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及防洪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及防洪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及防洪墙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城市等人口密集、景观要求高的地段,常常会采用装配式移动防洪墙,以解决景观与防洪之间的矛盾。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装配式移动防洪墙,其一般包括立柱10、预埋件20以及铝合金挡板30。
3.装配式移动防洪墙平时储存在特定仓库内,当得到洪水预报时,防汛主管部门组织人员把装配式移动防洪墙的各个部件运输至防洪堤并完成安装,既保证了汛期的防洪安全,又保证了非汛期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需求,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挡墙临时加高方案。然而,装配式移动防洪墙造价高,每次使用均需反复拆卸安装,在遇到突发洪水时的应急响应速度慢,且其部件在不使用时需就近储存在防汛仓库内,建成后存储、运输、维护、反复安装拆卸费用均较高。
4.为此,本技术人经过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的装配式移动防洪墙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需大面积占用防汛仓库空间、避免反复拆卸安装的时间及费用、景观效果好、响应快速、止水效果好、运行维护成本低的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的防洪墙结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包括:
8.配置在防洪墙墙身的挡板容置槽内的防洪挡板;
9.设置在所述挡板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防洪挡板下方的气囊;以及
10.气囊充气机,所述气囊充气机的充气口通过充气管与所述气囊连接;
11.当进入汛期高水位时,所述气囊充气机通过所述充气管向所述气囊充气,使得所述气囊膨胀展开,从而将所述防洪挡板顶起进行挡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洪墙墙身的挡板容置槽的顶部可拆卸地插装有挡板限位横条,所述挡板限位横条内开设有供所述防洪挡板通过的挡板通道,所述防洪挡板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凸起;当所述防洪挡板上升至最高点时,所述防洪挡板的一对限位凸起顶靠在所述挡板限位横条的下侧面上,从而限制所述防洪挡板继续上升。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洪挡板在处于最低点时,其上端面高于所述挡板限位横条的挡板通道的下端面,但低于所述防洪墙墙身的顶面高程。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挡板限位横条的挡板通道的顶面处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洪墙墙身的墙后地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气囊充气机的充气机放置槽,所述充气管预埋在所述防洪墙墙身的墙后土体内,其一端穿过所述防洪墙墙身后延伸入所述挡板容置槽内并与所述气囊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充气机放置槽后延伸入所述充气机放置槽内。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充气管延伸入所述充气机放置槽内的那一端处设置有充气阀门。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放置槽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槽体。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洪墙墙身的顶面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墙顶立柱,所述左、右墙顶立柱的内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防洪挡板的左、右侧缘相适配的左、右挡板限位凹槽。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右挡板限位凹槽的槽底内安装有左、右小型气囊,所述左、右小型气囊分别通过充气管与所述气囊充气机连接;当所述防洪挡板处于升起状态进行挡水时,所述气囊充气机向所述左、右小型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所述左、右小型气囊膨胀并将所述左、右挡板限位凹槽与防洪挡板的左、右侧缘之间的空隙填满,保证所述防洪挡板的左、右侧的止水效果。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种防洪墙结构,包括桩基、构筑在所述桩基上的防洪墙底板以及构筑在所述防洪墙底板上的防洪墙墙身;在所述防洪墙墙身内设置有上述的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
21.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避免传统装配式移动防洪墙的缺点,在非汛期低水位时,防洪挡板下降至防洪墙墙身内部,保证了良好的亲水景观效果,在汛期高水位时,通过气囊自动抬升防洪墙墙身内部的防洪挡板,保障防汛安全。由于防洪挡板存放于防洪墙墙身内部,无需大面积占用防汛仓库空间,也避免了反复拆卸安装的时间及费用,具有景观效果好、可反复使用、响应快速、止水效果好、运行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在人口密集、滨水景观要求高的城市河岸堤防工程中使用。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现有的装配式移动防洪墙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洪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处于非汛期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处于汛期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处于非汛期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处于汛期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管与充气机放置槽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小型气囊与左、右墙顶立柱和防洪挡板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2.参见图2,图中给出的是一种防洪墙结构,包括桩基100、防洪墙底板200、防洪墙墙身300以及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400。防洪墙底板200构筑在桩基100上,防洪墙墙身300构筑在防洪墙底板200上,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400安装在防洪墙墙身300内。
33.参见图3至图6,新型自动升降式防洪装置400包括防洪挡板410、气囊420以及气囊充气机(图中未示出)。
34.防洪挡板410配置在防洪墙墙身300的挡板容置槽310内。在防洪墙墙身300的挡板容置槽310的顶部可拆卸地插装有挡板限位横条430,挡板限位横条430内开设有供防洪挡板410通过的挡板通道431,防洪挡板410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凸起411。当防洪挡板410上升至最高点时,防洪挡板410的一对限位凸起411顶靠在挡板限位横条430的下侧面上,从而限制防洪挡板410继续上升。防洪挡板410在处于最低点时,其上端面高于挡板限位横条430的挡板通道431的下端面,但低于防洪墙墙身300的顶面高程。在挡板限位横条430的挡板通道431的顶面处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440。挡板限位横条430具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防洪挡板410上升时,限制防洪挡板410的最大上升高度;第二个作用是通过其与防洪挡板410的接触,防止防洪挡板410上升、下降过程中的左右晃动。同时,挡板限位横条430为预制构件,在检修时可临时拆除,此时防洪挡板410可完全从墙身中拔出,便于检修维护。
35.气囊420设置在防洪墙墙身300的挡板容置槽310内且位于防洪挡板410的下方,气囊420在充气膨胀展开后可将防洪挡板410顶起进行挡水。
36.气囊充气机的充气口通过充气管450与气囊420连接,气囊充气机通过充气管450向气囊420进行充气,使得气囊420膨胀展开;同时,气囊420也可以通过充气管450排出气体,从而使得防洪挡板410下降。
37.参见图7并结合图3和图4,在防洪墙墙身300的墙后地面上设置有充气机放置槽460,充气机放置槽460可用于放置气囊充气机,充气机放置槽460的顶面处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461。在本实施例中,充气机放置槽460优选地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槽体。充气管450预埋在防洪墙墙身300的墙后土体内,其一端穿过防洪墙墙身300后延伸入挡板容置槽310内并与气囊420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充气机放置槽460后延伸入充气机放置槽460内。在充气管450延伸入充气机放置槽460内的那一端处设置有充气阀门(图中未示出)。
38.为了提高防洪挡板410的升降稳定性,在防洪墙墙身300的顶面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墙顶立柱320a、320b,左、右墙顶立柱320a、320b的内侧面开设有与防洪挡板410的左、右侧缘相适配的左、右挡板限位凹槽321a、321b。
39.参见图8,在左、右挡板限位凹槽321a、321b的槽底内安装有左、右小型气囊470a、470b,左、右小型气囊470a、470b分别通过充气管(图中未示出)与气囊充气机连接。当防洪挡板410处于升起状态进行挡水时,该气囊充气机向左、右小型气囊470a、470b进行充气,使
得左、右小型气囊470a、470b膨胀展开,并将左、右挡板限位凹槽321a、321b与防洪挡板410的左、右侧缘之间的空隙填满,保证防洪挡板410的左、右侧的止水效果。
40.当处于非汛期低水位即无防洪需求时,充气机放置槽460及防洪墙墙身300的挡板容置槽310的顶面上均设盖板,防洪挡板410置于防洪墙墙身300的挡板容置槽310内,不占用防汛仓库存储空间。
41.当河道水位升高,需加高堤顶高程时,打开充气机放置槽460和挡板容置槽310上的盖板,利用气囊充气通过充气管450向气囊420内充气,使得气囊420膨胀扩大,顶住气囊420上部的防洪挡板410上升,防洪挡板410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被挡板限位横条430顶住,此时由于挡板限位横条430的限制,无法继续充气,可停止充气,关闭充气管450上的充气阀门,即可保持防洪挡板410处于上升状态,从而临时加高堤顶高程。
42.由于防洪墙墙身300内被气囊420充满,以及防洪挡板410与挡板限位横条430顶紧,如图4所示,保证了防洪挡板410底部的止水效果;同时,左、右小型气囊470a、470b使得防洪挡板410与左、右墙顶立柱320a、320b之间的空隙压紧,保证了防洪挡板410两侧的止水效果,如图8所示。
43.当河道水位下降,不需加高堤顶高程时,首先打开左、右小型气囊470a、470b放气,再打开充气机放置槽460的盖板,打开充气管450的充气阀门,在防洪挡板410自重作用下,其底部的气囊420放空,防洪挡板410下降,为防止升防洪挡板410下降过程中左右摇晃,需保证防洪挡板410落到最底部后,其顶部仍与挡板限位横条430接触,最后关闭充气机放置槽460及防洪墙墙身300的挡板容置槽310的顶面上的盖板。
4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