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器声学 专利正文
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


背景技术:

2.口琴是一种小型吹奏乐器,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在乐器分类上属于自由簧的吹奏乐器,口琴大体可以分为独奏用口琴和合奏用口琴两大类,按方式前者主要包括布鲁斯口琴,半音阶口琴和复音类口琴(包括重音、回声口琴)等,后者则有贝司口琴、和弦口琴、铜角口琴等,按发音方式,又可分为单簧片发音和多簧片发音两种,半音阶、布鲁斯口琴等属于单簧片发音,而复音类、和弦、贝司口琴则属于后者,口琴作为乐器的一种,因其小巧便携性广受人们喜爱。
3.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口琴存在着一些缺点,传统的口琴多为单口琴形式,其吹奏能力较为单一,灵活展示性不足,且在使用过程中,口琴内部沾染的口水极易腐蚀簧板等结构,同时清洁不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包括盖板架,所述盖板架的前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嵌入设置有前侧琴格,且盖板架的后侧位于顶端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后侧琴格,所述前侧琴格的上方设置有前侧簧板,所述后侧琴格的下方设置有后侧簧板,所述盖板架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贯穿开设有贯通槽,且盖板架通过贯通槽与隔板卡合,所述贯通槽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磁吸条a,所述隔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磁吸条b,且隔板的上下两侧依次嵌入卡合有吸附网板a、吸附网板b。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侧琴格与后侧琴格呈正、反向对称错开排列。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板的外径与贯通槽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前侧琴格与后侧琴格通过隔板间隔隔离。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吸条a与磁吸条b的大小相同,且磁吸条a与磁吸条b的磁性相吸。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附网板a与吸附网板b均采用活性炭材质构件,且吸附网板a与吸附网板b均通过环氧树脂胶与隔板黏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呈正、反向对称错开排列的前侧琴格与后侧琴格的配套组合,取代了传统单口琴的形式,具有双向吹奏能力,不仅提高口琴的吹奏多样性,同时能够提高演
奏者的吹奏展示能力,加强口琴演奏的多样展示性,且在对口琴使用过程中,通过隔板上吸附网板的吸附净化,具有良好的吸附、干燥能力,能够对进入口琴内部的口水进行吸附、干燥处理,避免口水腐蚀簧板等机构,同时能够保持口琴内部的清新性,且在演奏完毕后,通过磁吸条的磁性吸附,能够将隔板从口琴内部取出,以便于演奏者对口琴进行全方位的清洁处理。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盖板架;2、前侧琴格;3、隔板;4、后侧琴格;5、贯通槽;6、磁吸条a;7、磁吸条b;8、吸附网板a;9、吸附网板b;10、前侧簧板;11、后侧簧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包括盖板架1,盖板架1的前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嵌入设置有前侧琴格2,且盖板架1的后侧位于顶端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后侧琴格4,前侧琴格2的上方设置有前侧簧板10,后侧琴格4的下方设置有后侧簧板11,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呈正、反向对称错开排列,在对双口琴组装使用过程中,前侧琴格2与前侧簧板10的组合可为半音阶式形式,后侧琴格4与后侧簧板11的组合可为复音类形式,使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组成双向口琴,进而通过呈正、反向对称错开排列的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的配套组合,取代了传统单口琴的形式,具有双向吹奏能力,不仅提高口琴的吹奏多样性,同时能够提高演奏者的吹奏展示能力,加强口琴演奏的多样展示性。
19.盖板架1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贯穿开设有贯通槽5,且盖板架1通过贯通槽5与隔板3卡合,贯通槽5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磁吸条a6,隔板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磁吸条b7,隔板3的外径与贯通槽5的内径相适配,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通过隔板3间隔隔离,磁吸条a6与磁吸条b7的大小相同,且磁吸条a6与磁吸条b7的磁性相吸,在对双口琴使用过程中,通过磁吸条a6与磁吸条b7的磁性相吸,将隔板3磁性插入贯通槽5内,对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进行封闭隔离,避免出现音阶穿插的情况,且在使用完毕后,通过将隔板3从口琴内部取出,能够便于演奏者对口琴进行全方位的清洁处理,确保口琴的清新、洁净性。
20.隔板3的上下两侧依次嵌入卡合有吸附网板a8、吸附网板b9,吸附网板a8与吸附网板b9均采用活性炭材质构件,且吸附网板a8与吸附网板b9均通过环氧树脂胶与隔板3黏接,在对双口琴使用过程中,通过隔板3上活性炭材质的吸附网板a8与吸附网板b9的配套组合,具有良好的吸附、干燥能力,能够对进入口琴内部的口水进行吸附、干燥处理,避免口水腐蚀簧板等机构,同时能够保持口琴内部的清新性。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对双口琴组装使用过程中,前侧琴格2与前侧簧板10的组合可为半音阶式形式,后侧琴格4与后侧簧板11的组合可为复音类形式,使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组成双向口琴,进而通过呈正、反向对称错开排列的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的配套组合,取代了传统单口琴的形式,具有双向吹奏能力,不仅提高口琴的吹奏多样性,同
时能够提高演奏者的吹奏展示能力,加强口琴演奏的多样展示性,进一步的在对双口琴使用过程中,通过磁吸条a6与磁吸条b7的磁性相吸,将隔板3磁性插入贯通槽5内,对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进行封闭隔离,避免出现音阶穿插的情况,同步的通过隔板3上活性炭材质的吸附网板a8与吸附网板b9的配套组合,具有良好的吸附、干燥能力,能够对进入口琴内部的口水进行吸附、干燥处理,避免口水腐蚀簧板等机构,同时能够保持口琴内部的清新性,且在使用完毕后,通过将隔板3从口琴内部取出,能够便于演奏者对口琴进行全方位的清洁处理,确保口琴的清新、洁净性。
2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包括盖板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架(1)的前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嵌入设置有前侧琴格(2),且盖板架(1)的后侧位于顶端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后侧琴格(4),所述前侧琴格(2)的上方设置有前侧簧板(10),所述后侧琴格(4)的下方设置有后侧簧板(11),所述盖板架(1)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贯穿开设有贯通槽(5),且盖板架(1)通过贯通槽(5)与隔板(3)卡合,所述贯通槽(5)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磁吸条a(6),所述隔板(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磁吸条b(7),且隔板(3)的上下两侧依次嵌入卡合有吸附网板a(8)、吸附网板b(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呈正、反向对称错开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的外径与贯通槽(5)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前侧琴格(2)与后侧琴格(4)通过隔板(3)间隔隔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条a(6)与磁吸条b(7)的大小相同,且磁吸条a(6)与磁吸条b(7)的磁性相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网板a(8)与吸附网板b(9)均采用活性炭材质构件,且吸附网板a(8)与吸附网板b(9)均通过环氧树脂胶与隔板(3)黏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上下吹奏的双口琴,为了提高口琴吹奏的灵活性,所述盖板架的前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嵌入设置有前侧琴格,且盖板架的后侧位于顶端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后侧琴格,所述盖板架通过贯通槽与隔板卡合,所述隔板的上下两侧依次嵌入卡合有吸附网板A、吸附网板B。本实用新型通过呈正、反向对称错开排列的前侧琴格与后侧琴格的配套组合,取代了传统单口琴的形式,具有双向吹奏能力,不仅提高口琴的吹奏多样性,同时能够提高演奏者的吹奏展示能力,且在对口琴使用过程中,通过隔板上吸附网板的吸附净化,具有良好的吸附、干燥能力,能够对进入口琴内部的口水进行吸附、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干燥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荣 陈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天鹅乐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6
技术公布日:20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