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燃气热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燃气热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燃气热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燃气热水设备的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2.燃气热水设备通常包括燃气热水器和燃气锅炉。其中,燃气热水器用于饮用、洗浴等生活热水的供应需求;而燃气锅炉除了可用于提供生活热水外,还可与安装在室内的散热器连通来提供中央供暖的功能。燃气热水设备内通常设置有燃烧器、热交换器、以及管路系统。燃烧器可在其内将燃气和空气混合并燃烧以生成热量,生成后的热量可加热热交换器内的水,而后被加热的水可通过管路系统输出,以用于饮用、洗浴等生活热水的供应需求。
3.热交换器通常包括由一壳体定义的热交换室,高温烟气从热交换室内穿过,换热管路环绕设置在热交换室壳体的外部,用于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以传递给通过管路的水流。由于通过换热管路的待加热的水流初始温度较低,容易使得空气或高温烟气中含有的水分在换热管路处结露而形成冷凝水。冷凝水为酸性,会腐蚀热交换器壳体的内壁和外壁,另外,冷凝水也可能滴到燃烧器上腐蚀燃烧器;此外,热交换器的换热翅片上的冷凝水会吸附烟气中的积碳而造成堵塞,从而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其能够对进入热交换器前的水流进行预热,从而避免或减轻热交换器上的结露、冷凝现象,进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其包括外壳、燃烧器、热交换器、第一和第二水管、进水管、出水管、以及预热件。燃烧器设置在外壳内,用于燃烧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以生成热量。热交换器设置在外壳内,其具有换热管路,以用于吸收燃烧器生成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通过其的水流。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竖向延伸设置在外壳内并分别与换热管路的两端连接;其中,第一水管位于横向的第一侧,第二水管位于与上述第一侧相对的横向的第二侧。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竖向延伸出外壳的底部;其中,进水管位于上述横向的第一侧,出水管位于上述横向的第二侧。预热件具有嵌套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供在两者内流动的水流实现热交换;其中,第一流道连接于进水管和第二水管之间,第二流道连接于出水管和第一水管之间。
6.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热件横向延伸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热件设置于外壳内的底部。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收容于第二流道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呈螺旋状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与第二水管连接的流量传感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水流流向整体一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热件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一管连接部和第二管连接部、横向延伸连接于上述第一、第二管连接部之间的预热外管、以及设置于预热外管内的预热内管。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定义于预热内管内,第二流道定义于预热外管和预热内管之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连接部直接连接于进水管和第一水管之间,第二管连接部与出水管直接连接。
15.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外部进入的冷水在进入热交换器的换热管路前,已被预热件预先加热到一定温度,从而可避免换热管路由于温度过低而引起的结露、冷凝现象,进而避免热交换器出现腐蚀。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燃气热水设备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前面板被移除以显示其内部结构;
18.图2与图1类似,其中燃气热水设备的预热件和进、出水管组件被部分剖切开;
19.图3是图2所示的预热件和进、出水管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是图3所示的预热件和进、出水管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21.图5是另一实施例中的预热件和进、出水管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附图中示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请求的保护范围内。
23.燃气热水设备是以可燃气体为燃料,如天燃气、城市煤气、液化气、沼气等,通过燃烧可燃气体来提供热量以满足用户的生活需求,例如,提供生活热水的燃气热水器、或可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和供暖需求的燃气锅炉等。以下以燃气热水器为例进行说明。
24.如图1和图2所示,燃气热水设备100包括外壳10,收容在外壳10中的燃烧器13、热交换器14、风机15、以及流量传感器16等。外壳10可由若干面板拼接而成,以在其内形成收容空间以容纳各部件。
25.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13通常包括沿纵向并排布置的若干燃烧单元(未图示)。每一燃烧单元呈扁平板状,其通常被直立地固定在燃烧器框架中,其下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若干火孔,以及连通进气口和若干火孔的燃气-空气混合通道。燃气被分配进入每一燃烧单元的进气口,和同时进入的一次空气在燃气-空气混合通道内混合、并传递给位于火排片顶部的火孔以供燃烧并生成炙热的烟气。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15可设置在燃烧器13下方以驱动空气流动,从而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并促使燃烧产生的烟气被排烟装置(未标示)的集烟罩收集,进而通过与集烟罩连接的排烟管路而被排出。热交换器14通常设置在燃
烧器13的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4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并排布置的若干翅片(未图示),一换热管路141迂回地穿过这些翅片。燃烧器13生成的高温烟气穿过热交换器14壳体内部时,烟气携带的热量被翅片所吸收,并进一步传递给流经换热管路141中的水。
26.一第一水管21和一第二水管22竖向延伸设置在外壳10内并分别与所述换热管路14的两端连接。其中,第一水管21位于横向的第一侧,第二水管22位于与上述第一侧相对的横向的第二侧。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分别竖向延伸出外壳10的底部;其中进水管11位于上述横向的第一侧,出水管12位于上述横向的第二侧。上述“竖向延伸”指第一、第二水管整体上沿竖直方向延伸,但可以是为了避让其他零部件而进行一定的折弯;此外,横向与竖向相互垂直。
27.配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一预热件20具有嵌套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供在两者内流动的水流实现热交换。其中,第一流道连接于进水管11和第二水管22之间,第二流道连接于出水管12和第一水管21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热件20横向延伸设置、且位于外壳10内的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收容于第二流道内。如图4所示,预热件20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一管连接部201和第二管连接部202、横向延伸连接于所述第一、第二管连接部201、202之间的预热外管203、以及设置于预热外管内的预热内管204。上述第一流道定义于预热内管204内,上述第二流道定义于预热外管203和预热内管204之间。此外,第一管连接部201直接连接于进水管11和第一水管21之间,第二管连接部202与出水管12直接连接。该燃气热水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水流量的一流量传感器16。该流量传感器16可以设置在第一水管21中,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水管22中。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流量传感器16设置在第二水管22和第二管连接部202连接的水路中,通过这种设置,可尽快地检测到外部水流的进入。
28.参照图2、以及配合参照图4所示,冷水从位于横向第一侧的进水管11流入后,沿预热内管204定义的第一流道进入位于横向第二侧的第二水管22;其间,连接原第二水管22和预热件20之间的流量传感器16检测到水流信号,从而触发设备开始工作。通过第二水管22的水经由换热管路141加热后,通过位于横向第一侧的第一水管21进入预热件20的、定义于预热外管203和预热内管204之间的第二流道,并最终从位于横向第二侧的出水管12流出。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水流流向整体一致,且第一流道内的冷水通过与第二流道内的加热水换热而被提升温度,也就是说,外部进入的冷水在进入热交换器的换热管路141前,已被预热件20预先加热到一定温度,从而可避免换热管路由于温度过低而引起的结露、冷凝现象,进而避免热交换器出现腐蚀。
29.图5是所示的预热件的另一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定义于预热内管304中的第一流道呈螺旋状,通过这种设置,可使第一流道流动的水(如冷水)能够被更充分的预热以进一步提升水温。
30.上述公开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上述描述中,“若干”、“多个”等类似术语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上述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在上述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并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3.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