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2.现有的具有加密功能的电子雾化装置,一般是在雾化器中配置一块 pcb板,在pcb板上设置控制器、电容和mos管来实现加密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需要较大功率的mos管和/或大容量的电容才能够正常工作,而大功率的mos管、大容量的电容的尺寸往往会很大,这会显著增加pcb板的面积,从而限制雾化器的尺寸,组装效率低,其而由于pcb由多器件焊接而成,组装过程中损坏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其能够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成本。
4.为解决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电极引线;防伪组件,所述防伪组件包括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电极引线,以将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防伪组件并联连接,以使得所述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所述防伪组件能够与所述电池杆进行通讯。
5.其中,所述防伪组件还包括:防伪单元,与所述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防伪单元能够与所述电池杆进行通讯。
6.其中,防伪组件中的电极连接部和防伪单元封装为一个独立元件;或者防伪组件中的电极连接部和防伪单元为独立存在的两个元件。
7.其中,所述防伪单元为晶圆;或者所述防伪单元包括晶圆和包裹所述晶圆的封装体。
8.其中,所述电极引线包括第一电极引线以及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并延伸至所述雾化器底部,以作为所述雾化器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并延伸至所述雾化器底部,以作为所述雾化器的第二电极。
9.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金属顶针;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金属顶针的外表面;金属底座,所述金属底座套设于所述绝缘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延伸至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金属底座之间并裸露于所述金属底座的底部,且与所述金属底座连接,以作为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延伸至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金属顶针之间并裸露于所述金属底座的底部,且与所述金属顶针连接,以作为所述第二电极。
10.其中,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金属底座远离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所述防伪组件位于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金属底座之间。
11.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套设于所述防伪组件的外侧,并与所述雾化组件抵接,以将所述防伪组件固定在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金属底座之间。
12.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电组件;所述电极连接部和所述电极引线通过所述导电组件连接,所述导电组件的一端从所述雾化器的底部暴露,以作为所述雾化器的电极。
13.其中,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组件以及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电极引线包括第一电极引线以及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组件的一端插入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底座的通孔并暴露,以作为所述雾化器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通过所述第二导电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一端插入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底座的通孔并暴露,以作为所述雾化器的第二电极。
14.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为电极柱,且位于所述雾化底座与所述雾化组件之间的一端具有开孔;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导电组件的开孔中以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部分插入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开孔中以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连接。
15.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为电极柱;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通过焊接、压接、铆接中任一种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通过焊接、压接、铆接中任一种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上。
16.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从所述防伪单元靠近所述雾化组件的一表面引出;或者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从所述防伪单元远离所述雾化组件的一表面引出。
17.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包括第一柱状体以及从所述第一柱状体表面凸起的第二柱状体,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均包括第三柱状体以及从所述第三柱状体表面凸起的第四柱状体;所述第一柱状体和所述第三柱状体嵌设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底座的通孔并暴露;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从所述第一柱状体的侧面插入,从顶面延伸出来并贴合在所述第二柱状体表面;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从所述第三柱状体的侧面插入,从顶面延伸出来并贴合在所述第四柱状体表面。
18.其中,所述防伪单元设置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底座靠近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底座间隔设置;或所述防伪单元设置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底座靠近或远离所述雾化组件的一侧的表面上;或所述防伪单元设置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底座的凹槽或通孔中。
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和电池杆,其中,所述电池杆用于为所述雾化器供电,所述雾化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以及防伪组件,雾化组件与防伪组件并联连接,以使得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防伪组件能够与电池杆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与所述雾化器是否匹配。防伪组件代替线路板,实现通讯加密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pcb板的面积过大,组装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杆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24.图3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与图2所示电池杆连接形成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通讯信号以及第二通讯信号的第一实施例的波形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通讯信号以及第二通讯信号的第二实施例的波形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通讯信号以及第二通讯信号的第三实施例的波形示意图;
28.图7为图2所示的电池杆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7中信号识别单元识别第二通讯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30.图9为图2所示的电池杆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图2所示的电池杆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图2所示的电池杆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图2所示的电池杆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图2所示的电池杆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为图2所示的电池杆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6a-图16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7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8a-图18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9a-图19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0a-图20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2a-图22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4a-图24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5a-图25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6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7a-图27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8a-图28c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1.请参见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杆20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具体的,雾化器10包括:第一连接端m1和第二连接端m2,在雾化器10插入电池杆20中与电池杆20连接时,第一连接端m1和第二连接端m2对应与电池杆20中的第一连接端n1和第二连接端n2对应连接,如图3所示,图3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10与图2所示的电池杆 20连接形成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端m1/n1以及第二连接端m2/n2分别对应为雾化器10/电池杆2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
52.如图1所示,雾化器10还包括防伪电路11,防伪电路11连接第一连接端m1以及第二连接端m2,防伪电路11通过第一连接端m1接收来自电池杆20的第一通讯信号,并向电池杆20发送第二通讯信号,从而实现电池杆20和雾化器10的通讯。具体的,在电池杆20与雾化器 10连接时,雾化器10的第一连接端m1接收来自电池杆20的第一通讯信号,雾化器10在接收到第一通讯信号后从第一连接端m1向电池杆 20发送第二通讯信号,以此实现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的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
5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防伪电路11集成在防伪芯片asic上,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线路板也即pcb板实现电子雾化装置的加密功能,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需要较大功率的mos管和/或大容量的电容才能够正常工作,而大功率的mos管、大容量的电容的尺寸往往会很大,这会显著增加pcb板的面积,从而限制雾化器10的尺寸,并且由于pcb 板的面积的限制,会加大装配难度。本技术中,防伪电路11集成在防伪芯片asic上,防伪芯片asic可以为晶圆,其具有体积小的特点,其可单独进行封装以形成一个独立元件,以此取缔pcb板的结构,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进一步的,在装配时,不受体积限制,可以装配在雾化器10中的任意位置,降低装配难度。
54.雾化器10进一步包括加热元件13。加热元件13与防伪电路11并联。具体的,加热元件13连接雾化器10的第一连接端m1以及第二连接端m2。防伪电路11包括信号源12,信号源12连接第一连接端m1 以及第二连接端m2,即信号源12与加热元件13并联。信号源12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以向电池杆20发送第二通讯信号。本技术实现加密功能的防伪电路11上设置信号源12,信号源12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以向电池杆20发送第二通讯信号进而实现电池杆20与雾化器 10的通讯。未使用大功率的mos管、大容量的电容、pcb板等元器件,将防伪电路11集成在防伪芯片asic上并形成一个独立元件,进一步可以减小雾化器10的尺寸,降低成本。具体地,信号源12的作用主要是在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下产生不同幅度的电压信号,信号源12具体可以为恒流源、也可以为负载,负载具体可以为电阻、晶体管、mos管、二极管等等。
55.具体的,防伪电路11进一步包括处理单元cpu。处理单元cpu包括第一控制接口sig-out,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信号源12连接第一控制接口sig-out,在第一控制信号的驱动下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56.具体的,在雾化器10接收到第一通讯信号后,处理单元cpu通过第一控制接口sig-out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信号源12工作在第一状态下,此时信号源12处于不工作状态,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加热元件13两端(即第一连接端n1/m1)电压为逻辑高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 v3,进而实现雾化器10向电池杆20进行数据“1”的发送;处理单元 cpu通过第一控
制接口sig-out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信号源12工作在第二状态下,此时信号源12处于工作状态下,信号源12与加热元件13并联,如图3所示,从而使得和电池杆20内开关1的内阻之间的分压变小,加热元件13两端(即第一连接端n1/m1)的电压值变小,如图 4、图5和图6所示,为逻辑低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v4,进而实现雾化器10向电池杆20进行数据“0”的发送。
57.如图2所示,电池杆20包括:第一连接端n1和第二连接端n2,用于与插入电池杆20的雾化器10连接。电池杆20还包括控制单元21,控制单元21连接第一连接端n1,以通过第一连接端n1而向插入电池杆 20的雾化器10发送第一通讯信号,并通过第一连接端n1接收来自雾化器10的第二通讯信号,从而实现电池杆20和雾化器10的通讯;其中,第二通讯信号为雾化器10中的信号源12工作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接收的。具体的,信号源12工作在第一状态时,信号源12不工作,此时加热元件13两端(即第一连接端n1/m1)电压为逻辑高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v3,进而实现雾化器10向电池杆20进行数据“1”的发送;驱动信号源12工作在第二状态下,信号源12处于工作状态,信号源12 与加热元件13并联,和电池杆20内开关1的内阻之间的分压变小,进而使得加热元件13两端(即第一连接端n1/m1)的电压值变小,为逻辑低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v4,进而实现雾化器10向电池杆20进行数据“0”的发送。
58.具体的,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通讯信号包括作为逻辑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v1和作为逻辑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v2;第二通讯信号包括作为逻辑高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v3和作为逻辑低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v4。在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连接时,电池杆20向雾化器 10发送逻辑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v1和逻辑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v2 作为第一通讯信号,雾化器10在接收到第一通讯信号后,向电池杆20 发送逻辑高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v3和逻辑低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v4。
59.具体的,电池杆20进一步包括:第一电压单元22以及第二电压单元23。其中,第一电压单元22连接控制单元21以及第一连接端n1,向雾化器10发送第一电平信号v1;第二电压单元23连接控制单元21 以及第一连接端n1,向雾化器10发送第二电平信号v2。
60.请结合图3,其中,第一电压单元22包括电压1和开关1,第二电压单元23包括电压2和开关2。开关1和开关2的通断由控制单元21 控制,具体的,在开关1导通时,电池杆20通过第一连接端n1向雾化器10发送逻辑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v1,进而实现数据“1”的发送;在开关2导通时,电池杆20通过第一连接端n1向雾化器10发送逻辑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v2,进而实现数据“0”的发送。
61.在一实施例中,在信号源12工作在第一状态时,第一连接端n1上的电压维持在第三电平信号v3;在信号源12工作在第二状态时,第一连接端n2上的电压维持在第四电平信号v4。具体的,在雾化器10接收到第一通讯信号后,处理单元cpu通过第一控制接口sig-out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信号源12工作在第一状态下,此时信号源12处于不工作状态下,加热元件13两端(即第一连接端n1/m1)电压为逻辑高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v3,进而实现雾化器10向电池杆20进行数据“1”的发送;处理单元cpu通过第一控制接口sig-out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信号源12工作在第二状态下,此时信号源12处于工作状态下,信号源12与加热元件13并联,和开关1的内阻之间的分压变小,进而使得加热元件13两端(即第一连接端n1/m1)的电压值变小,为逻辑低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v4,进而实现雾化器10向电池杆20进行数据“0”的发送。
62.进一步的,电池杆20还包括信号识别单元24,信号识别单元24连接控制单元21的
信号采集端p3以及第一连接端n1,用于采集第二通讯信号,并识别第二通讯信号,将识别结果反馈至信号采集端p3,以使得电池杆20根据识别结果判断雾化器10是否匹配。具体的,信号识别单元24采集第一连接端n1上的电压信号,并对其进行识别,进而判断采集的电压信号为逻辑高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v3或逻辑低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v4,进而判断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为“1”或“0”,将识别结果反馈至信号采集端p3,进而利用控制单元21判断当前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是否匹配。如图3所示,电池杆20的第二连接端n2接地。
6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电平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三电平信号v3,第四电平信号v4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平信号v2,第三电平信号v3大于第二电平信号v2。图4仅以第一电平信号v1等于第三电平信号v3,第四电平信号v4大于第二电平信号v2,第三电平信号v3 大于第二电平信号v2进行示意。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平信号v1 与第二电平信号v2之间的电压差大于第三电平信号v3与第四电平信号 v4之间的电压差。可选地,第二电平信号v2小于第四电平信号v4。此时防伪芯片asic需要的电流相对较小,防伪芯片asic解调数据电路更简单,使得防伪芯片asic成本更低,设计更加简单。
64.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电平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三电平信号v3,第四电平信号v4小于第二电平信号v2,第三电平信号 v3大于等于第二电平信号v2。图5仅以第一电平信号v1等于第三电平信号v3,第四电平信号v4小于第二电平信号v2,第三电平信号v3 大于第二电平信号v2进行示意。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平信号v1 与第二电平信号v2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第三电平信号v3与第四电平信号 v4之间的电压差。可选地,第四电平信号v4小于第二电平信号v2。此时雾化器10返回第二通讯信号时,高低电平信号之间压差大,能够增强通讯抗干扰能力,易于简化电池杆20端接收信号的处理电路,如简化信号识别单元24。
65.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电平信号v2大于第三电平信号v3。
66.具体的,本技术中,电池杆20向雾化器10发送的电平信号以及雾化器10向电池杆20发送的电平信号均大于电源电压vdd,即第一电平信号v1、第二电平信号v2、第三电平信号v3与第四电平信号v4均大于防伪芯片asic的电源电压vdd,以此可以为防伪芯片asic供电,进而使得防伪芯片asic中不设置供电电容。具体的,防伪芯片asic 中还设置有电源接口vdd,电源接口vdd连接第一连接端m1,在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通过第一连接端m1进行通讯时,可以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端m1为防伪芯片asic供电。
67.进一步的,雾化器10还包括方向切换电路14,方向切换电路14连接处理单元cpu的第二控制接口sig-in,并且方向切换电路14与加热元件13并联,用于在第二控制信号的驱动下实现雾化器10正插或反插入电池杆20。本实施例中的方向切换电路14与现有技术中的方向切换电路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8.请参见图7,为图2所示电池杆2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电压单元22包括第一开关q1,第一开关q1包括第一通路端、第二通路端以及控制端,第一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驱动端p1,以接收第一驱动信号,第一开关q1的第一通路端接收电池输出的电池电压vbat,第一开关q1的第二通路端连接第一连接端n1。
69.第二电压单元23包括第二开关q2、第一电阻r1以及第一电容c1,第二开关q2包括第一通路端、第二通路端以及控制端,第二开关q2 的控制端连接第二驱动端p2,以接收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为 pwm信号,第二开关q2的第一通路端接收电池电压vbat。第一
电阻 r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q2的第二通路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端n1。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q2的第二通路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70.在控制单元21的第一驱动端p1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控制第一开关 q1导通时,第一电压单元22利用电池电压vbat向雾化器10发送第一电平信号v1。在控制单元21的第二驱动端p2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第二开关q2导通时,第二电压单元23利用电池电压vbat向雾化器 10发送第二电平信号v2。其中,第二驱动信号为pwm信号,第二开关q2类似于形成一个小的开关电源,利用pwm信号控制第二开关q2 的导通/截止从而可以输出一个恒定的电压值。由于电池电压vbat会随着电池的工作时长逐步下降,可以通过电池电压vbat的变化值控制 pwm信号的占空比和频率,进而控制第二电压单元23发送的第二电平信号v2的电压值,以保证第一电平信号v1与第二电平信号v2的电压差大于防伪芯片asic能够识别的最小电压差,例如0.7v。
71.在对加热元件13进行加热时,需要通过第一开关q1输出pwm信号至加热元件13。由于第一电容c1的容值较大,使得加热时第一开关 q1的第二通路端(即第一连接端n1)的pwm波形变形。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电池杆20还包括保护单元25,保护单元25连接第二电压单元23以及第一电压单元22,用于避免加热过程中第一连接端n1的加热信号受到影响。
7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保护单元25包括第三开关q3,第三开关q3 为双栅型晶体管,包括第一通路端、第二通路端以及控制端,第三开关 q3的第一通路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三开关q3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21的p4端,第三开关q3的第二通路端连接第一连接端n1。进一步的,第三开关q3的控制端还连接有电阻r。在电池杆20对雾化器10进行加热时,控制单元21的p4端控制第三开关q3断开,以切断第一开关q1与第一电容c1之间的通路,进而防止加热时第一电容c1 对第一开关q1的影响。
73.本实施例中,信号识别单元24包括:第二比较器cmp2、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二电容c2。其中,第二比较器cmp2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21的信号采集端p3。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连接端n1,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比较器cmp2的第一输入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一连接端n1,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二比较器cmp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 d3的阴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74.具体的,信号识别单元24采集到第一连接端n1上的第二通讯信号后,通过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三二极管d3分成两路信号,其中,经过第二二极管d2的信号为原始信号,经过第三二极管d3的信号通过第二电容c2进行滤波,而形成滤波信号,第二比较器cmp2将原始信号与滤波信号进行比较,进而识别出当前得到的信号为第三电平信号v3或者第四电平信号v4。如图8所示,若原始信号大于滤波信号,则表示其为第三电平信号v3,若原始信号小于滤波信号,则表示其为第四电平信号v4。
75.进一步的,控制单元21还包括端口p5,其连接第一连接端n1,端口p5可以为控制单元21自带的模数转换器adc,其能够检测第一连接端n1上的电压值,第一连接端n1上的电压值等于加热元件13的电压值,能够根据第一连接端n1上的电压值得到加热元件13的温度。电池杆20可以进一步根据加热元件13的温度控制加热元件13,例如,若温度过高,可适当降低功率,进而降低温度,若温度过低,可适当提高功率,进而提高温度。
76.请参见图9,为图2所示电池杆20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7所示的第一实
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保护单元25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连接端n1。由于二极管具有从阳极到阴极导向导通的功能,能够防止加热时第一电容c1对第一开关q1的影响。
77.请参见图10,为图2所示电池杆20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压单元23包括第四开关q4以及第二电阻r2。其中,第四开关q4包括第一通路端、第二通路端以及控制端,第四开关q4的控制端连接第二驱动端p2,以接收第二驱动信号,第四开关q4的第一通路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231,以接收电源管理芯片231输出的电压值;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q4的第二通路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端n1。本实施例中,第四开关q4连接电源管理芯片231,例如开关电源芯片或者dc-dc芯片等,可以直接提供恒定电压,该电压不会随着使用时间增长而下降。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单元23中不需要设置电容,因此不要设置保护模块25。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端口p5为控制单元21自带的模数转换器adc,其作为信号识别单元24,端口p5连接第一连接端n1,一方面能够检测第一连接端n1上的电压值,第一连接端n1上的电压值等于加热元件13的电压值,能够根据第一连接端n1 上的电压值得到加热元件13的温度。另一方面端口p5还能够检测第一连接端n1上的第二通讯信号,检测到第二通讯信号后,识别第二通讯信号,进而得到第三电平信号v3或者第四电平信号v4。
78.请参见图11,为图2所示电池杆20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压单元23包括:第五开关q5、第三电阻r3、第六开关q6以及第四电阻 r4。其中,第五开关q5包括第一通路端、第二通路端以及控制端,第五开关q5的控制端连接第二驱动端p2,以接收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为pwm信号,第五开关q5的第一通路端接收电池输出的电池电压vbat;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开关q5的第二通路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端n1。第六开关q6包括第一通路端、第二通路端以及控制端,第六开关q6的控制端连接第三驱动端p6,以接收第三驱动信号,第六开关q6的第一通路端接收电池输出的电池电压vbat,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开关q6的第二通路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端n1。
79.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电池电压vbat的电压值选择导通第五开关 q5或者第六开关q6。具体的,当第五开关q5所提供的电池电压vbat 大于预定值时,导通第五开关q5,第五开关q5利用电池电压vbat输出第二电平信号v2,当第五开关q5所提供的电池电压vbat小于预定值时,导通第六开关q6,从而使得恒定的第二电平信号v2下降,进而保证电池电压vbat和第二电平信号v2的差值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80.请参见图12,为图2所示电池杆20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压单元 23包括:第七开关q7和第五电阻r5。第七开关q7包括第一通路端、第二通路端以及控制端,第七开关q7的控制端连接第二驱动端p2,以接收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为电平信号,第七开关q7的第一通路端接收电池的电池电压vbat;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七开关q7 的第二通路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端n1。
81.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信号为电平信号,第一开关q1导通时,向雾化器10发送第一电平信号v1,第七开关q7导通时,向雾化器10发送第二电平信号v2。
82.请参见图13,为图2所示电池杆20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7所示的第一
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信号识别单元 24包括:运算放大器opa、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以及第四二极管d4。其中,运算放大器opa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运算放大器opa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21的信号采集端p3;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opa的第一输入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opa的第一输入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接地;第九电阻 r9的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opa的第二输入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opa的第二输入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运算放大器opa的输出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一连接端n1,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 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
83.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n1上雾化器10发送的第二通讯信号被第三电容c3隔离直流滤波后变为交流信号,运算放大器对交流信号进行放大,变为高低电平信号,控制单元21根据高低电平信号识别出第三电平信号v3和第四电平信号v4。
84.请参见图14,图14为图2所示的电池杆20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2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第二电压单元23包括:第一比较器cmp1,第八开关q8以及第六电阻r6。第一比较器cmp1 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一比较器cmp1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vref,第一比较器cmp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端n1;第八开关q8包括第一通路端、第二通路端以及控制端,第八开关q8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端,第八开关q8的第一通路端接收电池的电池电压vbat;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八开关q8的第二通路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端n1。
85.本实施例中,第一比较器cmp1获取第一连接端n1上的第一通讯信号,将其与参考电压vref进行比较,若第一连接端n1上的第一通讯信号大于参考电压vref,则第一比较器cmp1控制第八开关q8关断,使得第一通讯信号下降到接近参考电压vref。若第一连接端n1 上的第一通讯信号小于参考电压vref,则第一比较器cmp1控制第八开关q8导通,使得第一通讯信号上升到接近参考电压vref,以此实现电池杆20向雾化器10发送第一电平信号v1和第二电平信号v2。
86.请参见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雾化器101以及电池杆102。其中雾化器101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10,电池杆102为图2、图6至图14任一实施例所示的电池杆20。电池杆20用于为雾化器10供电,进而使得雾化器10中的待雾化基质进行雾化。具体的,在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 连接时,电池杆20向雾化器10发送第一通讯信号,雾化器10反馈第二通讯信号进而判断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是否匹配。
87.本技术利用防伪电路11实现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11之间的通讯,防伪电路11集成于防伪芯片asic上,取缔现有技术中通过线路板实现通讯的方案,由于防伪芯片asic可以做成晶圆的形式,其具有小体积的特点,便于安装。
88.请参见图16a,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雾化器10可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医疗雾化等领域,其具备特定结构特点,以便于采用自动化安装方法,从而能够简化安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节约组装时的人力成本,并可避免组装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失误。
89.雾化器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雾化单元a以及套接于该雾化单元a上的储液单元b,该储液单元b与该雾化单元a导液连接。雾化单元a可用于对储液单元b中存储的液体介质加热雾化,该储液单元b 用于存储液体介质,并将雾气导出。
90.具体的,雾化单元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雾化底座30、雾化组件35以及雾化顶座34。雾化底座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椭圆形,其可用于与电池杆20电性地连接,雾化组件35安装于该雾化底座30上。该雾化顶座34由上往下套设于或卡接于该雾化底座30上,并罩住该雾化组件35。该雾化顶座34可包括一体成型的套筒,该套筒可套设在雾化底座30上,以收容该雾化组件35,并形成雾化腔36。雾化底座30、雾化组件35以及雾化顶座34的结构不限,可以根据不同的雾化器10 种类进行设计。
91.具体的,雾化组件35进一步包括加热元件13,雾化器10进一步包括防伪组件40。具体的,雾化组件35包括电极触点32,该电极触点32 为加热元件13的正负电极,防伪组件40包括电极连接部41。其中,防伪组件40的电极连接部41与电极触点32电连接,以将加热元件13与防伪组件40并联。其中,防伪组件40包括防伪单元413,防伪单元413 中封装有防伪芯片asic,其中,防伪芯片asic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 10中的防伪芯片asic,且如图1所示,防伪芯片asic可以为一晶圆,晶圆上集成有防伪电路11。具体的,防伪芯片asic上集成的防伪电路 11包括处理单元cpu和与处理单元cpu连接的信号源12,处理单元 cpu控制信号源12工作在第一状态或412第二状态,以与电池杆20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具体的原理在此不在赘述。
92.如上述,防伪芯片asic需要与加热元件13并联,才能够实现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的通信。本实施例中,如图16b所示,加热元件13 位于雾化组件35上。具体的,防伪芯片asic与电极连接部41电连接,进而与雾化组件35的电极触点32电连接,以此防伪芯片asic能够实现与加热元件13并联,进而使得雾化器10能够通过防伪芯片asic与电池杆20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具体的,雾化器10还包括导电组件42,导电组件42的第一端通过电极连接部41与电极触点32电连接,第二端从雾化器10的底部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以及第二连接端m2),在雾化器 10与电池杆20连接时,电池杆20的电极(即第一连接端n1以及第二连接端n2)与雾化器10的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以及第二连接端m2) 对应连接,使得防伪组件40能够与电池杆20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具体的,导电组件42从雾化器10的底部暴露的第二端即为上述图1所示的雾化器10的第一连接端m1以及第二连接端m2。
9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极触点32包括第一电极触点321以及第二电极触点322;电极连接部41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411以及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导电组件42包括第一导电组件421以及第二导电组件422。其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的第一端抵接第一电极触点321,第二端连接防伪单元413。第二电极连接部412的第一端抵接第二电极触点322,第二端连接防伪单元413。第一导电组件421的第一端抵接第一电极连接部411的第二端,第一导电组件421的第二端插入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通孔37并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一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第二导电组件422的第一端抵接第二电极连接部412的第二端,第二导电组件422的第二端插入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通孔37 并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二电极(即第二连接端m1)。
94.如图16b所示,防伪组件40中,防伪单元413位于第一导电组件 421以及第二导电
组件422之间,且第一电极连接部41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的第二端分别设置于防伪单元413的相对两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连接部41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正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完全不重合。在一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中的防伪芯片asic上连接有正负引脚,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的第二端分别与正负引脚连接。通过上述的方式,以实现防伪组件40与加热元件 13的并联,进而在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连接时,使得电池杆20能够向雾化器10发送第一通讯信号,且雾化器10能够向电池杆20反馈第二通讯信号,实现通讯,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
95.请参见图17,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16a以及图16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的第二端均设置于防伪单元413朝向雾化组件35的表面,也即第一电极连接部411 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位于雾化组件35与防伪单元413之间。具体的,防伪单元413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96.请参见图18a以及图18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导电组件42的第一端抵接电极触点32,第二端从雾化器10的底部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电极(即第一连接端 m1以及第二连接端m2)。且电极连接部41连接导电组件42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电极连接部41通过导电组件42与电极触点32 电连接。在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连接时,电池杆20的电极与雾化器 10的电极对应连接,使得防伪组件40能够与电池杆20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
97.具体的,第一导电组件421的第一端抵接第一电极触点321,第二端插入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通孔37并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一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第二导电组件422的第一端抵接第二电极触点322,第二端插入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通孔37并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二电极(即第二连接端m2)。其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连接第一导电组件4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第二电极连接部412连接第二导电组件4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
98.通过上述的方式,以实现防伪组件40与加热元件13的并联,进而在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连接时,使得电池杆20能够向雾化器10发送第一通讯信号,且雾化器10能够向电池杆20反馈第二通讯信号,实现通讯,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
9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 分别设置于防伪单元413的相对两侧,且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为环形,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分别套设于第一导电组件421和第二导电组件422的上,使得防伪单元413 设置于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之间。本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连接部41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连接部412正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完全不重合。
100.请参见图19a以及图19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18a以及图18b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包括第一套设部4111和第一延伸部4112,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包括第二套设部4121和第二延伸部 4122,第一套设部4111和第二套设部4121分别套设于第一导电组件421 和第二导
电组件422上。本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设置于第一套设部 4111和第二套设部4121所在直线的同一侧且通过第一延伸部4112和第二延伸部4122分别与第一套设部4111和第二套设部4121连接。具体如图18a所示,防伪单元413设置于雾化底座30的侧方位置。
101.如上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导电组件为电极柱,其可以为任意能够导电的材料制成,可以为柱状,横截面为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10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可以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靠近雾化组件35的一侧,且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间隔设置,即防伪单元413不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接触。在另一实施中,防伪单元413可以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靠近雾化组件35的一侧的表面上,即防伪单元413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接触。在另一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还可以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凹槽 43或通孔43中,具体的,如图18a所示。图18a所示的实施例中,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设置有凹槽43,防伪单元413设置于凹槽43中,其中,凹槽43可以是从雾化底座30靠近雾化组件35的一侧凹陷形成的凹槽,也可以是从雾化底座30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侧凹陷形成的凹槽。在另一实施例中,凹槽43还可以是通孔43,防伪单元413设置于通孔43中。在一实施例中,若凹槽43是通孔43,在可以进一步在通孔43内防伪单元413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侧设置保护件(图未示),保护件将防伪单元413堵塞在雾化底座30内,以防止防伪单元413裸露磨损等,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不设置保护件,在通孔43内防伪单元413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侧设置塑封胶等。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无论为凹槽43还是通孔43,可以进一步在防伪单元413靠近雾化组件 35的一侧设置保护件,保护件与防伪单元413层叠设置,保护件可以将防伪单元413固定在凹槽43或者通孔43中,以防止防伪单元413移动。
103.请参见图20a以及图20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导电组件42包括第一弹片423以及第二弹片424。电极连接部41包括第一引脚414以及第二引脚415;其中,第一引脚414以及第二引脚415位于防伪单元413的一表面。
104.第一弹片423以及第二弹片424均穿过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并弯折,且第一弹片423的第一端抵接第一电极触点321,第二端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远离雾化组件35的表面,第二弹片424的第一端抵接第二电极触点322,第二端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远离雾化组件35的表面;防伪单元413通过第一引脚414和第二引脚415 分别与第一弹片423和第二弹片424电连接。
105.如图20a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片423裸露在雾化底座30的底部,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一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第二弹片412 裸露在雾化底座30的底部,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二电极(即第二连接端m2)。本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 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侧的表面上,并裸露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 的底部。第一引脚414至少部分设置于防伪单元413与第一弹片423之间,第二引脚415至少部分设置于防伪单元413与第二弹片412之间。具体的,第一引脚414、第一弹片423以及防伪单元413在雾化底座30 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第二引脚415、第二弹片424以及防伪单元413 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第一引脚414通过第一弹片423 与雾化组件35的第一电极触点321连接,第二引脚415通过第二弹片 424与雾化组件35的第二电极触点322连接,以此将防伪单元413与雾化组件35内的加热元件13并联。在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连接时,实现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的通讯,进而判断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是否匹配。
106.请参见图2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0a以及图20b所示的第六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侧,第一引脚414至少部分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与第一弹片423 之间,第二引脚415至少部分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与第二弹片424之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414、第一弹片423以及防伪单元413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完全不重合,第二引脚415、第二弹片424以及防伪单元413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完全不重合。
107.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一引脚414、第一弹片423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二引脚415、第二弹片424在雾化底座3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具体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防伪单元413的第一引脚414以及第二引脚415与第一弹片423以及第二弹片424连接即可。
108.请参见图22,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20a以及图20b所示的第六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侧具有凹槽43,防伪单元413设置于凹槽43中,第一弹片423和第二弹片424进一步延伸至凹槽43中并分别与第一引脚414和第二引脚415电连接。
109.本实施例中,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侧具有凹槽43,防伪单元413设置于凹槽43中。为了保护凹槽43,进一步在凹槽43中设置保护件44,该保护件44将防伪单元413覆盖,使得防伪单元413不裸露在雾化底座30的底部。进一步的,还可以不设置该保护件44,为了保护防伪单元413,可以在雾化底座30的底部对应防伪单元413的位置处进行封胶。
110.请参见图2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22a以及图22b所示的第七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靠近雾化组件35的一侧的凹槽43中,第一弹片423和第二弹片424进一步延伸至凹槽43 中并分别与第一引脚414和第二引脚415电连接。
111.本实施例中,保护件44设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靠近雾化组件35的一侧,并覆盖防伪单元413。保护件44对应防伪单元413的位置设置有容值防伪单元413的凹槽43,以此能够将防伪单元413固定在雾化底座30的凹槽43中。
112.请参见图24a以及图24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通过电极连接部41直接与雾化组件35的电极触点32连接。具体的,电极连接部41的一端从雾化器10的底部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和第二连接端m2)。在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连接时,电池杆20的电极与雾化器10的电极对应连接,使得防伪组件能够与电池杆20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
113.具体的,电极触点32包括第一电极触点321以及第二电极触点322。电极连接部41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411以及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其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的第一端抵接第一电极触点321,第二端插入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通孔43并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一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第二电极连接部412的第一端抵接第二电极触点322,第二端插入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通孔43并暴露,以作为雾化器 10的第二电极(即第二连接端m2)。
114.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与防伪单元413电
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41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与防伪单元413电连接。
115.上述的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可以包括晶圆和包裹晶圆的封装体。具体的,晶圆上设置有导电线,封装体封装晶圆以形成防伪单元413,封装体进一步可以封装晶圆上的导电线,进而形成与电极连接部41电连接的正负引脚。进一步,封装体可以进一步封装电极连接部41,从而使得电极连接部41和防伪单元413也即防伪组件40形成一个独立元器件。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电极连接部41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元器件而独立于防伪单元413存在,也即防伪组件40包括分离的防伪单元413 和电极连接部41两个部件。在另一实施例中,防伪单元413还可以直接为晶圆,晶圆通过导电线例如金线、铜线等利用绑定机绑定在导电组件42上,进而与雾化组件的电极触点连接。
116.上述的实施例中,导电组件、电极连接部以及电极触点之间均可以通过铆接、压接、焊接、粘结等工艺实现连接。
117.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10,防伪组件40可以位于雾化底座30与雾化组件形成的腔体中的任意位置,或者还可以位于雾化底座30的通孔或凹槽中。本技术利用防伪组件40替代现有的能够实现通讯的线路板,一方面由于防伪组件40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小体积;另一方面降低成本。
118.请参见图25a以及图25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16a以及图16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35包括电极引线45,防伪组件40包括电极连接部41。电极连接部41连接电极引线45,以将雾化组件与防伪组件并联连接,以使得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连接时,防伪组件40能够与电池杆20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
11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包括导电组件42;电极连接部 41和电极引线45通过导电组件42连接,导电组件42的一端从雾化器 10的底部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以及第二连接端m2),在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连接时,电池杆20的电极与雾化器10的电极对应连接,以使得防伪组件能够与电池杆20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
120.在一实施例中,电极连接部41和电极引线45设置在导电组件42 上,进而将防伪组件40与雾化组件35中的加热元件13并联。
121.具体的,导电组件42包括第一导电组件421以及第二导电组件422。电极引线45包括第一电极引线451以及第二电极引线452。电极连接部 41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411以及第二电极连接部412。
122.第一导电组件421以及第二导电组件422为电极柱。其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第一电极引线451通过第一导电组件421连接。具体的,可以将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第一电极引线451焊接、压接或铆接在第一导电组件421上。第一导电组件421的一端插入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通孔(图未示)并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一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和第二电极引线452通过第二导电组件422连接。具体的,可以将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和第二电极引线452 焊接、压接或铆接在第二导电组件422上。第二导电组件422的一端插入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通孔并暴露,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二电极(即第二连接端m2)。
123.在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连接时,电池杆20的电极与雾化器10的电极对应连接,以
使得防伪组件能够与电池杆20进行通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
124.具体的,第一导电组件421包括第一柱状体61以及从所述第一柱状体61表面凸起的第二柱状体62,所述第二导电组件422包括第三柱状体63以及从所述第三柱状体63表面凸起的第四柱状体64。所述第一柱状体61和所述第三柱状体63嵌设于所述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的通孔并暴露;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451从所述第一柱状体61的侧面插入,从顶面延伸出来并贴合在所述第二柱状体表面62;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452从所述第三柱状体63的侧面插入,从顶面延伸出来并贴合在所述第四柱状体64表面。
1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单元413可以设置于所述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靠近所述雾化组件35的一侧且与所述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 30间隔设置。或者,所述防伪单元413设置于所述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0靠近或远离所述雾化组件35的一侧的表面上。或者,所述防伪单元413设置于所述雾化器10的雾化底座35的凹槽或通孔中,具体不做限定。
126.请参见图26,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25a以及图25b所示的第十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组件421以及第二导电组件422为电极柱,且远离雾化底座30的一端具有盲孔46。其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以及第一电极引线451插入第一导电组件421的盲孔46中以与第一导电组件421 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412以及第二电极引线452插入第二导电组件422 的盲孔46中以与第二导电组件421连接。
127.在上述第九实施例以及第十实施例中,电极连接部41从防伪单元 413靠近雾化组件35的一侧引出。即第一电极连接部411与第二电极连接部412从防伪单元413靠近雾化组件35的一表面引出。
128.请参见图27a以及图27b,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26所示的第十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电极连接部41从防伪单元413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表面引出。即第一电极连接部411与第二电极连接部412从防伪单元413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表面引出。
129.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保护件44,保护件44与防伪单元413 层叠设置,并且位于防伪单元413远离雾化组件35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雾化底座30的凹槽43的开口处位于雾化底座30远离雾化组件35 的一表面。保护件44与防伪单元413置于凹槽43中,并且第一电极连接部411与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延伸至保护件44中,进而延伸至第一导电组件421以及第二导电组件422所在位置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线451以及第一电极连接部411通过焊接/压接/铆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导电组件421上,第二电极连接部412以及第二电极引线452 通过焊接/压接/铆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导电组件422上,进而将防伪组件413与雾化组件35上的加热元件13并联。
130.请参见图28a以及图28b、图28c,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10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极引线45包括第一电极引线 451以及第二电极引线452。电极连接部41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411以及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其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连接第一电极引线 451,并延伸至雾化器10底部,以作为所述雾化器10的第一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1),第二电极连接部412连接第二电极引线452,并延伸至雾化器10底部,以作为雾化器10的第二电极(即第一连接端m2)。在雾化器10与电池杆20连接时,电池杆2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与雾化器10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对应连接,以使得防伪组件40能够与电池杆20进行通
讯,进而判断电池杆20与雾化器10是否匹配。
131.如图28c所示,雾化器10还包括:金属顶针51、绝缘件52、金属底座53。其中,绝缘件52套设于金属顶针51的外表面;金属底座53 套设于绝缘件52的外表面。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或第一电极引线451 延伸至绝缘件52与金属底座53之间并裸露于金属底座53的底部,且与金属底座53连接,以作为第二电极(即第二连接端m2)。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引线452延伸至所述绝缘件52与所述金属顶针51之间并裸露于所述金属底座53的底部,且与所述金属顶针51 连接,以作为所述第一电极(第一连接端m1)。
1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部411和第一电极引线451在d1处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412和第二电极引线452在d2处连接。其中,
133.如图28b所示,雾化组件35位于金属底座53远离第一电极(第一连接端m1)以及第二电极(第二连接端m2)的一侧;防伪组件413位于所述雾化组件35与所述金属底座53之间。
134.进一步的,如图28c所示,雾化器10还包括定位件54。定位件54 套设于防伪组件413的外侧,并与雾化组件35抵接,以将防伪组件40 固定在雾化组件35与金属底座53之间。
135.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10,防伪组件40可以位于雾化底座30与雾化组件形成的腔体中的任意位置,或者还可以位于雾化底座30的通孔或凹槽中。本技术利用防伪组件替代现有的能够实现通讯的线路板,一方面由于防伪芯片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小体积;另一方面降低成本。
1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