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浇筑形成集水坑以实现排水的目的,传统集水坑施工时,通常需要搭设模板,进而在模板外侧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集水坑,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模板大多采用木模板,不能重复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解决了传统模板施工费事费力的问题,通过向气囊充气,进而在气囊外侧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这种方式无需制作模板,且能够循环使用,省时省力,能够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包括:
6.气囊;
7.一端与气囊相连通的连通管;以及
8.设置于连通管的阀门,通过连通管向气囊中充气,以使得气囊膨胀并关闭阀门,进而于气囊外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打开阀门放出气囊中的气体,以使得气囊缩小并从集水坑中脱出。
9.本实用新型采用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对,通过连通管向气囊中充气,以使得气囊膨胀并关闭阀门,进而于气囊外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打开阀门放出气囊中的气体,以使得气囊缩小并从集水坑中脱出,从而完成集水坑的施工,解决了传统模板施工费事费力的问题,通过向气囊充气,进而在气囊外侧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这种方式无需制作模板,且能够循环使用,省时省力,能够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10.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气囊相连通的压力表,以检测气囊中的气体压力。
11.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连通管相连通的空压机,以通过连通管向气囊中充气或排出气囊中的气体。
12.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气囊由橡胶制成。
13.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气囊充气后与待形成的集水坑的尺寸相匹配。
14.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待形成的集水坑的截面呈矩形;
15.该气囊充气后的截面对应呈矩形。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通过连通管向气囊中充气,以使得气囊膨胀并关闭阀门,进而于气囊外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打开阀门放出气囊中的气体,以使得气囊缩小并从集水坑中脱出,从而完成集水坑的施工,解决了传统模板施工费事费力的问题,通过向气囊充气,进而在气囊外侧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这种方式无需制作模板,且能够循环使用,省时省力,能够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进行说明。
19.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的使用状态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进行说明。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包括:
21.气囊11;
22.一端与气囊11相连通的连通管12;以及
23.设置于连通管12的阀门,通过连通管12向气囊11中充气,以使得气囊11膨胀并关闭阀门,进而于气囊11外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21,打开阀门放出气囊11中的气体,以使得气囊11缩小并从集水坑21中脱出。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与气囊11相连通的压力表13,以检测气囊11中的气体压力。
25.具体的,还包括与连通管12相连通的空压机,以通过连通管12向气囊11中充气或排出气囊11中的气体。
26.较佳地,该气囊11由橡胶制成。
27.进一步的,该气囊11充气后与待形成的集水坑21的尺寸相匹配。
28.具体的,待形成的集水坑21的截面呈矩形;
29.该气囊11充气后的截面对应呈矩形。
3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31.将气囊11置于待形成集水坑21的位置,开启阀门和空压机,以通过连通管12向气囊11中通入气体,从而气囊11膨胀,关闭阀门,且在充气过程中可通过压力表13实时知晓气囊11中气体的压力;
32.于气囊11的外侧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21,待混凝土达到设定强度后,开启阀门,利用空压机通过连通管12向外抽出气囊11中的气体,使得气囊11缩小,从而能够从已形成的集水坑21中抽出;
33.利用上述方式浇筑形成集水坑,省时省力,仅需向气囊中抽排气即可,且改结构可循环使用,能够满足绿色施工要求。
34.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的连通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连通管的阀门,通过所述连通管向所述气囊中充气,以使得所述气囊膨胀并关闭阀门,进而于所述气囊外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打开所述阀门放出所述气囊中的气体,以使得所述气囊缩小并从所述集水坑中脱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气囊相连通的压力表,以检测所述气囊中的气体压力。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连通管相连通的空压机,以通过所述连通管向所述气囊中充气或排出所述气囊中的气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由橡胶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充气后与待形成的集水坑的尺寸相匹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待形成的集水坑的截面呈矩形;所述气囊充气后的截面对应呈矩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集水坑的模板结构,包括:气囊;一端与气囊相连通的连通管;以及设置于连通管的阀门,通过连通管向气囊中充气,以使得气囊膨胀并关闭阀门,进而于气囊外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打开阀门放出气囊中的气体,以使得气囊缩小并从集水坑中脱出。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模板施工费事费力的问题,通过向气囊充气,进而在气囊外侧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集水坑,这种方式无需制作模板,且能够循环使用,省时省力,能够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工的要求。工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廷 宋素东 谭永广 范泽驰 王振林 周洪东 魏澎涛 李佩师 刘鑫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1
技术公布日: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