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换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与流程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换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机组在需要制冷时,送风经过表冷器进行换热,在过渡季节不需要使用表冷器进行换热的情况下,送风仍会经过表冷器,这增加了机组内的压力损失,节能效果较差,且增加了用于驱动风机的电机所需的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能够提高换热装置的节能效果。
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
5.换热器;
6.第一风阀,沿第一方向设在换热器的一侧,被配置为调节通过换热器的风量,第一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
7.旁通风道,沿第二方向设在换热器的侧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
8.第二风阀,被配置为调节通过旁通风道的风量;
9.其中,换热装置具有通风模式,在通风模式下,第一风阀关闭,第二风阀打开。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在换热模式下,第一风阀打开,第二风阀关闭。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直管段,直管段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方向上,第一风阀沿换热器的整个长度延伸,和/或旁通风道和第二风阀均沿换热器的整个长度延伸。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器,每个换热器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风阀,每相邻两个换热器之间均设有旁通风道。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风模式下,所有的第一风阀均关闭,所有的第二风阀均打开。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包括进液管和换热管,进液管可选择地通入第一温度或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节能制冷模式;
17.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在需求冷量不大于第一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节能制冷模式,且仅使一个换热器对应的第一风阀打开并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其中,第一预设冷量为换热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设有多个,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节能制冷模式;
19.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在需求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节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的数量以及第一风阀的开度,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其中,第一预设冷量为换热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第二预设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设有多个,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性能制冷模式;
21.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在需求冷量不小于第二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性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的数量以及第一风阀的开度,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通入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其中,第二预设冷量大于换热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
22.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为风柜。
24.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换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25.在通风模式下,使第一风阀关闭,并使第二风阀打开。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具有制冷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27.在制冷模式下,使第一风阀打开,并使第二风阀关闭。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器,每个换热器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风阀,每相邻两个换热器之间均设有旁通风道;在通风模式下,使第一风阀关闭,并使第二风阀打开具体包括:
29.在通风模式下,使所有的第一风阀均关闭,并使所有的第二风阀均打开。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包括进液管,进液管可选择地通入第一温度或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31.根据用户设置的温度得到需求冷量;
32.根据所述需求冷量确定向换热器通入第一温度或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节能制冷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34.在需求冷量不大于第一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节能制冷模式,且仅使一个换热器对应的第一风阀打开并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其中,第一预设冷量为换热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节能制冷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36.在需求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节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的数量以及第一风阀的开度,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其中,第一预设冷量为换热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第二预设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性能制冷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38.在需求冷量不小于第二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性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的数量以及第一风阀的开度,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通入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其中,第二预设冷量大于换热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
39.本公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在换热器的侧部设置旁通风道,且旁通风道设有第二风阀,在通风模式下,使第一风阀关闭且第二风阀打开,气流不经过换热器直接以较小的阻力从旁通风道通过,能够降低风机的运行能耗,提高节能效果,通风模式适合在过渡季节不需要使用换热器进行换热的情况下使用。
附图说明
4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1.图1为本公开换热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本公开换热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主视图。
43.图3为本公开换热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侧视图。
44.图4为本公开换热装置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46.1、换热器;11、换热管;111、直管段;112、弯管段;12、进液管;13、出液管;14、连接管;2、第一风阀;3、旁通风道;4、第二风阀;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48.本公开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49.此外,当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以间接地在所述另一元件上并且在它们之间插入有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另外,当元件被称作“连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间接地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并且在它们之间插入有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在下文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50.本公开中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5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换热器1、第一风阀2、旁通风道3和第二风阀4。
52.其中,换热器1可以为表冷器,换热器1具有换热管11、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进液管12与换热管11的一端的连通,被配置为使通入的液态冷媒进入换热管11与流经表冷器的
气体进行换热,换热完毕后的液态冷媒从出液管13流出。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之间可以设置连接管14,以提高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的安装可靠性。换热可以是制冷或制热。
53.第一风阀2沿第一方向x设在换热器1的一侧,被配置为调节通过换热器1的风量,第一方向x与气流方向一致。例如,第一风阀2设有多个叶片,通过叶片的转动调节气流通道大小,以改变通过换热器1的风量。第一风阀2和换热器1都可设计为长方体结构,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平面内,第一风阀2和换热器1的尺寸可相同,以使气流从换热器1的各个区域均匀地通过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果。
54.旁通风道3沿第二方向y设在换热器1的侧部,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例如,旁通风道3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可与换热器1的一致且侧面平齐。
55.第二风阀4设在旁通风道3中,被配置为调节通过旁通风道3的风量。例如,第二风阀4设有多个叶片,通过叶片的转动调节气流通道大小,以改变通过旁通风道3的风量。
56.其中,换热装置具有通风模式,在通风模式下,第一风阀2关闭阻止气流经过换热器1,第二风阀4打开允许气流从旁通风道3流过。
57.该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在换热器1的侧部设置旁通风道3,且旁通风道3设有第二风阀4,在通风模式下,使第一风阀2关闭且第二风阀4打开,气流不经过换热器1直接以较小的阻力从旁通风道3通过,无需经过换热器1中的翅片,可减小气体流过时的压力损失,降低风机的运行能耗,提高节能效果,通风模式适合在过渡季节不需要使用换热器1进行换热的情况下使用。而且,通过第一风阀2和第二风阀4组合控制,能够使换热装置方便地进入通风模式,容易控制可靠性较高。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可以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在换热模式下,第一风阀2打开,以允许气流经过换热器1进行换热,且第二风阀4关闭,以阻止气流从旁通风道3流过。
59.该实施例能够在需要换热时,通过组合控制风阀使换热装置处于换热模式,以满足用户的制冷或制热需求,例如换热模式在夏季为制冷模式,在冬季为制热模式。此种换热装置通过对第一风阀2和第二风阀4的控制实现在换热模式和通风模式之间灵活切换,既能满足换热需求,又能在过渡季节降低风机运行能耗,达到节能效果。
60.可选地,在机组无需工作时,可使第一风阀2和第二风阀4均关闭,以保持机组内部整洁。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换热器1包括换热管11,换热管11包括直管段111,直管段111沿第三方向z延伸,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具体地,换热管11包括多个直管段111和多个弯管段112,多个直管段111沿第三方向z平行设置,弯管段112连接于两个直管段111的同一端。
62.该实施例可使旁通风道3的设置不影响换热模式下气流通过换热器1,也不影响换热器1的安装。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方向z上,第一风阀2沿换热器1的整个长度延伸,和/或旁通风道3和第二风阀4均沿换热器1的整个长度延伸。
64.该实施例中,第一风阀2沿换热器1的整个长度延伸,能够增加进气范围,使气流沿第三方向z更均匀地流过换热器1,提高换热效率。旁通风道3沿换热器1的整个长度延伸,在不增加换热装置沿第三方向z整体尺寸的基础上,能够增加气流从旁通风道3通过的范围,
可提高通风效率,并使气流在第三方向z上更均匀地通过旁通风道3。第二风阀4沿换热器1的整个长度延伸,能够在通风时增加进气范围,使气流在旁通风道3的整个长度上均匀地通过,使通风效果更加均匀。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包括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器1,例如,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器1,每个换热器1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风阀2,每相邻两个换热器1之间均设有旁通风道3。例如,多个换热器1采用拼接方式组成,换热器1与旁通风道3之间可拆卸,以便于根据需求灵活选择换热器1的数量,便于扩展。
66.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换热器1,能提高换热能力,使换热装置沿第二方向y的换热更加均匀,而且每相邻两个换热器1之间均设有旁通风道3,能够通过多个旁通风道3同时进行通风,不仅能够提高通风效率,还能使换热装置沿第二方向y的通风更加均匀。
67.对于此种结构,在通风模式下,所有的第一风阀2均关闭,以阻止气流经过各个换热器1,降低功率消耗,且所有的第二风阀4均打开,以允许气流通过各个旁通风道3同时通风,从而提高通风效率,并提高气流通风时的均匀性。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器1包括进液管12,进液管12可选择地通入第一温度或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
69.例如,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可以为中温水,进水温度为9℃,换热后出水温度为15℃,如5000风量标况下单个换热器1的最大制冷量为32.2kw;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可以为常温水,进水温度为7℃,换热后出水温度为12℃,如5000风量标况下单个换热器1的最大制冷量为22.56kw。
70.其中,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可通过手操器进行选择,用户需求的温度范围也可通过手操器设置,根据用户需求的温度范围可获知换热装置需求的冷量。
71.该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对换热器1可选择地引入不同温度的液态冷媒,在换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单个换热器1可实现不同的制冷量,因此能够增加换热时冷量的调节范围,更加灵活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季节不同负荷下的换热需求,提高用户更大范围需求的适应性。
72.此种换热装置特别适合于制冷,因为在制冷时换热器1换热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冷凝水影响制冷效率,在需求冷量较小时可向换热器引入温度较高的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通过提升液态冷媒温度可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降低能量损耗。
73.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节能制冷模式;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在需求冷量不大于第一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节能制冷模式,且仅使一个换热器1对应的第一风阀2打开并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其中,第一预设冷量为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第一风阀2的开度可根据用户设置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
74.该实施例能够在需求冷量不大于单个换热器1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所能达到的最大制冷量的情况下,仅开启一个换热器1进行换热,其它换热器1均处于关闭状态,既能满足制冷量需求,能够降低换热装置的能量损耗,提高节能效果。
75.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设有多个,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节能制冷模式;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在需求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节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的数量
以及第一风阀2的开度,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其中,第一预设冷量为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第二预设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例如,第二预设冷量可以为第一预设冷量的两倍。
76.该实施例在需求冷量不大于单个换热器1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所能达到的最大制冷量,且需求冷量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开启一个换热器1已不能满足需求冷量,就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温度得到需求冷量,据此使合适数量的换热器1同时换热,并在换热过程中调节各换热器1对应第一风阀2的开度,既能满足需求冷量,又能减少换热装置消耗的能量,提高节能效果。而且,通过向换热器1引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既能满足用户的冷量调节范围,又能减少冷凝水的产生保证换热效率。
77.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设有多个,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性能制冷模式;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在需求冷量不小于第二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性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的数量以及第一风阀2的开度,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通入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其中,第二预设冷量大于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
78.该实施例在需求冷量不大于单个换热器1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所能达到的最大制冷量,且需求冷量较大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向换热器1引入温度较低的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以提高单个换热器1能够达到较大的制冷量,增加冷量的可调节范围;其次,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温度得到需求冷量,据此使合适数量的换热器1同时换热,并在换热过程中调节各换热器1对应第一风阀2的开度,既能满足需求冷量,又能减少换热装置消耗的能量,提高节能效果。
79.例如,在需求冷量较大时,可将所有的第一风阀2全部打开,并向所有的换热器1通入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以提高可实现的冷量,并增大冷量调节范围。
80.其次,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
81.此种制冷设备至少具备如下优点:
82.1、在通风模式下,可减小气体流过时的压力损失,降低风机的运行能耗,提高节能效果,适合在过渡季节不需要使用换热器1进行换热的情况下使用。而且,制冷设备能够方便地在换热模式和通风模式之间切换。
83.2、在制冷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时,可根据需求冷量选择为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或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或者选择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的数量,或者调节各第一风阀2的开度,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既能满足用户设定温度下的需求冷量,又能增大冷量可调节范围,降低能量损耗,提高节能效果。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为风柜。多个换热器1可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二方向y为高度方向。此种结构能够使风柜在换热模式下沿高度方向的各个区域换热均匀,提高风柜的换热效率;并在通风模式下沿高度方向的各个区域通风均匀。
85.其次,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换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86.在通风模式下,使第一风阀2关闭,并使第二风阀4打开。
87.该步骤可通过控制器将风阀控制指令发送至风阀执行器,并由风阀执行器控制第一风阀2和第二风阀4动作。
88.该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能够在通风模式下,使气流不经过换热器1直接以较小的阻力从旁通风道3通过,无需经过换热器1中的翅片,可减小气体流过时的压力损失,降低风机的运行能耗,提高节能效果,通风模式适合在过渡季节不需要使用换热器1进行换热的情况下使用。而且,通过第一风阀2和第二风阀4组合控制,能够使换热装置方便地进入通风模式,容易控制可靠性较高。
89.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90.在换热模式下,使第一风阀2打开,并使第二风阀4关闭。
91.该实施例能够在需要换热时,通过组合控制风阀使换热装置处于换热模式,以满足用户的制冷或制热需求,例如换热模式在夏季为制冷模式,在冬季为制热模式。此种换热装置通过对第一风阀2和第二风阀4的控制实现在换热模式和通风模式之间灵活切换,既能满足换热需求,又能在过渡季节降低风机运行能耗,达到节能效果。
92.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包括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器1,每个换热器1对应设置一个第一风阀2,每相邻两个换热器1之间均设有旁通风道3;在通风模式下,使第一风阀2关闭,并使第二风阀4打开具体包括:
93.在通风模式下,使所有的第一风阀2均关闭,并使所有的第二风阀4均打开。
94.该实施例能够在通风模式下,将所有的第一风阀2均关闭,以阻止气流经过各个换热器1,降低功率消耗,且所有的第二风阀4均打开,以允许气流通过各个旁通风道3同时通风,从而提高通风效率,并提高气流通风时的均匀性。
95.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包括进液管12,进液管12可选择地通入第一温度或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96.根据用户设置的温度得到需求冷量;
97.根据需求冷量确定向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或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
98.该实施例通过对换热器1可选择地引入不同温度的液态冷媒,在换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单个换热器1可实现不同的制冷量,因此能够增加换热时冷量的调节范围,更加灵活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季节不同负荷下的换热需求,提高用户更大范围需求的适应性。
9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节能制冷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100.在需求冷量不大于第一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节能制冷模式,且仅使一个换热器1对应的第一风阀2打开并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其中,第一预设冷量为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
101.该实施例能够在需求冷量不大于单个换热器1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所能达到的最大制冷量的情况下,仅开启一个换热器1进行换热,其它换热器1均处于关闭状态,既能满足制冷量需求,能够降低换热装置的能量损耗,提高节能效果。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节能制冷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103.在需求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节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的数量以及第一风阀2的开度,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其中,第一预设冷量为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第二预设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
104.该实施例在需求冷量不大于单个换热器1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所能达到的最大制冷量,且需求冷量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开启一个换热器1已不能满足需求冷量,就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温度得到需求冷量,据此使合适数量的换热器1同时换热,并在换热过程中调节各换热器1对应第一风阀2的开度,既能满足需求冷量,又能减少换热装置消耗的能量,提高节能效果。而且,通过向换热器1引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既能满足用户的冷量调节范围,又能减少冷凝水的产生保证换热效率。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换热装置还具有换热模式,换热模式包括性能制冷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106.在需求冷量不小于第二预设冷量的情况下,使换热装置处于性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的数量以及第一风阀2的开度,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通入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其中,第二预设冷量大于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时的最大制冷量。
107.该实施例在需求冷量不大于单个换热器1在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所能达到的最大制冷量,且需求冷量较大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向换热器1引入温度较低的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以提高单个换热器1能够达到较大的制冷量,增加冷量的可调节范围;其次,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温度得到需求冷量,据此使合适数量的换热器1同时换热,并在换热过程中调节各换热器1对应第一风阀2的开度,既能满足需求冷量,又能减少换热装置消耗的能量,提高节能效果。
108.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4来具体说明本公开换热装置的工作原理。
109.换热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换热器1,第二方向y可以为高度方向,例如,换热器1可设置三个。换热装置具有通风模式和换热模式,换热模式以制冷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110.1.在过渡季节时选择通风模式,关闭所有的第一风阀2,打开所有的第二风阀4,此时无需换热器1工作,气流直接从旁通风道3通过机组内部,此时气流从两个换热器之间流过,由于无需经过翅片,空气流通过程中压力损失降低,进而降低电机功率,减少机组能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111.2.在制冷模式下,有两种进水温度可选,常温水7℃/12℃和中温水9℃/15℃。用户可以通过手操器设置温度范围和进出水温来决定冷量和损耗。如5000风量标况(常温水)下单个换热器1的最大制冷量为32.2kw,同等风量同等进风工况下(中温水),单个换热器1的最大制冷量为22.56kw。在获得最大制冷量时,第一风阀2的风叶应调整为与回风方向一致。
112.制冷模式可包括两种:节能制冷模式和性能制冷模式,在选择制冷模式之前,用户可通过手操器设置温度,控制器内设的程序软件可自动计算出为达到用户所设温度的需求冷量,并根据需求冷量选择制冷模式。
113.判断需求冷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冷量,即是否大于22.56kw,根据该条件判断可选择如下工作模式。
114.若需求冷量不大于第一预设冷量,则使机组自动转入节能制冷模式,也可手动切换,仅开启一个换热器1的第一风阀2,并根据需求冷量调节第一风阀2的开度。
115.若需求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则进一步判断需求冷量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冷量,第二预设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
116.如果需求冷量大于第一预设冷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量,则使机组进入节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的数量以及第一风阀2的开度改变机组的进风量来改变冷量输出,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通入第一温度的液态冷媒(9℃/15℃的中温水),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可选地,在进出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上安装感温包,例如,当检测温度为9
±
0.1℃/15
±
0.1℃时,该系统冷媒采用9℃/15℃的中温水,自动计算出所需换热量并通过蓝牙传递信号给风阀执行器,通过调节第一风阀2开度实现冷量可调节。在节能制冷模式下,同等工况下中温水水阻相对常温水水阻降低了近75%,可减小耗能量,并满足所需冷量。
117.如果需求冷量不小于第二预设冷量,则机组进入性能制冷模式,并调节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的数量以及第一风阀2的开度,且处于工作状态的换热器1通入第二温度的液态冷媒(7/12℃的常温水),以使实际冷量满足需求冷量,并提高冷量可调节范围。例如在采用中温水9/15℃时,10000风量在标况下机组换热量为45.12kw,但当为常温水7/12℃进出干管时,若需要同样的换热量,换热面积将减少,其比值为1:0.64。通过控制第一风阀2的开度来控制换热进风量可满足不同季节不同负荷下的自适应调节。在性能制冷模式下可输出冷量较大,但耗能量也随之升高。
118.以上对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