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隔夜茶的配制和用法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隔夜茶的配制和用法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食品饮料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隔夜茶的配制和用法。
技术背景
2.传统黑茶中含有独特的冠突散囊菌和常见的酵母菌等多种益生菌种,它们是在黑茶发酵和漫长的存放过程中形成的,后期处于钝化休眠状态。黑茶不同于其他茶种只具有原生茶叶自身作用,更主要的作用是冠突散囊菌和其他益生菌的生物活性作用,但长期以来黑茶的使用和其他茶种一样通过开水沏泡饮用,独特物质并没有采用独特的方法加以使用使它们宝贵的生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发挥充分的作用。冠突散囊菌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开水的沏泡必定也会使其损兵折将失去最佳的活力;处于钝化休眠状态的冠突散囊菌和其他益生菌不经激活就服用加之经过胃肠道的杀伤和机体的迅速消化和排泄,其很难发挥到理论上的实际作用。另外,单独饮用黑茶在自身功能性物质没有得到激发和保护性利用又没有其他物质协同和佐助的措施下也很难达到医学和养生学上的显著作用,形成功能显著的养生保健饮品。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使传统黑茶中独有的处于钝化休眠状态的主要功能性物质——冠突散囊菌以及其他益生菌能够被激活而发酵繁殖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的隔夜茶的制备和用法,使黑茶长期以来没有被很好利用的现状得到变革。另外,本发明对任意茶施加外援益生菌,可实现茶和益生菌的佐协利用。本发明非茶功能性佐助成分的介入、茶自带益生菌的复活和外援菌的引入可使隔夜茶成为具有明确功能的茶饮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传统黑茶中独有的处于钝化休眠状态的主要功能性物质——冠突散囊菌被激活而发酵繁殖并得到充分利用的隔夜茶的配制和用法;
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益生菌或施加外援益生菌,以茶为主料、以功能性代茶成分和益生元(能够激发益生菌发酵繁殖的低聚糖)为辅料,水浸即可形成益生菌培养液的固体培养基,又可成为简便易行的经加水隔夜恒温放置发酵即可冲水饮用的益生菌口服饮品的复配隔夜茶。
5.一种隔夜茶的配制和用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隔夜茶的配制为以下步骤:
6.(一)配料组方1该隔夜茶由黑茶、益生元低聚糖按70-90%:20-30%的克重比配伍组成;
7.配料组方2该隔夜茶由黑茶、功能明确的可代茶泡饮的非茶草本植物、益生元低聚糖三种原料按20-60%:20—50%:20-30%的克重比配伍组成;
8.(二)包装按步骤一称取各组份共同包装于一次性茶袋中,每袋5-20克;
9.所述步骤(一)配料中的黑茶为含有冠突散囊菌、酵母菌等益生菌的后发酵干茶或经配伍或接种外援益生菌的任意干茶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干茶水含量低于5%;
10.所述步骤(一)配料中功能明确的可代茶泡饮的非茶草本植物为药典和经典医书
记载的或经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具有降脂、保肝、降糖、降压、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养生保健作用可代茶饮用的草本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具体为:绞股蓝、玫瑰茄、雪菊、菊苣、甜叶菊、青钱柳、栀子、灵芝、葛根花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1.所述步骤一的益生元低聚糖为能够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不易被人体吸收且具有一定甜味的益生元低聚糖,具体为: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异化乳糖低聚糖、低聚木糖、异麦芽低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2.一、用法
13.将配制好的含量5-20克袋茶做为一次用量打开投放于可维持在30-45
°
的恒温杯中,加入50-150mi常温熟水或纯净水,浸泡封盖12-48小时后用40-100
°
的熟水冲至200-500ml封盖焖泡5-20分钟即可饮用,每日1-2杯。
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的配料中还包括保鲜防腐添加剂,所述保鲜防腐添加剂为维生素c粉剂或片剂,用量为袋茶克重的0.5-1%。
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的配料中还包括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深色果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量为袋茶克重的5-10%;所述深色果粉为蔓越莓、黑莓、蓝靛莓、蓝莓、黑枸杞、桑葚、黑葡萄、黑草莓经制干后的果粉;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的配料中还包括隔夜茶恒温炮制时即时添加的天然防腐成分蜂蜜,每次用量10-20ml。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的配料中还包括隔夜茶恒温泡制时即时添加的红酒,每次用量50-100ml。
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的配料中还包括外援益生菌,所述外援益生菌为被包埋钝化的益生菌活菌粉剂或片剂,具体为脆弱拟杆菌bf839、双歧杆菌、醋酸菌、酵母菌、乳酸菌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添加量为50-100亿/克。当配料中含有活菌添加剂时,用法中浸泡封盖12-48小时后所用的熟水在40-60
°
之间。
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的配料中还包括用于调味和调色且增加营养和活性物质成分的墨鱼汁,所述墨鱼汁为墨鱼墨汁、鱿鱼墨汁、章鱼墨汁干粉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量为袋茶克重的1-5%。
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的配料中还包括易于嗜蛋白厌氧益生菌发酵繁殖的燕窝、麦乳精、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量为袋茶克重的5-10%。
21.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采用牛轧糖基料和工艺制成块状隔夜茶,牛轧糖基料和隔夜茶配方组分的质量比为1:2-5。块状隔夜茶外援益生菌的介入在浸泡恒温放置时以接种的方式投放。
22.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和原理在于:
23.本发明将黑茶开水沏泡饮用的传统使用习惯,改革为经饮用水浸泡并在30-45
°
的恒温杯中置放12-48小时后经二次沏泡饮用的隔夜饮用方法。熟水的浸泡为黑茶中冠突散囊菌和其他益生菌的复活提供了湿度条件;30-45
°
的恒温密封存放为冠突散囊菌和其他益生菌提供了适宜发酵繁殖的温度条件及相对无氧的环境(黑茶中主要益生菌种冠突散囊菌为一种厌氧益生菌),而且为它们的复活提供了时间保障。12-48小时的时间限定和防腐措施的介入使隔夜茶不至因隔夜而发生变质。本发明隔夜茶的用法全程无高温操作,避免了高温对突散囊菌和其他益生菌的伤害,虽然在二次沏泡中没有排除100
°
开水的高限,但由
于杯中有30-45
°
的底液存在冲泡后最高温度也不过50
°‑
60
°
,此温度下10-20分钟短时间焖泡对冠突散囊菌和其他益生菌并不造成足够的杀伤,但它对有害菌能够构成杀伤并可使隔夜茶的草本有效成分得到释放,也满足了人们高温饮茶的习惯和口感。黑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降脂、保肝、降糖、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养生保健方面,本发明采用和黑茶具有明确同类功能的可代茶泡饮的非茶草本植物介入可使黑茶的原生作用得到佐助,且可使茶多酚等副作用得到缓和同时也为冠突散囊菌和其他益生菌的复活提供了更多的营养条件;益生元低聚糖为能够激发益生菌繁殖的物质,且具有改善口感的甜味又不易被人体吸收而提高血糖。功能性非茶草本和益生元低聚糖及墨鱼汁、燕窝、麦乳精等成分的联合介入会使隔夜茶具有更多的养生功能且为茶自身益生菌的复活和外援益生菌的接种发酵提供了更全面的物质基础,是良好的固体培养基。维生素c、深色浆果干粉的抗氧化作用;蜂蜜、红酒的防腐作用都可为隔夜茶保鲜不变质提供条件。本发明的隔夜茶具有现代医学、中医学、生物学的明确功能且口感佳;本发明为茶(包括黑茶和施加了外援益生菌的任意茶)、功能性粉体成分及代茶草本的混合组分,将其制成一次性用量的袋茶包装省略了终端消费者的配比操作,应用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2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
25.一、现有技术的茶道和传统泡茶方法都是以不同形式的开水沏泡并在沏泡后短时间内饮用,而本发明提出经低温熟水浸泡,30-40
°
恒温经隔夜(12-48小时)发酵后饮用,打破了不喝隔夜茶的传统习惯。二、本发明选用长期以来被确定存在冠突散囊菌、酵母菌等处于钝化休眠状态的益生菌的后发酵黑茶(也包括施加了外援益生菌的任意茶)为主料,为隔夜茶的制作提供了必要性支持。
26.三、功能明确的非茶可沏泡饮用的植物成分和益生菌的存在使隔夜茶具备了功能确定的功能性饮品的属性。
27.四、益生元低聚糖的介入为益生菌的复活提供了激发因素,且使本发明的隔夜茶具备了更好的口感。
28.五、益生菌都具有优势菌的特征,它们的复活对非益生菌都有确定的抑制作用,是保障隔夜茶不发生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同于传统泡茶隔夜不易饮用的客观因素。
29.六、因本发明使用的全过程未对配料造成100
°
开水的长时间沏泡,使配料中营养成分不至造成破坏,而长时间的较高恒温浸泡会使药用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被浸出。
30.七、墨鱼汁、麦乳精、燕窝、奶粉等蛋白源的介入为嗜蛋白人体自体厌氧外援益生菌的接种提供了发酵繁殖的物质条件,可使隔夜茶成为即适合嗜蛋白人体自体厌氧菌又适合嗜植物氮源的非自体兼性益生菌培养的良好的培养基,而且可使隔夜茶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八、维生素c和蜂蜜的介入可为隔夜茶提供更好的保鲜措施,以防隔夜茶变质。
31.九、红酒的浸泡介入除对发酵产生促进作用,还会使配料中易溶于酒精的有效成分被浸出,对隔夜茶也有一定的保鲜防腐和提升口感的作用。
32.十、本发明所选用的非茶植物成分、益生元和其他辅助成分都不具备人们难以接受的苦味,且沏泡后都具有良好的口感,且均为可代茶或食品饮料允许添加长期饮用不对人体构成危害的成分。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工艺流程图(其中,带*为工艺的控制点)。
具体实施方式
34.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隔夜茶的配制和用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35.实施例1
36.一种三叶隔夜茶的配制和用法,其配制为以下步骤:
37.(一)配料组方 该隔夜茶由黑茶、益生元低聚糖按70-90%:20-30%的克重比配伍组成;本实施例具体配料组方为黑茶70-90%,异麦芽低聚糖20-30%;
38.(二)包装 按步骤一称取各组份共同包装于一次性茶袋中,每袋10克。
39.所述步骤(一)配料中的黑茶为含有冠突散囊菌的安化黑茶(获砖茶)
40.一、用法
41.将配制好的含量10克袋茶做为一次用量打开投放于可维持在30-45
°
的恒温杯中,加入100mi常温市售纯净水,封盖放置,24小时后用100
°
的开水冲至500ml封盖焖泡10-20分钟饮用,每日1-2杯。
42.实施例2
43.该实施例的配料组方为黑茶、功能明确的可代茶泡饮的非茶草本植物、益生元低聚糖三种原料按20-60%:20—50%:20-30%的克重比配伍组成;实施例具体配方为黑茶、绞股蓝、青钱柳叶、异麦芽低聚糖按50%:20%:20%:10%的克重比配伍组成;其他同实施例1
44.实施例3
4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配料中加入1%的维生素c粉体,其他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
46.实施例4
47.本实施例隔夜茶配料由黑茶、绞股蓝、青钱柳叶、异麦芽低聚糖、蔓越莓干粉、维生素c按50%:15%:15%:10%:9%:1%的克重比配伍组成,其他同
48.实施例1
49.实施例5
50.本实施例隔夜茶配料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增加2克墨鱼汁干粉,其他同实施例3
51.实施例6
52.本实施例同实施例4,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在隔夜茶恒温泡制时添加蜂蜜20ml
53.实施例7
54.本实施例同实施例5,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在隔夜茶恒温泡制时将蜂蜜20ml置换为100ml红酒(市售任意红酒:包括红葡萄酒、果酒等)
55.实施例8
56.本实施例同实施例5,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在隔夜茶恒温泡制时添加蜂蜜20ml后接种醋酸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混合菌种,其中乳酸菌可以是乳酸杆菌等任何乳酸菌属的益生菌,接种量为100-500亿/克。
57.实施例9
58.本实施例同实施例5,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在隔夜茶恒温泡制时添加蜂蜜20ml和麦乳精、燕窝、奶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20克,接种嗜蛋白人体自体益生厌氧菌脆弱拟杆菌bf839、双岐杆菌(包括:长双岐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岐杆菌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接种量为100-500亿/克
59.实施例10
60.本实施例的配方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添加醋酸菌、酵母菌、乳酸菌(可以是乳酸杆菌等任何乳酸菌属的益生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益生菌添加量为50-100亿/克,其他同实施例1
61.实施例11
62.本实施例的配方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添加麦乳精、燕窝、奶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20克和脆弱拟杆菌bf839、双岐杆菌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益生菌添加量为50-100亿/克,其他同实施例1
63.实施例12
64.本实施例同实施例8,不同的是将配料组方的黑茶以绿茶或红茶代替
65.实施例13
66.本实施例同实施例9,不同的是将配料组方的黑茶以绿茶或红茶代替
67.实施例14
68.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0,不同的是将配料组方的黑茶以绿茶或红茶代替
69.实施例15
70.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1,不同的是将配料组方的黑茶以绿茶或红茶代替
71.实施例16
72.本实施例为一种牛轧糖体隔夜茶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
73.配料组方1(克重比):黑茶20-50%;白砂糖30-50%;益生元低聚糖10-20%;高麦芽糖浆20-35%;蛋清15-20%;奶粉10-15%水100-150%(为熬制时的添加量,成品水含量低于5%)
74.配料组方2(克重比):黑茶20-50%;糖30-50%;益生元低聚糖10-20%;高麦芽糖浆20-35%;蛋清15-20%;奶粉10-15%水100-150%(为熬制时的添加量,成品水含量低于5%);益生菌活菌粉剂50-100亿/克
75.所述配料组方1中的益生元低聚糖为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异化乳糖低聚糖、低聚木糖、异麦芽低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6.制法一:见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图。
77.1.打蛋清:将蛋清打到湿性发泡,蛋清发白 2、熬糖汁:将水、高麦芽糖浆加热,然后在加入白砂糖和低聚糖,糖汁温度控制在130+-2℃。3、搅拌充气:打蛋机采用中速搅拌,将熬好的汤汁慢慢加入蛋清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奶粉使奶粉溶化 4、糖、奶、蛋混合体温度降至80-100
°
时将黑茶投入其中翻拌均匀 5、成型:将均匀的黑茶糖体放置案板擀至所需厚度片状体,在已凝固尚有余温时用模切刀切成10—20克的隔夜茶牛轧糖块 6、包装:经糯米纸包装后再经糖纸包装装入商品包装盒。
78.制法二:
79.成型时将均匀的黑茶糖体放置案板擀至5-8mm厚的片状,当温度降至40-60℃糖体
仍具有可塑性时在片状平面均匀的施撒益生菌活菌粉剂(或将具有粘性的胶原蛋白粉用水调成糊状后放入益生菌粉剂搅匀涂布于片状糖体)卷成卷后再擀至10-20mm厚的片状切割或放入模具切割为10—20克的带有益生菌的牛轧茶糖块,迅速使其冷却脱水速干后包装。其中,胶原蛋白糊的应用可使活性益生菌在高温下得到保护。
8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之处,均视为按常规技术执行。
8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