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吸料筒盖的过渡连接块及吸料筒盖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吸料筒盖的过渡连接块及吸料筒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拉单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料筒盖的过渡连接块及吸料筒盖。


背景技术:

2.直拉单晶的自动拉晶方法流程为:自动程序控制拆炉、装炉、抽空、熔料、引晶、放肩、转肩、等径、收尾、停炉。为了降低开炉成本提高单位产量,均使用多次取段复投方式进行拉制。但使用复投方式具有如下问题:多次取段复投会导致埚内剩料中的金属等杂质聚集,使下颗次单晶少子寿命大幅度降低,影响单晶品质及有效产量。且出现少子寿命寿命异常后会导致直接停炉,从而使开炉成本增加,造成减利。因此需要使用吸料装置对埚内剩料进行吸取,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目前所用的吸料装置为组装件,下端是吸料筒,上端是与吸料筒连接的吸料筒盖。吸料筒盖与重锤螺纹连接,但随着施工时间愈久,或使用多次后,吸料筒盖与重锤的螺纹连接部位易发生螺纹失效,导致松动脱落,引发吸料不成功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所用的吸料装置吸料筒盖与重锤的连接部位易发生螺纹失效,导致松动脱落,引发吸料不成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吸料筒盖的过渡连接块,该过渡连接块可以放置于吸料筒盖中,一端与重锤连接,一端与吸料筒盖连接,避免了重锤与吸料筒盖的直接连接,防止在频繁使用后,吸料筒盖螺纹失效和松动脱落等现象,延长吸料装置的使用寿命。且该过渡连接块对吸料筒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安装方便、易于更换,可以大大延长吸料筒盖的使用次数,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吸料筒盖的过渡连接块,包括:
6.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过渡连接块上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重锤连接;
7.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过渡连接块下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吸料筒盖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重锤外表面螺纹连接;
9.所述第二连接部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吸料筒盖螺纹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变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为l1,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为l2,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吸料筒盖上左右两端超出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相等,均为(l1-l2)/2。
12.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连接块中心设置有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第二连接部方向延伸的凹槽。
13.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高度设置为所述吸料筒盖高度的1/2。
14.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连接块为钼质过渡连接块。
15.进一步地,一种吸料筒盖,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过渡连接块。
16.进一步地,所述吸料筒盖中间部分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大小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适配,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完全容纳于所述连接孔中。
17.进一步地,所述吸料筒盖为石墨吸料筒盖。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吸料筒盖的过渡连接块及吸料筒盖,该过渡连接块可以放置于吸料筒盖中,一端与重锤连接,一端与吸料筒盖连接,避免了重锤与吸料筒盖的直接连接,防止在频繁使用后,吸料筒盖螺纹失效和松动脱落等现象,延长吸料装置的使用寿命。且该过渡连接块对吸料筒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安装方便、易于更换,可以大大延长吸料筒盖的使用次数,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渡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渡连接块与吸料筒盖的连接示意图;
22.图中:
23.100-第一连接部200-第二连接部300-凹槽400-吸料筒盖500-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5.请参见附图1-附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料筒盖的过渡连接块,包括:
26.第一连接部100,第一连接部100设置于过渡连接块上部,第一连接部100与重锤连接;
27.第二连接部200,第二连接部200设置于过渡连接块下部,第二连接部200与吸料筒盖连接。
28.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00和第二连接部200为一体化结构。
29.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00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部100通过第一外螺纹与重锤外表面螺纹连接;
30.第二连接部200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部200通过第二外螺纹与吸料筒盖400螺纹连接。
31.将过渡连接块设置为上下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与重锤进行连接,一部分用于与吸料筒盖进行连接,可以避免重锤直接连接吸料筒盖,导致如果长时间使用后,吸料筒盖内部螺纹受到损坏,只能更换吸料筒盖,造成浪费以及成本增加的问题。采用过渡连接块的设计,在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后,出现螺纹失效或损坏时,只需更换过渡连接块即可,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2.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00与第二连接部200为变径结构,第一连接部100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200的直径。
33.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00与第二连接部200的直径具有差值,且第一连接部100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200的直径,可以在将该过渡连接块与吸料筒盖进行组装时更加方便地将第二连接部200与吸料筒盖400进行组装连接,如果第一连接部100与第二连接部200的直径相等,在向吸料筒盖400中旋进第二连接部200时会十分不便,可能会产生旋转过度的问题。且第一连接部100在与重锤连接时,也有可能会遇到旋转过度的问题,导致过度连接块由于旋转过度而损坏。
34.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00的直径为l1,第二连接部200的直径为l2,第一连接部100在吸料筒盖400上左右两端超出第二连接部200的长度相等,均为(l1-l2)/2。
35.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00与第二连接部200的直径差为l1-l2,这部分直径差体现在吸料筒盖400上,为第一连接部在吸料筒盖400上左右两端的长度之和。无论是左边的长度大于右边的长度或右边的长度大于左边的长度均可,不会对过渡连接块的使用造成决定性影响,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但当左右两边的长度相等,即都为(l1-l2)/2时,过渡连接块的对称性和平衡性最好,对于过渡连接块第二连接部与吸料筒盖的连接,或第一连接部与重锤的连接都更加方便和精准,防止由于两边不对称而产生的歪斜等情况,对吸料造成不利影响。
36.优选地,过渡连接块中心设置有由第一连接部100向第二连接部200方向延伸的凹槽300。凹槽300的设置,在于在制作过渡连接块时节省材料,且在过渡连接块中心设置凹槽,分散接收到的压力,避免了由于压力过大,将吸料筒盖挤坏的事故。
37.优选地,凹槽300的高度设置为吸料筒盖400高度的1/2。
38.具体地,凹槽300的深度不宜设置过深,避免过渡连接块的连接部位过薄而容易在受到压力时很轻易地碎裂损坏,但从节约材料和节省成本的角度而言,也不宜过浅,将凹槽300的高度设置为吸料筒盖400高度的1/2,不会使得过渡连接块过于脆弱而损坏,也满足了节省成本的需求。
39.优选地,过渡连接块为钼质过渡连接块。钼具有很高的熔沸点,热传导率较高,热膨胀系数和电阻率较低,使用钼作为过渡连接块的材料,可以有效地达成保护吸料筒盖和连接重锤的目的,避免了过渡连接块在高温下损坏,或者对吸料筒造成污染。
40.一种吸料筒盖,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过渡连接块。
41.具体地,吸料筒盖400中间部分设置有连接孔500,连接孔500的大小与第二连接部200适配,使第二连接部200完全容纳于连接孔500中。
42.具体地,吸料筒盖400为石墨吸料筒盖。
43.具体地,在以上实施例中,过渡连接块的尺寸、规格等可以根据吸料筒盖的规格进行选择,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改进和升级。
44.本实用新型产生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45.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吸料筒盖的过渡连接块及吸料筒盖,该过渡连接块可以放置于吸料筒盖中,一端与重锤连接,一端与吸料筒盖连接,避免了重锤与吸料筒盖的直接连接,防止在频繁使用后,吸料筒盖螺纹失效和松动脱落等现象,延长吸料装置的使用寿命。且该过渡连接块对吸料筒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安装方便、易于更换,可以大大延长吸料筒盖的使用次数,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
46.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吸料筒盖的过渡连接块及吸料筒盖,过渡连接块的尺寸、规格等可以根据吸料筒盖的规格进行选择,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改进和升级,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47.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