热层101可拆卸地连接。
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101位于蒙皮层102与厢体钣金12之间,厢体钣金12、隔热层101和蒙皮层102构成“三明治”结构,从而减小保温厢体1内部和外界之间的热量交换,保证冷藏车车厢的保温厢体1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由于隔热层101直接与厢体钣金12连接,能够简化保温结构10,降低制造成本。由于保温结构10可拆卸地连接于厢体钣金12,在保温结构10因为外力损坏或者老化等原因而需要更换时,操作人员能够将保温结构10从厢体钣金12上直接拆卸下来,对保温结构10进行更换而保留原有的厢体钣金12,保温结构10的更换过程简单方便,能够降低冷藏车车厢的维修耗时和维修成本。
30.上述的保温结构10的隔热层101可以通过多种实施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厢体钣金12,例如,可以通过卡扣结构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厢体钣金12。为了保证厢体钣金12和保温结构10之间紧密连接,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厢体钣金12上可以形成有安装孔以及位于安装孔两侧的螺栓孔,隔热层101上设置卡脚14,卡脚14包括底座141和形成在底座141上的一对卡接部142,一对卡接部142穿过安装孔并弹性地张开,以止挡在厢体钣金12远离保温结构10的一侧上,卡接部142上形成有固定孔,紧固件15穿过固定孔和螺栓孔并将保温结构10紧固在厢体钣金12上。其中,卡脚14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可拆卸得连接于隔热层101,也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连接于隔热层101,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31.上述实施例中,卡脚14固定在隔热层101上,且卡脚14的卡接部142止挡在厢体钣金12远离保温结构10的一侧,在紧固件15穿过固定孔和螺栓孔并旋紧的过程中,卡接部142能够压紧厢体钣金12并使得厢体钣金12和保温结构10紧密贴合,从而减少厢体钣金12和保温结构10之间的缝隙和空气,提高保温厢体1的保温性能。并且,由于卡接部142和厢体钣金12的接触面积大,卡接部142对厢体钣金12施加的压紧力也大,从而能够保证厢体钣金12和保温结构1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保温厢体1的使用寿命。
32.可选地,隔热层101和蒙皮层102可以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保温结构10的生产工业化以及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在隔热层101由聚氨酯材料形成的实施例中,蒙皮层102可以由聚碳酸酯材料制成,隔热层101和蒙皮层102可以通过模具内封闭式发泡工艺一体成型,从而形成强度高、机械性能好以及保温性能好的整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隔热层101和蒙皮层102也可以通过例如粘接、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为一体。
33.可选地,冷藏车车厢还可以包括前隔板2,保温厢体1包括靠近冷藏车驾驶室的前保温板11,前隔板2与前保温板11连接并设置为位于前保温板11和冷藏车驾驶室之间,前保温板11上形成有用于供连接在蒸发器3和冷凝器之间的管道4穿过的通孔111,前保温板11与前隔板2间隔设置,以形成有用于容纳管道4的容纳空间。
34.在上述的冷藏车车厢中,如图4和图5所示,制冷机组的蒸发器3布置在保温厢体1的内部,制冷机组的冷凝器布置在保温厢体1的外部,前保温板11上形成有通孔111,蒸发器3和冷凝器之间的管道4可以穿设于前保温板11上的通孔111,该管道4能够容纳在前保温板11与前隔板2之间,其中,上述的管道4可以包括连接在蒸发器3和冷凝器之间的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液管道4,还可以包括用于容纳制冷机组的控制线路的线束管道4等,本公开对于该管道4的具体构成不做限制。
35.在上述实施例中,管道4能够穿过前保温板11上的通孔111,连接位于保温厢体1内部的蒸发器3以及位于保温厢体1外部的冷凝器,从而避免占用保温厢体1的内部的容纳空间,提高保温厢体1的空间利用率,管道4容纳在前保温板11和前隔板2之间,前保温板11和前隔板2均可以对管道4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管道4受到外力损伤或者暴露在环境中产生老化,提高管道4的使用寿命。
36.为了保证管道4能够稳定地布置在前保温板11和前隔板2之间,作为一种实例性实施方式,管道4可以通过粘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固定在前保温板11或者前隔板2上。作为另一种示例性方式,前保温板11靠近前隔板2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第一凹槽,前隔板2靠近前保温板11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用于将管道4夹持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够共同对管道4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在车辆移动过程中管道4晃动移位而产生异响等问题。
37.上述的冷藏车车厢的保温厢体1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例如整体骨架式保温厢体、分片拼装式保温厢体或者一体式厢板保温厢体,为了便于保温厢体1的维修,在上述的冷藏车车厢中,如图2所示,保温厢体1还包括顶盖保温板18、侧围保温板19以及后背门保温板17,顶盖保温板18可以包括顶盖内钣金和多个顶盖保温结构,多个顶盖保温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顶盖内钣金,当多个顶盖保温结构中的一个顶盖保温结构受到外力损坏或者老化时,可以仅对损坏或者老化的该顶盖保温结构进行更换,降低维修成本。侧围保温板19包括侧围钣金和多个侧围保温结构,多个侧围保温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侧围钣金,当多个侧围保温结构中的一个侧围保温结构受到外力损坏或者老化时,可以仅对损坏或者老化的该侧围保温结构进行更换。后背门保温板17包括后背门内钣金和多个后背门保温结构,多个后背门保温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后背门内钣金。当多个后背门保温结构中的一个后背门保温结构受到外力损坏或者老化时,可以仅对损坏或者老化的该后背门保温结构进行更换。
38.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温厢体1还可以包括右d柱保温结构、左d柱保温结构以及轮罩保温结构,以保证保温厢体1的右d柱区域、左d柱区域以及轮罩区域均能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39.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厢体1的保温性能,可选地,前保温板11和顶盖保温板18以及侧围保温板19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密封胶条,后背门保温板17和侧围保温板19以及地板保温板16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密封胶条,该密封胶条能够保证保温厢体1的密闭性,防止保温厢体1的内部通过各个连接处和外界产生热交换,提高保温厢体1的保温性能。
40.现有的冷藏车通常具有除霜模式,在除霜模式下保温车厢的内部会产生水流,为了使得保温车厢内部的水流能够排出,可选地,如图6所示,保温厢体1还包括地板保温板16,地板保温板16靠近保温厢体1内部的一侧形成有流水槽161,地板保温板16上形成有与流水槽161连通的漏水孔162,漏水孔162用于将流水槽161内的水流排到保温厢体1外。当冷藏车处于除霜模式时,保温厢体1内部产生的水流能够收集至流水槽161中,并通过与流水槽161连通的漏水孔162排出,从而防止保温厢体1内部的水流和积霜对保温效率造成影响。
41.其中,上述的漏水孔162可以与冷藏车底盘下布置的排水管连接,或者,漏水孔162也可以延伸至底盘下方,以使得水流直接从漏水孔162排出,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为了提高水流的排出效率,可选地,如图6所示,流水槽161可以靠近地板保温板16的边缘设置,便于保温车厢的内壁上流下的水流能够快速进入流水槽161并排出保温车厢。同时,流水槽
161布置在靠近地板保温板16的边缘,能够保证地板保温板16上的整体平整性,防止流水槽161影响冷藏货物在保温车厢内部的放置。
42.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保温厢体1处于关闭状态时其内部的温度较低,为了防止用户被误关在保温厢体1中,可选地,如图6所示,保温厢体1还可以包括后背门保温板17和用于将后背门保温板17锁止在关闭状态的锁止机构,后背门保温板17靠近保温厢体1内部的一侧形成有紧急窗口171,紧急窗口171与锁止机构连通,以使用户能够通过紧急窗口171操纵锁止机构。用户被误关在保温厢体1内时,可以通过紧急窗口171操纵锁止机构,从保温厢体1的内部打开后背门保温板17。
43.可选地,保温厢体1还包括用于遮盖紧急窗口171的窗口门172,窗口门172通过锁止件可解锁地锁止于后背门保温板17。其中,锁止件可以为卡扣结构或者插梢结构,本公开对锁止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窗口门172对紧急窗口171起到遮盖作用,锁止件能够将窗口门锁止在后背门保温板17上,从而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温厢体1内部的货物对锁止机构产生误触而打开后背门保温板17。
44.如图7所示,可选地,上述的保温厢体1的后背门保温板17可以为两个,两个后背门保温板17可以分别与保温厢体1的侧围保温板19铰接,两个后背门保温板17通过搭接方式闭合,即,在关闭状态下,两个后背门保温板17之间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从而提高两个后背门保温板17在关闭状态下的气密性,提高保温厢体1的保温效果。
45.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冷藏车,包括上述的冷藏车车厢。
4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8.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