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一种髌骨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髌骨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髌骨带。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全民运动健身的时代悄然打开,在人体剧烈运动时,膝盖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并且膝盖较为脆弱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一旦膝盖受伤后就需要较长的回复期。膝盖位于上下腿骨交汇的地方,中间有半月板,前面有髌骨,在人体激烈运动时,髌骨有发生移位的可能,所以通常需要会用到髌骨带,将髌骨带绑在人体髌骨处对髌骨起到保护作用,髌骨带将髌骨稳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以保证其不轻易受伤害。
3.但是,在髌骨带的相关技术中,髌骨带在佩戴后,随着人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现,髌骨带对人体膝盖处的支撑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髌骨带对人体膝盖处的支撑力,本技术提供一种髌骨带。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髌骨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髌骨带,包括贴合于人体膝窝处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边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抵触髌骨的第一条带,所述连接部远离第一条带的一侧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条带,所述第一条带的数量和第二条带的数量一一对应,对应的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条带包括贴合于人体的第一贴合面、远离人体的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二条带包括贴合于人体的第二贴合面、远离人体的第二外侧面;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弹簧条,其中连接部贴合于人体膝窝处时,弹簧条的长度方向与人体腿部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弹簧条分别位于人体膝盖两侧。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使用髌骨带时,用户将连接部贴合于膝窝处,减少了对人体膝部后方软质肌肉群造成的压迫效果,提高了人体佩戴的舒适性,再将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贴合于腿部,用户再用连接件将对应的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连接,使得第一条带、连接部、第二条带呈环形设置,第一条带抵触于髌骨,从而对髌骨起到保护效果,同时,两个弹簧条分别抵触于膝盖的两侧,使得人体膝盖的两侧得到支撑,进而提高了髌骨带对人体膝盖处的支撑力。
7.可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面上设有用于抵触人体髌骨的缓冲垫。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贴合面贴合于人体腿部时,缓冲垫紧贴于髌骨,进而提高了对髌骨的保护效果。
9.可选的,所述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其中一个第一贴合面上设有用于抵触人体髌骨的缓冲垫。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两个第一贴合面和两个第二贴合面贴合于腿部,使得设有缓冲垫的第一贴合面抵触于髌骨下方,用户再用连接件将对应的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连接,此时髌骨露出,使用户活动时更加灵活,进一步提高了髌骨带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条带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连接件为第一组装件,当所述第一条带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为第一组装件和第二组装件,所述第一组装件设为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第三安装件中的任一一个,所述第二组装件设为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和第三安装件中的任一一个。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件的数量为一个时,工人重复上述佩戴步骤对髌骨带进行佩戴。
13.当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时,用户将连接部贴合于膝窝处,再将所有的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贴合于腿部,用户再用第一组装件、第二组装件将对应的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连接,此时两个第一条带分别抵触于髌骨的上下两侧,使得髌骨露出,从而使用户活动时更加灵活,同时,在人运动时,髌骨带不易发生下滑或偏移,进一步提高了髌骨带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相互粘连的第一魔术母贴和第一魔术子贴,所述第一魔术子贴位于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魔术母贴位于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二外侧面上设有收缩带,所述收缩带上设有与第一魔术子贴相互粘连的第二魔术母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使用第一安装件时,用户将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紧贴于人体,然后用户将第一魔术子贴与第一魔术母贴相互粘连,使得第一条带、连接部、第二条带呈环形设置,用户再拉动收缩带,使得收缩带贴合于第一条带,此时收缩带带动第二魔术母贴与第一魔术子贴粘连,使得第一魔术子贴与第一魔术母贴不易发生松散,提高了髌骨带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收缩带的材质为弹性材料。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收缩带的收紧效果得到提升,使得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更贴合于人体,进一步提高了髌骨带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扣环、相互粘连的第二魔术子贴和第三魔术母贴,所述扣环位于第二条带上,所述第二魔术子贴和第三魔术母贴沿第一条带的长度依次排布在第一外侧面上,所述第三魔术母贴沿第一条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魔术子贴位于第一条带远离连接部的一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使用第二安装件时,用户带动第一条带的端部穿过扣环后折返,使第二魔术子贴与第三魔术母贴相对,用户再拉动第一条带,使得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紧贴于人体,然后将第二魔术子贴粘连在第三魔术母贴上,从而使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相连,完成了对第二安装件的使用。
20.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第三安装件,所述第三安装件包括安装部、相互粘连的第四魔术母贴和第三魔术子贴,所述第三魔术子贴位于第一外侧面,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贴合面,所述第四魔术母贴位于安装部远离第二贴合面的一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使用第三安装件时,用户拉动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使得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紧贴于人体,然后用户拉动安装部,使得第三魔术子贴粘连于第四魔术母贴,从而完成对第三安装件的使用。
22.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部抵触于用户的膝窝部分时,透气孔提高了透气效果,减少了汗液在膝窝处堆积,从而提高了舒适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连接部、第一条带、第二条带、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连接件、弹簧条的设置,减少了对人体膝部后方软质肌肉群造成的压迫效果,提高了人体佩戴的舒适性,两个弹簧条分别对人体膝盖的两侧进行支撑,进而提高了髌骨带对人体膝盖处的支撑力;
26.2.通过缓冲垫的设置,提高了对髌骨的保护效果;
27.3.通过两个第一条带、两个第二条带的设置,使得用户佩戴好髌骨带后,髌骨露出,从而使用户活动时更加灵活,髌骨带不易发生下滑或偏移,进一步提高了髌骨带的稳定性;
28.4.通过透气孔的设置,减少了汗液在膝窝处推挤,提高透气效果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表示整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用于表示整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用于表示整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用于表示整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5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5中用于表示整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1、连接部;11、弹簧条;12、安装袋;13、透气孔;2、第一条带;21、第一贴合面;22、第一外侧面;3、第二条带;31、第二贴合面;32、第二外侧面;4、连接件;41、第一安装件;411、第一魔术母贴;412、第一魔术子贴;413、收缩带;414、第二魔术母贴;42、第二安装件;421、扣环;422、第二魔术子贴;423、第三魔术母贴;43、第三安装件;431、安装部;432、第三魔术子贴;433、第四魔术母贴;5、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髌骨带。
42.实施例1
43.参照图1和图2,一种髌骨带,包括水平延伸的连接部1,连接部1一边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条带2,连接部1远离第一条带2的一边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条带3,第一条带2的数量与第二条带3的数量相等,本实施例中第一条带2和第二条带3的数量均为一个,第一条带2相互背离的两面分别为抵触于人体的第一贴合面21和背离于人体的第一外侧面22,第二条带3相互背离的两面分别为抵触于人体的第二贴合面31和背离于人体的第二外侧面32;第一条带2与第二条带3之间通过连接件4相连,连接部1贴合于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条11,两个弹簧条11相互平行,且两个弹簧条11分别靠近于第一条带2和第二条带
3,弹簧条11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当连接部1贴合于人体膝窝处时,用户将第一条带2与第二条带3连接,此时两个弹簧条11分别抵触于膝盖的两侧,使得人体膝盖的两侧在运动过程中得到支撑,进而提高了髌骨带对人体膝盖处的支撑力。
44.参照图1和图2,连接部1贴合于人体的一侧缝合有两个安装袋12,安装袋12与弹簧条11一一对应,弹簧条11固定连接于安装带中,进而减少了弹簧条11对人体皮肤的摩擦。
45.参照图1和图2,第一贴合面21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垫5,缓冲垫5可以为橡胶、气垫,本技术实施例中缓冲垫5为气垫。
46.参照图1和图2,第一条带2的长度大于第二条带3的长度,使得第一条带2和缓冲垫5对髌骨的下半部包裹的更加全面,提高了对髌骨的保护效果,减少第二条带3不必要的材料消耗,更加经济。
47.参照图1和图2,连接部1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3,当用户运动时,用户膝窝处得到透气,连接部1对用户膝窝处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收和挥发,使得汗液不易在膝窝处堆积,进而提高了用户佩戴髌骨带的舒适性。
48.参照图1和图2,连接部1的材质为弹性材料,使得用户佩戴好髌骨带时,连接部1发生形变并始终抵紧在人体的膝窝处,使得连接部1贴合于膝窝,膝部弯曲时连接部1的折皱减少,减少了对人体膝部后方软质肌肉群造成的压迫效果,人体运动时更加的舒适,并且进一步提高了髌骨带的稳定性。
49.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第一安装件41,第一安装件41包括第一魔术母贴411和第一魔术子贴412,第一魔术子贴412固定连接于第一外侧面22,且第一魔术子贴4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条带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魔术母贴411固定连接于第二贴合面31,且第一魔术母贴411位于第二条带3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第一魔术子贴412与第一魔术母贴411相互粘连,第二条带3上设置有收缩带413,收缩带4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外侧面32,收缩带413朝向第二条带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母贴414,第二魔术母贴414与第一魔术子贴412相互粘连。
50.参照图1和图2,收缩带413的材质为弹性材料,使得用户拉动收缩带413时,收缩带413具有良好的拉紧效果,将收缩带413上的第二魔术母贴414贴合于第一魔术子贴412后,使髌骨带更加贴合于人的膝部,进一步提高了髌骨带的稳定性。
51.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用户需要佩戴髌骨带时,用户先将连接部1贴合于膝窝处,用户拉紧第一条带2,使第一贴合面21紧贴合于腿部,此时第一条带2带动缓冲垫5抵紧于髌骨的下方。
52.然后,用户再拉动第二条带3,使得部分第二贴合面31抵紧于腿部,第二条带3带动第一魔术母贴411粘连于第一魔术子贴412,使得第一条带2、连接部1、第二条带3呈环形设置,两个弹簧条11带动两个安装袋12分别抵触于膝盖的两侧。
53.接着,用户拉紧收缩带413,收缩带413发生形变并贴合于第一条带2,此时,收缩带413上的第二魔术母贴414粘连于第一魔术子贴412,使得第一条带2与第二条带3收紧,从而使第一魔术子贴412与第一魔术母贴411不易发生分离,提高了髌骨带的稳定性,此时两个弹簧条11对人体膝盖的两侧进行支撑,提高了髌骨带对人体膝盖处的支撑力。
54.实施例2
55.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第二
安装件42,第二安装件42包括扣环421、第二魔术子贴422、第三魔术母贴423,扣环421固定连接于第二外侧面32,第二魔术子贴422与第三魔术母贴423均固定连接于第一外侧面22,且第二魔术子贴422与第三魔术母贴423沿第一条带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第二魔术子贴422位于第一条带2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第三魔术母贴4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条带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魔术子贴422与第三魔术母贴423相互粘连。
56.当用户需要佩戴髌骨带时,用户先将连接部1贴合于膝窝处,用户拉紧第二条带3,使第二贴合面31紧贴合于腿部,此时扣环421不与人体接触,从而提高了人体佩戴的舒适感。
57.然后,用户再拉动第一条带2,使得第一贴合面21抵紧于腿部,此时缓冲垫5抵触于髌骨下方,用户将第一条带2穿过扣环421,使得第二魔术子贴422和部分第三魔术母贴423穿过扣环421,直至第一条带2与第二条带3共同紧贴在人体上。
58.接着,用户再将第一条带2穿过扣环421的部分折返拉动,使得第一条带2折叠,带动第二魔术子贴422与第三魔术母贴423相互粘连,从而完成了对第二安装件42的使用,此时两个弹簧条11对人体膝盖的两侧进行支撑。
59.实施例3
60.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第三安装件43,第三安装件43包括安装部431、第三魔术子贴432、第四魔术母贴433,安装部4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贴合面31,安装部43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四魔术母贴433固定连接于安装部431远离第二贴合面31的一侧侧面,第三魔术子贴432固定连接于第一外侧面22,且第三魔术子贴4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条带2的长度方向相同。
61.参照图5和图6,安装部431的长度小于安装部431与第二条带3连接处至第二条带3端部的距离。
62.当用户需要佩戴髌骨带时,用户先将连接部1贴合于膝窝处,用户拉紧第一条带2,使缓冲垫5抵紧于髌骨的下方,用户再拉动安装部431,使得第二贴合面31贴合于腿部,此时安装部431带动第四魔术母贴433贴合于第三魔术子贴432,第四魔术母贴433与第三魔术子贴432粘连,从而完成对第三安装件43的使用,此时两个弹簧条11带动两个安装袋12分别抵触于膝盖的两侧,第二条带3将安装部431遮蔽,提高了髌骨带整体的美观型。
63.实施例4
6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条带2和第二条带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本实施例中将对应的两个连接件4分别定义为第一组装件、第二组装件,第一组装件和第二组装件分别可以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安装件41、实施例2中的第二安装件42、实施例3中的第三安装件43这三者中的任一一个,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第一组装件和第二组装件均采用第三安装件43。
65.参照图7和图8,两个第一条带2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两个第二条带3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
66.当用户需要佩戴髌骨带时,用户先将连接部1贴合于膝窝处,此时,两个弹簧条11带动两个安装袋12分别抵触于膝盖的两侧,用户拉紧下方的第一条带2,使第一贴合面21的缓冲垫5抵紧于髌骨的下方,用户再拉动下方的安装部431,使得下方的第二贴合面31贴合于腿部,此时下方的安装部431带动对应的第四魔术母贴433贴合于下方的第三魔术子贴
432。
67.然后,用户再拉紧上方的第一条带2,使其对应的缓冲垫5抵紧于髌骨的上方,用户再拉动上方的安装部431,使得上方的第二贴合面31贴合于腿部,此时上方的安装部431带动对应的第四魔术母贴433贴合于上方的第三魔术子贴432。
68.髌骨带佩戴完成后,两个缓冲垫5分别抵紧于髌骨的上下两侧,连接部1、两个第一条带2、两个第二条带3共同将髌骨露出,使得用户在活动时更加灵活,不易影响到用户的活动,同时,位于髌骨上侧的第一条带2、第二条带3与位于髌骨下侧的第一条带2、第二条带3相互限位,使得髌骨带不易发生下滑或偏移,提高了髌骨带的稳定性。
69.实施例5
70.参照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仅有用于贴合人体髌骨下方的第一贴合面21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垫5。
71.参照图8和图9,连接部1上不开设透气孔13且采用吸水材质。
72.在减少缓冲垫5数量的同时,确保了髌骨带对人体髌骨的保护效果,在保证整体外形的同时保证连接部1佩戴的舒适性,具有一定的保暖效果,适用于天气较冷的情况。
7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