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脑室转流术旁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脑室转流术旁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脑室转流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室转流术旁通系统。


背景技术:

2.孤立颞角综合是神经外科脑室内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积水导致颞角孤立扩大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处理非常困难。目前的治疗方法原理是将颞角积水引流至可吸收的区域(如腹腔、桥前池、侧脑室)中,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内镜脉络裂造瘘术和转流术,效果不佳,并发症多。
3.脑室腹腔分流术将颞角内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膜腔吸收,缺点在于管路路径长,打破了脑脊液生理循环,分流管堵塞和感染常发生,远期出现分流管依赖性头痛和腹部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调整分流管,花费高并且增加患者痛苦。内镜脉络裂造瘘术通过颞角内侧脉络裂造瘘引流颞角内脑脊液至前桥池,对术者技术要求很高,解剖结构复杂,易出现脑干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失败率,需再次手术,难以推广。转流术将颞角内的脑脊液通过连通管旁路引流至脑脊液正常循环的额角,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管路路径短,不易堵塞和感染,无腹腔并发症,手术时间短,成本低;与内镜脉络裂造瘘相比,技术简单,易推广。但是传统转流术应用少,原因在于脑室颞角穿刺点和入路存在缺陷:颞角穿刺点位于颞骨,经颞叶皮层,易出现癫痫并发症;路径临近侧裂,横向穿刺,朝向脑干,易造成侧裂静脉、中动脉和脑干的损伤;颞角横径短,不能保证足够长度脑室端位于颞角内,随颞角缩小易脱出,影响治疗效果;管端位置靠近脉络丛,管端侧孔易被颞角脉络丛包裹堵塞,需再次手术调整引流管。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脑室转流术旁通系统,基于顶枕入路(frazier穿刺点)的脑室颞角-额角转流术治疗孤立颞角综合征,便于操作,提高重建脑脊液循环的成功率。
5.本发明提供一种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脑室转流术旁通系统,包括:辅助插管组件、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通过连通接头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远离所述连通接头的一端与人体脑室的额角位置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远离所述连通接头的一端与人体脑室的颞角区域连通;
6.所述辅助插管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和所述第二滑动杆上分别设置有保持对齐状态的第一瞄准器和第二瞄准器,二者在同一直线上。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辅助插管组件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准确把握第二连通管穿入到颞角区域,保证穿刺的正确方向和深度,设置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能够建立颞角到额角的旁路,有效重建脑脊液循环。
8.进一步,所述第一瞄准器为套筒,所述第二瞄准器为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呈
钝锥形。
9.进一步,所述连通接头包括中间段,所述中间段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通管对接的第一接头,所述中间段相对应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通管对接的第二接头。
10.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呈锥形,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与所述中间段之间均设置有卡接凹槽。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方便与相对应的第一连通管或者第二连通管对接。
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为橡胶软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与相对应的卡接凹槽相接触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凸环。卡接凹槽和密封凸环的配合能够提高颞角到额角的旁路的密封性。
12.进一步,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标示所述第二连通管长度的刻度。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插管组件的使用示意图;。
17.附图标记:第一连通管1、第二连通管2、连通接头3、中间段301、第一接头302、卡接凹槽303、第二接头304、支撑杆4、第一滑动杆410、第二滑动杆420、第一瞄准器411、第二瞄准器421。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9.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脑室转流术旁通系统,包括:辅助插管组件、第一连通管1和第二连通管2,所述第一连通管1和第二连通管2通过连通接头3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1远离所述连通接头3的一端与人体脑室的额角位置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2远离所述连通接头3的一端与人体脑室的颞角区域连通;
21.所述辅助插管组件包括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杆410和第二滑动杆420,第一滑动杆410和第二滑动杆420上设置有与支撑杆4配合的滑块,所述第一滑动杆410和所述第二滑动杆420上分别设置有保持对齐状态的第一瞄准器411和第二瞄准器421。
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辅助插管组件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准确把握第二连通管穿入到颞角区域,保证穿刺的正确方向和深度,设置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能够建立颞角到额角的旁路,有效重建脑脊液循环。
23.所述第一瞄准器411为套筒,所述第二瞄准器421为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呈钝锥形,即是端部呈锥形,同时对尖端进行钝化处理,避免对人体脸部造成刺伤。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标示所述第二连通管长度的刻度。在插管时,将第一瞄准器411对准顶枕部打好的骨孔,将第二瞄准器421对准患者的眼睛下方颧突位置,将第二连通管通过穿过套筒插入,辅助第二连通管以正确的角度进入脑室内,通过第二连通管上的刻度能够显示第二连通管穿入脑室内的深度,保证第二连通管能够插接到位。
24.连通接头3包括中间段301,所述中间段30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通管1对接的第一接头302,所述中间段301相对应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通管2对接的第二接头304。
25.第一接头302和第二接头304均呈锥形,所述第一接头302和第二接头304与所述中间段301之间均设置有卡接凹槽303。第一接头302和第二接头304方便与相对应的第一连通管1或者第二连通管2对接。
26.第一连通管1和第二连通管2均为橡胶软管,所述第一连通管1和第二连通管2与相对应的卡接凹槽303相接触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凸环。卡接凹槽303和密封凸环的配合能够提高颞角到额角的旁路的密封性。
27.应用上述系统在操作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8.首先,患者平卧位上面观,头部向对侧旋转60-70度,箭头示普通电极片标记关键解剖标志包括双侧内听道、颧突和眉弓中点;通过对穿刺区域的确定而切开患者的头皮,应用开孔工具对额角区域和颞角区域穿刺点颅骨进行开孔(直径约1cm)。将第一连通管1沿额角区域的开孔接入大脑内部的额角区域,另外将第二连通管2沿颞角区域的开孔接入大脑内部的颞角区域;接下来的操作是将第一连通管1和第二连通管2颅外段经头皮下隧道引至中继切口,在此切口处通过连通接头3进行连接,使得额角区域和颞角区域的脑脊液能够实现颅骨外头皮下旁路循环。最后将穿刺部位和中继切口的头皮缝好并进行相应的伤口处理。
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