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2.取暖器是用于取暖的装置,目前市面上的取暖器主要包括底座、支架、护栏本体和加热单元,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护栏本体安装在支架的内侧,加热单元位于护栏本体的内侧且加热单元固定在支架的内底部上;目前位于取暖器中的护栏本体为倒棱台状结构且护栏本体由若干个由上至下分布的环形支撑筋和若干根呈周向分布的竖筋组成,若干根竖筋位于若干个环形支撑筋的外侧且每根竖筋均需要与若干个环形支撑筋焊接固定,然而在制作该种护栏本体时,由于护栏本体整体是立体结构,这样一来,在每根竖筋与若干个环形支撑筋进行焊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夹具,且每根竖筋与若干个环形支撑筋进行焊接的过程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从而存在护栏本体生产效率低和人工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其内部的护栏本体由多片第一护栏和多片第二护栏间隔分布并围绕形成环形状结构,这样一来,在生产护栏本体的过程中,可将护栏本体拆分成多片第一护栏和多片第二护栏进行生产,从而能够给护栏本体的生产带来方便,能够提高护栏本体的生产效率,且能够降低生产护栏本体所需的人工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包括底座组件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固定在底座组件上,支架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多片第一护栏和多片第二护栏,多片第一护栏和多片第二护栏间隔分布并围绕形成环形状结构,支架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多片第一护栏及多片第二护栏一一对应的开口,多片第一护栏的下端和多片第二护栏的下端均与支架组件的底部连接,每片第一护栏上端的两侧均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护栏的上端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其中,每片第一护栏与相邻两片第二护栏之间均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第一护栏的上端和第二护栏的上端向支架组件的内侧偏移;通过在每片第一护栏与相邻两片第二护栏之间均设置限位结构后,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护栏的上端和第二护栏的上端向支架组件的内侧偏移,即在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受到由外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避免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出现向内偏移的现象,也即能够提高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与支架组件装配后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其中,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护栏上端的两侧的限位槽,限位槽由第一护栏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横筋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竖筋交叉形成,每片第二护栏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第二横筋的两端均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护栏上的其中一个限位槽配合卡接,每片第一护栏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横筋的两端均分别与所在侧的第二护栏中的位于最外侧的其中一根第二竖筋抵靠;通过采用这种限位结构后,当第一护栏的上端受到由外向内的挤压力时,位于第一护栏最上方的第一横筋的两端均能够与所在侧的第二
护栏中的位于最外侧的其中一根第二竖筋抵靠,这样一来,能够避免第一护栏的上端出现向支架组件内部偏移的现象,当第二护栏的上端受到由外向内的挤压力时,由于位于第二护栏最上方的第二横筋的两端均与所在侧的限位槽配合卡接,这样一来,能够避免第二护栏的上端出现向支架组件内部偏移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与支架组件装配后的稳定性。
7.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其中,多片第一护栏的下端和多片第二护栏的下端均与形成在支架组件内底部上的插槽配合插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一护栏的下端和第二护栏的下端均能够方便地与支架组件的内底部连接在一起。
8.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其中,每片第一护栏的下端均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插接筋,每根第一插接筋的下端与插槽配合插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一护栏的下端能够方便地与插槽配合插接在一起。
9.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其中,每片第一护栏的下端均设置有两根第一插接筋,每片第一护栏下端的两根第一插接筋均沿所在第一护栏的宽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能够提高第一护栏与插槽配合插接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0.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其中,每根第一插接筋均由所在第一护栏中的其中一根第一竖筋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后,能够方便地在第一护栏的下端形成第一插接筋。
11.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其中,每片第二护栏的下端均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二插接筋,每根第二插接筋的下端与插槽配合插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护栏的下端能够方便地与插槽配合插接在一起。
12.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其中,每片第二护栏的下端均设置有两根第二插接筋,每片第二护栏下端的两根第二插接筋均沿所在第二护栏的宽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能够提高第二护栏与插槽配合插接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其中,每根第二插接筋均由所在第二护栏中的其中一根第二竖筋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后,能够方便地在第二护栏的下端形成第二插接筋。
14.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护栏本体由多片第一护栏和多片第二护栏间隔分布并围绕形成环形状结构,这样一来,在生产护栏本体的过程中,可将护栏本体拆分成多片第一护栏和多片第二护栏进行生产,且由于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均为扁平状结构,这样一来,在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的生产过程中,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可采用排焊机焊接形成,在多片第一护栏和多片第二护栏生产完成后即可拼接形成护栏本体,从而具有护栏本体生产方便和护栏本体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且能够降低生产护栏本体所需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间隔分布并围绕形成环形状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部分结构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包括底座组件1和支架组件2,支架组件2固定在底座组件1上,支架组件2的内部设置有多片第一护栏3和多片第二护栏4,多片第一护栏3和多片第二护栏4间隔分布并围绕形成环形状结构,支架组件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多片第一护栏3及多片第二护栏4一一对应的开口21,多片第一护栏3的下端和多片第二护栏4的下端均与支架组件2的底部连接,每片第一护栏3上端的两侧均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护栏4的上端连接;上述多片第一护栏3和多片第二护栏4间隔分布并围绕形成环形状结构后即可形成护栏本体。
23.每片第一护栏3与相邻两片第二护栏4之间均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第一护栏3的上端和第二护栏4的上端向支架组件2的内侧偏移;通过在每片第一护栏与相邻两片第二护栏之间均设置限位结构后,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护栏的上端和第二护栏的上端向支架组件的内侧偏移,即在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受到由外向内的挤压力时,能够避免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出现向内偏移的现象,也即能够提高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与支架组件装配后的稳定性。
24.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护栏3上端的两侧的限位槽31,限位槽31由第一护栏3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横筋32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竖筋33交叉形成,每片第二护栏4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第二横筋41的两端均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护栏3上的其中一个限位槽31配合卡接,每片第一护栏3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横筋32的两端均分别与所在侧的第二护栏4中的位于最外侧的其中一根第二竖筋42抵靠;通过采用这种限位结构后,当第一护栏的上端受到由外向内的挤压力时,位于第一护栏最上方的第一横筋的两端均能够与所在侧的第二护栏中的位于最外侧的其中一根第二竖筋抵靠,这样一来,能够避免第一护栏的上端出现向支架组件内部偏移的现象,当第二护栏的上端受到由外向内的挤压力时,由于位于第二护栏最上方的第二横筋的两端均与所在侧的限位槽配合卡接,这样一来,能够避免第二护栏的上端出现向支架组件内部偏移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与支架组件装配后的稳定性。
25.多片第一护栏3的下端和多片第二护栏4的下端均与形成在支架组件2内底部上的
插槽22配合插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一护栏的下端和第二护栏的下端均能够方便地与支架组件的内底部连接在一起。
26.每片第一护栏3的下端均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插接筋34,每根第一插接筋34的下端与插槽22配合插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一护栏的下端能够方便地与插槽配合插接在一起。
27.每片第一护栏3的下端均设置有两根第一插接筋34,每片第一护栏3下端的两根第一插接筋34均沿所在第一护栏3的宽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能够提高第一护栏与插槽配合插接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8.每根第一插接筋34均由所在第一护栏3中的其中一根第一竖筋33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后,能够方便地在第一护栏的下端形成第一插接筋。
29.每片第二护栏4的下端均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二插接筋43,每根第二插接筋43的下端与插槽22配合插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护栏的下端能够方便地与插槽配合插接在一起。
30.每片第二护栏4的下端均设置有两根第二插接筋43,每片第二护栏4下端的两根第二插接筋43均沿所在第二护栏4的宽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能够提高第二护栏与插槽配合插接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每根第二插接筋43均由所在第二护栏4中的其中一根第二竖筋42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后,能够方便地在第二护栏的下端形成第二插接筋。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