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音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绕立体声车载音响。
背景技术:2.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向往生活更多姿多彩,歌舞作为一种流传数千年的娱乐形式,深入各族人民的生活。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歌舞的表演形式和场地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音响系统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到满足上万人演唱会现场扩声需求,小到满足个人家庭弹奏乐器、k歌的需要;其中,特别是车载音响,越来越受广大用车用户的喜爱;对于车载音响是指安装在车内的音响系统,系统之所以可以称为音响,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有回放声音的功能。
3.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9660910b公开了一种立体式车载音响,包括安装板、调节单元、壳体、音响本体、防干扰单元、减震单元和控制器;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壳体与用户间的距离;防干扰单元用于消除磁铁间的作用力,防干扰单元包括正反转电机、双向丝杆、一号隔磁板、二号隔磁板、一号滑块、二号滑块、一号杆和二号杆;减震单元用于对音响本体进行减震,减震单元包括齿条、齿轮和三号杆。
4.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驾驶者在汽车内通过音响听音乐时,音响的位置是固定的,其立体声通常是通过放大或者减小某一音响的音量来实现的,使得车内音响的立体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车内的立体声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环绕立体声车载音响。
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绕立体声车载音响,包括环绕音响组以及立体音响组,所述环绕音响组包括沿汽车内顶部周向移动的两组第一音响以及位于汽车驾驶室内前端和后端的各一组第二音响,所述立体音响组包括沿主驾驶座椅背部竖直滑移的两组第三音响以及沿主驾驶座椅底部水平滑移的两组第四音响,每组所述第一音响均包括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音响沿汽车内顶部滑移轨迹为四分之一椭圆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内安装该环绕立体声车载音响时,第二音响为固定放声,而第一音响则会在车内顶部进行移动放声,从而在车内形成根据音源而时刻调整的效果,同时第三音响和第四音响在主驾驶座椅上进行移动,使得坐在主驾驶座椅上的人可以听到更加立体的声音。该方案通过环绕音响组和立体音响组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车内的立体声效果。
8.优选的,所述环绕音响组还包括水平设置于汽车内顶部的椭圆形环绕滑轨,所述第一音响滑移连接于所述环绕滑轨内,所述第一音响的下侧设置有分隔所述第一音响和驾驶室的分隔顶板,所述分隔顶板上设有一圈呈椭圆状且对齐所述环绕滑轨的传音滤网。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第一音响以四分之一的环绕滑轨为轨道进行滑移,
当四个第一音响均在车内顶部安装并移动时,一方面乘车人可能会碰触到第一音响,另一方面车内的灰尘也会对第一音响造成影响,该方案中通过分隔顶板将环绕音响组和车内空间进行分割,在不影响第一音响正常移动的情况下,有效的保护第一音响,同时在分隔顶板上设置一圈传音滤网,保证第一音响的声音可正常穿入车内。
10.优选的,所述立体音响组包括竖直设置于主驾驶座椅背部的两条立体竖轨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主驾驶座椅底部的两条立体横轨,所述立体竖轨内滑移连接有固定于所述第三音响背部的竖直连接件,所述立体横轨内滑移连接有固定于所述第四音响背部的水平连接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音响通过背部的竖直连接件沿着立体竖轨进行滑移,第四音响通过背部的水平连接件沿着立体横轨进行滑移,使得在拆卸维修第三音响以及第四音响时更加方便。
12.优选的,所述立体竖轨和所述立体横轨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螺杆,所述竖直连接件和所述水平连接件中部开设有供所述驱动螺杆螺纹穿过的螺纹孔,所述立体竖轨和所述立体横轨在所述驱动螺杆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竖直连接件和所述水平连接件两侧端转动设置有插接于所述导向滑道内的导向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驱动螺杆带动竖直连接件以及水平连接件沿着立体竖轨和立体横轨进行滑移,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导向轮抵接在导向滑槽的侧壁,保证竖直连接件以及水平连接件移动时的稳定性,减小因汽车行驶颠簸的过程中造成第三音响和第四音响碰撞损伤。
14.优选的,所述第三音响和所述第四音响均包括固定在所述竖直连接件和所述水平连接件上的音响底板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音响底板上的音响本体。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音响本体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音响底板上,使得音响本体可由朝向主驾驶座椅背部的一端转动至朝向驾驶员的一侧,从而进一步提升驾驶者在使用该环绕立体声车载音响时的立体声效果。
16.优选的,所述音响本体的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音响底板靠近所述音响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音响本体靠近所述音响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接于所述卡接槽的卡接插块。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音响本体通过卡接插块插接在音响底板上,使得正常情况下音响本体朝向主驾驶座椅远离驾驶员的一侧,而将卡接插块由卡接槽内脱出时,音响本体将会在扭簧的作用下转动至发声的一端朝向主驾驶一侧,该方案使得第三音响和第四音响的方向调节更加方便。
18.优选的,所述音响底板于所述卡接槽内滑移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接槽的侧壁之间嵌设有压簧,所述音响底板侧壁插接有推动所述卡块向所述压簧一侧移动的推杆,所述卡块远离压簧的侧端开设有供供所述卡接插块卡接的卡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音响本体转动至朝向驾驶者时,只需要将推杆向卡接槽内推动,使得卡块将压簧压缩,此时卡接插块从卡槽内脱出,而音响本体在扭簧的作用下可转动至朝向驾驶者一侧,当需要将音响本体转动至朝向远离驾驶者一侧时,转动音响本体至靠近音响底板,此时按压推杆,然后继续转动音响本体,使得卡接插块插入卡槽内,随后松开推杆,压簧使得卡块复位并抵接至卡接插块侧端,从而将音响本体定位。该方
案使得第三音响和第四音响的转向固定更加方便。
20.优选的,所述环绕滑轨内嵌设有一根呈椭圆环状的钢条,所述第一音响的顶部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钢条上侧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周侧端开设有供钢条一嵌入的滚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音响通过行走轮在钢条上行走带动自身沿着环绕滑轨移动,使得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小,且移动更加平稳,减小移动过程中对第一音响发声的影响,保证发生效果。
22.优选的,所述第一音响顶部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钢条下侧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行走轮周侧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凸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音响移动时,下端的主动轮先进行转动,主动轮与行走轮相啮合,使得主动轮带动行走轮同步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此时主动轮和行走轮将钢条夹紧,从而使得第一音响可以在钢条上平滑的进行移动,提高移动的稳定性。
24.优选的,所述第一音响的两侧端转动设置有抵接于所述环绕滑轨内侧壁的稳定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在行驶时,汽车可能会因路面不平或者转弯的角度过大造成第一音响在汽车的顶部产生晃动,如晃动较为剧烈,可能会造成第一音响和车顶的碰撞,容易造成第一音响损坏,该方案中通过设置稳定论,使得稳定轮和环绕滑轨进行抵接,一方面不会影响第一音响的正常移动,另一方面保证第一音响不会随着晃动,减小第一音响因外部因素损坏的几率,延长第一音响的使用寿命。
2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车内安装该环绕立体声车载音响时,第二音响为固定放声,而第一音响则会在车内顶部进行移动放声,从而在车内形成根据音源而时刻调整的效果,同时第三音响和第四音响在主驾驶座椅上进行移动,使得坐在主驾驶座椅上的人可以听到更加立体的声音,通过环绕音响组和立体音响组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车内的立体声效果;2.分隔顶板将环绕音响组和车内空间进行分割,在不影响第一音响正常移动的情况下,有效的保护第一音响,同时在分隔顶板上设置一圈传音滤网,保证第一音响的声音可正常穿入车内;3.当需要将音响本体转动至朝向驾驶者时,只需要将推杆向卡接槽内推动,使得卡块将压簧压缩,此时卡接插块从卡槽内脱出,而音响本体在扭簧的作用下可转动至朝向驾驶者一侧,当需要将音响本体转动至朝向远离驾驶者一侧时,转动音响本体至靠近音响底板,此时按压推杆,然后继续转动音响本体,使得卡接插块插入卡槽内,随后松开推杆,压簧使得卡块复位并抵接至卡接插块侧端,从而将音响本体定位。该方案使得第三音响和第四音响的转向固定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为环绕立体声车载音响安装于车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音响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第一音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三音响和第四音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处放大图。
28.图中:1、环绕音响组;2、立体音响组;3、第一音响;4、第二音响;5、第三音响;6、第四音响;7、环绕滑轨;8、环绕槽;9、挡板;10、钢条;11、移动架;12、主动轮;13、行走轮;14、滚槽;15、凸齿;16、稳定架;17、稳定轮;18、稳定环槽;19、分隔顶板;20、传音滤网;21、立体竖轨;22、立体横轨;23、驱动螺杆;24、电机;25、竖直连接件;26、水平连接件;27、导向滑槽;28、导向轮;29、音响底板;30、音响本体;31、卡接槽;32、卡块;33、压簧;34、连接孔;35、推杆;36、卡接插块;3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参见图1,一种环绕立体声车载音响,包括环绕音响组1以及立体音响组2,环绕音响组1包括沿汽车内顶部周向移动的两组第一音响3以及位于汽车驾驶室内前端和后端的各一组第二音响4,立体音响组2包括沿主驾驶座椅背部竖直滑移的两组第三音响5以及沿主驾驶座椅底部水平滑移的两组第四音响6。
31.参见图2和图3,汽车车顶内顶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环绕滑轨7,该环绕滑轨7呈椭圆形,环绕滑轨7的中部开设有呈环形的环绕槽8,使得整个环绕滑轨7形成内外两圈,环绕滑轨7在环绕槽8内焊接有四块挡板9,四块挡板9将整个环绕槽8划分为长度相同的四部分,相邻两块挡板9之间沿环绕槽8的长度方向焊接有钢条10,钢条10的横截面为圆形。
32.参见图2和图4,每组第一音响3各包括有两个,共四个第一音响3各分布于一段环绕槽8内,第一音响3的背部焊接有一移动架11,移动架11插接在环绕槽8内,移动架11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主动轮12和行走轮13,主动轮12位于移动架11靠近第一音响3的一端,行走轮13位于移动架11远离第一音响3的一端,行走轮13和主动轮12的周侧端周向开设有供钢条10嵌入的滚槽14,主动轮12和行走轮13的周侧端在滚槽14的两侧均匀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凸齿15,主动轮12和行走轮13将钢条10夹紧,当主动轮12转动时可带动行走轮13转动,主动轮12和行走轮13转动方向相反,同时使得整个移动加可在环绕槽8内移动。
33.参见图第一音响3的背部焊接有向两侧内外圈环绕滑轨7水平延伸的稳定架16,稳定架16远离第一音响3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稳定轮17,稳定轮17的周侧端开设有供环绕滑轨7嵌入的稳定环槽18,当第一音响3沿着环绕槽8移动时,第一音响3两侧的稳定轮17可保持第一音响3的输出端朝下不会晃动。
34.汽车车顶在第一音响3的下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块分隔顶板19,分隔顶板19将汽车内划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空间,顶板上沿着环绕槽8的长度方向一体设置有一圈传音滤网20,传音滤网20对准环绕槽8,使得第一音响3在移动的同时,第一音响3的输出端可持续朝向传音滤网20,保证第一音响3在输出声音时,声音可沿着传音滤网20进入驾驶室。
35.参见图1,第二音响4共有两组且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车内驾驶面板处以及车内后排座椅的后端。
36.参见图5和图6,主驾驶座椅背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立体竖轨21,主驾驶座椅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立体横轨22,两条立体横轨22和立体竖轨21内均沿自身长度方向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根驱动螺杆23,立体横轨22和立体竖轨2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一电机24,电机24的输出轴同轴与驱动螺杆23进行焊接,使得电机24工
作时可带动驱动螺杆23转动。
37.立体竖轨21内在驱动螺杆23周侧端螺纹套设有竖直连接件25,立体横轨22内在驱动螺杆23的周侧端螺纹套设有水平连接件26,竖直连接件25以及水平连接件26在驱动螺杆23转动时可在立体竖轨21和立体横轨22内移动。
38.立体竖轨21和立体横轨22在驱动螺杆23的两侧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滑槽27,竖直连接件25和水平连接件26两侧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导向轮28,导向轮28一部分内嵌于导向滑槽27内,保证竖直连接件25以及水平连接件26可稳定滑移。
39.第三音响5和第四音响6均包括音响底板29以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音响底板29侧端的音响本体30,音响本体30和音响底板29之间的转轴上同轴套设有扭簧,使得音响本体30在扭簧的作用下可持续转动至平行于音响底板29并朝向驾驶员。
40.音响底板29通过螺栓固定在水平连接件26以及竖直连接件25远离驾驶座椅的一端,音响底板29远离驾驶座椅的一端开设有卡接槽31,卡接槽31内滑移插接有一卡块32,卡接槽31内嵌设有一压簧33,压簧33的一端抵接在卡接槽31的侧壁,压簧33的另一端抵接早卡块32的侧端,音响底板29侧端开设有连通于卡接槽31的连接孔34,连接孔34内滑移插接有推杆35,推杆35焊接于卡块32远离压簧33的一侧端,使得推动推杆35可带动卡块32在卡接槽31内滑移,同时推杆35和卡块32可在压簧33的作用下复位。音响本体30远离发声端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卡接插块36,卡接插块36侧端开设有供卡块32插入卡接的卡槽37,使得卡块32和卡接插块36卡接在一起时,音响本体30可固定在音响底板29上,使得音响本体30的发声端朝向远离驾驶者的一端。
4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驾驶车启动该环绕力力提升车载音响时,位于汽车内前部和后部的第二音响4正常发声,人工按动音响底板29侧端的推杆35,使得推杆35向卡接槽31一侧移动,进而带动卡块32向压簧33一侧移动,压簧33被压缩,此时卡接插块36与卡块32脱开,音响底板29在扭簧的作用转动而出,使得第三音响5和第四音响6均转动至朝向驾驶者,同时驱动螺杆23带动竖直连接件25竖直往复移动,带动水平连接件26水平移动,第一音响3上侧的主动轮12转动,通过凸齿15带动行走轮13转动,主动轮12和行走轮13夹持住钢条10沿着钢条10进行行走,同时稳定轮17滚动抵接环绕滑轨7移动,四组第一音响3沿着各自四分之一椭圆状轨道进行往复移动并进行发声,此时驾驶者的周侧多个音响协同发声,再加上移动的第一音响3、第三音响5和第四音响6,使得车内产生环绕立体声。
4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