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雨水截污弃流处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雨水截污弃流处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截污弃流处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2.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由于人类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导致清洁的水资源日益减少。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绿化、冲洗需要大量的水,这些水除极少部分被土壤吸收外,绝大部分作为废水排放或者直接蒸发了,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在全球淡水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收集雨水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与控制变得非常重要。雨水一般来自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雨水中夹杂着一定的泥沙及其它污染物,一般需通过分流、截污、弃流再排入蓄水池。随着使用,雨水中的泥沙及其他污染物会在过滤网上堆积,从而堵塞网孔,需要人工频繁清理,清理检修工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雨水截污弃流处理回用系统。
4.一种雨水截污弃流处理回用系统,包括安全分流模块、截污弃流模块、蓄水模块及水处理模块;所述安全分流模块包括安全分流井,所述安全分流井上设置有分流进水口、分流出水口及溢流口,所述分流进水口连接有雨水汇总管,所述溢流口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截污弃流模块包括截污弃流井,所述截污弃流井的开口处设置有井盖;所述截污弃流井上设置有截污进水口、截污出水口及弃流口,所述分流出水口通过连通管与截污进水口连接,所述截污出水口连接有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与蓄水模块连接,所述弃流口连接有弃流支管;所述截污弃流井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搅拌机构、截污过滤网板及浮球阀门机构,所述截污进水口位于所述截污过滤网板的上方,所述截污出水口位于所述截污过滤网板和浮球阀门机构之间,所述弃流口位于所述浮球阀门机构的下方;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井盖的下方,所述固定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支撑臂和第二弧形支撑臂,所述第一弧形支撑臂和第二弧形支撑臂交叉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支撑臂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第二弧形支撑臂的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套筒的上方,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座和套筒,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与所述套筒转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旋叶,所述搅拌旋叶下表面固定有一排毛刷,所述毛刷的下端与所述截污过滤网板接触。
5.优选的,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机房,所述机房内设置有提升泵、多介质过滤器及消毒装置,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消毒装置的进水端连接。
6.优选的,所述安全分流井的分流出水口不少于两个,所述截污弃流模块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出水口的数量相同。
7.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在靠近分流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水利开关。
8.优选的,所述弃流支管连接有弃流总管。
9.优选的,所述截污弃流井的外壁环绕有垫层,所述截污弃流井与垫层之间设置有胶泥嵌缝层。
10.优选的,所述垫层上设置有井沿和防护盖座,所述防护盖座环绕于所述井沿,所述井沿上设置有防护检修防护盖。
11.优选的,所述垫层由第一垫层、第二垫层及第三垫层从上之下依次堆叠而成。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层为碎石垫层,所述第二垫层为混凝土垫层,所述第三垫层为细混凝土垫层。
13.优选的,所述浮球阀门机构包括隔离台、滑杆、浮球及密封活塞,所述隔离台安装于所述截污弃流井内,所述隔离台位于所述弃流口和截污出水口之间,所述隔离台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上部侧壁设置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对称设置且沿着所述连通孔侧壁向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滑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块,所述滑杆容置于所述连通孔内且通过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穿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浮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密封活塞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发明作为一种雨水收集、过滤、净化、消毒为一体的雨水处理回用系统,通过分流井模块分流,再利用截污弃流井模块的过滤作用使得雨水初步净化,经预处理后输送到蓄水模块进行沉淀处理,过滤排除雨水中的细小颗粒的杂物,如泥沙等,再经提升泵加压输送至多介质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再通过消毒装置进行消毒处理,形成可使用的绿化用水、环卫用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达到了环保与经济双重效益。
16.本发明在截污弃流井内设置有搅拌机构,通过搅拌机构对截污弃流井内的污水进行搅动,通过毛刷扫过对截污过滤网板的表面,能有效防止过滤网板的网孔被雨水携带的尘土堵塞,需要人工频繁清理或替换过滤网板,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截污弃流处理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分流模块和截污弃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分流模块的纵剖图;
21.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截污弃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截污弃流井的纵剖图;
23.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5.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防护盖的立体图;
26.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防护盖的俯视图。
27.附图标记对应关系如下:
28.1-安全分流模块,11-安全分流井,111-分流进水口,112-分流出水口,113-溢流口,2-截污弃流模块,21-截污弃流井,211-截污进水口,212-截污出水口,213-弃流口,214-搅拌机构,2141-固定环,2142-第一弧形支撑臂,2143-第二弧形支撑臂,2144-驱动电机,2145-转轴,2146-搅拌旋叶,2147-毛刷,2148-套筒,2149-安装座,215-截污过滤网板,216-浮球阀门机构,2161-隔离台,2162-连通孔,2163-浮球,2164-密封活塞,2165-滑杆,2166-第一连杆,2167-第二连杆,22-井盖,23-第一垫层,24-第二垫层,25-第三垫层,26-防护盖座,27-井沿,28-胶泥嵌缝层,3-蓄水模块,4-水处理模块,5-防护盖,51-盖筒,52-活动盖板,53-固定板,54-转动杆,55-固定座,56-转动套台,57-连接铰板,58-铰接片,59-固定盖板,6-连通管,7-配水管,8-弃流支管,9-弃流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30.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雨水截污弃流处理回用系统包括安全分流模块1、截污弃流模块2、蓄水模块3及水处理模块4。
31.安全分流模块1包括安全分流井11,安全分流井11上设置有分流进水口111、分流出水口112及溢流口113,安全分流井11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检修防护盖5,分流进水口111连接有雨水汇总管,溢流口113连接有溢流管。
32.截污弃流模块2包括截污弃流井21,截污弃流井21上设置有截污进水口211、截污出水口212及弃流口213,分流出水口113通过连通管6与截污进水口211连接,连通管6在靠近分流出水口113的一端设置有水利开关,截污出水口212通过连通管6与蓄水模块3内的水泵连接,弃流口213连接有弃流支管8,弃流支管8连接有弃流总管9。
33.水处理模块4的机房内设置有提升泵41、多介质过滤器42及消毒装置43,提升泵41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多介质过滤器42的进水端连接,多介质过滤器4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消毒装置43的进水端连接。在水处理模块4的机房内的各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34.应用本发明的雨水截污弃流处理回用系统来收集净化雨水的流程具体如下:
35.雨水汇总管将收集到的地面雨水或屋顶雨水输送到安全分流模块1,安全分流井11主要起分流、溢流等安全防护作用;经分流进入截污弃流模块2进行预处理,经预处理后输送到蓄水模块3,预处理后的雨水在蓄水模块3的蓄水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蓄水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对预处理后的雨水进行进一步沉淀处理,过滤排除雨水中的细小颗粒的杂物,如泥沙等;在经提升泵41加压输送至多介质过滤器42进行过滤处理,再通过消毒装置43进行消毒处理,形成可使用的绿化用水、环卫用水,最后经水泵加压输送至蓄清水池中,多介质过滤器42的主要作用是在介质作用下净化水质,去除雨水中颗粒更小的杂质,消毒装置43主要是实现杀菌、灭菌和除臭等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处理模块4中的多介质过滤器42和消毒装置43均可采用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36.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截污弃流井21的开口处设置有井盖22,截
污弃流井21的外壁环绕有垫层,截污弃流井21与垫层之间设置有胶泥嵌缝层28,垫层上设置有井沿27和防护盖座26,防护盖座26环绕于井沿27,井沿27上设置有检修防护盖5。垫层由第一垫层23、第二垫层24及第三垫层25从上之下依次堆叠而成,第一垫层23为碎石垫层,第二垫层24为混凝土垫层,第三垫层25为细混凝土垫层。这种结构使整个截污弃流模块2的结构更加坚固、不易塌陷。
37.截污弃流井2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搅拌机构214、截污过滤网板215及浮球阀门机构216,截污进水口211位于截污过滤网板215的上方,截污出水口212位于截污过滤网板215和浮球阀门机构216之间,弃流口213位于浮球阀门机构216的下方。
38.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搅拌机构214包括固定环2141,固定环2141固定于井盖22的下方,固定环21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支撑臂2142和第二弧形支撑臂2143,第一弧形支撑臂2142和第二弧形支撑臂2143交叉错开设置,第一弧形支撑臂214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2149,第二弧形支撑臂2143的底部设置有套筒2148,安装座2149位于套筒2148的上方,安装座2149上设置有驱动电机2144,驱动电机2144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2145,转轴2145依次穿过安装座2149和套筒2148,转轴2145与安装座2149转动配合,转轴2145与套筒2148转动配合,转轴2145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旋叶2146,搅拌旋叶2146下表面固定有一排毛刷2147,毛刷2147的下端与截污过滤网板215接触,毛刷2147为不锈钢毛刷,可通过驱动电机2144带动转轴2145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旋叶2146和毛刷2147转动,对截污弃流井21内的污水进行搅动,同时毛刷2147扫过对截污过滤网板215的表面,能有效防止过滤网板215的网孔被雨水携带的尘土堵塞。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电机2144设置有防水外罩。
39.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浮球阀门机构216包括隔离台2161、滑杆2165、浮球2163及密封活塞2164,隔离台2161安装于截污弃流井21内,隔离台2161位于弃流口213和截污出水口212之间,隔离台2161上开设有连通孔2162,连通孔2162的上部侧壁设置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对称设置且沿着连通孔2162侧壁向竖直方向延伸,滑杆216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块,滑杆2165容置于连通孔2162内且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滑杆216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2166,滑杆21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2167,第一连杆2166的上端穿过连通孔2162与浮球2163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167的下端与密封活塞2164连接。初始状态时,滑杆2165位于滑槽的底部,密封活塞2164位于连通孔2162的下方,连通孔2162处于打开状态。使用时,雨水从截污进水口211进入截污弃流井21内,通过截污过滤网板215对雨水中携带的杂物进行过滤拦截,当雨水流量较小时,雨水的浮力不足以带动浮球2163和密封塞2164上升至连通孔2162封闭,此时连通孔2162处于打开状态,雨水流经连通孔2162后从弃流口213排出;雨量增大后,连通孔2162和弃流口213难以及时雨水排出,截污弃流井21内水位上升,浮球2163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进而带动密封活塞2164向上移动直至将连通孔2162封闭,截污弃流井21内的雨水从截污出水口212排出。
40.密封活塞2164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密封活塞2164优选为锥台型结构,连通孔2162的下部与密封活塞2164相适配。
41.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检修防护盖5包括盖筒51、两个活动盖板机构及两个固定盖板59,盖筒51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座55,活动盖板机构包括活动盖板52及转动杆54,由活动盖板52上设置有固定板53,转动杆54穿过固定板53上的通孔且与
固定板53固定连接,转动杆54的两端穿过盖筒51侧壁上对应的通孔后露至于盖筒51外,转动杆54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对应的固定座55转动配合,转动杆54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座55上的通孔后套设有转动套台56,转动套台56上设置有固定铰接片57,一个活动盖板机构的固定铰接片57与另一个活动盖板机构的固定铰接片57通过联动铰接片58铰接。
42.固定板53与活动盖板52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连接,转动杆54与固定板53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连接。固定板53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在活动盖板52上等间距排列。
43.使用时,转动一个活动盖板机构的转动套台56,使该活动盖板机构的活动盖板52转动,通过固定铰接片57和联动铰接片58的联动,从而带动另一个活动盖板机构的活动盖板52反方向转动;操作简单,方便工作人员打开检修防护盖。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6.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7.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