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装配领域,尤其是一种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辆座椅安全带一般为三点式带导向机构,为了适应乘员的体型,增加佩戴的舒适性,通常会设计成高度可调节的安全带。
3.但是,在厂家装配安全带的高度调节机构时,比如,将滑道盖板安装在中支柱上护板的滑道槽内,由于滑道盖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结构相似、上端和下端的结构也相似,但是存在细微差异,佷容易造成正背面反装或上下端反装,反装后,会导致后续安全带调节板无法安装在滑道盖板上,严重影响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防止反装。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中支柱上护板及滑道盖板;所述中支柱上护板具有远离汽车内部设置的正面,所述中支柱上护板的正面形成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安装架,各组所述安装架的根部的内侧分别开设有一组上下贯通的限位口,两组所述限位口共同构成滑道槽;所述滑道盖板被构造为竖直设置的长条形片状板件且插在所述滑道槽内,所述滑道盖板具有远离所述汽车内部的正面,所述滑道盖板的正面的上端形成有正背防错筋,所述正背防错筋位于两组所述安装架之间,所述滑道盖板的正面的下端还形成有上下防错筋,所述滑道盖板上下端反装时,所述上下防错筋与对应所述安装架的下端面相抵。
6.按以上技术方案,各组所述安装架分别为沿竖直方向排布的若干个安装架,各所述安装架的根部的内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所述限位口,各所述限位口的截面分别为矩形,各所述限位口的三侧口壁分别形成圆形凸点,所述滑道盖板具有靠近所述汽车内部的背面及靠近两组所述安装架的两个侧面,使所述滑道盖板的两个侧面、正面、及背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圆形凸点抵接。
7.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滑道盖板的上端面为弧形导向面。
8.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下防错筋有两个,两个所述上下防错筋一一对应地靠近所述滑道盖板的左右两个侧边设置。
9.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滑道盖板的正面还设置有用于辨识上下端的箭头标识。
10.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中支柱上护板的正面形成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安装架,各组安装架的根部的内侧分别开设有一组上下贯通的限位口,两组限位口共同构成滑道槽,滑道盖板插在滑道槽内,使滑道盖板可在滑道槽内上下移动;滑道盖板的正面的上端形成有正背防错筋,避免正背面
反装;滑道盖板的正面的下端还形成有上下防错筋,避免上下端反装。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的后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的正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a剖视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b-b剖视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4中局部c放大图;
16.其中:1-中支柱上护板(101-安装架(1011-限位口(10111-圆形凸点)、1012-滑道槽)、102-高度调节口、1a-中支柱上护板的正面)、2-滑道盖板(201-正背防错筋、202-上下防错筋、203-箭头标识、204-安装口、2a-滑道盖板的正面、2b-弧形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其包括中支柱上护板1及滑道盖板2;中支柱上护板1具有远离汽车内部设置的中支柱上护板的正面1a,中支柱上护板的正面1a形成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安装架101,各组安装架101的根部的内侧分别开设有一组上下贯通的限位口1011,两组限位口1011共同构成滑道槽1012;滑道盖板2被构造为竖直设置的长条形片状板件且插在滑道槽1012内,使滑道盖板2可在滑道槽1012内上下移动,滑道盖板2具有远离汽车内部的正面,滑道盖板的正面2a的上端形成有正背防错筋201,正背防错筋201位于两组安装架101之间,避免正背面反装,滑道盖板的正面2a的下端还形成有上下防错筋202,滑道盖板2上下端反装时,上下防错筋202与安装架101的下端面相抵,避免上下端反装。
19.优选地,各组安装架101分别为沿竖直方向排布的若干个安装架101,各安装架101的根部的内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口1011,各限位口1011的截面分别为矩形,各限位口1011的三侧口壁分别形成圆形凸点20111,轻量化设计,滑道盖板2具有靠近汽车内部的背面及靠近两组安装架101的两个侧面,使滑道盖板2的两个侧面、正面、及背面分别与对应的圆形凸点20111抵接,滑道盖板2在滑道槽1012内上下移动时,不易卡死。
20.优选地,滑道盖板2的上端面为弧形导向面2b,方便将滑道盖板2安装在中支柱上护板1的滑道槽1012内。
21.优选地,正背防错筋201有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正背防错筋201分别位于两组两组安装架101之间,装配工将滑道盖板2正背面反装时,由于设置有正背防错筋201,滑道盖板2则不能安装到中支柱上护板1的滑道槽1012内,可以避免正背面反装。
22.优选地,上下防错筋202有两个且一一对应地靠近滑道盖板2的左右两个侧边设置,装配工将滑道盖板2上下端反装时,由于设置有上下防错筋202,上下防错筋202会与位于中支柱上护板1的下端的安装架101的下端面相抵,滑道盖板2则不能完全安装到中支柱上护板1的滑道槽1012内,可以避免上下端反装。
23.优选地,滑道盖板的正面2a还设置有箭头标识203,快速辨识滑道盖板2的上下端及正背面。
24.优选地,中支柱上护板1开设有正背面贯通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高度调节口102,滑道盖板2开设有正背面贯通的安装口204,安装口204内安装有位于其背面的安全带调节板,使安全带调节板可在高度调节口102处上下移动。
25.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中支柱上护板与滑道盖板的配合结构,中支柱上护板的正面1a形成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安装架101,各组安装架101的根部的内侧分别开设有一组上下贯通的限位口1011,两组限位口1011共同构成滑道槽1012,滑道盖板2插在滑道槽1012内,使滑道盖板2可在滑道槽1012内上下移动;限位口1011的三侧口壁分别形成圆形凸点20111,使滑道盖板2的左右两个侧面、正面、及背面分别与对应的圆形凸点20111抵接,滑道盖板2在滑道槽1012内上下移动时不易卡死。
26.滑道盖板的正面2a还设置有箭头标识203,方便操作工快速辨识滑道盖板2的上端、下端、正面及背面;滑道盖板的正面2a的上端形成有正背防错筋201,装配工在正背面反装时,由于设置有正背防错筋201,滑道盖板2则不能安装到中支柱上护板1的滑道槽1012内,可以避免正背面反装;滑道盖板的正面2a的下端还形成有两个上下防错筋202,两个上下防错筋202一一对应地靠近滑道盖板2的左右两个侧边设置,装配工在上下端反装时,由于设置有上下防错筋202,上下防错筋202会与位于中支柱上护板的1下端的安装架101的下端面相抵,滑道盖板2则不能完全安装到中支柱上护板1的滑道槽1012内,可以避免上下端反装。
2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