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送风机构,其具有针对记录头的油墨喷出部在送风的方向上进行排风的排风风扇;风回收机构,其具有针对记录头的油墨喷出部在接受风的方向上进行抽吸的回收风扇。
3.存在专利文献1的喷墨记录装置被设置在具有排气设备的设置场所处,且风回收机构经由管道而与该排气设备进行连接的情况。该排气设备的排气的能力在喷墨记录装置的设置场所中已经被决定,因此喷墨记录装置无法对该排气设备的排气的能力进行控制。
4.在此,在与回收风扇的排气的能力相比排气设备的排气的能力较大的情况下,存在通过回收风扇而产生的装置内部的气流因所述排气设备的排气而被打乱的可能性。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17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其能够在向输送方向输送的介质上进行记录;支承部,其具有与所述记录部对置且能够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送入部,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记录部的上游处,并朝向所述支承面送入气体;抽吸部,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记录部的下游处,并对从所述支承面流过的气体进行抽吸;管道部,其供从所述抽吸部排出的气体进行流动,在所述管道部上设置有压力差调节部,所述压力差调节部对所述管道部的内部的压力和所述管道部的外部的压力的压力差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7.图1为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8.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的内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9.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一管道的底面的平面图。
10.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的立体图。
11.图5为表示从实施方式1的第一管道至工厂的排气管道的立体图。
12.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配置的关系的平面图。
13.图7为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中气体流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14.图8为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中气体流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15.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的变形例中的从第一管道至工厂的排气管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对本发明概要性地进行说明。
17.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其能够在向输送方向输送的介质上进行记录;支承部,其具有与所述记录部对置且能够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送入部,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记录部的上游处,并朝向所述支承面送入气体;抽吸部,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记录部的下游处,并对从所述支承面流过的气体进行抽吸;管道部,其供从所述抽吸部排出的气体进行流动,在所述管道部上设置有压力差调节部,所述压力差调节部对所述管道部的内部的压力和所述管道部的外部的压力的压力差进行调节。
18.供从所述抽吸部被排出的气体通过的所述管道部的末端与例如设置有所述记录装置的工厂所具有的排气设备进行连接。
19.根据本方式,在例如所述排气设备的排出能力与所述记录装置所具备的所述抽吸部的排出能力相比较大的情况下,所述管道部的内部的压力会低于所述管道部的外部的压力。
20.在此,能够通过利用所述压力调节部来调节所述管道部的内部的压力和所述管道部的外部的压力的压力差,从而使该压力差减小,因此即使在所述排气设备的排出能力大于所述记录装置所具备的所述抽吸部的排出能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所述记录部周边的气流、所述抽吸部的内部的气流因为由所述排气设备实施的排气而被打乱的情况。
21.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压力差调节部为被设置在所述管道部的侧部上的孔部。
22.根据本方式,由于仅通过在所述管道部的所述侧部上设置所述孔部即可,因此与在所述管道部上安装对压力差进行调节的单元的结构相比,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实现所述压力差调节部。
23.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所述压力差调节部具备:配管,其以能够使所述管道部的内部和所述管道部的外部连通的方式与所述孔部连接;阀门,其被设置在所述配管上,并能够对在所述配管的内部流动的气体的流量进行调节。
24.根据本方式,通过使在所述配管的内部流动的气体的流量以与所述阀门的开放的程度相匹配地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减小所述管道的内部的压力和所述管道的外部的压力的压力差。由此,能够根据所述记录装置的设置场所中的排气设备的能力来变更所述压力差。
25.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或者第三方式中,所述管道部具备第一管道,其供来自所述抽吸部的气体流入;第二管道,其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上游处并且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在从所述重力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面位于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面相比靠外侧处,所述孔部为在从所述重力方向进行观察时的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外壁面的间隙。
26.根据本方式,所述内壁面和所述外壁面的间隙作为所述孔部而发挥功能。在此,由于所述第二管道成为从所述重力方向的上游覆盖所述第一管道的状态,因此即使存在灰尘从所述记录装置的设置场所的天棚向所述重力方向落下来的情况,也能够抑制该灰尘通过所述孔部而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以及所述第二管道中的情况。
27.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中,在所述重力方向上,在所
述第一管道的上游的端部设置有供安装所述第二管道的上壁,在所述上壁上形成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在所述重力方向上贯穿所述上壁并且能够供气体流通,所述上壁中的所述通风孔的周缘部相对于与所述重力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而倾斜。
28.根据本方式,由于与所述上壁中的所述通风孔的周缘部沿着水平方向的结构相比,气体会易于向所述上壁倾斜的方向进行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气体滞留在所述抽吸部的一部分处的情况。
29.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或者第五方式中,具备第三管道,该第三管道在所述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上游处并且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三管道中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能够供所述第三管道的内部的气体穿过的过滤器。
30.存在在从所述抽吸部被排出的气体中包括有异物的可能性。
31.根据本方式,能够利用所述过滤器来对气体中的异物进行回收,并且能够简单地实施被该异物污染的过滤器的更换。
32.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中,所述抽吸部具有:流通部,其从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支承面之间延伸至所述管道部,且内部能够供气体流通;抽吸风扇,其被设置在所述管道部的内部并抽吸气体,所述管道部具有划分壁,该划分壁向所述流通部的内部延伸并且在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抽吸风扇之间对所述流通部的一部分进行划分。
33.根据本方式,在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抽吸风扇之间,所述流通部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划分壁而被划分出。在此,在未被所述抽吸风扇抽吸而残留的一部分的气体欲朝向所述记录部流动的情况下,所述划分壁限制该一部分的气体的流动。由此,能够抑制从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支承面之间流向了下游的气体再次流入到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支承面之间而污染所述介质的情况。
34.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式中,所述划分壁的一部分相对于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而倾斜。
35.根据本方式,由于与所述划分壁的一部分沿着水平方向的结构相比,气体会易于向所述划分壁的一部分倾斜的方向进行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气体滞留在所述抽吸部的一部分处的情况。
36.实施方式1
37.以下,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0具体地进行说明。
38.在图1中,示出了被设置于作为设置场所的一个示例的工厂1的地板部2上的打印机10的整体结构。打印机10在介质m上实施记录。作为介质m的示例,具有布帛、纸张。另外,在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为正交坐标系。
39.x方向为打印机10的装置宽度方向,作为一个示例,为与后述的重力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在对打印机10从正面进行观察时将x方向的朝向左侧的方向设为+x方向,并将朝向右侧的方向设为-x方向。此外,x方向为介质m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示例。
40.y方向为介质m的输送方向的一个示例并且为打印机10的纵深方向的一个示例,且为水平方向。在此,将输送介质m的输送方向设为+y方向,并将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y
方向。
41.z方向为打印机10的装置高度方向的一个示例。在此,将在打印机10上重力所作用的重力方向设为+z方向。-z方向为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
42.在地板部2上设置有作为排气设备的一个示例的排气装置4。另外,排气装置4也可以被设置在工厂1的未图示的顶棚部处。
43.排气装置4具备未图示的排气风扇,且经由排气管道6而与打印机10的后述的第三管道92进行连接。来自打印机10的排气通过排气装置4而被回收并且净化,并从排气装置4排放到工厂1的外部。在此,将通过排气装置4的排气风扇进行旋转而产生的风量、即空气的流量设为v1〔m3/sec〕。空气为气体的一个示例。
44.如此,在打印机10中,后述的管道部54的末端经由排气管道6与排气装置4进行连接。
45.如图2所示,作为一个示例,打印机10包括:主体框架12、主体罩14、输送单元16、记录单元20、清洁单元26、控制单元28和流道部30。
46.具体而言,作为主要部分,打印机10具备:后述的记录单元20、胶带(glue belt)17、送入部32、抽吸部42、管道部54和开口部86。
47.主体框架12作为设置打印机10的各部的基部而构成。
48.主体罩14为对打印机10的各部进行覆盖的封装部件。在主体罩14中与y方向的中央相比靠+y方向的部位朝向-z方向而突出。将构成主体罩14的部位中的、-y方向的壁部设为侧壁部14a,将-z方向的壁部设为上壁部14b。在侧壁部14a上形成有多个流入口15,该多个流入口15能够供空气从侧壁部14a的外部向主体罩14的内部流入。
49.输送单元16包括:驱动辊16a、从动辊16b、胶带17和未图示的收卷辊。而且,输送单元16能够随着由驱动辊16a的旋转而进行的胶带17的移动,对介质m在+y方向上进行输送。在+y方向上,驱动辊16a被配置在下游处,从动辊16b被配置在上游处。此外,驱动辊16a以及从动辊16b均具有沿着x方向的旋转轴。驱动辊16a的旋转被后述的控制单元28所控制。
50.胶带17为支承部的一个示例,且被构成为将具有弹性的平板的两端接合而成的环形带。此外,胶带17被卷挂在驱动辊16a的外周面以及从动辊16b的外周面上,且能够进行环绕移动。
51.作为一个示例,胶带17的外周面17a具有粘着性,而对介质m能够进行支承并且能够进行吸附。粘着性的含义是指,能够与其他的部件暂时性地粘合并且能够从粘合状态剥离的特性的意思。
52.外周面17a中的、位于驱动辊16a与从动辊16b之间并且位于-z方向处的平坦的部分为支承面18。换言之,胶带17具有支承面18。支承面18的一部分与后述的记录单元20在z方向上对置。此外,支承面18能够对介质m进行支承。即,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为喷墨方式。
53.记录单元20为记录部的一个示例,且能够在于+y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m上进行记录。具体而言,记录单元20包括作为喷出部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头21、和滑架22,该滑架22对记录头21以能够沿着x方向而往复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此外,记录单元20被配置在与胶带17相比靠上方(-z方向)处。
54.记录头21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喷嘴,且被配置在相对于支承面18的-z方向处。记录
头21与支承面18或者介质m之间的空间部41能够供空气流通。换言之,空间部41构成供空气流动的流道的一部分。
55.此外,记录头21通过从多个喷嘴向介质m的被记录面ma喷出作为液滴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能够进行向介质m的记录。
56.清洁单元26在胶带17进行环绕移动的方向上位于与驱动辊16a相比靠下游处,并对外周面17a进行清扫。
57.控制单元28被构成为包括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储存器,并对打印机10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58.流道部30为,打印机10的内部的空间部中的、包括前文所述的空间部41并且作为强制性地使空气进行流动的流道而发挥功能的部位。此外,作为一个示例,流道部30具有送入部32、抽吸部42、管道部54和开口部86。
59.送入部32在+y方向上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0的上游处,且朝向支承面18送入空气。具体而言,作为一个示例,送入部32具有第一流道形成部33、第二流道形成部34、第三流道形成部35以及第四流道形成部36。第一流道形成部33、第二流道形成部34、第三流道形成部35以及第四流道形成部36分别通过构成打印机10的内部的未图示的部件以及主体罩14而被形成为筒状。
60.第一流道形成部33经由流入口15而与打印机10的外部连通,且从流入口15向-z方向延伸。
61.第二流道形成部34从第一流道形成部33的-z方向的端部起向+y方向延伸。此外,在第二流道形成部3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扇38。
62.第一风扇38通过未图示的电机而进行旋转,从而从第一流道形成部33朝向第二流道形成部34吸气,并且从第二流道形成部34朝向第三流道形成部35排气。
63.第三流道形成部35以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时呈l字状的方式弯曲,且具有从第二流道形成部34起向+y方向延伸的部位和从+y方向的端部起向+z方向延伸的部位。另外,作为一个示例,第三流道形成部35的流道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流道形成部34的流道截面面积。流道截面面积是指,相对于空气流动的方向而正交的面上的流道的面积。此外,在第三流道形成部35的成为末端的部位上形成有吹出口39,该吹出口39供朝向第四流道形成部36而沿+z方向吹出空气。
64.第四流道形成部36从吹出口39起向+z方向延伸。此外,在第四流道形成部36中,x方向的尺寸为与胶带17的x方向的尺寸相同程度的大小。也就是说,第四流道形成部36在x方向上较长。第四流道形成部36的+z方向的端部与空间部41连接。
65.如此,送入部32能够将从流入口15流入的空气送入到空间部41中。
66.另外,空间部41基本上是指记录头21与支承面18之间的空间部分。在此,记录头21沿着x方向而往复移动。因此设为,在空间部41中也包括记录头21的x方向的移动区域与支承面18之间的空间部分。
67.抽吸部42在+y方向上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0的下游处,且对从支承面18流过的空气进行抽吸。具体而言,抽吸部42具有流通部44和第二风扇52。
68.流通部44从空间部41起延伸至后述的第一管道56,且内部能够供空气流通。此外,
作为一个示例,流通部44具有第五流道形成部46以及第六流道形成部48。第五流道形成部46以及第六流道形成部48分别通过构成打印机10的内部的未图示的部件以及主体罩14而被形成为筒状。
69.第五流道形成部46从相对于空间部41的+y方向的部位起向-z方向延伸。此外,第五流道形成部46的x方向的尺寸为与胶带17的x方向的尺寸相同程度的大小。第五流道形成部46的+z方向的端部与空间部41连接。也就是说,在空间部41的内部流过的空气被送入到第五流道形成部46中。
70.第六流道形成部48从第五流道形成部46的-z方向的端部起向-z方向延伸。此外,第六流道形成部48的x方向的尺寸为与胶带17的x方向的尺寸相同程度的大小。作为一个示例,第六流道形成部48的流道截面面积大于第五流道形成部46的流道截面面积。第六流道形成部48的-z方向的端部与后述的第一管道56连接。
71.第二风扇52为抽吸风扇的一个示例,且被设置在后述的第一管道56的内部。此外,第二风扇52从第五流道形成部46以及第六流道形成部48抽吸空气。然后,通过第二风扇52而被抽吸的空气排出到第一管道56的内部。
72.如此,抽吸部42对从空间部41流动的空气进行抽吸,并排出到第一管道56中。
73.作为一个示例,管道部54具备第一管道56、第二管道76和第三管道92。从抽吸部42被排出的空气在管道部54的内部流动。另外,在于抽吸部42以及管道部54的内部流动的空气中包含从记录头21喷出的油墨的一部分即油墨雾、打印机10的内部的灰尘等的可能性较高。
74.第一管道56使用未图示的螺栓而被固定在上壁部14b上。来自抽吸部42的空气流入第一管道56中。具体而言,第一管道56被形成为具有底壁57、侧壁62和上壁72的中空的箱状。
75.底壁57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时向斜下方倾斜。换言之,底壁57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时相对于y方向而倾斜。底壁57的-y方向的端部相对于底壁57的+y方向的端部而位于+z方向的位置。此外,底壁57在x方向上延伸,且x方向的尺寸为与胶带17的x方向的尺寸相同程度的大小。
76.如图3所示,作为一个示例,在底壁57上形成有八个贯穿孔58。八个贯穿孔58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z方向上贯穿底壁57。每一个贯穿孔58在从z方向进行观察时,被形成为具有沿着x方向的1组边和沿着y方向的1组边的四边形形状。贯穿孔58的未图示的中心相对于底壁57中的y方向的中央而位于-y方向处。换言之,作为一个示例,贯穿孔58靠底壁57中的-y方向的端部而配置。
77.侧壁62除了后述的第三侧壁65的一部分以外,从底壁57中的x方向的两端部以及y方向的两端部起向-z方向竖立设置。具体而言,侧壁62具备:在x方向上对置的1组第一侧壁63、对1组第一侧壁63的+y方向的端部在x方向上进行连接的第二侧壁64、对1组第一侧壁63的-y方向的端部在x方向上进行连接的第三侧壁65。
78.第一侧壁63的-z方向的端面的-y方向的端与+y方向的端相比位于+z方向的位置处,即、向斜下方倾斜。换言之,第一侧壁63的-z方向的端面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时相对于y方向而倾斜。第三侧壁65的+z方向的端面与第二侧壁64的+z方向的端面相比位于+z方向的位置处。第三侧壁65的-z方向的端面与第二侧壁64的-z方向的端面相比位于+z方向的位置
处。
79.如图7所示,底壁57的+y方向的端部与上壁部14b的一部分连接。第二侧壁64从上壁部14b的一部分起向-z方向竖立。
80.第三侧壁65为划分壁的一个示例,且向流通部44的内部延伸并且在记录单元20与第二风扇52之间划分出流通部44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三侧壁65具有从底壁57的-y方向的端部起向-z方向竖立的上部66、和从底壁57的-y方向的端部起向+z方向延伸的下部67。上部66的一部分与上壁部14b连接。
81.将第二侧壁64的+y方向的侧面设为外壁面64a。将第三侧壁65的-y方向的侧面设为外壁面65a。
82.另外,在图7中,从打印机10的内部朝向排气管道6的主要的空气的流动用虚线的箭头标记a1来表示,经由开口部86而流入到管道部54中的空气的流动用虚线的箭头标记a2来表示。
83.下部67具备沿着x-z面的纵壁68和从纵壁68的+z方向的端部起向斜上方延伸的倾斜壁69。纵壁68以及倾斜壁69位于第六流道形成部48的内部。
84.倾斜壁69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时,向与y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进行倾斜。倾斜壁69的+y方向的端部与-y方向的端部相比位于-z方向处。即,第一侧壁63的一部分相对于与+z方向正交的y方向而倾斜。此外,倾斜壁69的+y方向的端部在从+z方向进行观察时延伸至覆盖贯穿孔58的位置为止。如此,倾斜壁69将第六流道形成部48的一部分的空间划分为接近记录单元20的空间和接近第一管道56的空间。
85.上壁72被设置在-z方向上的第一管道56的下游的端部。此外,上壁72除了底壁57的一部分以外,从-z方向覆盖底壁57以及侧壁62。另外,上壁72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时向斜下方倾斜,-y方向的端部相对于+y方向的端部而位于+z方向的位置处。此外,上壁72在x方向上延伸,x方向的尺寸为与胶带17的x方向的尺寸相同程度的大小。在上壁72上安装有后述的第二管道76。
86.在图4中示出了第一管道56以及第二管道76。作为一个示例,在上壁72的x方向的中央部处形成有在+z方向上贯穿上壁72的一个通风孔73。通风孔73在从z方向进行观察时,被形成为具有沿着x方向的一组边和沿着y方向的一组边的四边形形状。通风孔73的y方向的中心位于上壁72中的y方向的中央处。通风孔73的开口面积大于一个贯穿孔58(图3)的开口面积。如此,通风孔73以空气能够流通的方式形成在上壁72。上壁72中的通风孔73的周缘部72a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时,向与y方向交叉的方向倾斜。即,上壁72中的通风孔73的周缘部72a相对于与+z方向正交的y方向而倾斜。
87.第二管道76在-z方向上位于第一管道56的下游处。换言之,第二管道76在+z方向上位于第一管道56的上游处。此外,第二管道76与第一管道56连接。具体而言,第二管道76具有在x方向上对置的一组对置壁77、在y方向上对置的第一纵壁78以及第二纵壁79、形成第二管道76的顶棚部的顶壁82以及倾斜壁83、84。
88.对置壁77的+z方向的端面沿着上壁72而倾斜。对置壁77的y方向的两端部向-z方向竖立。对置壁77的-z方向的端面沿着y方向延伸。在对置壁77的+z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朝向x方向的外侧而突出的板部81。板部81通过螺栓89而被安装在上壁72上。此外,对置壁77的y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管道56的y方向的尺寸。
89.如图7所示,第一纵壁78对一组对置壁77(图4)的+y方向的端部在x方向上进行连接。将第一纵壁78的-y方向的侧面设为内壁面78a。此外,将第一纵壁78和第二侧壁64统一设为侧部61a。
90.第二纵壁79对一组对置壁77的-y方向的端部在x方向上进行连接。将第二纵壁79的+y方向的侧面设为内壁面79a。此外,将第二纵壁79和第三侧壁65统一设为侧部61b。
91.如图4所示,顶壁82对第一纵壁78的x方向的中央部和第二纵壁79的x方向的中央部在y方向上进行连接。此外,顶壁82被形成为,在z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厚度的板状。顶壁82形成有在+z方向上贯穿顶壁82的一个通风孔85。
92.通风孔85在从z方向进行观察时,被形成为具有沿着x方向的一组边和沿着y方向的一组边的四边形形状。通风孔85的y方向的中心位于顶壁82中的y方向的中央处。通风孔85与通风孔73在z方向上并排。通风孔85的开口面积大于通风孔73的开口面积。如此,通风孔85以空气能够流通的方式形成在顶壁82上。
93.倾斜壁83从顶壁82的+x方向的端部起朝向+x方向的对置壁77的-z方向的端部而倾斜。倾斜壁84从顶壁82的-x方向的端部起朝向-x方向的对置壁77的-z方向的端部而倾斜。
94.如图5以及图7所示,第三管道92在+z方向上位于第二管道76的上游处并且与第二管道76连接。具体而言,第三管道92具有:在x方向上对置的一组纵壁93、在y方向上对置的纵壁94以及纵壁95、构成第三管道92的-z方向的端部的顶壁96。另外,省略+x方向的纵壁93的图示。
95.纵壁94在+y方向上被配置在纵壁95的下游处。此外,纵壁94使用未图示的螺钉而被安装在一组纵壁93上。另外,纵壁94通过卸下该螺钉而能够从一组纵壁93上拆下。也就是说,纵壁94以可装拆的方式而被设置在一组纵壁93上。
96.顶壁96从-z方向覆盖由一组纵壁93、纵壁94以及纵壁95围绕而成的空间。在顶壁96上形成有在+z方向上贯穿顶壁96的一个通风孔97。通风孔97在从z方向进行观察时被形成为圆形形状。通风孔97的中心位于顶壁96中的中央处。通风孔97的开口面积小于排气管道6的开口面积。如此,通风孔97以能够使空气流通的方式形成在顶壁96上。
97.如图7所示,在第三管道9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器98。
98.过滤器98在被配置在第三管道92的内部的状态下,通过将纵壁94安装在一组纵壁93(图5)上,从而被安装在第三管道92中。此外,通过将纵壁94从一组纵壁93上拆下,从而过滤器98能够从第三管道92脱离。如此,过滤器98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三管道92中。
99.过滤器98以能够使第三管道92的内部的空气穿过的方式而构成。此外,过滤器98能够对混入于空气中的油墨雾等异物进行捕捉。作为过滤器98,能够使用无纺布、玻璃棉、岩棉。
100.在从+z方向进行观察时,内壁面78a与外壁面64a相比位于+y方向的外侧。同样地,内壁面79a与外壁面65a相比位于-y方向的外侧。
101.分别将从+z方向进行观察时的相当于内壁面78a和外壁面64a之间的间隙的部位、以及相当于内壁面79a和外壁面65a之间的间隙的部位设为开口部86。开口部86为孔部的一个示例。此外,开口部86也为被设置于管道部54的侧部61a、61b上的压力差调节部的一个示例。
102.开口部86对管道部54的内部的压力p1和排气管道6的内部的压力p2的压力差δp(=p2-p1)进行调节。换言之,压力p2为管道部54的外部的压力p2。另外,省略压力差δp的图示。开口部86的流道截面面积通过以使压力差δp降低的方式预先进行流体模拟来决定。
103.在管道部54中,将通过第二风扇52进行旋转而产生的风量,即、空气的流量设为v2〔m3/sec〕。流量v2相对于前文所述的排气装置4(图1)中的空气的流量v1,被设定为v2<v1。通过产生流量v1,从而排气管道6的内部的压力成为压力p1。另一方面,通过产生流量v2,从而管道部54的内部的压力成为压力p2。
104.在此,存在由于压力p1小于压力p2、即产生压力差δp,因此尤其在流通部44中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不管第二风扇52的旋转状态如何都会排气到管道部54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压力差δp未被调节,则存在在打印机10的内部的包括流通部44在内的各流道中空气的流动被打乱的可能性。
105.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差调节部所实施的“压力差δp的调节”,通过对管道部54的空气的流量v2和排气管道6的空气的流量v1之差进行调节来实施。具体而言,通过使空气从管道部54的外部向内部流入,从而产生独立于流量v2的流量v3〔m3/sec〕,并且通过使流量(v2+v3)接近于流量v1,从而使流通部44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稳定。另外,“压力差δp的调节状态”不仅包括适当地变更流量v3的状态,也包括流量v3已经调节完毕的状态。
106.如图6所示,在从-z方向对第一管道56以及第二管道76进行观察时,将外壁面64a和内壁面78a的y方向的间隔设为l1〔mm〕,将外壁面65a和内壁面79a的y方向的间隔设为l2〔mm〕。作为一个示例,l1=l2。此外,在从-z方向对第一管道56以及第二管道76进行观察时,将贯穿孔73的+y方向的内表面和通风孔85的+y方向的内表面的y方向的间隔设为l3〔mm〕,将贯穿孔58的-y方向的内表面和通风孔85的-y方向的内表面的y方向的间隔设为l4〔mm〕。作为一个示例,l3=l4。
107.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7,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打印机10的作用进行说明。省略个别的图号的记载。
108.通过第一风扇38的旋转而被送入到送入部32的内部的空气朝向空间部41进行流动。另一方面,通过抽吸部42中的第二风扇52的旋转,从而从空间部41抽吸到的空气以及油墨雾等异物穿过管道部54而排放到排气管道6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产生了排气装置4的流量v1与第二风扇52中的流量v2之间的流量差δv,但是通过使外部空气从开口部86流入到管道部54内,即流量v3附加在流量v2上,从而流量v1与流量v2+v3成为平衡的状态。换言之,压力p1和压力p2的压力差δp降低。
109.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打印机10,在排气装置4的排出能力大于打印机10所具备的抽吸部42的排出能力的情况下,管道部54的内部的压力p1会低于管道部54的外部、即排气管道6的压力p2。在此,通过使外部空气穿过开口部86而流入到管道部54的内部,从而管道部54的内部的压力p1升高。也就是说,通过将压力p1调节为接近压力p2的值,从而能够使压力差δp减少,由此即使在排气装置4的排出能力大于打印机10所具备的抽吸部42的排出能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记录单元20周边的气流、抽吸部42的内部的气流因为由排气装置4实施的排气而被打乱的情况。
110.根据打印机10,由于仅在管道部54的侧部61a、61b上设置开口部86既可,因此与在管道部54上安装对压力差δp进行调节的单元的结构相比,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实现压
力差调节部。
111.根据打印机10,内壁面78a与外壁面64a的间隙即开口部86、和内壁面79a与外壁面65a的间隙即开口部86分别作为孔部而发挥功能。在此,由于第二管道76成为从+z方向的上游对第一管道56进行覆盖的状态,因此即使存在灰尘从打印机10的设置场所的顶棚向+z方向落下来的情况,也能够抑制该灰尘通过开口部86而进入第一管道56以及第二管道76中的情况。
112.根据打印机10,与上壁72中的通风孔73的周缘部沿着水平方向的结构相比,由于空气易于向上壁72所倾斜的方向进行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滞留在抽吸部42的一部分处的情况。
113.另外,有在从抽吸部42被排出的空气中包含异物的可能性。在此,根据打印机10,由于过滤器98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三管道92的内部,因此能够利用过滤器98来对空气中的异物进行回收,并且能够简单地实施被该异物污染的过滤器98的更换。
114.根据打印机10,在记录单元20与第二风扇52之间,流通部44的一部分通过第三侧壁65而被划分出。在此,在未被第二风扇52抽吸而残留的一部分的空气欲朝向记录单元20流动的情况下,第三侧壁65限制该一部分的空气的流动。由此,能够抑制从记录单元20与支承面18之间的空间部41向下游流动了的空气再次流入到空间部41中而污染介质m的情况。
115.根据打印机10,与第三侧壁65的一部分沿着水平方向的结构相比,由于空气易于向第三侧壁65的一部分所倾斜的方向进行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滞留在抽吸部42的流通部44的一部分处的情况。
116.实施方式2
117.接下来,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100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共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即使部件的尺寸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具有同样的功能的情况下,也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118.如图8所示,打印机100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打印机10(图7)中,第二管道76的y方向的尺寸和第三管道92的y方向的尺寸分别被设定为与第一管道56的y方向的尺寸相同。也就是说,在打印机100中,未形成开口部86(图7)。而且,打印机100在具备配管102和阀门104这一点上,与打印机10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119.在第二管道76中,在第一纵壁78上未形成孔部。作为一个示例,在第二纵壁79的x方向的中央部处形成有在y方向上贯穿第二纵壁79的一个通风孔106。
120.通风孔106为孔部的一个示例,且在从y方向进行观察时被形成为圆形形状。另外,“在对象部件上设置了孔部的结构”不仅包括形成有贯穿孔的其他的部件被设置在对象部件上的结构,也包括在对象部件上直接形成贯穿孔的结构。
121.作为一个示例,配管102被形成为圆筒状,且在y方向上延伸。配管102的+y方向的端部与通风孔106以及通风孔106的边缘部连接。由此,配管102能够对管道部54的内部和管道部54的外部、即打印机100的外部进行连通。换言之,配管102被构成为,能够从打印机10的外部向管道部54流入空气。
122.阀门104被设置在配管102上,且被构成为能够对在配管102的内部流动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具体而言,阀门104具有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把手105。通过将把手105向一侧
旋转,从而在配管102的内部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增加。此外,通过将把手105向另一侧旋转,从而在配管102的内部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减少。在此,在配管102被关闭的状态并且排气装置4(图1)进行动作的状态下,至少第二管道76的内部的压力与打印机100的外部的压力相比较低。因此,在转动把手105而使配管102开放的情况下,空气从打印机100的外部通过配管102而流入到第二管道76中。
123.另外,阀门104也可以为电磁阀等能够进行电气控制的部件。此外,分别在第二管道76的外部设置第一气压传感器(未图示),在第二管道76的内部设置第二气压传感器(未图示),并且设置对阀门104进行控制的未图示的控制部。以此方式,控制部能够对阀门104进行控制以使从第一气压传感器的输出和从第二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的差成为任意的设定值以下,从而能够节省由用户实施的操作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够检测出第二管道76的外部的压力和第二管道76的内部的压力的压力差,则也可以适当地调整设置第一气压传感器(未图示)以及第二气压传感器(未图示)的场所。
124.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省略对于与打印机10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125.根据打印机100,通过使在配管102的内部流动的空气的流量与阀门104的开放的程度相匹配地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降低管道部54的内部的压力和管道部54的外部的压力的压力差δp。由此,能够根据打印机100的设置场所处的排气装置4的能力来变更压力差δp。
126.虽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打印机10、打印机100为,以具有如以上所述的结构为基础的打印机,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一部分的结构的变更、省略等。
127.在图9中,作为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100的变形例而示出了打印机110。另外,关于打印机100的结构,参照图8。
128.打印机110未形成通风孔106,且不具备配管102以及阀门104。作为一个示例,在打印机110中,在第一纵壁78以及第二纵壁79上分别形成有四个通风孔112。在此,对第一纵壁78的四个通风孔112进行说明,并省略第二纵壁79的四个通风孔112的图示以及说明。
129.四个通风孔112为孔部的一个示例,且在y方向上贯穿第一纵壁78。此外,四个通风孔112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在第一纵壁78上。作为一个示例,通风孔112的形状被设为四边形形状。此外,通风孔112的流道截面面积通过以使前文所述的压力差δp降低的方式进行流体模拟来决定。
130.根据打印机110,由于仅通过在管道部54的侧部61a、侧部61b分别形成四个通风孔112既可,因此与在管道部54上设置对压力差δp进行调节的单元的结构相比,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实现压力差调节部。
131.在打印机10、打印机100中,也可以使用百叶窗来构成压力差调节部。此外,也可以设为,将压力差调节部由多个开口部和能够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部来构成,且使用将一部分的开口部设为打开状态并将剩余的开口部设为关闭状态以使流量v1和流量v2的流量差δv或者压力差δp降低的调节构造。
132.也可以在第一管道56上形成压力差调节部。
133.也可以设为,没有第三管道92,而是将排气管道6连接在第二管道76上。也可以设为,第一管道56以及第二管道76、第二管道76以及第三管道92、或者第一管道56、第二管道
76以及第三管道92作为被一体化的一个部件而被构成。
134.开口部86并不限于跨第二管道76的x方向的整体而形成的部件,也可以被形成在第二管道76的+z方向的端部中的、x方向的一部分处。
135.上壁72也可以沿着水平方向。
136.过滤器98并不限于被设置在第三管道92中,也可以被设置在第一管道56或者第二管道76中。换言之,只要过滤器98处于与第二风扇52相比靠下游处,则位置能够自由地进行设定。
137.也可以设为,第三侧壁65的下部67未向流通部44的内部延伸。换言之,也可以设为,流通部44的一部分未通过第三侧壁65而被划分。
138.代替倾斜壁69,也可以设置沿着水平方向的壁部。
139.作为介质m的示例,除了布帛、纸张以外,例如有薄膜。作为介质m的输送的位置对准方式,也可以为将x方向的中央位置设为基准的中央定位方式、将x方向的一端的位置设为基准的侧定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140.记录单元20并不限于如记录头21那样通过串行方式来进行记录的单元,也可以为通过行式头方式来进行记录的单元。此外,作为记录单元20,也可以采用使包含颜色材料的调色剂定影在介质m上的定影机构。即,打印机10、打印机100、打印机110也可以为电子照相方式。
141.支承部并不限于带,也可以为对介质m进行支承并且在输送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托板。
142.代替第一风扇38以及第二风扇52,也可以采用公知的隔膜泵。
143.作为支承部而发挥功能的输送带并不限于胶带17,还能够使用如下的带,即,利用了通过施加电压而产生的静电力的静电吸附方式、利用了压缩机的真空抽吸方式、利用了粘合剂的分子间力方式等各种吸附力产生机构的带。
144.此外,输送带并不限于环绕移动的环形带。例如,也可以为随着辊的旋转而被收卷到该辊上的平带(有端带)。在采用了有端带的情况下,只要被构成为清洁单元26对有端带中的被收卷到该辊上的部分的最外表面进行清扫即可。
145.符号说明
[0146]1…
工厂;2

地板部;4

排气装置;6

排气管道;10

打印机;12

主体框架;14

主体罩;14a

侧壁部;14b

上壁部;15

流入口;16

输送单元;16a

驱动辊;16b

从动辊;17

胶带;17a

外周面;18

支承面;20

记录单元;21

记录头;22

滑架;26

清洁单元;28

控制单元;30

流道部;32

送入部;33

第一流道形成部;34

第二流道形成部;35

第三流道形成部;36

第四流道形成部;38

第一风扇;39

吹出口;41

空间部;42

抽吸部;44

流通部;46

第五流道形成部;48

第六流道形成部;52

第二风扇;54

管道部;56

第一管道;57

底壁;58

贯穿孔;61a

侧部;61b

侧部;62

侧壁;63

第一侧壁;64

第二侧壁;64a

外壁面;65

第三侧壁;65a

外壁面;66

上部;67

下部;68

纵壁;69

倾斜壁;72

上壁;72a

周缘部;73

通风孔;76

第二管道;77

对置壁;78

第一纵壁;78a

内壁面;79

第二纵壁;79a

内壁面;81

板部;82

顶壁;83

倾斜壁;84

倾斜壁;85

通风孔;86

开口部;89

螺栓;92

第三管道;93

纵壁;94

纵壁;95

纵壁;96

顶壁;97

通风孔;98

过滤器;100

打印机;102

配管;104

阀门;105

把手;106

通风孔;110

打印机;112

通风孔;l1

间隔;l2

间隔;l3

间隔;l4

间隔;m

介质;p1

压力;p2

压力;v1

流量;v2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