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拉头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拉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拉头,属拉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拉头一般包括滑块和设置在滑块上的拉片,滑块穿设在拉链中,通过拉片带动滑块滑动,实现拉链的启闭。拉片除了辅助拉动滑块的作用,也可以进行一些造型和款式设计,从而赋予拉头不同的风格,使得拉头可以用于不同款式的服装。针对同一滑块,可以设计不同的拉片,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从而形成可更换拉片的拉头,市面的可更换拉片的拉头,有的结构复杂,零件较多,拉头组装完成之后进行表面处理后,各零件上的涂层会相互干扰甚至结合在一起,从而影响拉头操作的灵活性。有拉头虽然零件少,但拉头的加工和组装较为复杂。
3.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方便组装的可更换拉片的拉头。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拉头,包括滑块和配设在滑块上的拉片,拉片包括杆部和形成在杆部上的捏持部,滑块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上翼板与下翼板的连接柱,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柱形成供拉链的链牙穿置的链牙通道,在上翼板设有向上延伸的安装块,安装块安装有帽盖,还包括设置在帽盖内的马勾,所述马勾的一端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孔,安装块上设有销孔,马勾通过销轴可上下摆动地安装在安装块中,销轴穿设在轴孔和销孔中,马勾的另一端设有挡杆部和定位爪,挡杆部位于定位爪的上方,在上翼板上设有供定位爪伸入所述链牙通道的定位孔,马勾于定位爪与挡杆部之间形成用于接纳所述拉片的杆部的接纳孔,接纳孔延伸至所述马勾的端部并于所述马勾的端部形成供拉片的杆部出入的出入口,在上翼板上对应出入口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拉片的滑出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挡杆部之间形成供所述拉片的杆部推动所述马勾并划入所述接纳孔的导向口,在所述帽盖与所述上翼板之间形成供所述拉片的杆部滑入导向口的缺口部,在滑块上设有容置槽,容置槽中设有用于对所述马勾施加弹力并使定位爪伸入所述链牙通道的弹簧,所述轴孔设置在弹簧与定位爪之间。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以所述滑块沿拉链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柱设置在第一端,所述容置槽从所述上翼板贯穿至所述连接柱。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滑块上设有供所述马勾摆动的活动槽,所述安装块为两块,所述马勾设置在两块所述安装块之间。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销轴的两端设有用于限制销轴滑脱的铆压部,所述马勾于与所述定位爪相对的一端设有抵靠台,所述弹簧的上端抵顶在抵靠台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挡杆部形成朝向所述接纳孔延伸的止挡部,止
挡部对应所述缺口部形成第一导向面,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上形成第二导向面,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形成所述导向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导向面斜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导向面的上端比所述第二导向面的下端更靠近所述第一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限位块为两块,所述挡杆部设置在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所述上翼板上对应所述缺口部还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具有第三导向面,第三导向面斜向下设置,第三导向面的上端比第三导向面的下端更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端之间,所述帽盖于所述缺口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引导部,第二导向面、第三导向面以及引导部围成用于引导所述拉片的杆部滑动的v形通道。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帽盖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盖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盖板围成用于供所述马勾活动的容腔,所述缺口部从第一侧板贯穿至第二侧板,所述缺口部对应所述接纳孔形成用于限制所述拉片的杆部向上移动的第一止位部和第二止位部,第一止位部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第二止位部设置在第二侧板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在所述拉片的杆部运动至所述第一止位部和第二止位部,所述挡杆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拉片的杆部的厚度。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帽盖上设有供所述销轴穿置的穿孔。
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加工时,仅需滑块、拉片、马勾、帽盖以及弹簧,其结构简易,马勾通过销轴、轴孔以及销孔安装在上翼板上的安装块上,马勾更加容易定位和组装,通过销轴能够更好地限定马勾的摆动轨迹,实现马勾的稳定制动和对拉片的限位,通过第一限位部和挡杆部能够限制拉片自动滑出,在需要更换拉片时,通过拉片的杆部挤压导向口,从而使得马勾绕着销轴转动,将杆部推入接纳口,马勾在弹簧作用下回位,从而将通过挡杆部和第一限位块对拉片进行有效地限位。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设置第二限位块,第二导向面、第三导向面以及引导部形成v形通道,用于引导拉片的杆部沿预定轨迹滑动,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抵顶在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上,将马勾顺畅抬起,而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能够更好地限制拉片在左右方向的摆动,从而避免拉片晃动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拉片未示出)。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拉片未示出)。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帽盖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滑块10
ꢀꢀꢀꢀꢀꢀꢀꢀꢀꢀꢀꢀꢀꢀꢀꢀꢀꢀ
上翼板11
26.下翼板12
ꢀꢀꢀꢀꢀꢀꢀꢀꢀꢀꢀꢀꢀꢀꢀꢀ
连接柱13
27.第一限位块14
ꢀꢀꢀꢀꢀꢀꢀꢀꢀꢀꢀꢀ
第二导向面141
28.第二限位块15
ꢀꢀꢀꢀꢀꢀꢀꢀꢀꢀꢀꢀ
第三导向面151
29.活动槽16
ꢀꢀꢀꢀꢀꢀꢀꢀꢀꢀꢀꢀꢀꢀꢀꢀ
定位孔17
30.容置槽18
ꢀꢀꢀꢀꢀꢀꢀꢀꢀꢀꢀꢀꢀꢀꢀꢀ
安装块19
31.销孔191
32.帽盖20
ꢀꢀꢀꢀꢀꢀꢀꢀꢀꢀꢀꢀꢀꢀꢀꢀꢀꢀꢀ
第一侧板21
33.第二侧板22
ꢀꢀꢀꢀꢀꢀꢀꢀꢀꢀꢀꢀꢀꢀꢀ
盖板23
34.缺口部24
ꢀꢀꢀꢀꢀꢀꢀꢀꢀꢀꢀꢀꢀꢀꢀꢀꢀ
引导部25
35.第一止位部26
ꢀꢀꢀꢀꢀꢀꢀꢀꢀꢀꢀꢀꢀ
第二止位部27
36.穿孔28
37.马勾30
ꢀꢀꢀꢀꢀꢀꢀꢀꢀꢀꢀꢀꢀꢀꢀꢀꢀꢀꢀ
轴孔31
38.挡杆部32
ꢀꢀꢀꢀꢀꢀꢀꢀꢀꢀꢀꢀꢀꢀꢀꢀꢀ
定位爪33
39.接纳孔34
ꢀꢀꢀꢀꢀꢀꢀꢀꢀꢀꢀꢀꢀꢀꢀꢀꢀ
出入口35
40.止挡部36
ꢀꢀꢀꢀꢀꢀꢀꢀꢀꢀꢀꢀꢀꢀꢀꢀꢀ
抵靠台37
41.导向口38
ꢀꢀꢀꢀꢀꢀꢀꢀꢀꢀꢀꢀꢀꢀꢀꢀꢀ
v形通道39
42.第一导向面361
43.弹簧40
44.拉片50
ꢀꢀꢀꢀꢀꢀꢀꢀꢀꢀꢀꢀꢀꢀꢀꢀꢀꢀꢀ
捏持部51
45.杆部52
46.销轴60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以拉头放置在平面上的方位进行描述,也即滑块10的下翼板12放置在水平面上。
48.参照图1至图7,一种新型拉头,包括滑块10和配设在滑块10上的拉片50,拉片50包括杆部52和形成在杆部52上的捏持部51,捏持部51大体呈u形,连接在杆部52的两端,这种拉片50结构为现有的拉片50结构,此处不再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滑块10包括上翼板11、下翼板12以及连接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的连接柱13,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沿水平方向设置,上翼板11、下翼板12以及连接柱13形成供拉链的链牙穿置的链牙通道,连接柱1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上翼板11设有向上延伸的安装块19,安装块19安装有帽盖20,还包括设置在帽盖20内的马勾30,所述马勾30的一端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孔31,安装块19上设有销孔191,马勾30通过销轴60可上下摆动地安装在安装块19中,销轴60穿设在轴孔31和销孔191中,马勾30的另一端设有挡杆部32和定位爪33,挡杆部32位于定位爪33的上方。在上翼板11上设有供定位爪33伸入所述链牙通道的定位孔17,定位爪33通过链牙通道嵌入拉链的链齿之间实现拉头的制动。
49.马勾30于定位爪33与挡杆部32之间形成用于接纳所述拉片50的杆部52的接纳孔
34,接纳孔34延伸至所述马勾30的端部并于所述马勾30的端部形成供拉片50的杆部52出入的出入口35。在上翼板11上对应出入口35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拉片50的滑出的第一限位块14,在马勾30处于制动状态时,挡杆部32、第一限位块14、上翼板11以及接纳孔34围成用于包围杆部52的空间,从而限制杆部52滑脱。第一限位块14与挡杆部32之间形成供所述拉片50的杆部52推动所述马勾30并划入所述接纳孔34的导向口38,在所述帽盖20与所述上翼板11之间形成供所述拉片50的杆部52滑入导向口38的缺口部24,在滑块10上设有容置槽18,容置槽18大体沿竖直方向设置,容置槽18中设有用于对所述马勾30施加弹力并使定位爪33伸入所述链牙通道的弹簧40,具体是在马勾30上设置相应的抵靠台37,弹簧40的下端抵顶在容置槽18上,弹簧40的上端抵顶在抵靠台37上,所述轴孔31设置在弹簧40与定位爪33之间,利用弹簧40的弹力,使得马勾30绕着销轴60摆动。
5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以所述滑块10沿拉链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柱13设置在第一端,所述容置槽18从所述上翼板11贯穿至所述连接柱13。
5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滑块10上设有供所述马勾30摆动的活动槽16,所述安装块19为两块,所述马勾30设置在两块所述安装块19之间。
5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销轴60的两端设有用于限制销轴60滑脱的铆压部(图中未示出),通过铆压使得销轴60的两端形成直径较大的部位,从而限制销轴60从轴孔31和销孔191中滑出,该铆压技术为拉头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5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挡杆部32形成朝向所述接纳孔34延伸的止挡部36,止挡部36对应所述缺口部24形成第一导向面361,在所述第一限位块14上形成第二导向面141,第一导向面361与第二导向面141形成所述导向口38。
5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导向面141斜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导向面141的上端比所述第二导向面141的下端更靠近所述第一端。
5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限位块14为两块,所述挡杆部32设置在两块所述第一限位块14之间,所述上翼板11上对应所述缺口部24还设有第二限位块15,第二限位块15具有第三导向面151,第三导向面151斜向下设置,第三导向面151的上端比第三导向面151的下端更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块14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15与所述第一端之间,所述帽盖20于所述缺口部24设有向下延伸的引导部25,第二导向面141、第三导向面151以及引导部25围成用于引导所述拉片50的杆部52滑动的v形通道39。
5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帽盖20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以及连接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的盖板23,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以及盖板23围成用于供所述马勾30活动的容腔,所述缺口部24从第一侧板21贯穿至第二侧板22,所述缺口部24对应所述接纳孔34形成用于限制所述拉片50的杆部向上移动的第一止位部26和第二止位部27,第一止位部26设置在第一侧板21上,第二止位部27设置在第二侧板22上。
5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在所述拉片50的杆部52运动至所述第一止位部26和第二止位部27,所述挡杆部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4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拉片50的杆部52的厚度(即拉片处于竖立状态时,杆部52的竖向的上下距离),当杆部52为圆柱体状时,杆部52的厚度为杆部52的直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拉片50向上运动至
最高位置时,杆部52仍然不会从接纳孔34中滑脱,从而保证了拉片50在使用时不易脱落。而在需要更换拉片50时,需要通过另外的工具(例如螺丝刀)向上顶压挡杆部32,挡杆部32收纳在帽盖20内,从而使得挡杆部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4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大于杆部52的厚度,此时可以将杆部52从接纳孔34中移出。
5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帽盖20上设有供所述销轴60穿置的穿孔28,也即销轴60穿设在轴孔31、销孔191以及穿孔28中,销轴60的两端同样形成铆压部,从而限制销轴60的滑脱。这种结构中,销轴60对的马勾30安装起到了定位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中,帽盖20还要通过铆压的方式固定在安装块19,帽盖20的铆压方式为业内公知结构,此处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59.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