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尾矿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金属矿产,如铅、锌、铜、锑、锡、钨等,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重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中,因采用如浮选等选矿工艺,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尾矿砂。
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208114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自胶结层、渗滤液导排层和反滤保护层,自胶结层材料主要包括自胶结材料、超细尾矿砂、柔性纤维等;渗滤液导排层以自然或机械分选沉积形成的较粗颗粒矿砂为基质,垂直于坝轴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盲沟,盲沟为上、下两层,分别填充中、大粒径河砂,同时下层中埋设槽孔排渗管,端部穿出尾矿坝体;反滤保护层为自然或机械分选沉积形成的较粗颗粒矿砂。
4.上述专利中的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及施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未对地基进行加固,增加其承载力,当地基的承载力达到极限时,极易引发事故,造成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包括地面和两个坝体,所述地面由深层地基和饱和软黏土地基组成,地面的顶部设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垫层、过渡层、保护层和防渗层,垫层铺设于地面的表面,防渗层铺设于垫层的顶部外壁上,过渡层铺设于防渗层的顶部外壁上,保护层铺设于过渡层的顶部外壁上,地面的顶部设有两个坝体,其中一个坝体的顶部一侧外壁设有监测预警机构。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监测预警机构包括支撑杆、显示器、两个固定板、扬声器、雨量传感器、警报器、天线和摄像头,支撑杆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设置于其中一个坝体的顶部外壁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显示器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设置于支撑杆的顶部外壁上,扬声器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设置于显示器的一侧外壁上,摄像头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设置于显示器的顶部一侧外壁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天线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设置于显示器的顶部一侧外壁上,且天线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进行通信连接,警报器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设置于显示器的顶部一侧外壁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设置于显
示器的一侧外壁上,雨量传感器通过螺栓设置于固定板的一侧内壁上,且雨量传感器与显示器电性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深层地基的顶部开设有三个以上浇灌孔,每个浇灌孔内均浇灌有灰土填充层,饱和软黏土地基设于深层地基表面,且饱和软黏土地基通过真空预压与深层地基紧密接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渗层在铺设时呈丁字形进行铺设,且搭接宽度不小于80毫米。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用于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通过灰土填充层设于浇灌孔内,使得灰土成桩的过程中对附近的基土进行横向挤压,使其密度增大,同时通过灰土填充层与横向挤压后的基土共同承载地面表面的压力,从而增大其承载力,使其更加稳定坚固,通过对饱和软黏土地基进行真空预压,使其固结沉降,进而提高地面的基土强度。
16.2.该用于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通过摄像头对尾矿库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当环境检测异常或尾矿库上的坝体发生裂缝时,触发警报器进行报警提醒,通过扬声器进行扬声提醒,使得提醒效果更加显著,同时通过天线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连接,便于进行远程监控和远程提醒,通过雨量传感器对降雨量进行检测,从而将检测信号输送至显示器上,进而可对降雨量进行实时检测。
17.3.该用于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通过防护组件包括垫层、过渡层、保护层和防渗层,对地面进行多级防护,提高地面的表面安全性,同时防止渗透,引发坝溃。
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的监测预警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的监测预警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的雨量传感器电路流程示意图。
23.图中:1-深层地基、2-饱和软黏土地基、3-垫层、4-过渡层、5
‑ꢀ
支撑杆、6-显示器、7-保护层、8-坝体、9-防渗层、10-地基、11
‑ꢀ
固定板、12-扬声器、13-雨量传感器、14-警报器、15-天线、16-摄像头、17-灰土填充层、18-浇灌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一种重金属尾矿库底部复合稳定层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地面10和两个坝体8,所述地面10由深层地基1和饱和软黏土地基2 组成,地面10的顶部设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垫层3、过渡层4、保护层7和防渗层9,垫层3铺设于地面10的表面,防渗层9铺设于垫层3的顶部外壁上,过渡层4铺设于防渗层9的顶部外壁上,保护层7铺设于过渡层4的顶部外壁上,地面10的顶部设有两个坝体 8,其中一个坝体8的顶部一侧外壁设有监测预警机构;通过防护组件包括垫层3、过渡层4、保护层7和防渗层9,对地面10进行多级防护,提高地面10的表面安全性,同时防止渗透,引发坝溃,通过地面10由深层地基1和饱和软黏土地基2组成,增加其稳定性,提高其承载力,通过监测预警机构对尾库矿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当发现环境异常或坝体8出现裂缝时进行预警,进而可进行及时的补救或逃生。
27.为了对尾库矿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如图1和2所示,所述监测预警机构包括支撑杆5、显示器6、两个固定板11、扬声器12、雨量传感器13、警报器14、天线15和摄像头16,支撑杆5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其中一个坝体8的顶部外壁上,显示器6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杆5的顶部外壁上,扬声器12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显示器6的一侧外壁上,摄像头16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显示器6的顶部一侧外壁上,天线15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显示器6的顶部一侧外壁上,且天线15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进行通信连接,警报器14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显示器6的顶部一侧外壁上,每个固定板11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显示器6的一侧外壁上,雨量传感器13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板11的一侧内壁上,且雨量传感器13与显示器6电性连接,雨量传感器13的型号为 pg-210,显示器6的型号为hk15;通过摄像头16对尾矿库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当环境检测异常或尾矿库上的坝体8发生裂缝时,触发警报器14进行报警提醒,通过扬声器12进行扬声提醒,使得提醒效果更加显著,同时通过天线15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连接,便于进行远程监控和远程提醒,通过雨量传感器13对降雨量进行检测,从而将检测信号输送至显示器6上,进而可对降雨量进行实时检测。
28.为了提高地面10的承载力,如图1和3所示,所述深层地基1 的顶部开设有三个以上浇灌孔18,每个浇灌孔18内均浇灌有灰土填充层17,饱和软黏土地基2设于深层地基1表面,且饱和软黏土地基2通过真空预压与深层地基1紧密接触;通过灰土填充层17设于浇灌孔18内,使得灰土成桩的过程中对附近的基土进行横向挤压,使其密度增大,同时通过灰土填充层17与横向挤压后的基土共同承载地面10表面的压力,从而增大其承载力,使其更加稳定坚固,通过对饱和软黏土地基2进行真空预压,使其固结沉降,进而提高地面 10的基土强度。
29.为了促进防护作用,如图1所示,所述防渗层9在铺设时呈丁字形进行铺设,且搭接宽度不小于80毫米;通过丁字形铺设使其连接更加紧密,表面更加平滑,同时增加其完整性,提高防渗效果。
30.工作原理: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灰土填充层17设于浇灌孔 18内,使得灰土成
桩的过程中对附近的基土进行横向挤压,使其密度增大,同时通过灰土填充层17与横向挤压后的基土共同承载地面 10表面的压力,从而增大其承载力,通过对饱和软黏土地基2进行真空预压,使其固结沉降,通过垫层3、过渡层4、保护层7和防渗层9,对地面10进行多级防护,提高地面10的表面安全性,通过摄像头16对尾矿库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当环境检测异常或尾矿库上的坝体8发生裂缝时,触发警报器14进行报警提醒,通过扬声器12进行扬声提醒,使得提醒效果更加显著,同时通过天线15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连接,便于进行远程监控和远程提醒,通过雨量传感器13 对降雨量进行检测,从而将检测信号输送至显示器6上,进而可对降雨量进行实时检测。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