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四轮转向扫洗吸一体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电动四轮转向扫洗吸一体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垃圾清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四轮转向扫洗吸一体车。


背景技术:

2.扫地车具有能很大程度的节省人力、对道路的垃圾清理又快又好、安全性能高、经济回报率高等优点,因此逐渐成为我们现在生活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并随着新能源的改良而逐步趋向于纯电化。对于某些扫吸一体式的扫地车而言,其设计上使用清水箱与污水箱,用水泵将清水箱的水抽出用高压冲洗的方式将地面粉尘冲净,并用风机工作时的负压将污水回收存放在污水箱内,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由于是开放式的负压吸引结构,吸取效率完全依赖风机的功率来决定;即使如此,也容易因吸空等问题而造成功率浪费现象。其二,负压抽吸完毕后的路面,仍然可能存在抽吸不完全的的问题。此外,为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洒水机构上喷嘴部的位置都是固定在车头或车尾处;受车辆行驶角度的影响,喷嘴部往往无法以合适的角度对路面甚至马路道牙等进行直喷冲洗,只能定高度定角度进行洒水,显然冲洗效果较差。若是要确保喷嘴部对路面有足够的清洁效果,目前基本上是通过加大水量和水压的方式,但是这样一来又会使得耗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浪费。此外,对于路面的边角,甚至马路道牙或者护栏等特殊区域进行喷洒操作时,往往需要安装相应朝向的喷嘴,导致额外的改装成本。与此同时,现有扫地车上均安装具有边刷机构,目的是通过边刷的卷动作用,从而将地面上的垃圾向两组边刷的中部集聚,并被统一收集进扫地车的垃圾仓内,但由于刷头位置固定,只能沿既定路径进行清扫,不仅清扫效率低下,同时对于两组边刷之间无法顾及的中间路面不能起到很好的洗刷功能,存在工作盲区。此外,遇到道路边上有台阶或者路牙时,由于边刷机构的高度固定特点,显然就无法对其进行清洁。鉴于此,后来逐渐出现通过布置一系列外部行走组件来实现边刷升降的改进结构,如公告号为“cn102852106a”的名称为“扫地机边刷把平行升降机构”以及公告号为“cn203122303u”的名称为“一种扫地机升降装置”等等。然而,上述改进结构固然解决了传统边刷的升降问题,但也随之带来整体结构臃肿、构件复杂、动力装置较多以及需安装空间较大等一系列附带问题。最后,现有扫地车多为自卸式垃圾车,利于垃圾出料的出料口大多位于箱体尾端,这一方面对密封要求很高,容易因密封问题导致污水直接经由出料口滴落,引发二次清理问题。另一方面,出料口的启闭操作都通过液压缸的顶升动作来实现,显然这需要额外的油路来对该液压缸进行控制,导致液压系统复杂化,阻挡了纯电化改革的正常进行,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四轮转向扫洗吸一体车,其能显著提升对路面污水的负压吸取效率,并具备构造紧凑合理且使用灵活方便的优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动四轮转向扫洗吸一体车,包括车架以及用于驱动车架前行的行走组件,
车架处设置用于吸取路面污水的吸耙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耙总成包括安装在车架下方的主耙架;前置胶条和后置胶条分别构成主耙架的两条长边,并与构成主耙架的两条短边的侧部支架共同围合形成主耙架的长方框架状构造,主耙架的围合空间构成吸耙腔体;吸耙腔体内布置负压吸污口,并通过内腔导向胶条将污液导入负压吸污口处,且该内腔导向胶条将吸耙腔体分隔形成位于前方的负压腔和位于后方的后清扫空间;后清扫空间处布置后置排冲杆,所述后置排冲杆上布置后喷头,各后喷头依序沿后置排冲杆长度方向布置且喷射方向均指向内腔导向胶条所在方向;内部导向胶条与地面间存有可供后清扫空间处污水进入负压腔的后置间隙,且前置胶条与路面间存有可供前方污水进入所述负压腔的前置间隙。
6.优选的,负压吸污口位于吸耙腔体中部,内腔导向胶条为两根且呈“八”字状排布,“八”字状排布的内腔导向胶条的阔口端指向前置胶条所在方向;负压吸污口处设置弧形胶条从而衔接两根内腔导向胶条的相邻端,负压吸污口的进污口位于弧形胶条上方。
7.优选的,所述吸耙总成还包括侧喷组件,侧喷组件为两组且分置于前置胶条的两端处;侧喷组件包括带有侧喷头的侧喷杆,且侧喷杆通过收放组件实现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的切换操作;收放组件包括通过第一铅垂铰接座铰接在主耙架上的侧喷支架,侧喷支架上再布置第二铅垂铰接座,侧喷杆上设置防撞架从而铰接在第二铅垂铰接座上;收放组件还包括防撞拉簧,所述防撞拉簧一端固定在侧喷支架上,另一端沿侧喷杆的收拢方向延伸并与防撞架固定,从而在侧喷杆受到碰撞时起到吸能缓冲功能;侧喷支架通过侧部活塞缸驱动从而产生收放动作。
8.优选的,主耙架处布置具备高度调节功能的行走轮以及用于整体升降主耙架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车架上且长度方向平行车架宽度方向的耙体固定架;耙体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水平铰接耙体固定架和主耙架,耙体升降活塞缸的两端分别水平铰接车架和主耙架,从而使得耙体连接杆、主耙架、耙体升降活塞缸和车架彼此铰接形成四连杆构造。
9.优选的,该扫洗一体车还包括布置于车架前部侧面处的边刷总成,所述边刷总成包括边刷以及用于升降边刷的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可沿铅垂向产生铰接摆动动作的四连杆组件,四连杆组件的其中一个短杆端形成尾端安装座并通过铅垂轴铰接在车架上,四连杆组件的另一个短杆端形成首端安装座从而用于安装所述边刷;四连杆组件的其中一个长杆上设置轴线铅垂的回转座,动力缸的一端铰接在车架上,另一端向四连杆组件处延伸并铰接在回转座上;所述车架上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布置所述铅垂轴;固定座上轴线水平的螺纹配合有调节螺钉;调节螺钉的螺帽段或螺钉端向尾端安装座处延伸并形成限位端,从而用于限制四连杆组件外摆和下沉幅度;该边刷总成还包括在边刷回缩时受拉蓄力的复位拉簧,所述复位拉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另一端沿四连杆组件的摆动方向延伸并固定在尾端安装座上。
10.优选的,四连杆组件的相对位于上方的长杆为可调整长度的双向螺纹套杆,相对位于下方的长杆为板面水平设置的长方连接板;所述回转座回转配合在长方连接板的上板面处;首端安装座的端面处布置l型板,l型板的竖直板段处布置弧线状延伸的腰形调节孔,从而通过与首端安装座的端面的螺纹配合来实现l型板的摆动调节;l型板的水平板段处安装所述边刷。
11.优选的,该扫洗一体车还包括位于车架前端的前喷总成,该前喷总成包括可安装在车架上的承载支架,承载支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一组可产生俯仰调节动作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承载支架之间通过外摆铰接座衔接两者,从而可使得调节组件能绕外摆铰接座产生水平向的铰接摆动动作;以与承载支架配合的一端为调节组件的尾部,两组调节组件的首部通过快速插头与前喷杆间形成可拆装配合;所述调节组件的首部还布置有边喷头,且边喷头的进液流道同时连通所述前喷杆的液流入口,前喷杆上布置连通所述液流入口的前喷头;所述调节组件为四连杆结构,包括彼此水平铰接的尾部安装底座、上部连杆、首部安装底座和下部连杆;调节活塞缸一端水平铰接在尾部安装底座上,另一端向前延伸并水平铰接在首部安装底座与上部连杆的铰接点处,从而实现调节组件的俯仰调节;承载支架处布置旋转支座;调整螺栓铅垂向的依序贯穿所述尾部安装底座和旋转支座从而固接两者,该调整螺栓构成所述外摆铰接座。
12.优选的,吸耙总成吸取路面污水后,经由风机吸污系统排入位于车架后部的箱斗总成内;箱斗总成包括用于容纳垃圾的箱体以及用于倾倒垃圾的出料口,顶升活塞缸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箱体以及车架上,并依靠箱体与车架的铰接作用从而实现箱体的卸料动作;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铰接设置有箱盖,箱盖处的铰接处轴线平行顶升活塞缸的铰接处轴线;该装置还包括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车架及箱盖上,连动杆两端处铰接处轴线平行顶升活塞缸的铰接处轴线,且箱盖与箱体之间铰接处和箱盖与连动杆之间铰接处彼此空间避让;以箱盖的相对铰接端的另一端为悬臂端,连动杆长度大于连动杆与车架所形成的铰接点至悬臂端之间距离;箱体内布置迷宫风道,迷宫风道位于箱体内腔与风机进风口之间区域处,且在迷宫风道进口处布置筛网板,筛网板板面铅垂布置并向下延伸出防泼溅挡板。
13.优选的,所述箱体外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料斗状,车架上表面外形呈适配所述箱体底部轮廓的上宽下窄的水平凹槽状,且该上表面的槽长方向垂直车体长度方向;连动杆与车架所形成的铰接点位于车架尾端的槽壁顶部处;车架尾端的槽壁顶部处还凸设有铰接耳,铰接耳的铰接处轴线平行顶升活塞缸的铰接处轴线;箱体的仓壁处相应布置配合耳,配合耳与铰接耳通过贯穿两者的铰接轴同轴装配,从而使得箱体铰接于车架尾端处;铰接轴的布置位置与连动杆的相应铰接点彼此空间避让。
14.优选的,所述行走组件包括四组动力轮;通过前方向机控制前转向桥系统,使前部动力轮朝一侧转向;后方向机接收前方向机转向角度的信号后,电信号将反馈给后方向机,促使后转向桥系统控制后部动力轮使其向相对前部动力轮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向,且转动角度相同,以实现快速转向目的。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抛弃了传统的敞开式的负压吸液结构,本发明依靠内腔导向胶条与负压吸污口的配合,可将前方喷扫形成的地面污水收拢并导向至负压吸污口处,以确保吸污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前方设置前置胶条,不仅利用前置胶条的离地性保证了污水的正常流入;同时,还依靠前置胶条及内腔导向胶条共同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专门供负压吸污口吸污的负压腔,从而使得污水被聚集在空间受限的负压腔内,更方便位于负压腔内的负压吸污口执行高效率的快速吸污流程。此外,后置胶条所在的后清扫空间所产生的污水,同样会进入负压腔内,从而协同前置胶条处进入的污水一同被吸入负压吸污口处。由于是前后两
方同时进液,这一方面能始终确保负压腔内存在一定的液面高度,避免了吸空问题,并通过进液方式产生的高液面,保证了负压腔的对外密封效果,确保负压吸引效率;另一方面,又从单纯的利用风机功率来吸液,转变为既依靠风机产生负压,又依靠前后进液产生的压力来挤压进污,吸污成效更为显著。同时,负压腔内无法清除干净的地面污物,也可以在后清扫空间处进行二次喷扫,路面清洁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17.2)、实际操作时,两根内角导向胶条应当分置在负压吸污口的两侧,以方便导流。负压吸污口处同样布置用于刮扫的弧形胶条,并将排污口布置在弧形胶条上方,这使得负压腔内始终存在一定高度的污水,此时污水起到了密封相应胶条与地面的功能,这能显著提升负压腔的负压吸引效果。侧喷组件用于实现对地面的清水喷洒功能,从而冲击地面并将地面污物转换为污水,以便沿前置胶条与地面之间间隙进入负压腔内。两组侧喷杆形成“八”字状排布,从而提供对污水的助推力,避免污水散逸出负压腔外。必要时,侧喷组件还具备收放功能,这通过收放组件来实现。收放组件处还具备防撞功能;一旦侧喷杆因撞击台阶或马路道牙等障碍物时,会自然在防撞拉簧作用下受力后撤,并在越过台阶或马路道牙等障碍物后在防撞拉簧的作用下复位,工作可靠稳定。
18.3)、在传统的边刷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通过布置特定的升降系统,只需使用一组动力缸,就能实现边刷的内缩外收和既定高度的升降调节功能。在需要边刷伸出时,动力缸作进程动作,边刷既受到四连杆组件的作用而产生摆动下降动作,又会因动力缸的存在而产生铰接外推动作;同理,当需要边刷回收时,动力缸产生回程动作,此时边刷在产生由外而内的回缩动作的同时,又因动力缸的作用而摆动上升,具备了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优点。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布置有调节螺钉,从而巧妙的利用的尾端安装座的外摆效应,进而仅通过一根调节螺钉,就实现了边刷的下降高度和伸出距离的一步式的便捷控制功能,操作十分灵活方便。复位拉簧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边刷在产生相应动作时的动作稳定性。四连杆组件的上方处杆体应当为双向螺纹套杆,以便实现对边刷的前后倾斜角度的在线手动调整功能。
19.4)、在基于传统扫地车的结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前喷总成,一方面,通过在调节组件的首部安装带有前喷头的前喷杆,从而实现了对路面的排冲喷射效果,针对对象为平整路面;另一方面,在必要时,可直接拆卸前喷杆,此时两组调节组件的首部失去约束,因此可绕外摆铰接座产生外摆动作,从而实现了对马路道牙等路边死角的针对性喷射清洗效果。对于调节组件与前喷杆的可拆装结构,可以使用常规的法兰装配方式,也可以采用如胀紧式卡接或箍套插接等。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发明采用了快速插头来确保前喷杆与调节组件的首部的快捷装配及拆卸目的,以确保使用上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20.5)、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抛弃了传统的“主动式”的箱盖启闭方式,转而采用“被动式”的箱盖开启方法,从而实现了整体构造的简洁化和紧凑化,并确保了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体而言,在采用箱斗总成的基础上,一方面,箱体的自卸料操作仍然借由顶升活塞缸来实现,如顶升油缸等,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以保证;另一方面,位于箱体上的箱盖的启闭动力来源则来自于顶升活塞缸的顶升动作,从而使得在箱盖产生翻转动作时,会抵住连动杆,进而在连动杆底端被铰接定位在车架处的前提下,迫使位于连动杆顶端处的箱盖产生铰接开启动作;反之亦然,从而实现了构造的精简化和紧凑化。
21.6)、实际设计时,本发明的箱体为梯形料斗状,此时,车架的外形应当为与之适配的水平槽状,这使得车架的尾端可上凸形成一侧槽壁,而槽壁顶部自然形成了可供连动杆安装的安装台。上述构造,一方面使得连动杆的长度尽可能的缩短,保证了连动杆的刚度、高力传递性、高使用可靠性和高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这类安装方式,更容易使得连动杆长度大于连动杆与车架所形成的铰接点至悬臂端之间距离,并同步确保了整体构造的紧凑性和合理性,一举多得。
22.7)、本发明使用前后桥独立动作且连锁电控的设计方式,使得本发明可以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使转向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较小区域内车辆完成转向、掉头等操作,成效显著。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25.图3为车架和行走组件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26.图4为图3的俯视图;
27.图5为吸耙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去除升降组件后的吸耙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后置胶条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30.图8为吸耙总成的工作状态图;
31.图9为侧喷杆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侧喷杆处于收拢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边刷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2为边刷处于回收状态时,边刷总成的安装示意图;
35.图13为图12的正视图;
36.图14为边刷处于伸出状态时,边刷总成的安装示意图;
37.图15为图14的正视图;
38.图16为前喷杆处于工作状态时,前喷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7为外摆铰接座与调整组件的配合状态图;
40.图18为去除前喷杆后,前喷总成相对马路道牙的工作状态图;
41.图19为图18的俯视图;
42.图20为去除前喷杆后,前喷总成相对路面的工作状态图;
43.图21为图20的俯视图;
44.图22为箱斗总成的安装状态图;
45.图23为自卸料状态下,箱斗总成的动作示意图;
46.图24为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7.图25为箱体的剖视图。
48.本发明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49.a-马路道牙 10-车架
50.20-边刷总成 21-边刷
51.22-四连杆组件 22a-尾端安装座 22b-首端安装座
52.22c-双向螺纹套杆 22d-长方连接板 23-回转座 24-动力缸
53.25-固定座 25a-铅垂轴 26-调节螺钉 27-复位拉簧
54.28-l型板 28a-腰形调节孔
55.30-吸耙总成 31-负压吸污口 31a-吸污口喷头
56.32-内腔导向胶条 33-前置胶条 34-弧形胶条
57.35-后置胶条 36-后置排冲杆 37-侧喷组件 37a-侧喷杆
58.37b-第一铅垂铰接座 37c-侧喷支架 37d-侧部活塞缸
59.37e-第二铅垂铰接座 37f-防撞架 37g-防撞拉簧 38-主耙架
60.39a-耙体固定架 39b-耙体升降活塞缸 39c-耙体连接杆
61.40-前喷总成 41-承载支架 42-调节组件
62.42a-尾部安装底座 42b-上部连杆 42c-首部安装底座
63.42d-下部连杆 42e-调节活塞缸 42f-下安装孔
64.43-外摆铰接座 44-前喷杆 44a-前喷头 45-边喷头
65.46-快速插头 47-旋转支座
66.50-箱斗总成 51-箱体
67.51a-出料口 51b-迷宫风道 51c-筛网板 51d-防泼溅挡板
68.52-箱盖 53-顶升活塞缸 54-连动杆 55-铰接轴 56-风机
69.60-行走组件 61-动力轮 62-前方向机 63-后方向机
具体实施方式
70.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25,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71.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图1-25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带有行走组件60的车架10,车架10上由前至后依序布置驾驶室总成、水箱总成、风机吸污系统、箱斗总成50。此外,车架10上还由后至前集成有后转向桥系统、水泵总成、吸耙总成30、边刷总成20、前转向桥系统以及前喷总成40。各总成相应的由液压系统和电池供能系统供给能源。其中:
72.一、行走组件60:
73.行走组件60安装位置如图1-2所示;其工作时,如图1-4所示,包括四组动力轮61以及驱动相应动力轮61动作的相应方向系统和转向桥系统。以图3-4为例:行走组件60工作时,驾驶员通过操作方向系统将前方向机62通过相应摆臂以及拉杆控制前转向桥系统,使前轮朝左转向;后方向机63接收前方向机62转向角度的信号后,促使后转向桥系统通过相应摆臂以及拉杆控制使其向右转向,且转动角度相同。四轮转向使用时,前轮向左转向,后轮则向右转向,反之亦然。
74.由上述,实际操作时,驾驶员只要通过操作方向系统使前轮向左转向,后轮则向右转向;反之则反向转弯。使用四轮转向可以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使转向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较小区域内车辆完成转向、掉头等操作。同时,上述行走组件60的使用,也相应的减少的中间传动件的数量,有效利用车架10长度,最终使得车辆功能性结构有足够空间布置。当然,实际操作时,行走组件60也可以是履带轮或其他行走机构,只需能确保前后两组
或多组轮系的独立动作功能即可。
75.二、吸耙总成30:
76.吸耙总成30安装位置如图1-2所示;其可搭配边刷总成20一起工作,也可以和自带的侧喷组件37同步工作。
77.工作时,耙体升降活塞缸39b通过液压系统输出的液压油实现伸缩,搭配耙体固定架39a和耙体连接杆39c,实现主耙架38的升降到合适位置的功能。整个吸耙总成30以吸耙罩壳为骨架,将侧喷杆37a、负压吸污口31、后置排冲杆36等通过机械构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整体构造。
78.更具体而言,吸耙总成30的具体结构如图5-10所示,其主体结构包括四方框架状的主耙架38。由图6-8中可看出,主耙架38的两短边形成支架结构,而两长边分别由前置胶条33和后置胶条35构成;同时,主耙架38内布置内腔导向胶条32,从而配合负压吸污口31处的弧形胶条34,将主耙架38内的吸耙腔体分隔为位于前方的负压腔和位于后方的后清扫空间。
79.吸耙总成30实际装配时:内腔导向胶条32将吸耙腔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通过侧喷组件37喷出的水以及整车向前移动所聚集的垃圾通过负压吸污口31输送到箱体51内;后部分由后置排冲杆36喷水冲洗,通过车身移动来起到清洗地面的作用。侧喷组件37包括侧喷杆37a。侧喷杆37a通过第二铅垂铰接座37e安装在防撞架37f上,防撞架37f再通过第一铅垂铰接座37b安装在侧喷支架37c上,通过防撞拉簧37g和侧部活塞缸37d来实现侧喷杆37a的伸出和缩回。侧部活塞缸37d可以使用液压油缸或电推杆等。吸耙总成30将整个吸耙腔体分为前后两部分,也即位于前方的负压腔和位于后方的后清扫空间,是为了使吸污工作所在的负压腔相对较小,有利于污水和垃圾收集。
80.吸耙总成30的工作方式如下:
81.当侧部活塞缸37d工作,在侧部活塞缸37d和防撞拉簧37g的作用下,侧喷杆37a伸出至工作状态。后置排冲杆36和侧喷杆37a在高压水泵的作用下,喷出高压水进行路面清洗;启动风机吸污系统,负压吸污口31工作,可使整个吸耙腔体形成负压状态。这时,车辆往前行驶,整个系统开始工作。后置排冲杆36喷水冲洗时,喷水角度与水平夹角为30
°
到60
°
之间,这样会使污水朝前运动至内腔导向胶条32;随后,通过吸耙腔体尤其是负压腔的负压差,使污水被收集。当侧喷杆37a碰到障碍物时,由于侧部活塞缸37d为如图9所示的伸出状态,不能缩回,此时侧喷杆37a和防撞架37f在以防撞拉簧37g的变形为前提下,整体绕第二铅垂铰接座37e向后运动,达到避让的效果。如图7所示的吸污口喷头31a的作用是用来清洗吸污口或灰尘过多时起到降尘作用。
82.前置胶条33、弧形胶条34、内腔导向胶条32、后置胶条35的作用都是尽可能减小主耙架38与地面距离。各胶条均为软材质,可以有效的保护整个主耙架38,并确保主耙架38的正常工作。甚至可以通过调节行走轮高度,使主耙架38的高度调至到所需状态,以保证主耙架38的工作可靠性及稳定性。
83.三、边刷总成20:
84.边刷21安装位置如图1-2所示;其工作时,升降系统通过液压系统输出的液压油实现伸缩,将边刷21放置到工作位置。
85.边刷总成20的具体结构如图11-15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边刷21以及用于一步式
的升降边刷21的升降系统。其中:
86.升降系统包括产生铅垂向的升降摆动动作的四连杆组件22、用于带动四连杆组件22产生外摆动作的带有铅垂轴25a的固定座25,以及用于推动四连杆组件22产生既定外摆下降和回收上升动作的动力缸24。
87.实际装配时:如图11-15所示的,动力缸24也即液压油缸的活塞缸端通过安装底座固定在车架10上,同时,固定座25也同样螺纹装配在车架10处。固定座25上布置铅垂轴25a,从而用于铰接四连杆组件22的尾端安装座22a。此外,尾端安装座22a、双向螺纹套杆22c、首端安装座22b及长方连接板22d共同组合形成铰接轴线水平布置的四连杆组件22。长方连接板22d处布置回转座23从而与动力缸24的活塞杆端间形成铰接配合。首端安装座22b处安装l型板28,l型板28的水平板段上装配有如图11所示的边刷21。此外,边刷总成20还包括在边刷21回缩时受拉蓄力的复位拉簧27,复位拉簧27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25上,另一端沿四连杆组件22的摆动方向延伸并固定在尾端安装座22a上,以确保四连杆组件22的稳定工作。
88.为便于进一步理解边刷总成20,此处给出边刷总成20的实际工作状态如下:
89.动力缸24也即液压油缸的伸缩可将携带有边刷21的四连杆组件22回收和伸出;单个液压油缸可以完成整个机构的驱动动作,而单根调节螺钉26可以限制整个机构放下的高度和向外伸出的距离。回转座23由于与长方连接板22d活动连接,参照图11所示,在液压油缸工作时,回转座23与长方连接板22d相当于轴与套的配合转动,从而实现整个机构的伸缩和放下。双向螺纹套杆22c由角度调节连杆与正牙球头和反牙球头的配合形成,通过双向龙纹套杆22c的伸缩调节,可以调节四连杆组件22的初始状态,进而实现对边刷21的前后倾斜角度调节。同时,l型板28处设置如图11所示的腰形调节孔28a,在与首端安装座22b安装时可以调节边刷21的左右倾斜角度,最终达到更好的清扫效果。
90.四、前喷总成40:
91.前喷总成40安装位置如图1-2所示;其工作时,依靠水泵总成和高压水管配合将水箱总成里的水增压喷洒冲洗地面。
92.前喷总成40的具体结构如图16-21所示,包括由后至前依序布置的承载支架41、外摆铰接座43、调节组件42及前喷杆44。其中:
93.承载支架41安装在车架处,且承载支架41的两端分别装配一组调节组件42。调节组件42如图16-17所示,为四连杆机构,并由彼此水平铰接的尾部安装底座42a、上部连杆42b、首部安装底座42c和下部连杆42d配合形成。调节活塞缸42e一端水平铰接在尾部安装底座42a上,另一端向前延伸并水平铰接在首部安装底座42c与上部连杆42b的铰接点处,从而实现调节组件42的俯仰调节。调节组件42的尾部安装底座42a处布置下支耳,并与旋转支座47上的上支耳彼此贴合,再依靠调整螺栓穿过下支耳处弧孔状的下安装孔42f与上支耳处的圆孔状的上安装孔,最终构成所述的外摆铰接座43。
94.对于前喷杆44而言,其通过快速插头46便拆式的装配在首部安装底座42c上。前喷杆44的杆身处沿轴向依序间隔布置多组前喷头44a。而为保证喷射角度,在首部安装底座42c上布置有两组以上的边喷头45;图17-21所示为三组边喷头45,即一组水平横向喷头和两组斜向喷头,实际数目可依据现场状况酌情设定。每一组调节组件42上的全部边喷头45的喷射方向既可以彼此互不干涉,也可以彼此功能不同,同样可依据实际使用环境酌情设计;为便于理解,图16及图18-21中给出的三角区和锥筒区,即为相应喷头的预定喷射区域。
95.前喷总成40的实际工作流程如下:
96.如图17所示中,调节活塞缸42e为电动升降推杆。当电动升降推杆通电后可带动调节组件42产生铰接俯仰动作,从而使得如图17所示的前喷杆44或者如图17-21所示的边喷头45获得合适的高度和角度。
97.当不使用前喷杆44时,如图17-21所示的,此时前喷总成40可以当成左右对称的两个侧喷总成使用。可以通过调节旋转支座47绕外摆铰接座43的铰接轴线旋转,然后锁紧手柄锁紧装置也即调整螺栓,从而可以超过车身以外使用侧喷功能,以方便对马路道牙a冲洗。如图19所示。边喷头45可以安装三组,当然也可以布置更多组,以便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喷水冲洗目的。
98.五、箱斗总成50:
99.箱斗总成50安装位置如图1-2所示;其工作时,风机吸污系统处的电机驱动风机56工作,通过风道将污水和垃圾吸到箱体51内。箱体51内腔与风机56进风腔之间的一段风路为迷宫风道51b,并附带筛网板51c过滤和防泼溅挡板51d,以便防止杂物和污水通过迷宫风道51b进入风机56,有效的保护了风机56。箱体51装满时,通过倾倒箱体51或者通过放水口来完成污水排放和垃圾倾倒。
100.箱斗总成50的具体结构如图22-25所示,主要部件包括带有箱盖52的箱体51,箱体51通过顶升活塞缸53驱动从而可产生相对车架的俯仰卸料动作。其中:
101.参照图22-25所示,箱盖52通过铰接端搭接在料斗状的箱体51顶部的出料口51a处,最大化的实现了对垃圾的容纳和防漏功能。通过两端分别铰接在车架10及箱体51处的连动杆54,从而使得箱体51在被顶升活塞缸53驱动并产生卸料动作时,连动杆54可被动产生动作并带动箱盖52产生开启动作;箱盖52的关闭动作同理,从而实现了无外力的被动式的箱盖52启闭功能。
102.箱斗总成50的实际工作过程为:
103.箱斗总成50的初始状态下,此时箱盖52闭合在箱体51上,自卸式垃圾车正常开始运料操作。
104.当本发明到达卸料地点时,开始进入自卸料状态:顶升活塞缸53运作,带动箱体51绕铰接轴55、配合耳及铰接耳所形成的铰接座向后翻转。在箱体51翻转的过程中,由于连动杆54、箱盖52的悬臂端与连动杆54尾端之间连线以及连动杆54首端与箱盖52的悬臂端之间连线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且连动杆54最长;且箱体51翻转过程中,连动杆54自身长度以及连动杆54首端与箱盖52的悬臂端之间长度始终不变,而连动杆54与箱盖52之间角度却逐渐增大,因此使得箱盖52的悬臂端与连动杆54尾端之间距离逐渐增长,最终实现如图22-23所示的箱盖52随动翻转的目的。
105.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可实现全部采用电池为动力源的纯电工作方式,并集洗扫、冲洗、洒水、污水垃圾收集、污水垃圾自动倾倒于一体。本发明的行走组件也可应用在各种复杂的工程地形中,可有效的减小转动半径,更为灵活的应用在工程机械领域中恶劣的环境,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