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蒸汽发生装置采用燃料、电阻丝和石英等加热方式。通过改进后利用电磁加热原理,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效果;
3.但是不论是那种蒸汽装置均是对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水的来源通常为自来水,在长期使用后容器内壁会不可避免的结垢,结垢后因为外壳的整体性,造成容器内壁不便于清理,特别是边角处的水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包括拼接式外壳,所述拼接式外壳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连通有导管,且导管内固定装配有限位环,所述导管内插接有导流件,且导流件下端抵靠于限位环上,所述拼接式外壳内腔底面固定装配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电磁加热装置。
6.优选的,所述拼接式外壳包括左右分布的侧板,左右两侧所述侧板内壁上下两端之间插接有横板,所述侧板内壁上下两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横板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插接于插槽内的插块,且插块前后侧壁均开设有螺孔,所述侧板和横板的前后侧壁贴合有挡板,且挡板外侧面四角处贯穿有内六角螺钉,且内六角螺钉末端螺接于对应螺孔内。所述侧板、横板和挡板的接触面处设有密闭橡胶层。
7.优选的,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固定装配于下侧所述横板上表面的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上表面中部固定装配有圆铁柱,且圆铁柱上端固定装配有第二圆盘,所述圆铁柱外壁缠绕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线圈,所述第二圆盘上表面固定粘贴有陶瓷板,且陶瓷板外壁粘贴固定有抵靠于拼接式外壳内壁的密封橡胶圈。
8.优选的,所述导流件包括均匀圆周固定装配于导管内壁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端固定装配有圆盘,且圆盘边缘圆周开设有通孔,所述圆盘底面中部固定装配有棱柱,且棱柱的边缘延伸至通孔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设计了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0.(1)方案采用拼接式外壳,外壳通过左右分布的侧板、上下分布的横板和前后分布的挡板拼接而成,拼接贴合处设有密闭橡胶层防止渗漏,通过插块、插槽、螺孔和内六角螺钉等连接结构实现侧板、横板和挡板的拼接固定,提高机械强度。
11.(2)方案中的拼接式外壳整体方便拆卸和组装,能够在使用后拆卸开单独的平面板材,方便对内壁的水垢进行彻底清理。
12.(3)方案采用导流件对蒸汽进行导流,使得蒸汽吹出后更分散,有利于蒸汽的散
发。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内部结构示意剖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流件底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拼接式外壳、11侧板、12横板、13插槽、14插块、15密闭橡胶层、16挡板、17内六角螺钉、2导管、3限位环、4导流件、41支撑杆、42圆盘、43通孔、44棱柱、5电磁加热装置、51第一圆盘、52圆铁柱、53第二圆盘、54线圈、55陶瓷板、56密闭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包括拼接式外壳1,拼接式外壳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连通有导管2,且导管2内固定装配有限位环3,导管2内插接有导流件4,且导流件4下端抵靠于限位环3上,拼接式外壳1内腔底面固定装配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电磁加热装置5。
20.通过将导流管2内的导流件4取出后,从导流管2处向拼接式外壳1内注水,将导流件4装回,通过电磁加热装置5工作将水烧沸产生蒸汽,蒸汽沿着导管2经过导流件4导流后排出。
21.拼接式外壳1包括左右分布的侧板11,左右两侧侧板11内壁上下两端之间插接有横板12,侧板11内壁上下两侧开设有插槽13,横板12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插接于插槽13内的插块14,且插块14前后侧壁均开设有螺孔,侧板11和横板12的前后侧壁贴合有挡板16,且挡板16外侧面四角处贯穿有内六角螺钉17,且内六角螺钉17末端螺接于对应螺孔内。侧板11、横板12和挡板16的接触面处设有密闭橡胶层15。
22.采用拼接式外壳1,外壳通过左右分布的侧板11、上下分布的横板12和前后分布的挡板13拼接而成,拼接贴合处设有密闭橡胶层15防止渗漏,通过插块14、插槽13、螺孔和内六角螺钉17等连接结构实现侧板11、横板12和挡板13的拼接固定,提高机械强度。
23.电磁加热装置5包括固定装配于下侧横板12上表面的第一圆盘51,第一圆盘51上表面中部固定装配有圆铁柱52,且圆铁柱52上端固定装配有第二圆盘53,圆铁柱52外壁缠绕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线圈54,第二圆盘53上表面固定粘贴有陶瓷板55,且陶瓷板55外壁粘贴固定有抵靠于拼接式外壳1内壁的密封橡胶圈56。
24.本实施例中线圈54连接外部电源,通过开关控制所在电路通断,线圈54通电后在圆铁柱52内产生磁场,磁场在圆铁柱52内产生涡流效应发热,利用铝合金材质的第二圆盘53导热传递至陶瓷板55上,通过对陶瓷板55的加热将上层的水煮沸,包裹在陶瓷板55外壁的密闭橡胶圈56采用耐高温橡胶,用于封堵陶瓷板55与拼接式外壳1内壁之间的缝隙,避免
水渗入至电磁加热装置5所在位置。
25.导流件4包括均匀圆周固定装配于导管2内壁的支撑杆41,支撑杆41内侧端固定装配有圆盘42,且圆盘42边缘圆周开设有通孔43,圆盘42底面中部固定装配有棱柱44,且棱柱44的边缘延伸至通孔43处。
26.蒸汽上升后沿着支撑杆41间隙和通孔43排出,遇到棱柱44的蒸汽沿着棱柱44斜面流至通孔43处排出,此处的导流件4的作用起到对蒸汽的缓流作用,使得蒸汽排出后更分散,加快蒸汽的散发。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拼接式外壳(1),所述拼接式外壳(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连通有导管(2),且导管(2)内固定装配有限位环(3),所述导管(2)内插接有导流件(4),且导流件(4)下端抵靠于限位环(3)上,所述拼接式外壳(1)内腔底面固定装配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电磁加热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式外壳(1)包括左右分布的侧板(11),左右两侧所述侧板(11)内壁上下两端之间插接有横板(12),所述侧板(11)内壁上下两侧开设有插槽(13),所述横板(12)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插接于插槽(13)内的插块(14),且插块(14)前后侧壁均开设有螺孔,所述侧板(11)和横板(12)的前后侧壁贴合有挡板(16),且挡板(16)外侧面四角处贯穿有内六角螺钉(17),且内六角螺钉(17)末端螺接于对应螺孔内;所述侧板(11)、横板(12)和挡板(16)的接触面处设有密闭橡胶层(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5)包括固定装配于下侧所述横板(12)上表面的第一圆盘(51),所述第一圆盘(51)上表面中部固定装配有圆铁柱(52),且圆铁柱(52)上端固定装配有第二圆盘(53),所述圆铁柱(52)外壁缠绕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线圈(54),所述第二圆盘(53)上表面固定粘贴有陶瓷板(55),且陶瓷板(55)外壁粘贴固定有抵靠于拼接式外壳(1)内壁的密封橡胶圈(5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4)包括均匀圆周固定装配于导管(2)内壁的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内侧端固定装配有圆盘(42),且圆盘(42)边缘圆周开设有通孔(43),所述圆盘(42)底面中部固定装配有棱柱(44),且棱柱(44)的边缘延伸至通孔(43)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蒸汽装置,包括拼接式外壳,拼接式外壳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连通有导管,且导管内固定装配有限位环,导管内插接有导流件,且导流件下端抵靠于限位环上,拼接式外壳内腔底面固定装配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电磁加热装置;方案采用拼接式外壳,外壳通过左右分布的侧板、上下分布的横板和前后分布的挡板拼接而成,拼接贴合处设有密闭橡胶层防止渗漏,通过插块、插槽、螺孔和内六角螺钉等连接结构实现侧板、横板和挡板的拼接固定,提高机械强度;方案中的拼接式外壳整体方便拆卸和组装,能够在使用后拆卸开单独的平面板材,方便对内壁的水垢进行彻底清理。方便对内壁的水垢进行彻底清理。方便对内壁的水垢进行彻底清理。


技术研发人员:马仁君 周博超 齐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康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3
技术公布日:20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