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吸油烟机是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进行工作,通过安装在吸油烟机内部的离心式风机吸排油烟,并使用滤网过滤部分油脂颗粒。离心式风机包括蜗壳、安装在蜗壳中叶轮及带动叶轮转动的电机。当叶轮旋转时,在风机中心产生负压吸力,将吸油烟机下方的油烟吸入风机,经过风机加速后被蜗壳收集、引导排出室外。
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吸油烟机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吸油烟效果的好坏,其空间体量大小、外观设计合理化、油烟排净速度等也逐渐成为消费者选购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目前市场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吸油烟机为上排式吸油烟机,按进风形式大致可分为顶吸式、侧吸式、潜吸式三种。其中顶吸式吸油烟机安装高度高,与灶具距离远,受环境扰动大,导致吸油烟效果不理想,且使用过程中容易碰头;侧吸式吸油烟机虽然拉近了与烟源间的距离,但其外形结构尺寸大,空间利用率低,且挡烟板结构容易遮挡视线,影响烹饪体验;潜吸式吸油烟机距离灶具最近,很好地实现了负压区下移,但颠勺及爆炒情况下容易出现油烟逃逸现象。
4.为此,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油烟机,在确保吸油烟效果的同时,减小体量,增大操作空间。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设置在集烟罩上方的风机架和设置在风机架内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罩包括左右布置的两个罩体,每个罩体分别向上凹陷形成拢烟腔,所述拢烟腔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每个进风口由相互靠近的一端向互相远离的方向逐渐向上延伸。
7.为确保吸油烟机较好的吸油烟效果,同时下方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所述进风口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λ,λ的取值范围为15
°
≤λ≤45
°

8.为便于将油烟牵引至吸油烟机后侧,并经墙壁附壁效应很好地将其导流至拢烟腔内,保证吸油烟机前侧吸油烟效果的情况下减小整机厚度,避免碰头、弱化机身压迫感,在传播路径上减小噪声大小,改善用户体验感,风机所述风机系统包括蜗壳和设置在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上开设有风机进风口,所述风机进风口朝向后侧。
9.优选的,为更好的将流经罩体的气流引导至风机架后侧,由此保证260~280mm超薄机身油烟机的前后方向吸油烟效果,所述罩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以及连接在前侧壁和后侧壁顶部之间的顶壁,所述前侧壁由下向上逐渐向后倾斜,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顶壁上。
10.为配合上述风机系统的背吸形式,进一步将流经进风口的气流更好地引导至后侧,同时增大流经蜗壳和风机架后侧之间的流道中流体有效流通面积,改善因流道阻塞导致的流体紊乱现象,所述蜗壳包括位于后侧的第一盖板和位于前侧的第二盖板,所述风机进风口开设在第一盖板上,所述第一盖板位于风机进风口下方的部分由上向下逐渐向后倾斜,从而形成斜切部。
11.为扩大拢烟范围,避免油烟从左右两侧逃逸,所述进风口下方设置有能够打开或关闭进风口的挡烟板。
12.优选的,为适配灶具上的两个炉头的烹饪状态,每个挡烟板具有独立的运动机构。
13.优选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摇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从而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摇杆转动连接,所述摇杆与挡烟板连接固定,并且所述摇杆还与集烟罩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摇杆的转动轴均为前后向延伸。
14.为便于收集集烟罩上的油液,所述集烟罩的底部位于两个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油杯。
15.为便于在油烟量较大时,引导油烟进入进风口,所述油杯包括底壁和位于底壁左右两侧的侧壁,所述侧壁由上向下逐渐向中间倾斜。
16.为便于收集油液,所述油杯的侧壁的顶端与集烟罩的罩体相应位置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集烟罩底部两侧分别开设倾斜的进风口,使其能够正对灶具中心,可满足较高挂机高度情况下的吸油烟效果,节省下方操作空间;风机系统采用背吸形式,便于将油烟牵引至吸油烟机后侧,并经墙壁附壁效应很好地将其导流至拢烟腔内,保证吸油烟机前侧吸油烟效果的情况下减小整机厚度,避免碰头、弱化机身压迫感,同时减少噪声;罩体采用前侧壁向后倾斜的结构,形成渐缩的风道,与风机系统的背吸形式配合,更好的将流经罩体的气流引导至风机架后侧,由此保证260~280mm超薄机身油烟机的前后方向吸油烟效果;蜗壳后侧底部形成斜切部,与风机系统的背吸形式配合,进一步将流经进风口的气流更好地引导至后侧,同时增大流经蜗壳和风机架后侧之间的流道中流体有效流通面积,改善因流道阻塞导致的流体紊乱现象。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由下向上看,与图1视角不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剖视图(左右向剖面);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剖视图(前后向剖面);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风机系统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部分集烟罩、挡烟板及其运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6.参见图1~图4,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设置在集烟罩1上方的风机架2以及设置在风机架2内的风机系统3。
27.集烟罩1的底部由中间分别向左右两侧向上逐渐倾斜,集烟罩1左右两侧倾斜部分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1,集烟罩1底部位于两个进风口1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油杯4,油杯4由前向后延伸。油杯4呈现上宽下窄的形状,油杯4包括底壁41和位于底壁41左右两侧的侧壁42,由此形成顶面敞口的杯体。侧壁42由上向下逐渐向中间倾斜,优选的,侧壁42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
°
。由此在大油烟量情况下,一侧部分油烟可通过油杯4底部附壁效应牵引至另一侧进风口11进入集烟罩1内部,由此保证左右两侧的吸油烟效果。
28.集烟罩1包括左右两个罩体14,每个罩体14分别向上凹陷形成拢烟腔12,进风口11开设在拢烟腔12的顶部,两个进风口11由互相靠近的一端(中间)向互相远离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在进风口11处设置有滤网13,从而对通过的油烟进行过滤。油杯4的侧壁42的顶端与集烟罩1的罩体14相应位置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由此可使得集烟罩1上位于进风口11周边的油液更好地流入至油杯4中。
29.在进风口11下方设置有挡烟板5,挡烟板5可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1。在本实施例中,挡烟板5以翻转的运动形式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1。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挡烟板5翻转的运动机构。参见图2和图6,运动机构具有两个,即每个挡烟板5具有独立的运动机构,每个运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61和传动机构62,驱动机构61设置在集烟罩1或风机架2内部,在本实施例中,为电机。传动机构62包括第一连杆621、第二连杆622和摇杆623,第一连杆621的一端与驱动机构61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从而可由驱动机构61驱动转动。第一连杆62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622的另一端与摇杆623转动连接。摇杆623的一端与挡烟板5连接固定、另一端则与集烟罩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621、第二连杆622和摇杆623的转动轴均为前后向延伸。即挡烟板5整体的转动轴为前后向延伸。当驱动机构61启动时,可驱动第一连杆621带动第二连杆622转动,由此带动挡烟板5相对集烟罩1翻转,打开或者关闭进风口11。
30.由此能够根据油烟逃逸状况实时监测结果,独立地控制挡烟板5的翻转角度。可在每个进风口11附近设置油烟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油烟逃逸情况,并将信息反馈至与之电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控制系统,进而通过运动机构控制挡烟板5随油烟浓度线性展开至最大开启角度;单开单吸,保证负压强度;负压区域宽(两侧挡烟板5同时展开水平方向最大笼罩区域可达900~1000mm),可保证吸油烟机两侧吸烟效果。
31.风机系统3包括蜗壳31和设置在蜗壳31内的叶轮32,蜗壳31上开设有风机进风口
311,风机进风口311朝向后侧,由此形成背吸的形式,将锅具上方的油烟牵引至吸油烟机后侧,并经墙壁附壁效应很好地将其导流至拢烟腔12内,旨在保证吸油烟机前侧吸油烟效果的情况下减小整机厚度,避免碰头、弱化机身压迫感;另外,风机进风口311朝后,能在传播路径上减小噪声大小,改善用户体验感。风机系统3竖直布置,而进风口11则呈倾斜,由此可使得在烹饪状态下,叶轮32中心与锅具中心连线垂直于进风口11平面,直吸直排,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及动量损失,保证吸油烟机气动性能。
32.参见图4和图5,蜗壳31包括位于后侧的第一盖板312和位于前侧的第二盖板313,上述的风机进风口311开设在第一盖板312上。第一盖板312和第二盖板313之间设置有环壁314。第一盖板312位于风机进风口311下方的部分由上向下逐渐向后倾斜,形成斜切部3121,能够配合上述风机系统3的背吸形式,进一步将流经进风口11的气流更好地引导至后侧,同时增大流经蜗壳31和风机架2后侧之间的流道中流体有效流通面积,改善因流道阻塞导致的流体紊乱现象。
33.罩体14包括前侧壁141和后侧壁142,后侧壁142平行于风机架2的后侧,即平行于吸油烟机安装的墙面,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墙面附近升腾油烟顺利地导入至风机系统3。前侧壁141由下向上逐渐向后倾斜,前侧壁141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这种非对称拢烟腔12结构,能够配合风机系统3背吸形式,与蜗壳31的第一盖板312上的斜切部3121形成双重导流结构,更好的将流经罩体14的气流引导至风机架2后侧,由此保证260~280mm超薄机身油烟机的前后方向吸油烟效果。
34.罩体14的这种渐缩结构,符合文丘里效应,深腔(拢烟腔)低压有效提高进风口吸力大小及排烟速率,更好地将油烟导入至风机系统3从而排出室外。
35.罩体14还包括顶壁143,连接在前侧壁141和后侧壁142顶部之间,上述的进风口11开设在顶壁143上,顶壁143靠近油杯4处向远离油杯4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由此可使得在烹饪时进风口11正对灶具中心,可满足较高挂机高度(750~850mm)情况下吸油烟效果,节省下方操作空间。倾斜的进风口11和挡烟板5配合,形成罩设于烟源正上方的进风通道,在保证较佳的吸油烟效果的同时,能将进口壁面积油顺利地导入油杯4。
36.顶壁143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λ,λ越小,则叶轮32竖直方向位置越高,由此才能保证叶轮32中心与锅中心连线垂直于顶壁143,但叶轮32高度的进一步增大,将会导致风机架2内流道增长,流动损失加剧,故λ值不宜过小;而对于λ值增大的情况,若集烟罩1左右宽幅不变,则油杯4底侧将会随λ增大进一步向下延伸,占据下方操作空间,影响烹饪体验;若集烟罩1竖直方向高度不变,其左右宽幅将会随λ增大逐渐减小,水平方向负压区面积减小,最终影响吸油烟机左右两侧吸油烟效果。综合考虑以上因素,λ的取值范围为15
°
≤λ≤45
°
,以在保证吸油烟效果的同时节省下方操作空间。