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现有的汽车制造中,无论从外部造型还是内部装饰,都会从人们的感官角度出发,希望制备更加美观并符合人性化设计的产品。
3.车门的制造中,通常先将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装配起来,再在此基础上装配其他结构,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之间会形成美工缝,二者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导致美工缝存在缝隙不均匀,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存在面差等问题,影响车门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通过在拉手盖板上设置第一限位组件和在杂物斗背板上设置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能够在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装配中起到互相限制的作用,从而降低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之间的面差,提高二者之间的平整性和美工缝的均匀性,使得车门更加的美观。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
6.拉手盖板,所述拉手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和定位孔,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拉手盖板的下端面;
7.杂物斗背板,所述杂物斗背板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和定位柱,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上端面高于所述杂物斗背板的上端面,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卡合,所述杂物斗背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拉手盖板的下表面相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杂物斗背板贴合,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拉手盖板贴合。
8.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均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之间的距离为10-150mm。
9.可选地,所述拉手盖板的两端均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拉手盖板的内侧壁上,并与所述拉手盖板一体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拉手盖板下端面齐平的第一支撑块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块下端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卡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杂物斗背板的上端面贴合,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杂物斗背板的内侧壁贴合。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宽度比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宽度小0.5-2.5mm,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高度为4-10mm。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一体连接。
14.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杂物斗背板上端面上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拉手盖板的内侧壁贴合。
15.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宽度为0.5-2.5mm,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长度为5-10mm。
16.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杂物斗背板内侧壁上的第二支撑块,以使得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
17.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8.1.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的配合,对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起到互相限制的作用,从而降低二者之间的面差,使得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装配的平整度高,提高二者之间美工缝的均匀性。
19.2.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成对设置,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均至少为两个,拉手盖板的两端均至少设置一个第一限位组件,同时杂物斗背板的两端相应设置第二限位组件,能够减少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少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之间的面差,使得二者始终处于同一装配面上。
20.3.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第一限位组件与杂物斗背贴合时,第一支撑块和第一限位块分别与杂物斗背板的上端面和内侧壁贴合,增加第一限位组件与杂物斗背板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对杂物斗背板的限制作用,同时第一支撑块对第一限位块起到支撑作用,增加第一限位块的稳定性。
21.4.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杂物斗背板的上端面上并与拉手盖板的内侧壁贴合,在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的装配中,既能起到定位作用,又能限制拉手盖板相对于杂物斗背板运动,提高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的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车门的立体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装配的立体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6.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7.图5为拉手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28.图6为图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9.图7为杂物斗背板的立体示意图;
30.图8为图7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图9为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装配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32.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33.100、拉手盖板;110、第一限位组件;111、第一支撑块;112、第一限位块;120、定位孔;200、杂物斗背板;210、第二限位组件;211、第二支撑块;212、第二限位块;220、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7.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车门连接结构,主要用于车门中拉手盖板和杂物斗背板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适用于任何类型车辆的车门,实施例及附图主要以小型私家车为例进行说明,对此并不作限定。
42.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门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拉手盖板100,拉手盖板10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110和定位孔120,第一限位组件110的下端面低于拉手盖板100的下端面;杂物斗背板200,杂物斗背板200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210和定位柱220,第二限位组件210的上端面高于杂物斗背板200的上端面,定位孔120与定位柱220卡合,杂物斗背板200的上表面与拉手盖板100的下表面相抵接,以使得第一限位组件110与杂物斗背板200贴合,第二限位组件210与拉手盖板100贴合。
43.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的装配过程中,拉手盖板100位于杂物斗背板200的上方,拉手盖板100的定位孔120与杂物斗背板200的定位柱220配合,使得拉手盖板100的下端面与杂物斗背板200的上端面抵接,此时第一限位组件110低于拉手盖板100下端面的部分与杂物斗背板200贴合,用于限制杂物斗背板200向其内侧壁方向运动,第二限位组件210高于杂物斗背板200上端面的部分与拉手盖板100贴合,用于限制拉手盖板100向其内侧壁方向运动,通过第一限位组件110和第二限位组件210的配合,对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起到互相限制的作用,从而降低二者之间的面差,使得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装配的平整度高,提高二者之间美工缝的均匀性,制造得到的车门更加美观,符合消费者的感官感受。
4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限位组件110和第二限位组件210均至少为两个,第一限位组件110和第二限位组件210对应设置,第一限位组件110与第二限位组件210之间的距离为10-150mm。第一限位组件110与第二限位组件210成对设置,每一个第一限位组件110均对应设置一个相应的第二限位组件210,并且第一限位组件110与第二限位组件210的距离为10-150mm,该距离能够保证第一限位组件110和第二限位组件210配合,共同起到对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的限制作用,若第一限位组件110和第二限位组件210之间的距离过大,则在拉手盖板100或者杂物斗背板200收到外力的作用时,容易在第一限位组件110和第二限位组件210之间出现装配缝隙过大,产生面差等现象,影响车门的美观性。第一限位组件110和第二限位组件210均至少为两个,能够进一步提高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装配的平整性。
4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拉手盖板100的两端均至少设置一个第一限位组件110,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的装配中,拉手盖板100的两端均至少设置一个第一限位组件110,同时杂物斗背板200的两端相应设置第二限位组件210,由于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的两端是装配中最容易产生应力的位置,因此该设置方式下,能够减少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少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之间的面差,使得二者始终处于同一装配面上。
4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限位组件110设置在拉手盖板100的内侧壁上,并与拉手盖板100一体连接。第一限位组件110与拉手盖板100一体连接并设置在拉手盖板100的内侧壁上,能够便于拉手盖板100的成型,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4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限位组件110包括与拉手盖板100下端面齐平的第一支撑块111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块111下端的第一限位块112,定位孔120与所述定位柱220卡合,以使得第一支撑块111与杂物斗背板200的上端面贴合,第一限位块112与杂物斗背板200的内侧壁贴合。为了提高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二者之间装配的平整度,因此将杂物斗背板200的上端面设置比拉手盖板100的下端面宽,第一限位组件110与杂物斗背贴合时,第一支撑块111和第一限位块112分别与杂物斗背板200的上端面和内侧壁贴合,增加第一限位组件110与杂物斗背板20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对杂物斗背板200的限制作用,同时第一支撑块111对第一限位块112起到支撑作用,增加第一限位块112的稳定性。
4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限位块112的设置于第一支撑块111的一端,第一限位块112的宽度比第一支撑块111的宽度小0.5-2.5mm,第一限位块112的高度为4-10mm。为了增加拉手盖板100与杂物斗背板200二者之间的装配的平整性,因此杂物斗背板200的上端面
设置的比拉手盖板100的下端面要宽0.5-2.5mm,通过第一限位块112的宽度比第一支撑块111的宽度小0.5-2.5mm,以使得第一支撑块111与杂物斗背板200上端面接触的宽度为0.5-2.5mm,从而将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的装配处的外壁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该外壁即车内人能够接触到的一面,进一步降低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之间的面差,并且杂物斗背板200下端面的宽度比拉手盖板100的宽度要宽,能够增加二者之间的稳定性。
4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块111与第一限位块112一体连接,能够便于第一限位组件110的成型,也能够增加第一支撑块111和第一限位块112之间的稳定性,增加第一限位块112对杂物斗背板200的限制作用。
50.第二限位组件210包括设置在杂物斗背板200上端面上的第二限位块212,第二限位块212与拉手盖板100的内侧壁贴合,第二限位块212设置在杂物斗背板200的上端面上,在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的装配中,既能起到定位作用,又能限制拉手盖板100相对于杂物斗背板200运动,提高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的装配精度。
5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限位块212的宽度为0.5-2.5mm,第二限位块212的长度为5-10mm。第二限位块212的宽度和第一限位块112的宽度一致,二者相互配合,从而降低拉手盖板100与杂物斗背板200之间的面差,提高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装配的平整性。第二限位块212的长度为5-10mm,既有利于成型加工,减少第二限位块212的面积,避免第二限位块212影响拉手盖板100和杂物斗背板200之间的装配,又能够对拉手盖板100起到限位作用。
5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限位组件210还包括设置在杂物斗背板200内侧壁上的第二支撑块211,以使得第二支撑块211与第二限位块212抵接。第二支撑块211上顶部的高度与第二限位块212的高度一致,能够对第二限位块212起到支撑作用,在拉手盖板100受到较大作用力时,能够确保第二限位块212依然对拉手盖板100起到限制作用,提高第二限位块212的使用寿命。优选的,第二支撑块211与第二限位块212一体连接,更加便于成型和提高二者之间的稳定性。
53.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