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八字撑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八字撑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八字撑件。


背景技术:

2.基坑支撑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而基坑支撑的支撑组件通常都是整体结构,具有支撑强度较好的优点,但是不易运输。于是易拆卸的支撑组件应运而生,但是易拆卸的支撑组件的支撑强度不足,会影响基坑支撑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八字撑件,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八字撑件,包括等腰梯形框、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矩形框和连接孔组;
5.所述矩形框的上侧面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矩形框的下侧面平行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所述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至少两个内壁上;
6.矩形框的下侧面、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和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上均设置所述连接孔组。
7.进一步地,所述等腰梯形框包括三角形框、第一斜向框和第二斜向框;
8.所述第一斜向框和所述第二斜向框分别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的两侧面上,所述三角形框的底面作为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的组成部分。
9.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框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框的对称线和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对称线重合。
10.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框的两侧的内壁通过横板相连接,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通过竖板连接所述横板。
11.进一步地,所述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交错设置;
12.所述第一加强板为多个,多个的第一加强板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上;
13.所述第二加强板为多个,多个的第二加强板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上。
14.进一步地,所述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还包括竖向加强板;
15.所述竖向加强板垂直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所述竖向加强板支撑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内侧壁。
16.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还包括矩形框加强总成;
17.所述矩形框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矩形框的内壁上。
1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斜向框和第四斜向框;
19.所述第三斜向框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右腰边上,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右腰边通过第三斜向框设置在一个斜撑总成上;
20.所述第四斜向框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左腰边上,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左腰边通过第四斜向框设置在另一个斜撑总成上。
21.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的下侧面通过第一直撑总成设置在围檩上;
22.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两个腰面分别通过一个斜撑总成设置在围檩上;
23.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分别通过第二直撑总成设置在围檩上。
24.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可以增强等腰梯形框的支撑强度,避免等腰梯形框因其跨度过大而断裂;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和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可以分别连接斜撑总成,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和矩形框的下侧分别连接直撑总成,而后八字撑件可以通过斜撑总成和直撑总成设置在围檩上;如此形成的基坑支撑机构的支撑强度高。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八字撑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2为本实施例八字撑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3为本实施例八字撑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8.图4为本实施例八字撑件、第一直撑总成、第二直撑总成、斜撑总成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9.图5为本实施例具有第一斜向框和第二斜向框的八字撑件、第一直撑总成、第二直撑总成、斜撑总成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八字撑件;
32.11、等腰梯形框;111、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2、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
33.12、矩形框;121、矩形框的上侧面;
34.13、三角形框;131、竖板;132、横板;
35.14、第一斜向框;
36.15、第二斜向框;
37.16、第三斜向框;
38.17、第四斜向框;
39.2、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
40.21、第一加强板;22、第二加强板;23、第三加强板;24、第四加强板;25、第五加强板;26、第六加强板;27、第一竖向加强板;28、第二竖向加强板;
41.3、矩形框加强总成;
42.4、连接孔组;
43.5、第一直撑总成;
44.6、第二直撑总成;
45.7、斜撑总成;
46.8、围檩。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48.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八字撑件,八字撑件1包括等腰梯形框11、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和矩形框12。所述矩形框的上侧面121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11的下底面上,所述矩形框12的下侧面平行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所述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11的至少两个内壁上,所述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用于加固等腰梯形框11,以增强等腰梯形框11的强度。所述矩形框12的下侧面用于通过第一直撑总成5设置在围檩8上,所述等腰梯形框11的两个腰面用于通过斜撑总成7设置在围檩8上,所述等腰梯形框11的上底面用于通过第二直撑总成6设置在围檩8上。
4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可以增强等腰梯形框的支撑强度,避免等腰梯形框因其跨度过大而断裂;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和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可以分别连接斜撑总成,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和矩形框的下侧分别连接直撑总成,而后八字撑件可以通过斜撑总成和直撑总成设置在围檩上;如此形成的基坑支撑机构的支撑强度高。
50.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等腰梯形框的支撑强度,所述等腰梯形框包括三角形框13、第一斜向框14和第二斜向框15。所述第一斜向框14和所述第二斜向框15分别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13的两侧面上,所述三角形框13的底面作为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的组成部分,所述三角形框13、所述第一斜向框14和所述第二斜向框15拼接形成所述等腰梯形框。优选的,所述三角形框13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框13的对称线和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对称线重合,第一斜向框14和第二斜向框15关于所述三角形框13的对称线对称。
51.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斜向框和第四斜向框。所述第三斜向框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右腰边上,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右腰边通过第三斜向框设置在一个斜撑总成上。所述第三斜向框的形状为四边形。所述第四斜向框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左腰边上,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左腰边通过第四斜向框设置在另一个斜撑总成上。所述第四斜向框的形状为四边形。
52.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斜撑总成7会施力于等腰梯形框的两腰面上,为了防止等腰梯形框的两腰面受力不足而变形,所述三角形框13的两侧面通过横板132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板132平行于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在使用时,所述横板132是平行于水平面的。优选的,所述横板132为多个,每个的所述横板132均平行于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多个的横板132可以上下堆叠,多个的横板132也可以间隔设置。如此,横板可增强三角形框的支撑强度,以适应较长的斜撑总成。
53.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直撑总成6会施力于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为了防止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受力不足而变形,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通过竖板131连接所述横板。优选的,所述竖板131平行于第二直撑总成6,即所述竖板131垂直于等腰
梯形框的上底面111。优选的,所述竖板131置于三角形框13的对称线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撑总成5或者第二直撑总装配在等腰梯形框上时,第一直撑总成5是垂直于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优选的,所述竖板131为多个,多个的所述竖板131关于所述三角形框13的对称线对称。以适应较长的直撑总成。
54.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起到支撑等腰梯形框11的作用,所述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包括第一加强板21和第二加强板22,所述第一加强板2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22可以交错设置。
55.请参阅图1,具体的,所述第一加强板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11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21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11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112上。
56.请参阅图1,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21为多个,多个的第一加强板21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加强板22为多个,多个的第二加强板22阵列排布。
57.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斜向框、第二斜向框和三角形框,所述第一加强板21包括第三加强板23和第四加强板24。所述第三加强板23设置在所述第一斜向框14中,所述第三加强板23支撑着第一斜向框14的两个内壁。所述第四加强板24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13的内壁上,所述第四加强板24支撑着三角形框13的两个内壁。其中,第三加强板23和第四加强板24相平行。
58.请参阅图1,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五加强板25和第六加强板26。所述第五加强板25设置在所述第二斜向框15中,所述第五加强板25支撑着第二斜向框15的内壁。所述第六加强板26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13的内壁上,所述第六加强板26支撑着三角形框13的两个内壁。其中,第五加强板25和第六加强板26相平行。
59.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等腰梯形框加强总成2还包括竖向加强板。所述竖向加强板垂直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所述竖向加强板支撑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内侧壁。
60.其中,因为斜向框和三角形框的存在,竖向加强板包括第一竖向加强板27和第二竖向加强板28。所述第一竖向加强板27设置在所述第一斜向框14的内壁或者第二斜向框15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竖向加强板28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框13上,具体为,所述第二竖向加强板28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横板132上,所述第二竖向加强板28的另一端设置在第四加强板24和第六加强板26的连接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竖向加强板27和第二竖向加强板28均垂直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
61.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框12还包括矩形框加强总成3。所述矩形框加强总成3设置在所述矩形框12的内侧壁上。矩形框加强总成3包括多个的矩形加强板,多个的矩形加强板阵列排列,每个矩形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矩形框的两个内侧壁上即可。
62.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框的上侧面121和/或所述矩形框12的下侧面和/或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和/或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112和/或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和/或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和/或所述第三斜向框16的右侧面和/或所述第四斜向框17的左侧面上均设置连接孔组4,使得紧固件通过连接孔组4来固定所述矩形框的上侧面121和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下底面、所述矩形框12的下侧面和第一直撑总成5、所述
等腰梯形框的左腰面112和斜撑总成7、所述等腰梯形框的右腰面和斜撑总成7、以及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和第二直撑总成。
63.请参阅图3,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所述矩形框12的下侧面上的所述连接孔组4中的多个连接孔可以呈现x形排列,即x形的连接孔组是由多个分布在两条交叉线上的连接孔组成,多个的连接孔组可以呈现阵列排列;位于所述第三斜向框16的右侧面上的所述连接孔组4中的多个连接孔可以呈现x形排列,即x形的连接孔组是由多个分布在两条交叉线上的连接孔组成,多个的连接孔组可以呈现阵列排列;位于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的右侧面上的所述连接孔组4中的多个连接孔可以呈现x形排列,即x形的连接孔组是由多个分布在两条交叉线上的连接孔组成,多个的连接孔组可以呈现阵列排列
……
64.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八字撑件连接有第一直撑总成5、第二直撑总成6和两个斜撑总成7。所述矩形框12的下侧面通过第一直撑总成5设置在围檩8上;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两个腰面分别通过斜撑总成7设置在围檩8上;所述等腰梯形框的上底面111分别通过第二直撑总成6设置在围檩8上。如此,两个对称的斜撑总成7形成八字形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撑总成5和第二直撑总成6连接围檩8的两个相对的面上。
65.需要说明的是,八字撑件1与第一直撑总成5、第二直撑总成6、两个斜撑总成7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组装固定在一起,安装运输方便。
66.需要说明的是,图5为具有第三斜向框和第四斜向框的等腰梯形框装配在第一直撑总成5、第二直撑总成6、两个斜撑总成7上。
67.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