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农业化学领域,涉及纳米杀菌剂农药产品,具体的,涉及一种提高作物病害防治效果的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噻唑锌的化学名称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锌,分子式为c4h4n6s4zn。噻唑锌原药为灰白色粉末,在水和甲醇、乙醇、dmf、丙酮、异丙醇、乙腈、乙酸乙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几乎不溶解。为了实现噻唑锌药效的更好发挥,需要制备具有更小颗粒粒径的噻唑锌制剂。目前商业化的噻唑锌制剂产品主要是含噻唑锌的悬浮剂,“碧生”(20%噻唑锌悬浮剂的商品名)中噻唑锌颗粒的粒径d
90
为3-5微米左右,“碧生”在防治作物病害(特别是细菌性病害)上有较好效果。
3.发明人在研究噻唑锌颗粒微粒化的过程中发现,微粒化后的噻唑锌原药相较于未微粒化的噻唑锌原药,可形成更宽的应用范围,例如降低噻唑锌悬浮剂等制剂中的噻唑锌颗粒粒径有助于提高制剂药效。但是当粒径降低到一定大小以下的程度,例如颗粒粒径d
50
降低到300nm以下的时候,由于粒径分布范围不合理,导致微粒化后的噻唑锌悬浮剂对某些作物的某些部位会有药害(具体可参见cn109122699a中的噻唑锌悬浮剂的活性试验结果)。
4.本发明因此需要解决噻唑锌悬浮剂的药效和药害问题,也就是需要改进噻唑锌悬浮剂的药效,同时降低噻唑锌悬浮剂的药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所述悬浮剂中包含纳米噻唑锌颗粒,纳米噻唑锌颗粒总重量占悬浮剂重量的百分比为1%-70%,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400nm<d
90
≤1100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d
50
<90nm。
6.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400nm<d
90
≤1100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40nm≤d
50
<90nm。
7.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430nm≤d
90
≤850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45nm≤d
50
≤90nm。
8.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430nm≤d
90
≤1090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45nm≤d
50
≤85nm。
9.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420nm≤d
90
≤630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45nm≤d
50
≤80nm。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所述悬浮剂中包含纳米噻唑锌颗粒,纳米噻唑锌颗粒总重量占悬浮剂重量的百分比为1%-70%,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d
90
≤400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90nm≤d
50
<120nm。
11.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110nm≤d
90
≤400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90nm≤d
50
<120nm。
12.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110nm≤d
90
≤350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90nm≤d
50
≤110nm。
13.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260nm≤d
90
≤390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95nm≤d
50
≤115nm。
14.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90
为220nm≤d
90
≤395nm,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50
为95nm≤d
50
≤115nm。
15.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10
为10≤d
10
≤50nm;优选的,纳米噻唑锌颗粒粒径d
10
为17≤d
10
≤49nm。
16.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的径距范围是0.705-22.060。
17.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的径距范围是0.705-17.410。
18.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的径距范围是1.898-22.060。
19.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的径距范围是1.636-12.442。
20.上述悬浮剂中,其中纳米噻唑锌颗粒的径距的计算公式为:
21.径距=(d
90-d
10
)/d
50

22.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所述纳米噻唑锌颗粒总重量占悬浮剂重量的百分比为5%-60%。
23.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所述悬浮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防腐剂、消泡剂、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助剂。
24.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eo/po嵌段聚醚、萘磺酸缩合物钠盐、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月桂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丙烯酸均聚物钠盐、高分子聚羧酸盐、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25.优选的,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腐剂选自水杨酸苯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山梨酸钾、2-甲基-4-异噻唑啉-3-酮、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溴-2-硝基-1,3-丙二醇、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gp聚醚消泡剂、gpe聚醚消泡剂、gpes聚醚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26.优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的方法,所述方法为:
27.将噻唑锌,和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防腐剂、消泡剂、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及水搅拌混合均匀后经砂磨机循环砂磨或多级砂磨,粒径达到纳米级后过滤除去砂磨介质,即得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其中,所述砂磨机中至少一台砂磨机中的砂磨介质的直径大小为0.1mm-0.6mm。
28.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砂磨介质为氧化锆珠,介质填充系数0.7-0.8,砂磨温度控制在30℃以下。
29.优选的,上述方法中,砂磨温度控制在25℃及以下。
30.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砂磨后再经高速剪切得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
31.优选的,上述纳米悬浮剂中,所述根据作物病害防治的需要,所述纳米悬浮剂中还可包含其他杀菌剂,其他杀菌剂的重量与噻唑锌重量的比例为1:100-100:1。
3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用于防治作物病害的用途。
33.优先的,上述用途中,所述作物病害为细菌性病害。
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5.本发明提供的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相对于颗粒粒径d
50
>120nm、d
90
<400nm的噻唑锌悬浮剂,尤其是在开发微粒化噻唑锌原药过程中开发的颗粒粒径d
50
>120nm、d
90
<400nm的噻唑锌悬浮剂来说,一方面,本发明的噻唑锌的粒径d
90
和d
50
的分布状况具有更加独特的状况,另一方面,虽然本发明的噻唑锌粒径d
50
更小,但是通过大颗粒噻唑锌和小颗粒噻唑锌的分布使得噻唑锌悬浮剂不会导致作物的药害状况发生。
36.本发明提供的噻唑锌悬浮剂具有特殊的粒径分布状况,所述噻唑锌悬浮剂能够提高对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与颗粒粒径d
50
>120nm、d
90
<400nm的噻唑锌悬浮剂的防效相比,药后17天的防效能够最高提高13%左右,药后6天的防效最高能够提高16%,药后10天的防效最高能够提高22%,对青菜软腐病的防治,与颗粒粒径d
50
>120nm、d
90
<400nm的噻唑锌悬浮剂的防效相比,药后2天的防效最高能够提高18%,药后3天的防效最高能够提高36%,本发明的纳米噻唑锌对于病害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方面的提高效果也非常明显。
37.本发明提供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经过2年存储后,其粒径变化和防效变化都不大,存储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与新制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对青菜软腐病的防治中,药后2天的防治效果差异在1%左右,药后3天的防治效果差异在5%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38.一、制备实施例
39.制备实施例1:
40.按重量比分别称取噻唑锌原药20.0%、月桂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硫酸盐3.0%、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2.0%、丙烯酸均聚物钠盐1.0%、高分子聚羧酸盐2.0%、黄原胶0.1%、硅酸铝镁2.0%、丙三醇3.0%、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01%、2-甲基-4-异噻唑啉-3-酮0.01%、gpes聚醚消泡剂0.2%、水补至100%,投入到搅拌分散釜中,搅拌分散均匀后输送到砂磨机中砂磨,采用三级砂磨,第一级砂磨机所用砂磨介质为直径1.2mm的氧化锆珠,砂磨时间为40分钟,第二级砂磨机所用砂磨介质为直径0.6mm的氧化锆珠,砂磨时间为30分钟,第三级砂磨机所用砂磨介质为直径0.3mm氧化锆珠与0.1mm的钇稳定氧化锆珠(两者比例为2/1),从第三级砂磨机开始砂磨起,在砂磨第15分钟起取样,后续每隔10分钟取一次样,测量每个样品中噻唑锌颗粒的粒径,粒径情况如下表1所示。
41.表1噻唑锌悬浮剂新制的粒径数据
42.悬浮剂编号取样时间(min)d
10
(nm)d
50
(nm)d
90
(nm)径距
ff-024-17547.090.2110.60.705ff-024-26546.496.2182.41.414ff-024-35547.4103.1211.01.587ff-024-44537.6107.3349.82.910ff-024-53523.685.7439.14.848ff-024-62518.052.8767.614.197ff-024-71517.547.8849.717.410
43.上述样品在经过2年的静置后,噻唑锌悬浮剂的质量依然满足悬浮剂的质量要求,没有分层和结块,再次测量噻唑锌悬浮剂中噻唑锌颗粒的粒径,噻唑锌颗粒的粒径情况如下表2。
44.表2噻唑锌悬浮剂存放2年后的颗粒粒径数据
45.悬浮剂编号d
10
(nm)d
50
(nm)d
90
(nm)径距ff-024-1c46.6114.1263.21.898ff-024-2c46.9114.8257.51.834ff-024-3c46.7110.6242.31.769ff-024-4c29.297.0385.43.672ff-024-5c22.580.7436.95.135ff-024-6c18.354.6660.811.767ff-024-7c17.648.21080.922.060
46.制备实施例2
47.按照上述制备实施例1的方法,按重量比分别称取噻唑锌原药20.0%、月桂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硫酸盐3.0%、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2.0%、丙烯酸均聚物钠盐1.0%、高分子聚羧酸盐2.0%、黄原胶0.1%、硅酸铝镁2.0%、丙三醇3.0%、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01%、2-甲基-4-异噻唑啉-3-酮0.01%、gpes聚醚消泡剂0.2%、水补至100%,投入到搅拌分散釜中,搅拌分散均匀后输送到砂磨机中砂磨,砂磨机所用砂磨介质为直径1.2mm的氧化锆珠,砂磨时长为160分钟、180分钟时分别取样一次,分别得到颗粒粒径d
50
>120nm的噻唑锌悬浮剂样品,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中的粒径情况如下表3。
48.表3砂磨制备颗粒粒径d
50
>120nm的噻唑锌悬浮剂的颗粒粒径情况
49.悬浮剂编号取样时间(min)d
10
(nm)d
50
(nm)d
90
(nm)径距fd-024-118067.4126.8243.91.392fd-024-216080.3193.5362.31.457
50.二、生物活性测试
51.生测实施例1:水稻白叶枯病试验
52.1、药液配制
53.进行水稻白叶枯病试验的悬浮剂样品主要有:
54.制备实施例1制备的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ff-024-7、ff-024-6、ff-024-5、ff-024-4、ff-024-3、ff-024-2、ff-024-1。
55.实施例2制备的颗粒粒径d
50
>120nm的噻唑锌的悬浮剂fd-024-1和fd-024-2。
56.碧生(20%噻唑锌悬浮剂)和龙克均(20%噻菌铜悬浮剂)为市售商品。
57.将上述悬浮剂样品分别稀释700倍,稀释到药液中的噻唑锌的浓度和噻菌铜的浓度为286mg/l。空白对照为清水,清水施用量与药液施用量相同。具体的情况如下表4。
58.表4噻唑锌悬浮剂样品稀释倍数和浓度
59.悬浮剂样品稀释倍数有效成分浓度(mg/l)ff-024-1700286ff-024-2700286ff-024-3700286ff-024-4700286ff-024-5700286ff-024-6700286ff-024-7700286fd-024-1700286fd-024-2700286碧生700286龙克均700286
60.2、试验评价
61.2.1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期防治效果及安全性
62.在本专利的申请人的仙居生测中心进行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试验,防治试验是采用盆栽接种病菌的方式进行。
63.试验方法:参考康卓、顾宝根主编的《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杀菌剂卷》“sop-sc-1113水稻白叶枯病盆栽法”进行,选用分蘖末期水稻,距叶尖2cm处蘸菌剪叶接种菌悬液(od
600
:1.0),每盆剪叶10-15片,28℃黑暗保湿24h(rh》90%);根据试验处理进行喷雾施药,每处理3盆水稻(1盆/重复),每处理施药液量50ml;施药后28℃,光照培养,rh》60%。
64.调查方法:根据需要对《规范》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整,由测量病斑面积改为病斑长度:培养17d后测量清水对照和药剂处理的病斑长度,计算每个处理的病斑长度的平均值,然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防效:
65.防效=(清水对照病斑长度-药剂处理病斑长度)/清水对照病斑长度
×
100%
66.下面试验中,安全性评价中,“++++”表示无药害,当安全性评价中加号“+”的数量少于4个,例如“+++”、“++”、“+”表示有药害发生,加号“+”数量越少,表示药害越严重。
67.具体试验结果如下表5所示。
68.表5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期防治效果
[0069][0070][0071]
从表5中的防效数据能够看出,本发明制备的粒径d
90
在110.6nm-849.7nm,d
50
在47.8nm-90.2nm之间的悬浮剂能够实现防效在52%以上,而且没有药害发生,但是颗粒粒径d50>120nm的噻唑锌fd-024-1和fd-024-2的d
90
在243.9nm和362.3nm,d
50
在126.8nm和193.5nm的情况下,虽然防治效果比碧生和龙克均防效好,但是其存在药害的问题,药害主要表现为水稻叶片上存在心叶筒状叶和僵硬的状况,fd-024-1发生药害的水稻株数的比率在34.5%,fd-024-2发生药害的水稻株数的比率在28.7%。
[0072]
2.2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短期防治效果
[0073]
选用分蘖初期水稻,距叶尖3cm处蘸菌剪叶接种菌悬液(od
600
:1.0),每盆剪叶10-15片,28℃黑暗保湿24h(rh》90%);根据试验处理进行喷雾施药,每处理3盆水稻(1盆/重复),每处理施药液量50ml;施药后放于培养室内(28-30℃、rh》60%)光照培养,培养6天和10天后调查并分级。试验结果如下表6所示。
[0074]
表6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短期防治效果
[0075][0076]
从表6能够看出,针对分蘖初期水稻的白叶枯病的防治,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ff-024-1至ff-024-7在药后6天的防效在73%以上,悬浮剂fd-024-1和fd-024-2的防治效果虽然比本发明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的药效低,但是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药后10天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ff-024-1至ff-024-7显著高于悬浮剂fd-024-1和fd-024-2的防效,防效提高6%-18%左右,说明本发明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ff-024-1至ff-024-7的持效性好于颗粒粒径d
50
>120nm的噻唑锌悬浮剂fd-024-1和fd-024-2。
[0077]
生测实施例2:青菜软腐病的试验
[0078]
1、药液配制
[0079]
进行青菜软腐病的悬浮剂样品主要有:
[0080]
制备实施例1制备的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ff-024-7、ff-024-6、ff-024-5、ff-024-4、ff-024-3、ff-024-2、ff-024-1。
[0081]
实施例2制备的颗粒粒径d
50
>120nm的噻唑锌悬浮剂fd-024-1和fd-024-2。
[0082]
碧生(20%噻唑锌悬浮剂)和龙克均(20%噻菌铜悬浮剂)为市售商品。
[0083]
将上述悬浮剂样品分别稀释400倍,稀释到药液中的噻唑锌的浓度和噻菌铜的浓度为500mg/l。空白对照为清水,清水施用量与药液施用量相同。具体的情况如下表7。
[0084]
表7噻唑锌悬浮剂样品稀释倍数和浓度
[0085]
悬浮剂样品稀释倍数稀释后的药液浓度(mg/l)ff-024-1400500ff-024-2400500ff-024-3400500ff-024-4400500ff-024-5400500ff-024-6400500ff-024-7400500fd-024-1400500
fd-024-2400500碧生400500龙克均400500
[0086]
2.试验评价
[0087]
在本专利的申请人的仙居生测中心进行青菜软腐病的防治试验,防治试验是采用盆栽接种病菌的方式进行。试验方法:选用3叶1心期青菜,根据试验处理进行喷雾施药,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盆青菜(2株/盆),每处理施药液量50ml;药后24h,每片叶柄处扎孔并点滴菌液10μl(od
600
:0.2),25-28℃黑暗保湿24h;保湿24h后(即药后2天)搬出保湿房进行防治效果调查,然后在搬出保湿房后24小时(即药后3天)进行防治效果调查和安全性调查。
[0088]
调查方法:调查接菌叶片,以每叶片病斑长度占整个叶柄长度的百分率分级。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0089]
0级:无病斑;
[0090]
1级:病斑长度占叶叶柄长度的1-10%;
[0091]
3级:病斑长度占叶叶柄长度的11%-30%;
[0092]
5级:病斑长度占叶叶柄长度的31%-50%;
[0093]
7级:病斑长度占叶叶柄长度的51-100%;
[0094]
9级:整株软烂。
[0095]
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0096]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
×
相应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
×
最高级代表值]
×
100
[0097]
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如下:
[0098]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
100%。
[0099]
处理药剂对青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参见如下表8。
[0100]
表8噻唑锌悬浮剂对青菜软腐病的防治及安全性调查
[0101][0102][0103]
从表8能够看出,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ff-024-1至ff-024-7对青菜软腐病的药后3天防效高于45%,最高达到76%,而且没有任何药害症状发生。fd-024-1和fd-024-2对青菜软腐病的药后3天防效在37%左右,高于碧生和龙克均,但是经过该药剂处理的部分青菜的部分叶片正面产生了淡黄色点状斑点的药害症状,fd-024-1处理发生该药害症状的叶片数的比率在23.2%,fd-024-1处理发生该药害症状的叶片数的比率在19.5%。
[0104]
生测实施例3:存储噻唑锌悬浮剂的效果验证
[0105]
1、药液配制
[0106]
制备实施例1制备的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存储2年后的样品ff-024-1c、ff-024-2c、ff-024-3c、ff-024-4c、ff-024-5c、ff-024-6c、ff-024-7c分别稀释400倍,稀释到药液中的噻唑锌的浓度为500mg/l。空白对照为清水,清水施用量与药液施用量相同。具体的情况如下表9。
[0107]
表9存储2年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样品稀释倍数和浓度
[0108]
悬浮剂样品稀释倍数稀释后的药液浓度(mg/l)ff-024-1c400500ff-024-2c400500ff-024-3c400500ff-024-4c400500ff-024-5c400500ff-024-6c400500
ff-024-7c400500
[0109]
2.试验评价
[0110]
在本专利的申请人的仙居生测中心进行青菜软腐病的防治试验,防治试验是采用盆栽接种病菌的方式进行。试验方法:选用3叶1心期青菜,根据试验处理进行喷雾施药,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盆青菜(2株/盆),每处理施药液量50ml;药后24h,每片叶柄处扎孔并点滴菌液10μl(od
600
:0.2),25-28℃黑暗保湿24h;保湿24h后(即药后2天)搬出保湿房进行防治效果调查,然后在搬出保湿房后24小时(即药后3天)进行防治效果调查和安全性调查,调查方法同上。具体结果如下表10所示。
[0111]
表10存储2年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对青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0112][0113]
本发明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存储2年后,ff-024-1c至ff-024-7c对青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与新制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ff-024-1至ff-024-7在青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方面差异不明显,新制纳米噻唑锌悬浮剂的ff-024-1至ff-024-7对青菜软腐病药后2天防效的平均值为65.54%,存储两年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的ff-024-1c至ff-024-7c对青菜软腐病药后2天的防效的平均值为64.39%,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新制纳米噻唑锌悬浮剂的ff-024-1至ff-024-7对青菜软腐病药后3天的防效的平均值为60.42%,存储两年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的ff-024-1c至ff-024-7c对青菜软腐病药后3天的防效的平均值为55.85%,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
[0114]
表10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纳米噻唑锌悬浮剂经过2年的存储,纳米噻唑锌悬浮剂中噻唑锌颗粒粒径的变化不明显,对青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变化不大。
[0115]
三、验证实施例
[0116]
1、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制备
[0117]
按重量比分别称取噻唑锌60%、月桂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硫酸盐3%、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3.0%、高分子聚羧酸盐2.0%、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1.0%、黄原胶0.1%、异丙醇2.0%、2-溴-2-硝基-1,3-丙二醇0.02%、水补至100%,投入到搅拌分散釜中,搅拌分散均匀后输送到砂磨机中砂磨,采用三级砂磨,第一级砂磨机所用砂磨介质为直径1.2mm
的氧化锆珠,砂磨30分钟,第二级砂磨机所用砂磨介质为直径1.0mm的氧化锆珠,砂磨时间40分钟,第三级砂磨机所用砂磨介质为直径0.3mm的氧化锆珠,在第三级砂磨机中砂磨中,从第5分钟开始,每隔5分钟取样,到第105分钟最后一次取样,得到不同粒径的60%噻唑锌悬浮剂,测量每次取样的噻唑锌粒径,噻唑锌的粒径测量结果如下表11所示。
[0118]
表11分段取样获得的包含纳米噻唑锌的悬浮剂的粒径
[0119][0120]
2、药液配制
[0121]
将上述悬浮剂样品分别稀释1200倍,稀释到药液中的噻唑锌的浓度和噻菌铜的浓度为500mg/l。空白对照为清水,清水施用量与药液施用量相同。
[0122]
3、试验评价
[0123]
在本专利的申请人的仙居生测中心进行青菜软腐病的防治试验,防治试验是采用盆栽接种病菌的方式进行。试验方法:选用3叶1心期青菜,根据试验处理进行喷雾施药,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盆青菜(2株/盆),每处理施药液量50ml;药后24h,每片叶柄处扎孔并点滴菌液10μl(od
600
:0.2),25-28℃黑暗保湿24h;保湿24h后(即药后2天)搬出保湿房进行防治效果调查,然后在搬出保湿房后24小时(即药后3天)进行防治效果调查和安全性调查,调查方法同上。具体结果参见如下表12。
[0124]
表12噻唑锌悬浮剂对青菜软腐病的防治及安全性调查
[0125][0126]
从表12能够看出,ff-y-01至ff-y-013的粒径d
90
在224.4nm-628.6nm范围内,粒径d
50
在49.1nm-111.6nm范围内,其对青菜软腐病的药后2天的防效的平均值在64.17%,其与表8中的ff-024-1至ff-024-7对青菜软腐病的药后2天的防效的平均值65.54%相当。ff-y-01至ff-y-013对青菜软腐病的药后3天的防效的平均值在55.62%,其与表8中的ff-024-1至ff-024-7对青菜软腐病的药后3天的防效的平均值60.42%相当,而且,ff-y-01至ff-y-013对青菜软腐病的防治没有任何药害。通过对纳米噻唑锌悬浮剂的验证,证明纳米噻唑锌粒径d
90
在224.4nm-628.6nm范围内,粒径d
50
在49.1nm-111.6nm范围内的情况下,其能够实现与噻唑锌粒径d
90
在110.6nm-849.7nm范围内,粒径d
50
在47.8nm-90.2nm范围内相当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