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舶船体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现代化船舶的船体结构设计中,操控平台是船体结构设计上重要的设计结构之一,一般会在救生、打捞、潜器等设备装置附近设置操控平台,以方便各装备的操控,不同装置对应不同的操控平台,当船上救生、打捞、潜器等设备装置较多时,众多的操控平台会占用大量的船上空间,而且不同的设备操控平台还需要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当需要同时操控时也为设备装置的操控带来不便,而且一般的驾控室视角会有受限影响,操控员站在驾控室内部无法观测到四周的情况,导致在操控时会因为观测不到位而影响各个操控平台的操作使用,进而影响到各装备的有效使用率,因此需要一种观测方便的驾控室可以将救生、打捞、潜器等设备装置的操控平台集成到一处,实现全视角操控的驾控室。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全视角操控,观测方便的船舶上的驾控室。
4.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包括驾控室本体及设置在驾控室本体内的操控装置,所述驾控室本体包括单元组装板本体,所述单元组装板本体上设有观测窗,所述单元组装板本体设有多个,所述驾控室本体由每个所述单元组装板本体依次拼接而成环形状驾控室本体,所述操控装置设置于所述驾控室本体内靠近所述观测窗的位置。
5.优选的,所述单元组装板本体上设有观测区块和组装板底部区块,所述观测窗设置于观测区块上,所述观测区块为全透明区域块。
6.优选的,所述单元组装板本体为下窄上宽的梯形状单元组装板,所述单元组装板本体的厚度可以为5mm

7mm。
7.优选的,所述观测窗包括第一观测窗、第二观测窗和第三观测窗,所述第一观测窗、第二观测窗和第三观测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观测窗、第二观测窗和第三观测窗都为全透明玻璃窗。
8.优选的,所述单元组装板本体设有第一单元组装板和第二单元组装板,所述第一单元组装板为开关门组装板,所述第一单元组装板两侧设有密封安装边,所述第一单元组装板设有一个以上。
9.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元组装板的两侧也设有密封边,所述第二单元组装板设有七个以上,每个所述第一单元组装板与每个所述第二单元组装板依次通过焊接固定成一个环八角形的驾控室本体。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元组装板上还设有室内门板观测窗,所述室内门板观测窗与所述观测窗相对应。
11.优选的,所述操控装置包括操作台和操作移动椅,所述操作台设有第一区块操作台,第二区块操作台和第三区块操作台,所述第一区块操作台、第二区块操作台和第三区块操作台依次连接成与所述驾控室本体外形相平行的环形状操作台。
12.优选的,所述操作台为集成操控台,所述第一区块操作平台设有两的以上的第一集成操控台,所述第二区块操作台设有三个以上的第二集成操控台,所述第三区块操作台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三集成操控台。
13.优选的,所述驾控室本体还包括驾控室屋顶板,所述驾控室屋顶板上设有隔热板层。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驾控室外形为环八角形的全透明驾控室,室内设有集成操控台,可以实现全方位的观测视角,操控员站在驾控室内可以方便的操控所有设备装置,有效的减少了船体被占用的空间,增加了船舶的经济性,也提高了船舶的整体设计水平。
附图说明
15.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的俯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中单元组装板本体的平面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中单元组装板的截面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的截面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中驾控室屋顶板的示意图。
21.图中:1、驾控室本体;11、单元组装板本体;111、第一单元组装板;112、第二单元组装板;12、观测窗;121、第一观测窗;122、第二观测窗;123、第三观测窗;13、观测区块;14、组装板底部区块;2、操控装置;21、操作台;22、第一区块操作台;23、第二区块操作台;24、第三区块操作台;3、门板观测窗;4、操作移动椅;5、驾控室屋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23.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文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如图1

5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包括驾控室本体1及设置在驾控室本体内的操控装置2,驾控室本体1包括单元组装板本体11,单元组装板本体11上设有观测窗12,单元组装板本体设有多个,驾控室本体1由每个单元组装板本体11
依次拼接而成环形状驾控室本体,操控装置2设置于驾控室本体内靠近观测窗12的位置,操控装置要与环形状的驾控室本体的外形相平行设置,可以通过观测窗全方位的观测到窗外的情况。
26.参考图1

2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单元组装板本体11上设有观测区块13和组装板底部区块14,观测窗12设置于观测区块13,观测区块为全透明区域块,观测区块13为单元组装板本体上的大部分区块,为透明玻璃区块。
27.参考图1

2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单元组装板本体11为下窄上宽的梯形状单元组装板,下窄上宽的单元组装板连接后就是一个可以整体向外倾斜的环状驾控室,单元组装板本体的厚度可以为5mm

7mm,因为驾控室是设置于船舶的上层位置,所以单元组装板可以为较轻的钢制版,具体的,厚度可以为6mm。
28.参考图1

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观测窗12包括第一观测窗121、第二观测窗122和第三观测窗123,第一观测窗、第二观测窗和第三观测窗间隔设置,第一观测窗、第二观测窗和第三观测窗都为全透明玻璃窗,设置三个观测窗是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操控员可以实现全方位观测。
29.参考图1

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单元组装板本体11设有第一单元组装板111和第二单元组装板112,第一单元组装板111为开关门组装板,第一单元组装板两侧设有密封安装边,第一单元组装板设有一个以上,第一单元组装板为开关门,方便操控员进入驾控室。
30.参考图1

4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单元组装板112的两侧也设有密封边,第二单元组装板112设有七个以上,每个第一单元组装板111与每个第二单元组装板112依次通过焊接固定成一个环八角形的驾控室本体,第一单元组装板111与第二单元组装板112依次按顺序通过侧边与侧边密封焊接,设置密封边是为了保证焊接后的密封性能,焊接后是一个环八角形的驾控室,可以实现全方位的观测,提供无死角的观测视野,方便操作集成操控装置。
31.参考图1

2,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单元组装板111上还设有室内门板观测窗3,室内门板观测窗3与观测窗12相对应,室内门板观测窗3的大小可以小于观测窗的大小,开关门上设置室内门板观测窗也可以方便门外或门内的观测。
32.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操控装置2包括操作台21和操作移动椅4,操作台21设有第一区块操作台22,第二区块操作台23和第三区块操作台24,第一区块操作台22、第二区块操作台23和第三区块操作台24依次连接成与驾控室本体外形相平行的环形状操作台,第一区块操作台,第二区块操作台和第三区块操作台可以依次设置成框型的操作平台,操作移动椅可以在操作台区域自由移动,便于操作台操作。
33.参考图1

2,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操作台为集成操控台,第一区块操作平台设有两的以上的第一集成操控台221,第二区块操作平台设有三个以上的第二集成操控台231,第三区块操作平台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三集成操控台241,各操控台之间通过集成线路连接,第一区块操作平台可以是操作救生的控制台,第二区块操作平台可以是操作潜航器的控制台,第三区块操作平台可以操作的打捞控制台。
34.参考图5,在优选实施例中,驾控室本体还包括驾控室屋顶板5,驾控室屋顶板5上设有隔热板层,隔热板层可以为泡沫板(泡沫板为现有技术,在说明书中不再图示),泡沫板
可以保持驾控室内的温度,可以有效的应对较热的天气,保持室内良好的环境温度。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上的集成驾控室,驾控室外形为环八角形的全透明驾控室,室内设有集成操控台,可以实现全方位的观测视角,操控员站在驾控室内可以方便的操控所有设备装置,有效的减少了船体被占用的空间,增加了船舶的经济性,也提高了船舶的整体设计水平。
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