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一种无基座执手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无基座执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执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基座执手。


背景技术:

2.门窗是建筑物中最为常见的结构,通常作为建筑物的房间进出通道和通风采光口,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使用者需求的提高,执手作为门窗上必不可少的构件,被安装于门窗扇上实现门窗扇的开启和锁闭,而执手也分为基座执手和无基座执手,现有的无基座执手大致包含底座、转轮、定位件、手柄、方轴等几个部件,方轴通过螺钉与手柄连为一体,执手根据使用场景需要不同尺寸,生产商通常提供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根据需求备货不同长度方轴的执手,由于执手的手柄与方轴连为一体,这一解决方式给生产商和客户带来巨大的库存压力;另一种是统一备货需求最长方轴的执手,然后客户再根据实际需求将方轴截短至自己需要的长度,这一解决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客户的劳动量,另一方面截断掉的那一段只能扔掉,造成浪费,两种解决方式都不利于无基座执手的应用,因此,出现了拼接式驱动轴,具体可参照中国专利cn112780107a一种执手底座及执手公开的驱动轴,但是由于这种拼接式驱动轴的轴接头伸出于固定座而容易与型材及传动壳发生干涉,实用性受限,且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基座执手以使方轴和执手可拆卸安装,提高通用性,扩大适用范围,减轻库存压力,且转芯设于执手底座内避免裸露在外与型材发生干涉,免受损坏,并防止干扰执手工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无基座执手,包括手柄、执手底座及转芯,所述手柄安装于所述执手底座上,所述执手底座包括转轮及固定座,所述转轮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芯安装于所述执手底座内,所述转芯的内部形成有供方轴插设的插槽,所述转芯的后端沿其径向设有挡边,所述挡边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转芯的径向尺寸,所述转芯的后端面不超出所述固定座。
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芯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座转芯部及转轮转芯部,所述固定座转芯部设于所述固定座内而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转轮转芯部位于所述转轮内而与所述转轮连接,所述插槽形成于所述固定座转芯部内。
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座转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转轮转芯部的径向尺寸。
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方轴的外侧设有限位板,所述方轴的一端置入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执手底座内。
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座的内部绕其中央均布设置有多个弹性件,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固定座以与所述转轮连
接。
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轮之间设置有隔片,所述隔片上对应所述定位件形成孔位。
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轮上设置有一转轮片,所述转轮片位于所述转轮与所述隔片之间,且所述转轮片上对应于所述定位件形成有槽位。
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轮的中央形成有供所述转芯置入的穿设槽,所述固定座对应于所述穿设槽形成有供所述转芯置入的通槽。
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芯的前端的外侧形成有供卡介设置的卡槽,所述转芯的前端伸出于所述转轮而使所述卡槽裸露于所述转轮外,所述卡介卡设于所述卡槽上而使卡介与所述转轮的端面抵接。
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卡介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穿设槽的径向尺寸。
14.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芯上设置有供转芯销钉穿设的插孔,以限定所述固定座与转轮的连接。
1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轮对应所述插孔形成有供所述转芯销钉穿设的销钉孔。
1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插孔位于所述转芯的前端,且所述转芯的前端伸出于所述转轮而使所述插孔位裸露于所述转轮外,所述转芯销钉穿过所述插孔且所述转芯销钉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轮的端面抵接。
1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芯通过转芯螺钉与所述转轮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基座执手通过于转芯的内部形成供方轴插设的插槽以和方轴可拆卸安装,以使方轴与执手可拆卸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配备不同长度的方轴,即可组装获得不同方轴长度的执手,通用性高,适用范围大,无需客户截断方轴,减小客户的劳动力且避免材料浪费,而由于方轴的占地空间小,可有效减轻库存压力,提高执手有效备货量,且通过于转芯的后端沿其径向设置挡边,以使固定座与转轮固定连接,同时,转芯的后端面不超出固定座以可避免裸露在外而与型材发生干涉,免受损坏,并防止干扰执手工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与方轴的装配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与方轴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所示的无基座执手与方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4所示的无基座执手与方轴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截面图;
28.图9为图8所示的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分解后的截面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图10所示的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图10所示的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截面图;
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4为图13所示的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4.图15为图13所示的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截面图;
35.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7为图16所示的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7.图18为图16所示的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截面图;
38.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0为图19所示的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0.图21为图19所示的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截面图。
41.图中标识说明:10、无基座执手;11、手柄;111、连接端;12、执手底座;121、转轮;1211、穿设槽;1212、定位凹坑;1213、销钉孔;122、固定座;1221、通槽;1222、槽孔;123、隔片;1231、孔位;124、转轮片;1241、槽位;13、转芯;131、固定座转芯部;132、转轮转芯部;133、插孔;134、卡槽;14、插槽;15、挡边;16、弹性件;17、定位件;20、方轴;21、限位板;101、手柄螺钉;102、转芯螺钉;103、转芯销钉;30、锁具传动装置;40、卡介。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无基座执手10可通过插设置入方轴20后与安装于门窗型材内部的锁具传动装置30连接,所述无基座执手10包括手柄11、执手底座12及转芯13,所述手柄11安装于所述执手底座12上,所述执手底座12包括转轮121及固定座122,所述转轮121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22上且与所述固定座122转动连接;所述转芯13安装于所述执手底座12内,所述转芯13的内部形成有供方轴20插设的插槽14,所述转芯13的后端沿其径向设有挡边15,所述挡边15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转芯13的径向尺寸,所述转芯13的后端面不超出所述固定座122。
44.其中,所述转轮121安装于所述手柄11的连接端111的内部,以使所述手柄11与执
手底座12连接,所述转轮121通过手柄螺钉101固定于所述手柄11的连接端111内,所述手柄螺钉101于连接端111的一侧置入于连接端111而与连接端111内的所述转轮12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转轮121与手柄11连为一体而随手柄41转动。所述固定座122安装于所述转轮121上并通过所述转芯13与所述转轮121转动连接,方轴20插设于转芯13的插槽14内而使得方轴20可随转芯13转动,又转芯13与转轮121连接且转轮121安装于手柄11的连接端111的内部,则所述方轴20随手柄11转动。所述挡边15可通过铆接设置于所述转芯13上,所述无基座执手10通过于转芯13的内部形成供方轴20插设的插槽14以和方轴20可拆卸安装,以使方轴20与执手可拆卸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配备不同长度的方轴20,即可组装获得不同方轴长度的执手,通用性高,适用范围大,无需客户截断方轴20,减小客户的劳动力且避免材料浪费,而由于方轴20的占地空间小,可有效减轻库存压力,提高执手有效备货量,且通过于转芯13的后端沿其径向设有挡边15,以使固定座122与转轮121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芯13的后端面不超出所述固定座122以可避免裸露在外而与型材发生干涉,免受损坏,并防止干扰执手工作。
45.优选地,所述方轴20的外侧设有限位板21,所述方轴20的一端置入于所述插槽14内且所述限位板21位于所述执手底座12内。其中,所述限位板21的后端面不超出所述固定座122的后端面,可避免限位板21与门窗型材发生干涉,免受损坏,并防止干扰执手工作,通过设置限位板21以当方轴20置入于门窗型材的孔位而与锁具传动装置30连接时,可无需方轴20与插槽14过盈配合即可限定方轴20的轴向位置而防止方轴20脱离转芯13及门窗型材,使得方轴20的安装更稳固。所述插槽14可为四棱柱状,则相应地,所述方轴20呈四棱柱。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槽14可为圆柱状或多棱柱状。
4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芯13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座转芯部131及转轮转芯部132,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设于所述固定座122内而与所述固定座122连接,所述转轮转芯部132位于所述转轮121内而与所述转轮121连接,所述插槽11形成于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内。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与转轮转芯部132连成一体。优选地,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位于转芯13的后端,所述转轮转芯部132位于所述转芯13的前端。
4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的径向尺寸大于转轮转芯部132的径向尺寸。优选地,所述挡边15位于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上,且所述挡边15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的径向尺寸。其中,所述挡边15位于所述固定座122内,优选地,所述转芯13可通过转芯螺钉102与所述转轮121连接,以使挡边15将固定座122夹紧,所述固定座122、转轮121与转芯13之间更好地连接在一起,而使得转芯13与执手底座12组合的整体更稳固。所述转轮121可为主体空心结构,所述固定座122位于所述转轮121的后端,所述转芯13的置入于转轮121内的部分为转轮转芯部132,所述转轮转芯部132穿过所述固定座122后设置于所述转轮121内,所述转芯螺钉102可于转轮121的前端置入于所述转轮121内而与置入于所述转轮121内的转轮转芯部132连接,使得所述转芯13与所述转轮121连接而随所述转轮121转动,优选地,所述转芯螺钉102以螺杆朝内的状态置入于转轮121的前端内而连接固定所述转轮121及转芯13。
48.具体地,所述转轮121的中央形成有供所述转芯置入的穿设槽1211,所述固定座122对应于所述穿设槽1211形成有供所述转芯13置入的通槽1221。所述转芯13位于所述固定座122内的部分为固定座转芯部131,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与所述固定座122连接。所述
穿设槽1211与所述通槽1221同轴,以使所述转轮转芯部132经所述通槽1221后伸出而置入于穿设槽1211内以与转轮121连接,而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位于所述通槽1221内以与所述固定座122连接。优选地,所述通槽1221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穿设槽1211的内径尺寸,所述固定座转芯部131的径向尺寸大于穿设槽1211的内径尺寸,以通过固定座转芯部131进行转芯13于转轮121内的轴向位置的定位,使得涉及转芯13与执手底座12的装配尺寸的相关部件减少,有利于装配尺寸精度的控制。
49.具体地,所述固定座122的内部绕所述固定座122的中央均布设置有多个弹性件16,每一所述弹性件16的一端连接有定位件17,所述定位件17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固定座122以与所述转轮121连接。其中,所述固定座122的朝向所述转轮121的一端上向内凹入形成有供所述弹性件16设置的槽孔1222,所述弹性件16设置于所述槽孔1222内,所述弹性件16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17的另一端连接而使定位件17的一端伸出于所述槽孔1222的顶面,所述弹性件16的另一端与槽孔1222的底面连接而与固定座122连接。优选地,所述弹性件16的数目为四个,则所述定位件17的数目也为四个,槽孔1222的数目也为四个,所述弹性件16可采用螺旋弹簧,所述定位件17可采用钢珠。优选地,所述转轮121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件17连接设置的定位凹坑1212。所述定位件17的一端伸出于槽孔1222而置入于所述定位凹坑1212内,以使所述固定座122与转轮121连接,所述定位凹坑1212与定位件17相对应。
50.具体地,所述固定座122与所述转轮121之间设置有隔片123,所述隔片123上对应所述定位件17形成孔位1231,以使所述定位件17可穿过所述孔位1231而与所述转轮121连接。优选地,所述转轮121上设置有一转轮片124,所述转轮片124位于所述转轮121与所述隔片123之间,且所述转轮片124上对应于所述定位件17形成有槽位1241。所述隔片123及转轮片124上均设有供所述转芯13穿过的通口。通过于所述转轮121上设置转轮片124以防止转轮121受到磨损,所述定位件17穿过所述孔位1231后经过槽位1241而置入于所述定位凹坑1212内以与所述转轮121连接。
51.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转芯13上设置有供转芯销钉103穿设的插孔133,以限定所述固定座122与转轮121的连接,以限定所述固定座122与转轮121的连接。所述无基座执手10的其余结构和功能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52.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转轮122对应于所述插孔133形成有供所述转芯销钉103穿设的销钉孔1213。所述转芯13置入于所述执手底座12内而所述插孔133对应于所述销钉孔1213,通过将转芯销钉103经销钉孔1213穿设于插孔133中以固定转芯13与转轮121的连接,且所述挡边15将固定座122压向转轮121,使得转轮121、固定座122及转芯13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可靠。
53.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插孔133位于所述转芯13的前端,且所述转芯13的前端伸出于所述转轮121而使所述插孔13位裸露于所述转轮121外,所述转芯销钉103穿过所述插孔133且所述转芯销钉1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轮121的端面抵接,配合挡边15,以限定转芯13于执手底座12内的轴向位置,使得挡边15将固定座122压向转轮121,使得转轮121、固定座122及转芯13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可靠。所述无基座执手10的其余结构和功能均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54.请参阅图16至图18所示,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转芯13的前端的外侧形成有供卡介40设置的卡槽134,所述转芯13的前端伸出于所述转轮121而使所述卡槽134裸露于所述转轮121外,所述卡介40卡设于所述卡槽134上而使卡介40与所述转轮121的端面抵接,配合挡边15,以限定转芯13于执手底座12内的轴向位置,使得挡边15将固定座122压向转轮121,使得转轮121、固定座122及转芯13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可靠。所述无基座执手10的其余结构和功能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55.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卡介40可呈环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卡介40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穿设槽1211的径向尺寸,以防止卡介40落入穿设槽1211内而导致转芯13脱离执手底座12。
56.请参阅图19至图21所示,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基座执手的转芯与执手底座配合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转芯13为主体空心结构,所述转芯13可通过转芯螺钉102与所述转轮121连接,所述转芯13穿过所述固定座122后设置于所述转轮121内,所述转芯螺钉102可于转芯13的插槽14置入并配合挡边15以将转芯13固定于执手底座12内,且所述转芯13分别与所述固定座122及转轮121连接。所述转芯螺钉102以螺杆朝内的状态置入于所述转芯13的插槽14内后所述转芯螺钉102的螺杆于转芯13的前端伸出而与转轮121的后端的内部连接而固定所述转轮121及转芯13,以使转芯13与执手底座12固定连接。所述无基座执手10的其余结构和功能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5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基座执手通过于转芯的内部形成供方轴插设的插槽以和方轴可拆卸安装,以使方轴与执手可拆卸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配备不同长度的方轴,即可组装获得不同方轴长度的执手,通用性高,适用范围大,无需客户截断方轴,减小客户的劳动力且避免材料浪费,而由于方轴的占地空间小,可有效减轻库存压力,提高执手有效备货量,且通过于转芯的后端沿其径向设置挡边,以使固定座与转轮固定连接,同时,转芯的后端面不超出固定座以可避免裸露在外而与型材发生干涉,免受损坏,并防止干扰执手工作。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