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因而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作为一种能够对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的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
3.众所周知,在一定压力下,相同含湿量的不饱和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气温降低而升高,当降温至露点温度时,相对湿度为100%,此时空气达到容纳水蒸气量的最大值,如果气温继续降低则形成凝露。凝露滴水问题是空调器设计所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高温高湿的地区,在夏季运行制冷或除湿模式时,空调室内机的器件表面会产生凝露滴落,室内机送风时也会有水吹出,更有甚者,凝结水还可能进入显示屏、电控箱内部影响绝缘效果或引起部件损坏,上述由凝露问题导致的不良现象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及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易产生凝露滴水的缺陷,实现对空调送风滴水问题的改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内设有蒸发器的机壳,所述机壳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错位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两侧;所述蒸发器在长度方向上套设有折流板组件,所述折流板组件能够与所述机壳围设成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连续折返的换热流道。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折流板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蒸发器的长度方向间隔并且交错设置的折流板。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多个所述折流板沿所述蒸发器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出风口处安装有出风风扇。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蒸发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蒸发器分体和第二蒸发器分体,所述第一蒸发器分体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分体之间安装有分隔板,以分隔出第一换热空间和第二换热空间;所述第一换热空间背离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换热空间靠近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安装有第一出风风扇;所述第二换热空间背离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换热空间靠近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安装有第二出风风扇。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蒸发器分体的进液口通过第一开关阀连接于蒸发器进液总管,所述第二蒸发器分体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开关阀连接于所述
蒸发器进液总管;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出风风扇和所述第二出风风扇均电连接于控制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的中部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机壳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安装有第三出风风扇,所述第四出风口安装有第四出风风扇。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折流板组件为沿所述蒸发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连续螺旋折流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内还安装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壳上开设错位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同时利用蒸发器上套设的折流板组件,将由进风口至出风口之间的通道分隔成连续折返的换热流道,室外空气由进风口进入机壳,在穿过蒸发器之后,在折流板组件的作用下,气流拐弯折返,然后再次穿过蒸发器,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由出风口流出,进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区域内。空气每次在换热流道内拐弯折返的时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其携带的水滴都会有一部分脱离气流,撞击到机壳的壁面上,然后被引流到室外;同时,空气每次穿过蒸发器时,其携带的水滴也会有一部分与换热管和翅片接触,进而脱离气流,因而大大降低了出风气流的含水量,基本解决了出风凝露的问题。此外,连续折返的换热流道还可以让空气多次穿过蒸发器,交叉流的换热方式能够大幅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延长了空气与蒸发器的换热时间,更加保证了换热效果,可以进一步减少出风气流的含水量。该空调室内机将传统的单一流路蒸发器改为连续折返的多流路,让空气在蒸发器内折流多次,既能保证充分的换热,又使得湿空气在改变流向的过程中将其中裹挟的水滴甩到折流板和蒸发器上,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引流至室外,从而解决了凝露和换热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剖视图之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剖视图之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剖视图之三。
20.附图标记:
21.1、机壳;
ꢀꢀꢀꢀꢀꢀꢀꢀꢀꢀꢀꢀ
2、蒸发器;
ꢀꢀꢀꢀꢀꢀꢀꢀꢀꢀ
21、第一蒸发器分体;
22.22、第二蒸发器分体; 3、进风口;
ꢀꢀꢀꢀꢀꢀꢀꢀꢀꢀ
31、第一进风口;
23.32、第二进风口;
ꢀꢀꢀꢀꢀ
33、第三进风口;
ꢀꢀꢀꢀꢀ
4、出风口;
24.41、第一出风口;
ꢀꢀꢀꢀꢀ
42、第二出风口;
ꢀꢀꢀꢀꢀ
43、第三出风口;
25.44、第四出风口;
ꢀꢀꢀꢀꢀ
51、第一折流板;
ꢀꢀꢀꢀꢀ
52、第二折流板;
26.6、出风风扇;
ꢀꢀꢀꢀꢀꢀꢀꢀ
61、第一出风风扇;
ꢀꢀꢀ
62、第二出风风扇;
27.63、第三出风风扇;
ꢀꢀꢀ
64、第四出风风扇;
ꢀꢀꢀ
7、电控箱;
28.71、第一电控箱;
ꢀꢀꢀꢀꢀ
72、第二电控箱;
ꢀꢀꢀꢀꢀ
73、第三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1.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内设有蒸发器2的机壳1,机壳1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3和至少一个出风口4,进风口3和出风口4错位设置于蒸发器2的两侧。蒸发器2在长度方向上套设有折流板组件,折流板组件能够与机壳1围设成连通进风口3和出风口4的连续折返的换热流道。
33.具体地,该空调室内机既可以采用壁挂式,也可以采用立柜式。本实施例中主要以壁挂式的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采用壁挂式时,机壳1为一横向设置的长方体形壳体结构,蒸发器2也横向安装于机壳1内,其中蒸发器2可以采用屋脊式换热器或者板式换热器。进风口3开设于靠近蒸发器2左端上方的机壳1,出风口4则开设于靠近蒸发器2右端下方的机壳1,进风口3和出风口4呈错位设置且分别开设于蒸发器2的两侧,因而由进风口3进入机壳1内的空气需要从上至下并且从左至右的流动,才能够从出风口4流出。
34.同时,由于在蒸发器2上套设有折流板组件,折流板组件将机壳1内的气体流道进一步地分隔成连续折返的换热流道,空气在该换热流道内呈s形连续拐弯折返(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不仅增加了气体流程,提高了空气内的水滴与机壳1内壁以及蒸发器2换热管和翅片的碰撞几率,从而使一部分水滴脱离气流,而且空气每次在换热流道内拐弯折返的时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其携带的水滴都会有一部分脱离气流,撞击到机壳1的壁面上,然后被引流到室外,大大降低了出风气流的含水量,基本解决了出风凝露的问题。
35.另外,相较于传统室内机直接由上至下的单一气流流路,本实施例采用连续折返的多流路换热流道,还可以让空气多次穿过蒸发器,交叉流的换热方式能够大幅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延长了空气与蒸发器的换热时间,更加保证了换热效果,可以进一步减少出风气流的含水量。
36.折流板组件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图1示出了一种折流板组件的形式,即多个折流板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间隔并且交错设置。此处的交错设置具体表现为,机壳1的顶壁
安装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折流板51,第一折流板51与机壳1的底壁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供气体流通;相对地,机壳1的底壁装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折流板52,第二折流板52与第一折流板51之间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同时第二折流板52与机壳1的顶壁之间也间隔一定距离,以供气体流通。第一折流板51和第二折流板52可以成对设置,构成一组折流板组,每个折流板组件可以包括多组折流板组。图1仅示出了一组折流板组的结构形式,其余数量的折流板组形式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更进一步地,第一折流板51和第二折流板52可以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地分布,进而将机壳1内的换热空间均匀等分。例如如图1所示,通过一个第一折流板51和一个第二折流板52,将机壳1的内部空间分成三个空间,蒸发器2的换热管保持之前的结构不变,依次穿过三个空间。
37.另外,折流板组件还可以采用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连续螺旋折流板(图中未示出)。连续螺旋折流板由多个周期螺旋片连接而成,每个周期的螺旋片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升高一个螺距,螺旋片之间首尾相接,形成连续螺旋曲面。折流板组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圆盘-圆环形等等,此处不做限制,只要能够构成连续折返的换热通道即可。
38.此外,在空调室内机采用立柜式时,进风口3设置在机壳1的背面靠下的位置,出风口4设置在机壳1的正面靠上的位置,蒸发器2可以采用倾斜设置的板式换热器,折流板组件仍然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套设于蒸发器2外侧,具体的形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折流板组件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39.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壳1上开设错位设置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同时利用蒸发器2上套设的折流板组件,将由进风口3至出风口4之间的通道分隔成连续折返的换热流道,室外空气由进风口3进入机壳1,在穿过蒸发器2之后,在折流板组件的作用下,气流拐弯折返,然后再次穿过蒸发器2,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由出风口4流出,进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区域内。空气每次在换热流道内拐弯折返的时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其携带的水滴都会有一部分脱离气流,撞击到机壳1的壁面上,然后被引流到室外;同时,空气每次穿过蒸发器2时,其携带的水滴也会有一部分与换热管和翅片接触,进而脱离气流,因而大大降低了出风气流的含水量,基本解决了出风凝露的问题。此外,连续折返的换热流道还可以让空气多次穿过蒸发器2,交叉流的换热方式能够大幅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延长了空气与蒸发器2的换热时间,更加保证了换热效果,可以进一步减少出风气流的含水量。该空调室内机将传统的单一流路蒸发器改为连续折返的多流路,让空气在蒸发器2内折流多次,既能保证充分的换热,又使得湿空气在改变流向的过程中将其中裹挟的水滴甩到折流板和蒸发器2上,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引流至室外,从而解决了凝露和换热问题。
40.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风口4处安装有出风风扇6。具体地,出风风扇6可以采用贯流风扇、轴流风扇或者离心风扇等等,具体的风扇类型可以根据实际的机型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主要以壁挂式室内机常采用的贯流风扇为例进行说明。相比于传统的壁挂式机型,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扇缩短了三分之二左右,因而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减短的贯流风扇还可以提高其运行时的稳定性,减轻对固定轴的摩擦,一举多得。更进一步地,机壳1的右侧还安装有电控箱7,电控箱7内安装有控制器,出风风扇6可以电连接于控制器。
4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蒸发器2包括对称设置的
第一蒸发器分体21和第二蒸发器分体22,第一蒸发器分体21和第二蒸发器分体22之间安装有分隔板(图中未示出),以分隔出第一换热空间和第二换热空间。第一换热空间背离分隔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风口31,第一换热空间靠近分隔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风口41,第一出风口41安装有第一出风风扇61。第二换热空间背离分隔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进风口32,第二换热空间靠近分隔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42,第二出风口42安装有第二出风风扇62。
42.具体地,考虑到单个减短的贯流风扇可能会出现风量不够大的情况,因而可以在机壳1内对称设置两个贯流风扇,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单独启用一个贯流风扇或者同时启用两个。相应地,将机壳1的内部空间通过分隔板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独立的换热空间;同时蒸发器2也由两个蒸发器分体并联而成,每个换热空间各设置一个进风口3、出风口4以及折流板组件。
43.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分体21的进液口通过第一开关阀连接于蒸发器进液总管(图中未示出),第二蒸发器分体22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开关阀连接于蒸发器进液总管;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一出风风扇61和第二出风风扇62均电连接于控制器。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可以采用电磁阀或者电动阀等电控阀门。控制器可以安装于第一电控箱71中,第一电控箱71可以直接设置在两个换热空间的中间,利用第一电控箱71的壁面直接作为分隔板。
44.通过设置对称的两路换热流道,构成了双折流、双风道式空调室内机,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模式选择。当用户不需要大风量的时候,在遥控器上点击小风量按钮,控制器即可接收到控制信号,控制关闭第一开关阀(或第二开关阀),切断第一蒸发器分体21(或第二蒸发器分体22)的进液,同时第一出风风扇61(或第二出风风扇62)被切断电源,只有第二蒸发器分体22和第二出风风扇62(或者只有第一蒸发器分体21和第一出风风扇61)工作,实现了一键智能控制的效果。
45.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的中部开设有第三进风口33,机壳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出风口43和第四出风口44,第三出风口43安装有第三出风风扇63,第四出风口44安装有第四出风风扇64。
46.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基本类似,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换热空间共用同一个第三进风口33,空气从第三进风口33进入后分流成两路,再各自通过一侧的折流板组件后,分别从第三出风口43和第四出风口44排出。考虑到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出风风扇63和第四出风风扇64相隔较远,因而在机壳1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二电控箱72和第三电控箱73,来对相应的出风风扇进行控制,两个电控箱内的控制器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相连,进而实现联动控制。
4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机壳1内还安装有接水盘(图中未示出),接水盘设置在蒸发器2的下方。具体地,接水盘可以为一具有一定斜度的盘体,其固定在机壳1内部,在接水盘的底部还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可以通过对接排水管,将机壳1内部的凝结水排出至室外。
4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49.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壳1上开设错位设置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同时利用蒸发器2上套设的折流板组件,将由进风口3至出风口4之间的通道分隔成连续折返的换热流道,室外空气由进风口3
进入机壳1,在穿过蒸发器2之后,在折流板组件的作用下,气流拐弯折返,然后再次穿过蒸发器2,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由出风口4流出,进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区域内。空气每次在换热流道内拐弯折返的时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其携带的水滴都会有一部分脱离气流,撞击到机壳1的壁面上,然后被引流到室外;同时,空气每次穿过蒸发器2时,其携带的水滴也会有一部分与换热管和翅片接触,进而脱离气流,因而大大降低了出风气流的含水量,基本解决了出风凝露的问题。此外,连续折返的换热流道还可以让空气多次穿过蒸发器2,交叉流的换热方式能够大幅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延长了空气与蒸发器2的换热时间,更加保证了换热效果,可以进一步减少出风气流的含水量。该空调室内机将传统的单一流路蒸发器改为连续折返的多流路,让空气在蒸发器2内折流多次,既能保证充分的换热,又使得湿空气在改变流向的过程中将其中裹挟的水滴甩到折流板和蒸发器2上,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引流至室外,从而解决了凝露和换热问题。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