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空气动力优化的汽车引擎盖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1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适用于空气动力优化的汽车引擎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气动力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空气动力优化的汽车引擎盖。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发展与汽车行驶速度日益提高,汽车空气动力学亦愈来愈受到重视,其研究工作日益深入,汽车空气动力学已发展成为流体力学一个重要分支学科,逐渐受到各国主要车辆生产厂家和有关研究机关的重视,研究的结果对车型设计产生很大影响,对改进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如降低空气阻力系数)有显著效果,而汽车引擎盖是汽车空气动力学重要的研究目标,对于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物体,气流在运动物体周边产生的空气阻力和扰流会直接影响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通过引擎盖外形可有效调整空气相对汽车运动时的流动方向和对车产生的阻碍力作用,减小气流对车得影响。通过导流,空气阻力可分解成有益力,力高前轮轮胎对地的力量,有利于车的行驶稳定。流线型引擎盖外观基本是依照这个原理设计的;
3.而微型车属于厢式造型,其特点是:整车迎风面积大,质量轻和重心离地距离高,发动机排量小,车身流线差等,这些从空气动力学的理论来分析,其气动性能很不理想,而且车辆在高速运作时,发动机处于超负荷运转中,单单靠机油的冷却是不足以将发动机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空气动力优化的汽车引擎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适用于空气动力优化的汽车引擎盖,包括有引擎盖本体和导流盖,所述导流盖安装在引擎盖本体的上端中心处,所述导流盖的两侧为流线弧形结构,所述导流盖的前侧中心处设置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的后侧设置有与引擎盖本体贯通的进风条孔,且所述进风条孔处的导风槽内壁由上向下往后倾斜,所述导风槽的两侧内壁也均为流线弧形结构,且所述导流盖由前至后的厚度逐渐增厚,所述导流盖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流条,两个所述导流条前侧厚度小于后侧厚度,且两个所述导流条两侧的弧度与导流盖两侧的弧度相等,所述导流盖两侧的引擎盖本体上设置有排气条孔。
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排气条孔内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向后倾斜的导风叶片。
8.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硬胶导流板。
9.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条孔处设置有过滤网。
10.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本体底部进风条孔处安装有倾斜的导风板。
11.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本体的底部周边安装有机械密封条。
12.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本体由外至内分别由防腐蚀涂层、钢化钢板层、吸音层所组
成,所述防腐蚀涂层为聚四氟乙烯层,所述吸音层为聚氨酯发泡聚合物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装置通过两导流结构实现更好的减少空气阻力,且实现了外部气流对发动机的散热,当汽车移动时,气流会从前侧吹向至引擎盖本体,通过导流盖两侧的流线弧形结构可使风分流,而上端的风会经过两个导流条的分流,且因所述导流条两侧的弧度与导流盖两侧的弧度相等,多股分流后的气流在各自的导流轨道上流动量均匀,从而实现更好的导流,极大程度降低空气阻力,且由于导风槽的设计,部分气流会随着导风槽两侧内壁进入进风条孔,通过外部气流实现对汽车发动机的散热,实现汽车空气动力优化。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擎盖本体下端平面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擎盖本体结构层次图;
18.图中:1、引擎盖本体;2、导流盖;3、导流条;4、导风叶片;5、硬胶导流板;6、机械密封条;7、导风板;11、排气条孔;12、防腐蚀涂层;13、钢化钢板层;14、吸音层;21、导风槽;22、进风条孔;2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空气动力优化的汽车引擎盖,包括有引擎盖本体1和导流盖2,所述导流盖2安装在引擎盖本体1的上端中心处,所述导流盖2的两侧为流线弧形结构,所述导流盖2的前侧中心处设置有导风槽21,所述导风槽21的后侧设置有与引擎盖本体1贯通的进风条孔22,且所述进风条孔22处的导风槽21内壁由上向下往后倾斜,所述导风槽21的两侧内壁也均为流线弧形结构,且所述导流盖2由前至后的厚度逐渐增厚,所述导流盖2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流条3,两个所述导流条3前侧厚度小于后侧厚度,且两个所述导流条3两侧的弧度与导流盖2两侧的弧度相等,所述导流盖2两侧的引擎盖本体1上设置有排气条孔11,本装置通过两导流结构实现更好的减少空气阻力,且实现了外部气流对发动机的散热,当汽车移动时,气流会从前侧吹向至引擎盖本体1,通
过导流盖2两侧的流线弧形结构可使风分流,而上端的风会经过两个导流条3的分流,且因所述导流条3两侧的弧度与导流盖2两侧的弧度相等,多股分流后的气流在各自的导流轨道上流动量均匀,从而实现更好的导流,极大程度降低空气阻力,且由于导风槽21的设计,部分气流会随着导风槽21两侧内壁进入进风条孔22,通过外部气流实现对汽车发动机的散热,实现汽车空气动力优化。
23.一方面通过汽车引擎盖的局部气动优化和增加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降低气动阻力,全面提升该车型的燃油经济性,同时通过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来改善该车的高速操纵稳定性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汽车引擎盖的局部气动优化来减少车身气流分离和降低车身表面动压脉动振幅和脉动频率,从而降低该车高速行驶时的气动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并降低由于高速行驶时所带来的环境噪声污染。
24.请着重参考附图1所示,两个所述排气条孔11内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向后倾斜的导风叶片4,通过导风叶片4可防止导流盖2两侧的气流进入排气条孔11,导致气流紊乱,该设计下的排气条孔11可实现汽车引擎盖内部的换气,从而实现更好的散热;所述引擎盖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硬胶导流板5,通过硬胶导流板5可使导流后的气流更好的向上继续导流,防止吹向汽车前窗玻璃造成空气阻力。
25.请着重参考附图2所示,所述进风条孔22处设置有过滤网23,通过过滤网23可防止异物进入汽车引擎盖内部;所述引擎盖本体1底部进风条孔22处安装有倾斜的导风板7,将导风板7的方向对向发动机,从而可使进入的气流更好的对发动机集中散热;所述引擎盖本体1的底部周边安装有机械密封条6,通过机械密封条6可实现引擎盖本体1更好的闭合。
26.请着重参考附图3所示,所述引擎盖本体1由外至内分别由防腐蚀涂层12、钢化钢板层13、吸音层14所组成,所述防腐蚀涂层12为聚四氟乙烯层,所述吸音层14为聚氨酯发泡聚合物层,由于引擎盖本体1长时间经过风吹雨晒,聚四氟乙烯层可有效增加防腐蚀性能;而在汽车运作时,发动机和内部部件会产生造成,通过聚氨酯发泡聚合物层可有效吸收噪音。
2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28.本装置通过两导流结构实现更好的减少空气阻力,且实现了外部气流对发动机的散热,当汽车移动时,气流会从前侧吹向至引擎盖本体1,通过导流盖2两侧的流线弧形结构可使风分流,而上端的风会经过两个导流条3的分流,且因所述导流条3两侧的弧度与导流盖2两侧的弧度相等,多股分流后的气流在各自的导流轨道上流动量均匀,从而实现更好的导流,极大程度降低空气阻力,且由于导风槽21的设计,部分气流会随着导风槽21两侧内壁进入进风条孔22,通过外部气流实现对汽车发动机的散热,实现汽车空气动力优化。
29.上述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