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竹芋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竹芋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竹芋组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芋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2.竹芋是优质的室内耐阴观赏植物,也是组培技术要求较高的一类植物。目前竹芋组织培养技术瓶颈为生根移栽,生根移栽过程为:组培室瓶内生根、带瓶室外炼苗,出瓶苗清洗根系残留的琼脂或其他基质、根系消毒,穴盘移栽。主要问题是竹芋生根慢、根系少,移栽根易断,整体移栽成活偏低。前人采用调整激素比例、采用琼脂替代基质如棉籽壳、珍珠岩、蛭石等进行生根培养,延长温室带瓶炼苗时间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移栽根系易断、缓苗时间长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目前技术的弊端:1.室外炼苗,传统瓶盖透气孔小,瓶内外环境差异大,炼苗效果不佳;开盖炼苗,琼脂培养基容易滋生病菌,影响苗成活率;2..根系清洗和消毒过程中易造成根系断裂,伤害苗根系;3.裸根移栽,根系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基质环境,缓苗时间长,叶子容易枯,成活率低;4.人工成本高,组培苗细、弱,小苗清洗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活率高、降低人工成本,缓苗时间短的竹芋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竹芋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首先,将移栽炼苗基质做成直径为15mm、长为20mm纸钵,并直立放于耐高温组织培养盒中;灌入炼苗培养基,炼苗培养基经过121℃,45分钟高温高压消毒;
7.其次,向纸钵中正常转接达到生根标准的组培苗,转接后进入培养室培养;
8.第三步,15天后,幼苗根系长到1-1.5cm时,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组织培养盒的盒盖换成封口膜,同时向组织培养盒中灌入无菌过滤的复合溶液;
9.第四步,将第三步培养的幼苗转移至室外温室内炼苗,炼苗环境为温度25
ꢀ±
2℃,湿度65-75%,光照50%,炼苗时间为15天-20天;
10.第五步,15-20天后,直接带纸钵进行移栽,然后进行常规管理。
11.优选的,炼苗培养基采用ms+6-ba 0.1mg/l+iba 0.5mg/l+naa 0.5mg/l,无琼脂,121℃,45分钟高温高压消毒;
12.优选的,复合溶液配方为50mg/l病毒唑+50mg/l青霉素+10mg/l 20-20-20复合肥;在此环节,采用杀菌和营养同时使用,
13.优选的,组织培养盒采用一体化装置,包括盒体和盒盖以及纸钵,所述纸钵码放在盒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设置在盒体上部的封口膜;所述封口膜上设有透气窗,透气窗上密封覆盖有第一透气过滤纸膜构件;所述盒盖上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上密封覆盖有第二透气过滤纸膜构件;上述第二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有效透气面积小于第一透气纸
膜构件的有效透气面积。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滤膜孔径小于第二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滤膜孔径。
15.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滤膜孔径为0.15-0.45μm,第二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滤膜孔径为0.80μm。
16.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生根基质和炼苗移栽基质完全相同;并将基质做成纸钵,用纸钵代替琼脂,利于后期直接移栽,避免清理对根系造成的破坏;瓶苗生根后灌装消毒剂+复合肥的复合溶液,杀菌的同时和营养的配合使用,提高成活率,将瓶盖更换为大口径封口膜,进行室外炼苗,大大提高了适应能力,提高成活率;带纸钵直接移栽,常规管理。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双线竹芋炼苗,苗的叶面积、根系长度、株高等值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差异达显著水平,苗的成活率平均达到88%,比对照高10%,缓苗时间缩短 18.7天。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9.图3是封口膜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盒盖的俯视图;
21.图5是对照组双线竹芋生根苗图;
22.图6本发明双线竹芋生根苗图;
23.图7是对照组双线竹芋生根苗图;
24.图8是本发明组双线竹芋生根苗图;
25.图9是对照组双线竹芋单株苗生长情况图;
26.图10是本发明双线竹芋单株苗生长情况图。
27.图中、1、盒体;2、盒盖;3、纸钵;4、封口膜;5、第一透气过滤纸膜构件;6、第二透气过滤纸膜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9.一种竹芋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本发明,首先将移栽炼苗基质做成直径为15mm、长为20mm纸钵,并直立放于耐高温组织培养盒中;灌入炼苗培养基,炼苗培养基经过121℃,45分钟高温高压消毒;其次,向纸钵中正常转接达到生根标准的组培苗,转接后进入培养室培养;
31.第三步:15天后,幼苗根系长到1-1.5cm时,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组织培养盒的盒盖换成封口膜,封口膜通气孔直径大于组织培养盒的盒盖上的直径,封口膜通气孔直径一般要求3cm,同时向组织培养盒中灌入无菌过滤的复合溶液;
32.第四步:将第三步培养的幼苗转移至室外温室内炼苗,炼苗环境为温度25
ꢀ±
2℃,
湿度65-75%,光照50%,炼苗时间为15天-20天;
33.第五步:15-20天后,直接带纸钵进行移栽,然后进行常规管理。
34.优选的,炼苗培养基采用ms+6-ba 0.1mg/l+iba 0.5mg/l+naa 0.5mg/l,无琼脂,121℃,45分钟高温高压消毒;
35.优选的,复合溶液配方为50mg/l病毒唑+50mg/l青霉素+10mg/l 20-20-20复合肥,在此环节,采用杀菌和营养同时使用,保证营养的同时,进行杀菌,保证生活率。
36.上述组织培养盒采用一体化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4,包括盒体和盒盖以及纸钵,所述纸钵码放在盒体中,还包括密封设置在盒体上部的封口膜;所述封口膜上设有透气窗,透气窗上密封覆盖有第一透气过滤纸膜构件;所述盒盖上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上密封覆盖有第二透气过滤纸膜构件;上述第二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有效透气面积小于第一透气纸膜构件的有效透气面积。
37.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滤膜孔径小于第二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滤膜孔径。
38.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滤膜孔径为0.15-0.45μm,第二透气过滤纸膜构件的滤膜孔径为0.80μm。
39.实施案例:以双线竹芋生根移栽为例,请参阅图5至图10
40.对照:双线竹芋常规生根移栽;处理:本发明移栽生根方法
41.培养基准备:对照培养基:1/2ms+6-ba 0.1mg/l+iba 0.5mg/l+naa 0.5mg/l,琼脂6g/l,糖15g/l;
42.处理培养基1/2ms+6-ba 0.1mg/l+iba 0.5mg/l+naa 0.5mg/l,纸钵,糖15g/l;对照和处理培养基各3个塑料盒,121℃,45分钟高温高压消毒。
43.无菌转接:取双线竹芋高度》2cm,有一片卷叶的组培苗45株,分别转接于对照和处理培养瓶中,每瓶15株:重复3次;
44.室内培养:培养室条件:25
±
2℃,湿度60%,光照3000lax,常规室内培养 15天,双线竹芋苗根系长1-1.5cm时,将处理3塑料盒苗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灌注配方为:50mg/l病毒唑+50mg/l青霉素+10mg/l 20-20-20复合肥液,同时将塑料盒盖更换带有直径为3cm透气孔的封口膜,对照的3杯塑料盒苗不做任何操作。
45.室外炼苗:将处理和对照塑料盒苗转移至室外温室中进行炼苗,炼苗环境为温度25
±
2℃,湿度65-75%,光照50%,炼苗时间为:15天-20天。
46.移栽:对照苗从塑料盒中取出进行常规的清洗、消毒。处理苗直接带纸钵进行移栽,移栽至72孔穴盘中,移栽基质为直径10-25mm,含10ppm20-20-20 复合肥的草炭土。
47.移栽前进行数据统计,测定对照和处理双线生根苗的叶片数量、叶面积、根系长度、株高等指标,观测处理效果(表1)。
48.表1双线竹芋生长数据对照表
[0049][0050]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双线竹芋炼苗,苗的叶面积、根系长度、株高等值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差异达显著水平,苗的成活率平均达到88%,比对照高10%,缓苗时间缩短18.7天。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