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艺制品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仿真模拟驾驶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仿真模拟驾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交通工程及其相关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仿真模拟驾驶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所使用的的交通车辆呈现多样化,可分为有轨车辆和无轨车辆,其中有轨车辆主要有:火车、地铁以及磁悬浮车。以前,为了锻炼驾驶员驾驶有轨车辆的驾驶技能,驾驶员需要进行实操,但由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的欠缺会造成车辆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研制出来了高仿真驾驶模拟装置,使得驾驶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驾驶技能训练。
3.经检索,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基于vr技术的高仿真驾驶模拟装置,包括:车体、模拟平台、底座和驾驶模拟系统,所述车体安装在模拟平台上,所述模拟平台的底部安装有六个万向节,六个所述万向节呈六边形分布,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六个角度气缸,所述角度气缸的伸缩杆端部与万向节连接,六个所述角度气缸和万向节组成六自由度驱动机构。本发明通过将驾驶模拟装置结合vr来提高驾驶人的体验,对于虚拟环境的模拟更加真实,能给驾驶者更真实的感受,通过驾驶人模块来进行评分,驾驶人在模拟后能够知晓自身驾驶的一些错误,进一步的提高驾驶技术。
4.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5.1、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基于vr技术的高仿真驾驶模拟装置中设置的底座的构造单一,导致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基于vr技术的高仿真驾驶模拟装置中设置的底座无法防止人们跌落,进而降低了人们位于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基于vr技术的高仿真驾驶模拟装置中设置的底座上的安全性;
6.2、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基于vr技术的高仿真驾驶模拟装置中设置的模拟平台的位置固定,导致人们无法转动调节模拟平台的位置,进而无法转动调节车辆的位置,进而需要人们跑动地对车辆的不同表面进行检修,进而增加了人们的劳动量;
7.3、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基于vr技术的高仿真驾驶模拟装置中设置的底座和模拟平台的高度均固定,且底座和模拟平台均具有一定高度,导致人们需要依靠外界登高设备对模拟平台上的车辆的不同高度上的位置进行检修,进而给人们对车辆进行检修的工作带来不便,且不便于人们进入车辆的内部。
8.因此,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基于vr技术的高仿真驾驶模拟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仿真模拟驾驶装置,通过设置防护组件、驱动组件、滚珠和第一液压缸,解决了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基于vr技术的高仿真驾驶模拟装置存在人们对车辆进行检修时的安全性低、增加了人们检修车辆时的劳动量,以及不便于人们进入车辆和不便于人们对车辆不同高度上的位置进行检修的问题。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1.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仿真模拟驾驶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含有弧形杆和竖轴,环形板的上表面从上到下的方向等间距分布有弧形杆,弧形杆的上表面等间距贯穿连接有竖轴,环形板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含有环形座和电机,电机的上表面连接的转轴的上端面连接有圆形块,圆形块的外周面设置的环形座连接在环形板的下表面上,环形板的下表面外侧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上表面连接的上圆形座连接在环形板的下表面上,第一液压缸的下表面连接的下圆形座的下表面连接有滚珠,滚珠沿着位于环形板正下方的底板上开设的环形槽滚动。
12.进一步地,防护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门板,门板的外表面一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合页,合页的内表面一侧连接在弧形杆上,具体地,门板的存在,用于使用者穿过防护组件登至环形板上,合页的存在,使得门板受到外力时作圆弧移动。
13.进一步地,门板的另一表面上侧连接有l形块,l形块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贯穿l形块和弧形杆螺纹连接,具体地,螺杆的存在,用来锁定连接l形块和弧形杆,进而锁定门板的位置。
14.进一步地,底座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含有第三液压缸和第二支撑架,第三液压缸的上表面连接的第二圆形座的上表面连接在底座的下表面上,第三液压缸的圆周面上部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连接在底座的下表面上,第三液压缸的下表面连接的第一圆形座的下表面连接在圆形块的上表面上,具体地,第三液压缸的存在,用来调节底座的高度,第二圆形座的存在,用于第三液压缸和底座之间的连接,第二支撑脚的存在,用来支撑底座,第一圆形座的存在,用于第三液压缸和圆形块之间的连接。
15.进一步地,圆形块的外周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上表面连接在环形座的下表面上,具体地,第一支撑脚的存在,用来支撑环形座,且用于圆形块和环形座之间的连接。
16.进一步地,环形座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开设有第二内螺纹通孔,环形座上的第二内螺纹通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贯穿环形座和环形板螺纹连接,具体地,第二内螺纹通孔的存在,使得第二螺栓和环形座之间可拆式连接,第二螺栓的存在,用来锁定连接环形座和环形板。
17.进一步地,电机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包含有第二液压缸和安装座,电机的下表面连接在第二液压缸的上表面上,第二液压缸的下表面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下表面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中部位置上,具体地,第二液压缸的存在,用来调节电解的高度,安装座的存在,用于连接电机和底板。
18.进一步地,底板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开设有第一内螺纹通孔,底板上的第一内螺纹通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具体地,第一内螺纹通孔的存在,使得第一螺栓和底板之间可拆式连接,第一螺栓的存在,用来锁定连接底板和上开口框。
19.进一步地,底板的下表面连接有上开口框,上开口框的上表面和环形板的上表面齐平,具体地,如此,便于使用者在地面上登至环形板的上表面上。
20.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底座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含有弧形杆和竖轴,环形板的上表面从上到下的方向等间距分布有弧形杆,弧形杆的上表面等间距贯穿连接有竖轴,如此设计,使得防护组件对位于环形板上方的使用者进行防护,进而防止了使用者从环形板的上方跌落下来,进而增加了使用者在环形板上方时的安全性,进而增加了使用者对位于底座上方的车辆进行检修时的安全性。
22.2、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组件,环形板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含有环形座和电机,电机的上表面连接的转轴的上端面连接有圆形块,圆形块的外周面设置的环形座连接在环形板的下表面上,滚珠沿着位于环形板正下方的底板上开设的环形槽滚动,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通过操控电机,带动环形座转动,进而带动环形板转动,进而使得位于环形板上方的使用者在水平面上进行移动,进而调整了使用者在水平面上的位置,进而使得使用者不需要绕着环形板跑动的对车辆的不同表面进行检修,进而降低了人们检修位于底座上表面上的车辆时的劳动量。
23.3、本发明通过设置滚珠和第一液压缸结构,环形板的下表面外侧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上表面连接的上圆形座连接在环形板的下表面上,第一液压缸的下表面连接的下圆形座的下表面连接有滚珠,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通过操控第一液压缸带动环形板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位于环形板上方的使用者上下移动,进而便于使用者从环形板上登至底座上,进而便于使用者进入位于底座上表面上的车辆的内部,且便于使用者对车辆上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俯视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俯视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仰视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液压缸、底板和环形板的连接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中防护组件、环形板和门板的连接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中环形座和环形板的连接示意图;
32.图8为本发明中底座、圆形块和支撑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33.图9为本发明中底板、电机和伸缩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3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5.1、上开口框;2、防护组件;201、弧形杆;202、竖轴;3、底座;4、第一液压缸;401、上圆形座;402、下圆形座;403、滚珠;5、底板;501、第一螺栓;502、环形槽;503、第一内螺纹通孔;6、驱动组件;61、环形座;6101、第二内螺纹通孔;6102、第二螺栓;62、电机;63、第一支撑架;64、圆形块;65、转轴;7、伸缩组件;701、第二液压缸;702、安装座;8、环形板;9、门板;901、合页;902、l形块;903、螺杆;10、支撑组件;1001、第三液压缸;1002、第一圆形座;1003、第二圆形座;1004、第二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7.请参阅图1-9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仿真模拟驾驶装置,包括底座3,底座3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板8,环形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护组件2,防护组件2包含有弧形杆201和竖轴202,环形板8的上表面从上到下的方向等间距分布有弧形杆201,弧形杆201的上表面等间距贯穿连接有竖轴202,环形板8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包含有环形座61和电机62,电机62的上表面连接的转轴65的上端面连接有圆形块64,圆形块64的外周面设置的环形座61连接在环形板8的下表面上,环形板8的下表面外侧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第一液压缸4,第一液压缸4的上表面连接的上圆形座401连接在环形板8的下表面上,第一液压缸4的下表面连接的下圆形座402的下表面连接有滚珠403,滚珠403沿着位于环形板8正下方的底板5上开设的环形槽502滚动,具体地,使用者登至环形板8上后,接着,使用者将门板9锁定连接在弧形杆201上;
38.当使用者身高不便于对位于底座3上表面上的车辆进行检修时,使用者连通第一液压缸4、第二液压缸701和第三液压缸1001,接着,使用者使用外接控制端依次启动第一液压缸4、第二液压缸701和第三液压缸1001,当第一液压缸4伸张时,带动环形板8向上移动,带动位于环形板8上方的使用者向上移动,带动防护组件2向上移动,且第二液压缸701伸张,第三液压缸1001收缩;反之,当第一液压缸4收缩时,带动环形板8向下移动,带动位于环形板8上方的使用者向下移动,带动防护组件2向下移动,且第二液压缸701收缩,第三液压缸1001伸张;直至便于使用者在环形板8的上表面上对位于底座3上表面上的车辆进行检修为止;
39.当使用者需要对位于底座3上表面上的车辆的不同表面进行检修时,使用者连通电机62的外接电源,接着,使用者使用外接控制端启动电机62,带动滚珠403沿着环形槽502滚动,带动下圆形座402作圆弧移动,带动第一液压缸4作圆弧移动,带动上圆形座401作圆弧移动,带动环形座61转动,带动环形板8转动,使得位于环形板8上方的使用者移动。
40.其中如图5所示,防护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门板9,门板9的外表面一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合页901,合页901的内表面一侧连接在弧形杆201上,门板9的另一表面上侧连接有l形块902,l形块902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903,螺杆903贯穿l形块902和弧形杆201螺纹连接,具体地,使用者对螺杆903施加旋转的外力,当螺杆903转动且向上移动时,使得螺杆903向远离弧形杆201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螺杆903完全脱离弧形杆201为止,接着,使用者用
手捏住门板9,接着,使用者对门板9施加外力,使得门板9以合页901为轴作圆弧移动,且使得门板9的一表面向远离弧形杆20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门板9打开;
41.反之,当使用者用手捏住门板9后,接着,使用者对门板9施加外力,使得门板9以合页901为轴作圆弧移动,且使得门板9的一表面向靠近弧形杆20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门板9闭合,接着,使用者对螺杆903施加旋转的外力,当螺杆903转动且向下移动时,使得螺杆903向靠近弧形杆201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螺杆903和弧形杆201稳定连接为止,进而锁定了门板9的位置。
42.其中如图8所示,底座3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10,支撑组件10包含有第三液压缸1001和第二支撑架1004,第三液压缸1001的上表面连接的第二圆形座1003的上表面连接在底座3的下表面上,第三液压缸1001的圆周面上部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第二支撑架1004,第二支撑架1004的上表面连接在底座3的下表面上,第三液压缸1001的下表面连接的第一圆形座1002的下表面连接在圆形块64的上表面上,具体地,使用者连通第三液压缸1001的外接电源,接着,使用者使用外接控制端启动第三液压缸1001,当第三液压缸1001收缩时,带动第二支撑架1004向下移动,带动底座3向下移动;反之,当第三液压缸1001伸张时,带动第二支撑架1004向上移动,带动底座3向上移动。
43.其中如图6所示,圆形块64的外周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第一支撑架63,第一支撑架63的上表面连接在环形座61的下表面上,具体地,使用者将第一支撑架63的一表面焊接在圆形块64上,接着,使用者将第一支撑架63的另一表面焊接环形座61上。
44.其中如图7所示,环形座61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开设有第二内螺纹通孔6101,环形座61上的第二内螺纹通孔6101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6102,第二螺栓6102贯穿环形座61和环形板8螺纹连接,具体地,使用者对第二螺栓6102施加旋转的外力,当第二螺栓6102转动且向下移动时,使得第二螺栓6102向远离环形板8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二螺栓6102完全脱离环形板8上为止,至此,使用者解除第二螺栓6102对环形板8和环形座61之间的锁定连接;反之,当第二螺栓6102转动且向上移动时,使得第二螺栓6102向靠近环形板8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二螺栓6102和环形板8稳定连接为止,至此,使用者完成第二螺栓6102对环形板8和环形座61之间的锁定连接。
45.其中如图9所示,电机62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伸缩组件7,伸缩组件7包含有第二液压缸701和安装座702,电机62的下表面连接在第二液压缸701的上表面上,第二液压缸701的下表面连接有安装座702,安装座702的下表面连接在底板5的上表面中部位置上,具体地,使用者连通第二液压缸701的外接电源,接着,使用者使用外接控制端启动第二液压缸701,当第二液压缸701伸张时,带动电机62向上移动;反之,当第二液压缸701收缩时,带动电机62向下移动;
46.且当第二液压缸701伸张时,第三液压缸1001收缩,第一液压缸4伸张;当第二液压缸701收缩时,第三液压缸1001伸张,第一液压缸4收缩。
47.其中如图1、4、9所示,底板5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开设有第一内螺纹通孔503,底板5上的第一内螺纹通孔50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501,底板5的下表面连接有上开口框1,上开口框1的上表面和环形板8的上表面齐平,具体地,使用者在地面上开挖一个与上开口框1相符的基坑,接着,使用者将上开口框1放入基坑的内部;
48.使用者对第一螺栓501施加旋转的外力,当第一螺栓501转动且向上移动时,使得
第一螺栓501向远离上开口框1的底部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一螺栓501完全脱离上开口框1上为止,至此,使用者解除第一螺栓501对上开口框1和底板5之间的锁定连接;反之,当第一螺栓501转动且向下移动时,使得第一螺栓501向靠近上开口框1的底部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一螺栓501和上开口框1稳定连接为止,至此,使用者完成第一螺栓501对上开口框1和底板5之间的锁定连接;
49.使用者将门板9打开后,使用者从地面上登至环形板8的上表面上。
50.该申请文件中所提到的底座3的上表面上的部件与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中所提到的底座上表面上的部件一致,在该申请文件中所提到的车辆为轨道交通车辆,且在轨道交通车辆上连接在驾驶模拟系统,该申请中所提到的驾驶模拟系统与在专利公告号为cn112071157a中所提到的驾驶模拟系统一致。
5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