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过去十几年前,国内多层住宅主要是没有装有电梯的住宅为主,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正居住在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中,随着无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实际需求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随着老年人人口的不断增多,旧的多层住宅无电梯的状况已使大多数老年人面临较大的生活困境,高效合理地给旧有建筑加装电梯成为当务之需。
3.住宅加装电梯、破解老旧小区“爬楼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是提高老年人居住品质和方便居民生活的重大民生实事,国内现有建筑物加装电梯的需求逐年增加,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相关规定及若干性指导意见,但是,采用传统施工方法的加装电梯工程,需要现场支模,搭设脚手架,浇筑混凝土,并且会产生灰尘和噪音,这对小区环境和住户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传统施工方法的加装电梯工程,需要现场支模,搭设脚手架,浇筑混凝土,并且会产生灰尘和噪音,这对小区环境和住户正常生活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包括预制梁板结构和预制柱;所述预制柱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的一侧;所述预制梁板结构内部埋设有分布钢筋和第一金属波纹管,所述分布钢筋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柱内部埋设有第二金属波纹管,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与所述预制柱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固定连接。
6.其中,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沿所述预制柱的长方向设置在所述预制柱内,并形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同向。
7.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埋设在所述预制梁板结构内,并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贯通。
8.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和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分别用于穿插第一纵向受力钢筋,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和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
9.其中,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加20毫米);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加20毫米)。
1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预制电梯框架系统,包括所述预制电梯框架模块,还包括上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所述上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与所述预制电梯框架模块固定连接。
11.其中,所述上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包括上部预制柱和上部预制梁板结构,所述上
部预制柱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远离所述预制柱的一侧;所述上部预制梁板结构与所述上部预制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部预制柱远离所述预制梁板结构的一侧。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及系统,预制电梯框架模块由预制梁板结构和预制柱两部分组成,预制梁板结构内预埋第一波纹管用以穿插纵筋,预制柱内预埋第二波纹管用以穿出纵筋,第一纵向钢筋和第二纵向钢筋通过机械接头连接,预制电梯框架模块的高度根据建筑物楼层高度而定,这种预制电梯用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能够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电梯框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纵向受力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柱和第一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纵向受力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部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电梯框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电梯框架模块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23.图中:1-预制梁板结构、2-预制柱、3-第一金属波纹管、4-第二金属波纹管、 5-第一纵向受力钢筋、10-上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1-上部预制柱、12-上部预制梁板结构、13-第二纵向受力钢筋、31-第二通孔、41-第一通孔、100-预制电梯框架模块、200-预制电梯框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包括预制梁板结构1和预制柱2;所述预制柱2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的一侧;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内部埋设有分布钢筋和第一金属波纹管3,所述分布钢筋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3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柱2内部埋设有第二金属波纹管4,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4与所述预制柱2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3固定连接。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4沿所述预制柱2的长方向设置在所述预制柱2内,并形成第一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4同向。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3沿所述第一通孔41的延伸方向埋设在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内,并形成第二通孔31,所述第二通孔31与第一通孔41贯通。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3和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4分别用于穿插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3 和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4。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41的直径加 20毫米);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31的直径加20 毫米)。
31.请参阅图8,一种预制电梯框架系统200,包括所述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还包括上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所述上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与所述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固定连接。
32.进一步地,所述上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包括上部预制柱11和上部预制梁板结构12,所述上部预制柱11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远离所述预制柱2的一侧;所述上部预制梁板结构12与所述上部预制柱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部预制柱11远离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的一侧。
33.进一步地,所述预制电梯框架系统200还包括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和填充物,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与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上部预制柱1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上部预制梁板结构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分别贯穿所述上部预制柱11和所述上部预制梁板结构12;所述填充物填充在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和所述预制柱2之间,并填充在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和所述预制梁板之间,且填充在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 和所述上部预制柱11之间,还填充在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和所述上部预制梁板之间。
34.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自密实混凝土或砂浆。
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由预制柱2和预制梁板结构 1两部分组成。预制梁板结构1内部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41,所述预制柱2 内部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31,并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所述第一通孔4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通孔41垂直方向。
36.所述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还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3和多个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4,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3预埋在所述预制柱2内,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4埋设在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内,并形成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现有技术中第一通孔41的制备方式是利用抽芯法,也即用一根管子预埋在混凝土中,等混凝土终凝固成型后抽出管子,进而形成一通孔。但是抽芯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进行抽芯时,因为抽芯管与混凝土接
触面存在表面粘力,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塌陷,本技术的所述第一通孔41则是预埋金属波纹管。预埋金属波纹管的方法不需要抽管子,等混凝土终凝固成型后所述金属波纹管留在预制柱2体内无需抽出,并且预埋金属波纹管使得所述第一通孔41的侧壁是粗糙的,有助于与后灌的填充物的结合。
37.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的直径为r1,所述受力钢筋的直径的 r2。其中,所述r1以及所述r2满足:r1≥(r2+20)mm。在预制柱2体中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的直径至少要比受力钢筋直径大20mm,因为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要有足够大的空间,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才容易插入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中,方便后续施工。
38.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上、下层预制单元模块通常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进行连接。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套筒灌浆连接存在施工要求较高等问题,如:构件精度要求高、成本高、钢筋无法对齐插入套筒内、灌浆不密实和检测难度大等问题。基于现有技术存在这些问题,可以改变施工顺序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一般住宅层高为3米左右,不是很高,钢筋竖直状态下因重力弯曲变形不大,所以可以先布置受力钢筋。设置所述上部预制柱11和所述上部预制梁板结构12,首先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可选择采用直螺纹套筒或焊接与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进行连接,该连接省去套筒部件,不仅节省了材料费用,而且直螺纹套筒或焊接连接相比传统的套筒灌浆技术操作更简便,技术更成熟,质量更可靠,可大大缩短工期。将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和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的搭接处交错设置,可以避免受力钢筋需要采用一级接头连接,可选用二级接头或三级接头,有效降低了成本。紧接着将所述上部预制柱 11和所述上部预制梁板结构12套入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0.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 预制柱2的连接部开设凹槽,通过在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中灌入填充物以使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本体与地面或另一所述预制电梯框架模块 100本体固定连接。
41.2、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中所述第一通孔41直径和所述第二通孔31直径至少要比受力钢筋直径大20mm,因为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 要有足够大的空间,纵向受力钢筋才容易插入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 31内。
42.3、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的制备方式是利用抽芯法,也即用一根管子预埋在混凝土中,等混凝土终凝固成型后抽出管子,进而形成一通孔。但是抽芯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进行抽芯时,因为抽芯管与混凝土接触面存在表面粘力,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塌陷,本技术的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则是预埋金属波纹管。预埋金属波纹管的方法不需要抽管子,等混凝土凝固成型后所述金属波纹管留在预制柱2体内无需抽出,并且预埋金属波纹管使得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的侧壁是粗糙的,有助于与后灌的填充物的结合。
43.4、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和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的搭接处交错设置,可以避免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和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需要采用一级接头连接,可选用二级接头或三级接头,有效降低了成本。
44.请参阅图9,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5.s1001:先布置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将预制柱2的第一通孔41对准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竖直立好,然后将预制梁板结构1的第二通孔31穿过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并布置在所述预制柱2上,调整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使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中间;
46.s1002:在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内填充填充物;
47.s1003:将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与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通过直螺纹套筒连接,将上部预制柱11穿入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内,然后将上部预制梁板结构12穿过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使所述上部预制柱11和所述上部预制梁板分别与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对齐,调整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使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中间;
48.s1004:在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和所述上部预制柱11之间填充所述填充物,并在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和所述上部预制梁板之间填充所述填充物。
49.在本实施方式中,
50.第一步:设置所述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可选择采用直螺纹套筒或焊接与基础伸出地面的受力钢筋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
51.第二步:所述预制柱2的所述第一通孔41对准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竖直立好,接着将所述预制梁板结构1的所述第二通孔31穿过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布置在所述预制柱2上,调整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使其位于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通孔41中间,如图2、3所示;
52.第三步:在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内填充所述填充物;
53.第四步: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可选择采用直螺纹套筒或焊接与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
54.第五步:将所述上部预制柱11对准所述第二受力钢筋竖直立好,接着将所述上部预制梁板结构12的第一通孔41穿过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布置在所述上部预制柱11上,调整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如图5、6所示;
55.第六步:在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和所述上部预制柱11之间填充所述填充物;
56.第七步:重复第四步至第六步,直至到最顶层。
5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8.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 预制柱2的连接部开设凹槽,通过在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中灌入填充物以使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本体与地面或另一所述预制电梯框架模块 100本体固定连接。
59.2、在预制电梯框架模块100中所述第一通孔41直径和所述第二通孔31直径至少要比受力钢筋直径大20mm,因为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 要有足够大的空间,纵向受力钢筋才容易插入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内。
60.3、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的制备方式是利用抽芯法,也即用一根管子预埋在混凝土中,等混凝土终凝固成型后抽出管子,进而形成一通孔。但是抽芯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进行抽芯时,因为抽芯管与混凝土接触面存在表面粘力,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塌陷,本技术的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则是预埋金属波纹管。预埋金属波纹管的方法不需要抽管子,等混凝土凝固成型后所述金属波纹管留在预制柱2体内无需抽出,并且预埋金属波纹管使得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的侧壁是粗糙的,有助
于与后灌的填充物的结合。
61.4、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和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的搭接处交错设置,可以避免所述第一纵向受力钢筋5和所述第二纵向受力钢筋13需要采用一级接头连接,可选用二级接头或三级接头,有效降低了成本。
62.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